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從政之道--功成不居

功成不居一明武宗 在荒誕中結束一生


在這一章裡,老子首次提出了“無為"的思想。老子認為,聖人要“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順其自然,不居功,不自持。只有做到無為、淡泊、不居功自做,才是真正的聖人:如果自恃有功,肆意妄為,絕不會有好下場。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的嫡長子,生母是孝康張皇后。他十五歲即位,生性貪玩好動,坐穩龍椅後便廢除了尚寢官和文書房等侍奉皇帝的內官,以減少他們對自己行功的限制。按照明朝的祖制,皇帝每天都要聽經筵(帝王為講論經史面特設的御前講席),但是明武宗總是以各種藉口逃脫,根本就沒有聽過幾次。後來,他乾脆連早朝也不上了。諸位大臣見這位少年皇帝如此意政,便輪番上奏,但是他始終聽不進去。

《道德經》從政之道--功成不居

明武宗鎮國府處理軍政要事


明武宗不但不聽朝臣的諫言,反而寵信批阿諛奉承的奸佞小人,如以劉瑾為首的“八虎”及江彬、錢寧等人。劉瑾是武宗朝的太監,他善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深受武宗的信任,後來爬上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寶座。劉瑾陰險狡許,排除異己,朝中很多正直大臣都遭到他的迫害。此外,他還以各種名義威脅別人向他進貢,沒有向他進就錢財禮品的,就會被他逼死。朝廷中沒有人不痛恨他,也沒有人不懼怕他,所以大家稱他為“立皇帝”,而稱武宗為“坐皇帝”。
後來,劉瑾失勢,明武宗開始專寵錢寧,江彬二人,江彬等人為哄武宗開心,不但為其建造“豹房”,供其浮樂,還迎合武宗好大喜功的特點,多次鼓動武宗到邊關帶兵打仗。
江彬是武宗後期最得寵的佞臣,他曾向武宗吹哇邊軍如何驍勇善戰,引誘武宗將邊軍與京軍互周,藉以鞏固白己的勢力。明朝祖制規定,邊軍、京軍不許相互調換。這是因為,如果邊軍虛弱,蒙古就會趁機人侵;如果京軍虛弱,邊軍就會成為朝廷的禍思,這是為加強皇權而制定的制度。武宗不顧朝臣的反對,打被祖制,宣佈徵調邊車人京,設東、西官廳,由江彬、許泰統率。

《道德經》從政之道--功成不居

明武宗貪圖玩樂



萬世不拔之功。正德十二年(1517)十月,武宗終了迎來了一顯身手的機會, 一天,武宗得蒙古小王子率領所部打明朝邊境,武宋心裡暗自高興,他來白布置軍馬,準備與小王子一快雌炸,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應州之戰”。應州之戰進行得十分激烈,武宗趕到後,親自奉領大軍組 織援救,這才解了明軍之圍。武宗 明武宗在鎮國守處理軍政要事。與蒙古軍在邊境地區進行了一百多 次戰鬥,期間武宗與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來手斬殺數名敵人。這極大地極舞了明年的土氣。最後,小王了認為此戰難以取勝,便率領蒙古軍西去,明軍取得了一一場難得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應州之徑,武宗親白指揮佈置,戰術得當,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才能,這也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輝的時刻。
武宗在應州取得勝利後,開始大肆炫躍一香。 他此前出征的時候,是以“朱太“的化名出現在軍中的。回到京城後,武宗宣佈封朱壽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不久,他又親自率領文武官員。內廷侍衛浩浩蕩蕩地來到宣府,為朱壽營建“鎮國府”。後來,他又加封自己為“鎮國公”。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自古以來,還沒有哪個皇帝自降身份向自己稱臣的,武宗真是視國事和朝政為兒戲了。


武宗非常喜歡宣府的鎮國有,並稱那裡才是自己真正的家。在江彬的蠱惑下,武宗又下令大肆性經鎮國府,還將豹房電的珍寶、女子運到府中,大有常駐宜府的意思。武宗之明以喜歡住在鎮國府。這與他而武、想立邊功的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宣府是北邊重要的軍鎮,也是抵禦蒙古軍隊人侵的第一道防線。 他十分希望能夠在自己的一生中立下赫赫戰功。而且,在宣府還有一個好處, 大臣們喋喋不休的勸諫。他下令禁止人臣來位府,只有豹房的親隨可以隨便出人。左物房 物國府漢兩個地力,過不堪生活。

正德十年(1520年)武宗於南通途中在清江浦(今江蘇淮安市)重約,不小心跌人水中,雖然被救起, 但是身體的每況愈下,武宗病死於物房之中,年僅三十一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