清朝皇帝为什么会兼任蒙古大汗?

勒布5


汗最初并不是某位“草原帝王”的专属,在铁木真一统蒙古之前,理论上蒙古各部的首领都可以被称为汗。而彼时的蒙古也如同“一盘散沙”,不仅没有统一的政权、统一的首领,各部之间相互攻伐也从来没有断绝过。在铁木真一统蒙古、建立蒙古帝国之后,“通天巫”阔阔出为铁木真从“长生天”那里求来了成吉思汗的名号。自此,铁木真成为了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而这,也是蒙古帝国大汗的由来。

此后,蒙古帝国大汗变成了唯一的“草原帝王”。但值得一提的是,铁木真虽然成了蒙古帝国的大汗,却没有像中原王朝的皇帝将“皇帝”二字“私有化”那样将“汗”字“私有化”,理论上铁木真之下的一些首领仍然是可以被称为汗的,例如铁木真分封的术赤汗国、察合台汗国等,其首领仍然是可以称汗的,甚至其下二次分封的首领也依然可以被称作汗,只不过他们不是蒙古帝国的大汗而已。

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

铁木真晚年心血来潮,学着中原王朝玩起了立储,将嫡出第三子窝阔台立为了汗储。可铁木真却没有学到中原王朝立储的真谛,在立储的同时铁木真又遵从“幼子守灶”的蒙古旧俗,在临终前将自己直属的军队、财产、百姓交给了嫡出幼子拖雷,祸根就此埋下!

窝阔台即位之后,借巫师之手除去了胞弟拖雷。但根据蒙古人的传承制度,拖雷手里的军队、财产、百姓却不会被充公,而是由他的儿子继承,拖雷系子弟仍然是蒙古帝国宗王中实力最强的一脉!窝阔台在位期间虽然不断在削弱拖雷系的势力,但拖雷系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窝阔台去世后,他的儿子贵由继承了汗位,但正式即位之后还没来得及继续削弱拖雷系的势力、没多久便去世了……

贵由死后,嫡长房术赤的儿子拔都支持拖雷系争位,拖雷系更是“全家总动员”、连拖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都亲自出马了!最终,拖雷系想方设法凑齐了忽里台大会的法定人数,拖雷的嫡长子蒙哥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新任大汗。这次大宗转移直接导致了察合台系、窝阔台系与拖雷系的离心,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后来的元王朝渐行渐远,走向了事实独立。拔都去世之后,术赤系的钦察汗国也开始与元王朝分道扬镳、走向了事实独立。最后,连拖雷系自己建立的伊儿汗国也在旭烈兀死后走上了事实独立之路。自此,元王朝的皇帝只剩下一个蒙古帝国大汗的虚名和四大汗国名义宗主的地位……

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元王朝的皇帝名义上仍然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元王朝的历代皇帝都拥有蒙古帝国大汗的汗号,如元世祖忽必烈的“薛禅汗”、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普颜笃汗”等等。即便是元王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元顺帝妥懽帖木儿,也同样拥有蒙古帝国大汗汗号——“乌哈噶图汗”。

北元政权的分裂

明洪武元年,明将徐达攻陷元大都。此前,元顺帝妥懽帖木儿率元宗室、后宫、群臣,带着成建制的军队“主动退却”、回到了蒙古故地,史称“北元”。虽然大一统的元王朝被明王朝取代了,但元王朝和蒙古帝国并没有灭亡,它仍然是存在的,元顺帝也仍然是北元政权的皇帝和蒙古帝国的大汗。

北元天元十年、明洪武二十一年,明将蓝玉获得捕“鱼儿海大捷”,元顺帝的孙子脱古思帖木儿兵败后在逃往哈拉和林途中被部将也速迭儿缢杀,出身“黄金家族”的蒙古帝国大汗自此沦为了任权臣摆布的傀儡,蒙古各部也纷纷独立。虽然后来出现了所谓“达延汗中兴”,但“黄金家族”早已辉煌不再!虽然“达延汗中兴”确保了蒙古帝国大汗的名号仍然在“黄金家族”手中,但随着分封的继续,“黄金家族”早已一盘散沙,根本无力恢复祖先的辉煌与荣耀了,更加无力再统一蒙古各部。

末代蒙古帝国大汗林丹汗

明万历三十二年,末代蒙古帝国大汗林丹汗即位。平心而论,这位大汗并不是无能之辈,更加不甘心平庸!即位之后,林丹汗便清楚地认识到女真人对蒙古各部的觊觎,开始企图重新一统蒙古各部。但做起来谈何容易?在对蒙古各部长期的吞并战争中,林丹汗自身的实力也受到了沉重的拖累。更重要的是,在林丹汗的“统一攻势”下,许多蒙古部族出于自保选择了通过政治联姻等方式归附女真!著名的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就是在这个时候归附女真的。最后,林丹汗非但未能一统蒙古各部,反倒是成了女真人的首要打击目标。

后金天聪六年,清太宗皇太极会同归附的蒙古各部共击林丹汗,林丹汗不得已只能放弃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西逃,在逃往途中,林丹汗部众作鸟兽散……最后林丹汗只得率领少量随便逃往青海地区,两年后病死于青海打草滩。后金天聪九年,林丹汗的儿子额尔孔果洛额哲捧着元王朝的传国玺(不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投降后金政权,名义上的蒙古帝国不复存在!

清朝皇帝为何兼任“蒙古大汗”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清朝皇帝兼任的并不是蒙古帝国大汗。因为自额尔孔果洛额哲投降之后,蒙古帝国便不复存在了。同年,清太宗去汗号称帝,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作为一个王朝,清太宗不可能容忍蒙古帝国的名号继续存在!否则外藩蒙古岂不是成了国中之国?

既然清太宗不是蒙古帝国的大汗,那么他的“蒙古大汗”身份又是从何而来呢?首先,末代蒙古帝国大汗林丹汗的儿子投降了后金,理论上后金政权包括后来的清王朝全盘接受了蒙古帝国的一切、包括汗位。其次,毕竟外藩蒙古和清王朝纳入八旗编制的八旗蒙古还是有区别的,某种程度上它更像是“外藩”,尤其是外扎萨克,清王朝的手还伸不到那么长!作为蒙古各部共同的宗主,清太宗必须有一个站得住脚的名分以确立对清王朝外藩蒙古地区的主权。

最终,在蒙古各部的“共同拥戴”之下,清太宗被尊为了蒙古各部共同的大汗,上汗号博格达彻辰汗,事实上取代了原蒙古帝国大汗的地位。后来,作为清王朝对外藩蒙古、尤其是外扎萨克拥有主权和宗主地位的象征,清王朝皇帝“蒙古大汗”的身份被继续保留了下来,直到清亡一直如此。甚至连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也是拥有“蒙古大汗身份”的,汗号为哈瓦图猷斯汗。

综上所述,清王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已经不是铁木真时期的那个所谓蒙古帝国大汗了。其更多地是宗主地位和主权的象征,代表着清王朝对外藩蒙古各部、尤其是鞭长莫及的在扎萨克拥有绝对主权!除了这个大汗的名分,还有乌里雅苏台将军的设置,并不是为了“镇守外蒙”,乌里雅苏台将军手里那点儿兵力根本无法镇守。说到底,同样是主权的象征!正式因为有了清王朝皇帝“蒙古大汗”的这个身份,作为清王朝继承者的民国北洋政府后来派出徐树铮收复外蒙才名正言顺、师出有名!


农民工歪说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天可汗”的称号是如何来的?

是征服大唐周边的少数民族以后,获得的“尊称”,一直到安史之乱前的唐玄宗时期,都被万族共尊为“天可汗”,包括“武则天”。

不管是唐朝的“天可汗”,还是清朝的“蒙古大汗”,都是打出来的。

清朝是什么时候征服蒙古族的?

朱元璋灭亡元朝以后,对于逃亡草原的“北元”政权一直耿耿于怀,多次不惜国力的派遣精兵强将远征草原,终于灭亡“北元”,使蒙古族再次成为一盘散沙。

同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满清与蒙古是天生的敌人,因此满清崛起以后先后多次与蒙古族林丹汗发生激战,终于在1635年被多尔衮灭亡,甚至获得了元朝的传国玉玺。

从此以后,漠南蒙古臣服于满清,皇太极也正式被蒙古族尊为“博格达彻辰汗”,这也被清朝皇帝视为荣耀,历代皇帝都以身兼“蒙古大汗”为荣。

哪一位清朝皇帝的“蒙古大汗”含金量最高?

漠南蒙古族归顺满清以后,清朝历代皇帝采用规模远朝历代的“和亲”政策,死死的绑架漠南蒙古族,成为清朝北方边境线上的坚实屏障。

这一时期,清朝皇帝也会迎娶蒙古贵女为皇后、妃子,比如非常著名的“孝庄太后”就是蒙古族出身。

康熙时期,经过多年的征战,终于征服了漠北蒙古族,被蒙古族尊为“恩赫阿木古朗汗”,就连西藏也不甘寂寞的尊称康熙为“文殊皇帝”,夸张吧?

所以,康熙才是历代的所谓“蒙古大汗”,含金量最高的。

历代的清朝皇帝都有什么蒙古“汗号”?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博格达彻辰汗;
清世祖,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额耶尔札萨克汗;
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恩赫阿木古朗汗;
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腾格里特古格奇汗;
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顒琰,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
清宣宗,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托尔格勒特汗;
清文宗,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
清穆宗,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布伦札萨克汗;
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巴达古尔特托尔汗;
清宪宗/清恭宗,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哈瓦图猷斯汗。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实的一面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1603年,蒙古布延薛禅汗去世,次年由他的长孙林丹汗继位。

林丹汗即位后,在巴林部境内的阿巴噶哈喇山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浩特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林丹汗加强了传统的左右翼三万户的地方行政体制,命永谢布部却热斯塔布囊为特命大臣,率领一支军队驻防赵城(今呼和浩特一带),管理右翼三万户的蒙古各部,任命乌齐叶特(内喀尔喀)鄂托克锡尔呼纳克洪台吉为管理左翼三万户的特命大臣。察哈尔八鄂托克虽属左翼三万户,但直属林丹汗。

林丹汗为了有效地控制蒙古各部和巩固汗权,以察哈尔部为基础,直接控制了内喀尔喀巴林、札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特等五部,同时也遥控了蒙古其他各部。林丹汗执政前期,漠北喀尔喀三汗以及漠南喀喇沁的昆都伦汗、阿鲁科尔沁的车根汗、科尔沁奥巴洪台吉、鄂尔多斯土巴济农等,定期前往察汉浩特,朝见林丹汗,并与大汗共同商讨政务大事,参加大汗举行的宴会、围猎等活动。蒙古各部汗、济农、诺延、台吉,按照图们札萨克图汗大法约束诸鄂托克,并定期向林丹汗朝贡献物(《大黄册》,1957年列宁格勒版)。

林丹汗利用藏传佛教,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林丹汗登基那年,四世达赖云丹嘉措所遣迈达里呼图克图札阿囊昆噶宁波(大慈诺门汗)经鄂尔多斯抵达呼和浩特,作为蒙古地区黄教的坐床喇嘛。不久,林丹汗将迈达里诺门汗、卓尼绰尔济迎请至察汉浩特,不但自己信奉黄教,而且让他们在察哈尔地区活动,宣扬该教。1618年,当林丹汗26岁时,西藏红教方面派遣沙尔巴呼图克图到达蒙古地区,寻找自己的支持者,林丹汗为红教喇嘛沙尔巴呼图克图的法术所折服,在察汉浩特隆重地迎接了他。林丹汗封他为国师,并接受深奥密乘之灌顶。沙尔巴呼图克图为了取得林丹汗的信任,从五台山取来元世祖时红教八思巴喇嘛用千金所铸嘛哈噶喇金佛。林丹汗修建金顶白庙,将金佛供于其中。林丹汗为了弘扬佛教,召集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为首的33名大翻译家,在1628-1629年期间翻译了108卷《甘珠尔经》 (前人已翻译过其中一部分),并用金字抄写在蓝纸上。林丹汗把祖传下来的传国金印和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经》视为三大法宝。

林丹大汗以沙尔巴呼图克图为国师,改奉红教后,极大地影响了他从前的形象和声誉。信奉黄教的漠北喀尔喀和右翼三万户的各部汗、济农、诺延、台吉,与林丹汗逐渐有所疏远。影响较大的迈达里诺门汗,也与林丹汗发生了分歧,久居漠北喀尔喀,已不再同情和支持林丹汗。尽管林丹汗改奉红教后,其统治地位大受影响,但蒙古各部基本上仍听从于他的统一号令。 而正当此时,女真人已从东北地区崛起。其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即汗位,国号曰“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早已引起蒙古和明朝的注意。

更何况,后金势力和影响已波及到蒙古边缘各部。科尔沁、内喀尔喀五部及喀喇沁等,不断遣人至察汉浩特,希望林丹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遏制后金势力。1608年,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率领5000人进犯乌拉部。乌拉部为女真人的一支,与科尔沁相邻。乌拉部派人向科尔沁部求援。经林丹汗同意,科尔沁部翁阿岱巴图尔诺延及其子奥巴率领科尔沁部大军到达乌拉境,与乌拉部联军共同打退了褚英的军队。不久,叶赫部(在昌图和开原之间所居)首领锦太什受到努尔哈赤的威胁,又向林丹汗告急求援。林丹汗遂命翁阿岱巴图尔及其子奥巴领科尔沁部兵,往援叶赫部,杀死了努尔哈赤的部将布扬古(《皇清开国方略》卷12)。后金天命年间,科尔沁部的台吉们奉林丹汗的命令,曾几次同后金交战,保卫了自己的边疆。显示了自己的势力,科尔沁部的明安诺延的3个儿子还曾率领部众深入后金境内,大掠其牲畜。 但是,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的地位尚未巩固,他不敢与蒙古和明朝同时对立。因此,对蒙古人的挑战,尽量采取忍让迁就的态度,甚至以通婚(努尔哈赤娶科尔沁明安台吉女为妃)为手段,争取与科尔沁、内喀尔喀诸台吉保持和睦友好关系。

1619年六月,当努尔哈赤攻打明朝抚顺、开原.铁岭、辽阳之际,林丹汗也趁机亲率察哈尔和内喀尔喀五部,攻占了明朝的广宁城。当时,明朝为了不让努尔哈赤与林丹汗联合,使明朝东、北两面受敌,不断派人到察汉浩特,竭力讨好林丹汗,希望他与明朝保持友好关系。林丹汗也考虑到,与明朝保持友好,进行贸易,有利可图;同时利用明朝可以遏制和削弱后金势力。因此,努尔哈赤攻打辽东地区的初期,明朝北境基本上安然无事。为了表示谢意,明朝每年向林丹汗赠送白银千两。

针对锡尔呼纳克杜棱等台吉投奔努尔哈赤,林丹汗传令内喀尔喀和科尔沁部,不得与后金使臣擅自往来,若被发现,定要兴师问罪。

1623年五月,努尔哈赤又暗遣佑雷和伊沙穆,分别前往札鲁特右翼台吉达雅和色本两处。奉命监视右翼的札鲁特左翼台吉钟嫩和巴林左翼台吉昂安等,中途劫夺了佑雷、伊沙穆所带衣物。色本惧怕林丹汗问罪,于是率部逃入科尔沁。科尔沁奥巴也惟恐得罪林丹汗而不敢收留。色本台吉走投无路,只好投奔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得知内喀尔喀的很多台吉怀有归顺之心,但被林丹汗所阻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决定以武力相助欲附之台吉。经多次往来,努尔哈赤已争取了科尔沁奥巴为首的诸台吉。1624年二月,努尔哈赤遣巴克什、希福、库尔禅至科尔沁,在伊克唐噶哩坡(今科左中旗花土古拉苏木一带)与奥巴为首的诸台吉刑白马乌牛盟誓(《皇清开国方略》卷8)。此时,林丹汗叔祖岱青台吉与林丹汗不和,遂领所属锡纳明安鄂托克及其六子逃入科尔沁境内,受到奥巴洪台吉的保护。林丹汗命弘吉剌特鄂托克齐赛诺延领兵追回岱青台吉。齐赛诺延深入科尔沁,斩杀了前来堵截的奥巴属下六台吉,取胜而返。1625年十一月,林丹汗亲自率领内喀尔喀部分兵力,前往科尔沁奥巴洪台吉所在地格勒珠尔根城,围城问罪。努尔哈赤命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率领5000名精锐骑兵,由农安塔前来援助奥巴,迫使林丹汗撤走。内喀尔喀巴岳特鄂托克达尔汉巴图尔之子恩格德尔台吉欲归后金,因惧林丹汗,不敢前移。努尔哈赤命诸贝勒率兵,移其部众于辽阳。

在此期间,努尔哈赤以札鲁特部人夺其使臣财务为借口,派阿巴泰、德格类等贝勒率领3000人,深入札鲁特左翼击斩了昂安台吉,尽获其妻孥人户畜产而去。面对后金统治者的军事压力,林丹汗未能有效地组织各部与后金正面作战,客观上为后金提供了蚕食其外围各部的机会。

1626年五月,努尔哈赤亲统大军,分兵八路进攻巴林部,击斩了该部台吉囊努克,收其畜产班师。巴林部的部分台吉率部逃入科尔沁境,归顺了努尔哈赤。同年十月,后金以札鲁特台吉鄂尔齐图等兵阻前往科尔沁的使臣为借口,由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率领万余兵马攻打了左翼札鲁特诸台吉,俘虏了巴克为首的14个台吉及人畜。随后,后金统治者又以武力迫使察哈尔所属阿剌克楚特鄂托克小台吉图尔济率属下百余户归附了后金。

1626年八月,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去世,其四子皇太极即位。皇太极登基后,加快了征服蒙古各部的步伐,三征林丹汗。

皇太极以软硬兼施的手段,拉拢并征服了察哈尔部外围的内喀尔喀(巴林、札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特)和科尔沁部,使素来强大的察哈尔部的力量大为削弱。于是皇太极将军事行动的锋芒直指察哈尔部。

奈曼和敖汉为察哈尔八鄂托克成员,影响较大。努尔哈赤及其继承人皇太极早就通过奈曼鄂托克中有影响力的乌木萨特绰尔济喇嘛,策动奈曼部长衮楚克巴图鲁台吉归顺后金。1627年二月,皇太极暗中遣人至奈曼部衮楚克所在地,希望衮楚克说服敖汉部首领索诺木杜棱及克什克腾部首领索诺木诺延归顺后金。四月,奈曼和敖汉部遣人表示,他们曾说服林丹汗与后金讲和,但他们的努力遭到林丹汗和克什克腾部长的拒绝。六月,奈曼和敖汉部长派遣乌木萨特绰尔济喇嘛至都尔弼城(后为清朝养息牧场),通知后金两蒙古部来降。皇太极领诸贝勒自都尔弼渡辽河,迎接了两部长。1627年十二月,察哈尔阿喇克楚特部长多尔济伊勒登、安班和硕齐、扣肯巴图鲁、昂坤杜棱等台吉,也先后率部依附于皇太极。

在此期间,皇太极曾数次遣人策动喀喇沁部归顺后金,但其所遣使臣均被察哈尔所属多罗特部人截杀。1628年二月,皇太极以使臣被杀为由,亲自率领精锐之师征战察哈尔。皇太极命其弟多尔衮和多铎贝勒为先锋,率精兵先进。多尔衮探知多罗特部青巴图噜塞棱及其部众在敖穆伦住牧,于是合兵袭击了敖穆伦,多罗特部多尔济哈坦巴图噜受伤遁走,台吉固噜被杀,其部众万余人被皇太极俘获(《皇清开国方略》卷11)。

皇太极与喀喇沁通使,进兵察哈尔杀掠了多罗特部。于是,林丹汗兴师进抵喀喇沁部所在地,以武力裹走了喀喇沁苏布地塔布囊及其弟万丹伟征所属户口牧产。喀喇沁拉斯喀布汗与土默特、鄂尔多斯、阿苏特、永谢布的部分台吉联合,攻打了驻守赵城(在呼和浩特城一带)的林丹汗的一支军队。1628年七月,喀喇沁部首领派遣以4名喇嘛为首的使团与皇太极的使臣,刑白马乌牛盟誓,归顺了皇太极。

趁此机会,皇太极决定第二次征察哈尔林丹汗。1628年九月,皇太极分遣巴克什和希福传令西北归顺的外藩蒙古各部率领所属兵马,到达约定地点,以征察哈尔林丹汗。敖汉部长索诺木杜棱、奈曼部长衮楚克巴图鲁会于都尔弼城;内喀尔喀诸贝勒所率兵马会于辽阳城;喀喇沁和科尔沁部会于绰罗郭勒。皇太极统领大军乘夜攻入察哈尔部的锡尔哈锡伯图、英汤图等地,俘获了很多人畜而还。科尔沁台吉满珠习礼及巴敦(孔果尔之子)力战察哈尔部众,将所获物献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分别赐二人"达尔汉巴图噜"和"达尔汉卓哩克图"号。惟有科尔沁部长奥巴不忍心杀掠林丹汗及其部下,以足疾为由未到达所会之地,与其弟布达齐率部抵达察哈尔边界,虚张声势而还。皇太极遣人问罪,罚驼十峰,马百匹(《皇清开国方略》卷12)。

1630年十一月,阿鲁科尔沁部长达赉楚琥尔、四子部落台吉伊尔扎布墨尔根台吉、阿鲁伊苏特部台吉齐桑达尔汉、噶尔玛伊勒登等各率所部先后归顺了皇太极。皇太极将他们安置在西拉木伦河北岸游牧。1631年十一月,林丹汗为了用武力夺回阿鲁诸部台吉,遂兴师到达阿鲁科尔沁达赉楚琥尔牧地,带走了塞棱阿巴海的部众。皇太极亲率2000名精锐骑兵闻讯赶来,林丹汗早已越过兴安岭而去。

1632年三月,皇太极决定第三次远征察哈尔林丹汗,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来会。四月,科尔沁、札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的部长台吉会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10万。四月下旬,皇太极率领大军越过兴安岭,驻守都埒河。当夜,镶黄旗两个蒙古人偷马逃出,将大军压境的消息报告给林丹汗。林丹汗欲率部撤至漠北喀尔喀,但喀尔喀三汗与他不和。于是林丹汗率领所属10万之众,西奔库赫德尔苏,经呼和浩特,渡黄河到达鄂尔多斯。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五月下旬进驻呼和浩特,得知林丹汗已南渡黄河而去。遂停止追击,经宣府、张家口返回。途中收拢了林丹汗所遗部众数万人。

后金大军到达呼和浩特后,林丹汗在成吉思汗陵前举行庄严的仪式,宣称自己为全蒙古的"林丹巴图鲁汗",遂带领察哈尔、鄂尔多斯部众,移动成吉思汗之陵,西渡黄河至大草滩。林丹汗在大草滩永固城一带拥众落帐,等待时机,重整旗鼓,准备东山再起。此时,一向坚决支持林丹汗事业的漠北喀尔喀却图台吉(土谢图汗部),于1634年初,率所部4万之众,直奔大草滩与林丹汗会合。林丹汗和却图台吉通过红教的关系,与藏巴汗和白利(康区)土司顿月多吉建立了联系(金巴道尔吉《水晶鉴》,留金锁校注)。

1634年夏,林丹汗不幸因病去世。林丹汗福金苏泰与其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率领察哈尔和鄂尔多斯部众自大草滩返回鄂尔多斯。喀尔喀却图台吉率部进入青海。

林丹汗病故后,皇太极于1635年二月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前往鄂尔多斯寻找林丹汗子额哲。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得知额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渡过黄河,至托里图找到了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后来,后金统治者将察哈尔部安置于义州,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封林丹汗子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之,设都统和副都统统治察哈尔左右翼。

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发行版)。同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即位,改国号“清”,改元崇德。

皇太极在致书蒙古、西藏上层人物时开始自称「博格达汗」,取「仁圣」之义(清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其后满清诸帝统治蒙古诸部时,均沿用「博格达」尊号,但仅作为其神圣头衔,没有实际意义。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在外蒙独立时采用「博克多葛根」,也是为了拔高自身地位,图谋在称号上继承满清统治喀尔喀蒙古的合法性。


孤狼啸月31600808


清朝的皇帝能够一统江山,聪明的一点就是以蒙古大汗的身份统治蒙古诸部的,扫灭蒙古黄金家族最后一任林丹汗后,清朝皇帝自己兼任蒙古大汗,使的喀尔喀蒙古终清朝一代都服服帖帖,大清皇帝同时是蒙古大汗,也是西藏的保护人。

太宗--温思浑额勒德猛哥汗, 世祖--翼吉思珲达散汗, 圣祖--额尔赫太芬汗, 世宗--华丽雅荪陶卜汗, 高宗--阿布卡伊温希叶赫汗, 仁宗--赛冲阿丰绅汗, 宣宗--多罗额尔登额汗, 文宗--谷卜其额尔揭英额汗, 穆宗--永宁阿达散汗, 德宗--巴达朗噶多罗汗 ,宣统帝--葛洪额佑叟汗。

不过还有一说认为除了皇太极的“博格达彻辰汗”是按照草原规矩所立外,其他清朝皇帝的“汗号”都是年号的蒙古语意译。换句话说,就是其他清朝皇帝压根就没有“汗号”。 所以说,中亚的、新疆维族哈族的很多文献,都把清朝皇帝统一叫“博格达汗”,而不会用那些年号音译的汗号。是因为只有皇太极的“博格达彻辰汗”是个真的汗号。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民族语言的习惯,草原民族嘴里的可汗,和汉族嘴里的皇帝是一个意思,也是一个概念。不存在某个皇帝既是草原可汗又是中原皇帝的双重意义,存在的只是一个最高统治者,汉人管他叫皇帝,草原民族管他叫可汗而已,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们。


斗方创意


1603年,彻辰汗死,孙林丹(一译陵丹、灵丹,明人称虎墩兔)继位,称林丹·库图克图汗。林丹汗在位时,值后金汗国

努尔哈赤崛起。林丹汗企图统一蒙古各部,联合明朝,共同抗击后金。但由手他“昏于酒色”,任意杀掠,凭陵诸部,受到各部封建主的强烈反抗。

1628年(明崇祯元年,清天聪二年),因在土默特部赵城为喀喇沁、鄂尔多斯等联兵击败,继之又被漠南蒙古各部与后金联军败于绰洛郭勒,1631—1632年被皇太极

创于西拉木伦河北岸,被迫狼狈西逃,1634年死于大草滩(今甘肃省民乐县东南)。

1635年,林丹的儿子额哲在上都被后金追上,只好投降,献出了元顺帝当年带走的传国玺。于是,延续429年的蒙古汗国从此便从历史上消失了。原有的蒙古各部部众大都依附于后金。皇太极得到玉玺后,立即于1636年召集满洲、蒙古各部于

盛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清。

博格达彻辰汗即皇太极

额耶尔札萨克汗即顺治帝

恩赫阿木古朗汗即康熙帝

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即雍正帝

腾格里特古格奇汗即乾隆帝

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即嘉庆帝

托尔格勒特汗即道光帝

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即咸丰帝

布伦札萨克汗即同治帝

巴达古尔特托尔汗即光绪帝

哈瓦图猷斯汗即逊帝溥仪


Leo斌209216225


1632年,后金汗皇太极讨伐蒙古林丹汗,林丹汗远遁青海。第二年林丹汗因天花死于青海,终年四十三岁。1635年,林丹汉之子子额哲投降后金,并献出了据说元顺帝当年带走的传国玉玺。自此,延续429年的蒙古汗国便从历史上消失。

林丹汗本名林丹巴图尔,是成吉思汗之嫡系后裔、达延汗的7世孙。布延彻辰汗(卜言台周)去世后,由于其子莽骨速早逝,故由长孙林丹巴图尔于1604年继承汗位。林丹汗即位时年方13岁,尊号为“呼图克图汗”(明朝人特别有意思,将其译为虎墩兔憨)。

林丹汗继位时,蒙古汗权早已名存实亡。漠南诸部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各自为政,仅奉蒙古大汗为名义上的共主。漠北的外喀尔喀连承认蒙古大汗为共主都不做表示,漠西卫拉特蒙古更是与蒙古大汗为敌。蒙古大汗仅能支配察哈尔部(分为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八个鄂托克)。

林丹汗初期颇有中兴的气象,但面对新崛起的女真,林丹汗也无能为力,终被皇太极击败。

女真与蒙古关系实则非常密切,清朝基本是满蒙联合。皇太极原来蒙古名字就是黄台吉,乾隆时期才改为皇太极。皇太极从大元得到了传国玺,也有北元合法承继者的意思。

据记载,1636年4月皇太极在盛京以得佛像和传国玺为由召开大会,内蒙古十六部(察哈尔、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敖汉、奈曼、巴林、土默特、扎鲁特、四子部落、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喀喇齐哩克、喀喇沁和乌喇特部及察哈尔部的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科尔沁部的土谢图济农巴达礼和翁牛特部逊杜棱)四十九名王公贵族与后金满蒙汉文武百官参加,蒙古各部代表与满蒙汉各大臣,以满蒙汉三体表文上书,共推皇太极为“博格达彻辰汗”,即宽温仁圣皇帝,建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博格达彻辰汗”中的“博格达”是“仁圣”的意思。其后满清诸帝统治蒙古诸部时,均沿用「博格达」尊号。但仅作为其神圣头衔,没有实际意义。“彻辰”意思是“聪明的、聪慧的、贤明的”。

皇太极在致书蒙古、西藏上层人物时均自称「博格达汗」。

会上皇太极对蒙古部王公台吉分别封以亲王、郡王等爵位和赐以达尔汉诺青等号。从此皇太极不仅是东北满、汉人的皇帝,而且也成为内蒙古各部贵族的大汗。

自此以后历代大清君主都是蒙古人的大汗。

顺治帝:额耶尔札萨克汗

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恩赫是平安的,阿木古朗,也是平安的意思。康熙的蒙语意思)。

雍正帝: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乾隆帝:腾格里特古格奇汗

嘉庆帝: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

道光帝:托尔格勒特汗即

咸丰帝: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

同治帝:布伦札萨克汗

光绪帝:巴达古尔特托尔汗

宣统帝:哈瓦图猷斯汗


赵燕云


随着明朝的建立蒙元皇族退回北方草原,但草原脆弱的游牧经济并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帝国,于是北元帝国迅速解体,草原重新回到部落林立的状态。明朝为维护自己的江山积极扶植重获独立地位的蒙古各部族反对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黄金家族,可随着蒙古诸部族的日渐崛起,明朝不得不在各部族之间玩起了平衡外交,东北女真建州部乘机做大做强。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时作为成吉思汗直系后裔的黄金家族正由林丹汗掌控,林丹汗渴望恢复黄金家族统一蒙古的荣耀,这引起了早已获得独立地位的蒙古各部的反抗,后金敏锐察觉了蒙古内部的矛盾,于是开始扶植各部族对抗林丹汗。林丹汗则和明朝合作,共同对付后金。

到了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位时期后金击败林丹汗,林丹汗被迫狼狈西逃,1634年死于大草滩(今甘肃省民乐县东南)。1635年林丹的儿子额哲在上都被后金追上,只好投降,献出了元顺帝当年带走的传国玺。于是延续429年的蒙古汗国彻底从历史上消失了。原有的蒙古各部部众大都依附于后金。皇太极得到玉玺后召集女真、蒙古各部于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天聪年号为崇德。努尔哈赤时代沿袭游牧民族传统称汗不称帝,皇太极以得到传国玉玺之故自视正统,渐渐有取明代之的想法,于是效法中原汉族王朝称帝,但与此同时对归附满清的蒙古各部则依旧称汗

博格达彻辰汗即皇太极

额耶尔札萨克汗即顺治帝

恩赫阿木古朗汗即康熙帝

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即雍正帝

腾格里特古格奇汗即乾隆帝

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即嘉庆帝

托尔格勒特汗即道光帝

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即咸丰帝

布伦札萨克汗即同治帝

巴达古尔特托尔汗即光绪帝

哈瓦图猷斯汗即逊帝溥仪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在明朝将元朝蒙古人赶往漠北后,元朝蒙古人逃亡漠北故地,元朝的一班人马仍在,史称北元。同时蒙古人除北元外,在中亚、欧洲还存在有几大汗国。

历史发展到了明朝末年,蒙古因为内部问题纷争不断,而明朝也国力衰微,后金却乘势崛起,有人用“明亡清兴”来概括当时东亚中国的形势。

此时的蒙古草原,虽然披着蒙古帝国的外衣,但诸侯割据,互不买账,各自为战。作为神圣蒙古大汗的林丹汗继位后,蒙古诸部并不服气,不承认林丹汗汗位。此时林丹汗继位后又与蒙古诸部在宗教信仰上发生矛盾。原初林丹汗信仰的本是藏传佛教中的黄教,但在他26岁那年,在青藏高原一位红衣活佛的教导下,改信藏传红教。此后,林丹汗开始大兴土木,大肆兴修红教寺院,意图将整个蒙古变成红教天下,遂引起蒙古诸部不满,引发战争。

此时后金努尔哈赤借蒙古内部纷争之际,乘势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后金势力崛起。

原来东北的女真人一直受蒙古人统辖,看到后金有势不可挡之势,林丹汗既有武力统一蒙古各部企图,也有联合明朝打击后金努尔哈赤势力的想法。

林丹汗对蒙古诸部的统一战争进展顺利,诸如蒙古科尔沁部、土默特部两个最强大部落都被打败归顺。但在明朝万历47年,林丹汗指令科尔沁部、喀尔喀部与后金努尔哈赤进行战争,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努尔哈赤大胜。

明朝皇帝此时希望借助林丹汗军事实力联手阻止努尔哈赤后金的崛起,但林丹汗不知是出于对中原明朝的疑虑,还是出于蒙古人与汉族人历史恩怨原因,竟然没有答应,导致林丹汗在蒙古诸部与后金的对峙中怨声载道,声望大降。处于自保,加上原有矛盾,喀尔喀蒙古等五部落与后金建立了同盟关系。

气急败坏的林丹汗派兵攻打喀尔喀蒙古诸部,却不料导致蒙古其他诸部的追随者纷纷倒戈投降后金。

1628年,即明朝崇祯元年,清天聪二年,林丹汗率军与蒙古喀喇沁、鄂尔多斯诸部联军激战,结果兵败;继而又在对阵后金军队和漠南蒙古诸部联军战斗中被打败;1631-1632年林丹汗与后金皇太极率领的军队在西拉木伦河的军事战役中大败,被迫西逃;1634年死于现今甘肃民乐县东南部的大草滩。

林丹汗死后,其子额哲被后金追杀,走投无路只好于1635年投降后金,不得已献出元朝皇帝传国玉玺。原有漠北蒙古诸部都归顺后金。

1636年,漠南蒙古16部46个领主先后归顺后金,皇太极顺理成章继承蒙古大汗汗位,成为“博格达彻辰汗”,建立国号“大清”。从皇太极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共11帝,大清皇帝始终都是蒙古人的可汗。


律师邹光明


后金天聪八年,蒙古大汗林丹汗病死在青海草原。天聪九年,林丹汗之妻、子归降后金,并献上传国玉玺。崇德元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个封建主聚会于盛京(今沈阳),以林丹汗之子额哲为首,承认后金皇太极为蒙古大汗的继承者,并遵为博克达·彻辰汗。这个基本就是汉族王朝的禅让仪式,孛儿只斤家族将蒙古汗位禅让给爱新觉罗家族,从此清朝皇帝就成为蒙古大汗,依法统领蒙古各部。


我是木木哥


1935年,后金终结了世袭482年的蒙古黄金家族的统治拿到了北元玉玺。从此清朝皇帝成为了蒙古的大汗又是满人的皇帝加汉人的皇帝,清王朝亊实上又一次促成了大漠南北辽河内外大中华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