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与孩子沟通的关系?

洋漂亮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很难具体回答,这涉及到孩子多大了,发育情况怎么样,具体是什么事件,周围环境怎么样等等。

但是不管是什么情况,有一个核心就是父母要读懂自己的孩子,只有真正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说的话孩子才愿意听。

家长要了解孩子目前的发育状况

有些问题其实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要这样的,只是因为生理状况不得不这样,孩子自己有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比如注意力问题,这是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最头疼的问题,你在这嘚吧嘚吧半天,可是孩子总是东看看西看看,注意力集中不到功课上来。

有心理学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而0-5岁的孩子更加坐不住,12岁以上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会有30分钟左右。

而家长辅导孩子功课的时间总是超过孩子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时间,这样一来孩子注意力肯定就很难集中了。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所处的生理发育周期来决定辅导功课时间,到了那个时间点就停一会儿,过会再讲。

不要给自己孩子乱贴标签问清楚来龙去脉

有部分家长喜欢给自己孩子贴标签,比如说谎,家长潜意识里面认为孩子肯定是在撒谎,根本就没怎么听孩子讲述原因,就开始责怪孩子。

最常见的就是家里的东西坏了、碎了,家长总是容易下意识地认为是孩子干的,哪怕有时候孩子明明说了没有做,可是家长还是不相信,还是会说孩子几句。

凡事不能下意识地认为,更不能给孩子贴标签,家长们可以耐心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针对着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家长不要把其他情绪带到家里来

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由于工作压力或者人际关系,家长们容易把情绪带到家里面来,简单来说就是心情不好。这个时候和孩子沟通交谈很容易带着情绪说话,家长们可能在极力避免,认为自己已经把负面情绪很好地掩饰起来了,可是事实上并没有。孩子听到这些带着情绪的话不舒服,和家长的对话也会带上情绪,这样的沟通肯定是很低效的了。

沟通是个持久战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

处理好和孩子沟通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特别是那些亲子沟通已经处在很困难的情况下。这需要家长们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不仅需要家长有耐心,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知识,看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例如《读懂孩子》、《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等。

书本知识再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坚持下去,必然会和孩子沟通地越来越好。


报告爸妈


15岁的孩子,已经处于青春期,正常都会比较逆反。

15岁孩子的母亲,通常上有小、下有老,生活工作辛劳。

虽然两人生活在同一个家里,但是亲子关系差,往往是因为两个人的世界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家长的世界要有又快又好的结果,孩子的世界只有慢慢成长的过程。
我儿子小时候说话总是口齿不清、断断续续、无法听懂他要表达什么。
一听到他说话的腔调,我就很抓狂:别家孩子口齿伶俐,我儿子却一句话分成5段,还说不清楚。
于是一听到他说话,我就忍不住着急打断,批评、埋怨、教方法......
他话说一半被我打断,感觉很憋屈,于是生气、痛苦。如此往复,他的表达能力更无法进步了。
后来,我学习调整自己心态:孩子的进步是要一步步来。
我选择先听他把话断断续续地说完,多给他机会表达,让他感受到我的支持。在一次次断断续续的说话过程中,他说话能力终于提高了。

因此,要改善亲子关系,家长应该带头改变自己,不能一上来就要结果。

给孩子机会表达自己的不完美,给孩子时间成长。
相信孩子可以变得更好,最终一定会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每个家庭,都有不让父母省心的娃。也许,每个孩子心中还有一对不让自己轻松的爸妈。

我也有个儿子,作为家长,每天我的心情都会有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焦虑。

同事笑我:你不是不焦虑的嘛?
我回答:我也焦虑啊,只是,很多家长一焦虑就给孩子报培训班,而我相信,要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我的焦虑点从语数外成绩,到运动能力,再到人际关系。孩子问题不断,我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认为,孩子是我的复制品,他碰到的问题,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于是,我不断学习。

在一本《心智力》的书中我看到:

我们同时生活在“三层世界”里,即物质世界、心理世界、系统世界。
物质世界,即人的意识、理性所反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这一层看待事物时,我们往往讲道理、谈对错。
心理世界,即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在这一层看待问题时,我们会关注到人的情绪与感受。
系统世界,即人所在的系统,以及系统所赋予人的身份和角色。
我们同时活在三层世界,因此需要培养用三层世界看待问题的心智模式,单看任何一层都不全面,都有欠缺。

应用到亲子家庭中,

家长首先是给孩子物质上的保障,传达社会规则规范孩子行为。
其次是心理上关爱孩子,给予抱持的环境,关注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感受。
三是构建和谐亲子关系,过多的说教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陪伴、讨论、以身作则,一起找成就感。
最终孩子信任家长,家长相信孩子,大家心连心,建设美好家庭。

三层世界构建亲子关系是一个慢过程,但生活慢一点更安全。

生活中我们不是要快速改变孩子,而是给孩子轻松的环境,帮助他让他自己改变;我们不是要省心省力,而是从孩子的问题出发,洞察到自己的修行方向。
成长一定不轻松,养娃一定很费心,但好结果带来的快乐其实很短暂,每天进步带来的幸福才更长久啊!
来吧,一起大声说:我在成长,我很开心,我在成长,我很开心。
加油。

鱼秧


对于处理亲子关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是既然成为了父母,就应该去学习处理亲子关系。1.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换位思考。2.要和他成为朋友。3.爱不要溺爱。有适度。等等。这个亲子关系就得自己去磨合,当你很生气玩玩具的时候,能的满屋子乱七八糟,按正常的出牌,上去一顿骂或者打。我本人脾气就是不好的那种。但是你一定要冷静,学会控制自己。压低声音。温和一点说宝贝,我们可以一起帮你的玩具找到自己的家吗?他们想回家找妈妈了。我儿子一般就会说好的妈妈,自己亲自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的同时你的火气就是自然而然的下来了。过后自己想想跟孩子生气真没必要。主要还是亲生的。实在气就想想上辈欠他的,来讨债的。[大笑]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自己去享受孩子陪自己的时光,大爱一点。你会觉得生活很美好!这就是我的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A未来富二代他妈


前几天4周岁的大宝和我吵架 在我眼里他还没满五周岁 还是一个孩子 但他却和我吵架 我总结了下 在和孩子沟通时不能用大人的语气和他讲话 有些事情不能替他们决定 要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他们情绪激动时 我们大人千万别有情绪 一定要摆正好情绪心态和他们沟通 如果和他们急 对他们打骂 孩子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对孩子一定要耐心。



誉娜


看那个阶段的,我大的初中那么一般多听他们讲,在给介意,我有时候看到孩子做事也是烦恼,但想想就算了。我小的在小学,他不听话,我一般都沉默,这样他就想知道我为什么会生气,我们在沟通,不知道你们怎么和孩子相处的。


用户勿念


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明白,孩子需要一个精神断奶的过程,才能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进入了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更自由、更宽松、更独立的一个空间。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懂得退后,学会放手,给孩子空间。

少年的烦恼基本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不急着去处理,哪怕是痛苦的体验,都是他成长路上的必需品,无痛不青春。勿忘勿助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最省能的一种沟通方式。孩子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用行动去体验,通过不断地试错,慢慢开始取得一个个小成就,体验那份成就感,来证明自己的优秀。这个时候,家长要适当示弱,偷个懒,给孩子展示的机会。

孩子不听父母的、让父母闭嘴、和父母冷战以及父母口中孩子的各种叛逆行为,这些都是表象。背后的实质是:孩子需要被尊重、被信任、被支持、被鼓励、被看见、被听见、被感受到、被肯定以及被欣赏。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并且信任孩子,就不会唠叨个没完没了,就会懂得闭嘴,会反过来,听他的,向ta学习,当他遇到困难征求你的建议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如果能够说到点子上,能把握关键之处,孩子自然会佩服你并且尊重你。特别是和男孩讲话时,要清楚、干脆、果决、简单、条理清晰,男孩比较理性。

因此,重要的是父母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这才是大国母亲的状态,否则就是“小人”。当人家没请你的时候,不要代入,让子弹飞一会,可以加个提问:这是谁的问题?

如果孩子痛得能承受,就让他痛,痛和高峰体验是相辅相成的,否则,长大后都没有可回忆的东西。父母就要做助产师,判断形势、鼓励和支持就好。

如果父母能够看见、听见或感受到孩子的情绪,也就不会有冷战。这其中涉及到情绪四阶段理论,其核心是: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如果孩子问“怎么?为什么?”时,就要学会用一个句型,你是不是觉得......?不要假设问题,没有假设。在孩子有情绪时,要允许ta哭,允许ta难过,越允许越放松。永远不用为什么提问,总是在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有什么感受呢?还有呢?还有呢?没有批评,只感受他的感受。父母除了支持和鼓励就是以身作则。自己是否在哪一方面精益求精的呢?很多人从来没有活饱满过,力量没有用出来,所以需要给自己更大的目标,才会全力以赴,就像推手。

如果不满足于小富即安,要大富大贵,就要以身作则,精益求精,持续练功,就像庖丁解牛那样。

你做到极致,才有资本和孩子说。


晗萌


很幸运孩子学习挺不错,诚实有责任感。总觉得她在学校有荣誉,有成就感,所以我的任务就是帮助她变得更优秀。她平时表现得好是正常现象,是应该的。一旦发现她某件事或者性格上有什么问题,就指出来,帮助她。渐渐得才发现自己错了!我以为很优秀的她,竟然说自己很自卑,原来,我给她的,总是让她知道自己“不好”!我反思自己,改变了沟通方式,现在孩子自信开朗了很多。心得:一,人是需要肯定的,不管他是不是优秀。孩子只要某方面做得好或者比原来进步了,就要及时肯定,给他更大的信心。二,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不是老师,不要一副谆谆教导的姿态,多与孩子培养亲情,多参与陪伴,注意自己的三观和处事方法,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他就成长了。三,孩子是一个全面成长的人,他的爱好要支持,有爱好才更快乐,别总是学习学习学习,烦死他了,还能跟你好好沟通吗!学习方面如果存在问题,别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忘了自己当年学生时的样子了吗?不谴责,找原因,看看是态度问题还是方法问题,商量今后需要改变的方面。不管哪方面,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肯定。过去考了50分,这次考了60分,表扬!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争取下次68。这种沟通不难吧?孩子会不会慢慢进步呢?


巾帼秋月


首先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多和孩子交流沟通,放下家长的“威严”和孩子朋友式处理,孩子才会没有戒备之心的和你沟通,说出自己心里所想。然后家长合理引导即可。

其次,由于现在孩子自我意识强,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发现什么就迎头对质,这样容易激发家庭矛盾,也会导致孩子以后无论什么事情大都选择沉默,这时你就失去了和孩子交流的机会。所以还是有耐心有忍心的从侧面引导最好。

最后,就是需要家乡的耐心、细心、关心,而不是无休止的数唠,愿天下所有家长的苦心能被孩子所理解。



搏理数理化之巅


父母跟孩子沟通技巧

  1、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2、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4、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5、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大丞丞爸爸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发号施令,或大吼大叫,以长辈的身份“镇压”孩子!这不但不能令孩子心服,说出自己的想法,还会令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要想与孩子好好的沟通,就要与孩子成为朋友,尊重孩子,孩子才会说出心里话!

1.放下父母的高姿态。只是放下身份的高姿态,才能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如果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命令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会让父母与孩子的间隔越来越大!

2.孩子需要平等的交流!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放下架子,平等的和孩子沟通,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有发言权时,才会与父母说出真实的想法!

3.父母和孩子是相互成全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应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应该像朋友一样平等、自由,相互体谅,共同成长,这才是亲子关系的最好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