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德国犯了哪些战略错误?

愿祖国强盛


二战时期的德国犯了哪些战略错误?这个话题很值得讨论。

说起这个德国,其实我是心生敬佩的。虽然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这显然与当今社会呼吁的和平主旨相违背,但在彼时德国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惨败,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本以为会就此收手,但没想到在1939年,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又再次发动了第二次大战。德国是一个好斗的民族,在希特勒的领导下,民族主义空前高涨,产生了向外扩张的野心,这也就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出乎意料的是,德国当时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作战法案都是可圈可点的,那么为何在二战中仍处于劣势,最后再一次以失败告终呢?在二战时期德国究竟又犯了哪些战略上的错误才导致历史重演,悲剧再一次发生了呢?

1. 最重要的就是“两线作战”,德国在二战中,向西攻打西欧国家,这一战线被称为“西线”,向东攻打苏联,此战线被称为“东线”。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率先对英法两国发动攻击,全面占领了西欧。此时,德国还不断对英国各个工业城市进行轰炸,所以在希特勒看来,英法两国对自己已经产生不了任何威胁,于是掉头攻打苏联。致使诺曼底登陆后,使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苏联又牵制了德国大量兵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德国如履薄冰,步步维艰。



2. 后勤没有得到保障。在德国攻打苏联的前期节节顺利,但到后期由于战时长达数月,苏联当时已经是冬季,天气十分恶劣,大雪纷飞,而德国并没有做好冬季作战的准备,士兵还依然穿着单薄的军装,很多人在当时的环境下被活活地冻死,这很大程度上消磨了作战的士气。也使得苏联有了反败为胜的转机。

3. 德国站错了队。起初,美国并没有卷入到这次大战中来。德国也没有把美国作为自己的威胁。但希特勒却履行和日本的协议,和日本统一战线,向美国宣战。美国的参战,彻底改变了战争局势,使德国陷入不利地位。美国对英法的增兵支持,让德国深陷危机。

4. 希特勒个人没有听取专业将领的意见。这是每个领导人常常犯的一个错误,他们只想听到他们想听到的,从而忽视了那些真正有指导性的意见。希特勒也是如此,完全不把那些专业知识和经验放在眼里。这也是希特勒个人在作战过程中犯下的错误。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望向过去,我们总能从中得到经验汲取到教训。以史为鉴,也正因如此,我们维护世界和平,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小姐姐讲史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的战争发动者德国,虽然站在不正义的一方,但每每说起德国的失败,总是有一些可惜的感觉。而在以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这场战争时,就会觉得德国在战略上出现了许多的重大失误。一场历时近六年的战争,战争的参战各方都发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失误,但德国的失误确实多了一些。

失误一,进攻方向的错误选择

二战爆发之前,德国就将向西进攻控制西欧当做了自己首先的进攻方向,为报一战战败后法国人给自己带来的耻辱,德国在伊始就将法国当做首先进攻的目标。占领法国轰炸英国,这一举动,在德国占领法国之后就陷入了僵局,使得德国无法在这个方向上突破,从而在全局陷入被动。

而当时的英法对德施行“绥靖政策”不说,还费尽心思的想要“祸水东引”,将德国的进攻矛头引向苏联。当时的苏联实力相较于1941年的确弱很多,还没有进行扩军准备,假若当时进攻苏联,苏联的可能性要比1941年大很多。而且以英法对待波兰的态度判断,英法不给德国提供帮助就算苏联烧高香了。

失误二,两线作战的盲目展开

德国在进攻英国受挫后,没有积蓄发展至关重要的海军力量,以谋对英国发动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打倒这个欧洲战场上最强劲的对手。反而在战线未稳定之时,就谋求对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对立的苏联动手,过于心急。而对苏联动手,除了对国家战略的缺乏考虑,还过分得添加了希特勒本人的意愿。

为了达到进攻苏联的目的,德国精心准备了各项事宜,但还是显得过分仓促。为了混淆苏联视听,还出兵北非并训练海军登陆部队,做出与英国决战的表现,使得德国在东西两线作战之前,就已经开始西、南两线作战了。只不过在刚开始,南欧和北非的对手都太弱了,对德国影响不大。

失误三,敦刻尔克的迟缓合围

当时的德军在闪击西欧时,以秋风扫败叶之势,迅速侵占整个欧洲,将英法联军近四十万人围于法国敦刻尔克港。这四十万人,对于当时拥有4000余万人口的英国至关重要,不仅仅是人的数量,还在于这些都是经过战场磨砺的老兵。从这次行动的代号“发电机计划”就能知道这四十几万人对于英国的重要性。

但德国纳粹的机械化部队,完成对敦刻尔克的合围之后,却放弃了快速吃掉这支部队,反而命令地面部队原地不动,待命而动。希特勒下这道命令,原本有不赶尽杀绝,给日后的英德谈判留下余地。但是英国根本不领情,号召全国抵抗到底,撤回英国的三十多万人,为日后英法反攻提供了坚实的力量,是德国的一次放虎归山。

失误四,出兵北非却决心不足

前面说到德国出兵北非,其中一点原因是为了拯救在北非打得一塌糊涂的盟友意大利,扶持希特的“小迷弟”墨索里尼;另一点就是混淆苏联视听,为进攻苏联做准备。而在进攻北非时,又发现北非的英军实在是太弱鸡了,又想扩大战果,占领埃及威胁英国的运输线,但增补增兵有纠结上了。

但当时德国的主要目标又是苏联,已经将英国摆在了次要位置,到底要不要增兵进攻埃及呢?如果要进攻埃及,是不是选择先和英国决战呢?可是要和英国决战的话,也没准备啊,光准备和苏联决战了,要是和英国决战,为苏联准备的不是白费力气了吗?就在这种纠结中,北非没打下来,部队也没撤回来,就干在那里耗着,成了拖油瓶。

失误五,进攻苏联实力的自负

德国在扩大战线,进攻苏联时,对自身的军事实力过分自信,认为6月发起进攻,在苏联寒冷的冬季到来之前就可以灭亡苏联,使其投降。以至于在准备军需给养时,连部队的军装都没准备,只准备了在打胜战争后留守苏联部队的军装,这样的自负给德国带来了致命的后果。

当德国统帅层意识到他们的部队将不得不在寒冷的苏联境内过冬时,德国的前线部队必须面临军需准备不足,通往前线的补给公路、铁路不通畅这样的后勤保障严重不足的局面。保障武器弹药的供应,就得挨饿受冻,想不挨饿受冻,手里的枪就要变成烧火棍。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这就是德国极度自负准备不足所带来的的后果。

以上为狼君个人见解,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我是狼君,喜欢狼君的观点欢迎评论、点赞,转发加关注


狼君历史


二战期间的德国非常彪悍,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席卷欧洲大地,成了绝对的欧洲霸主。但是,最后的结局是,德国成了战败国,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

强悍的德国到底犯了哪些错误呢,最后导致一败涂地?

错误之一:德国进攻顺序错了

德国在欧洲征服了法国、荷兰等后,有了两个大计划,一是进攻英国,一是进攻苏联。英国距离近,只隔了一个英吉利海峡,但英国的海军非常强大;苏联距离远,需要远征,陆军实力比德国略逊一筹,但苏联人口众多。

想来想去,希特勒先开启了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最后攻击未遂,转而远征苏联。在苏联人的奋勇反抗下,在美英两国支持下,德国最终大败。

其实,希特勒如果先进攻苏联,情况可能稍好一些,因为彼时美国还没有参战,英国还没有做好牵制德国的准备,如此一来,苏联可能会顶不住德国的快速攻击。

所以,如果顺序换一下,先进攻苏联,再进攻英国,可能情况会好一些。

错误之二:交了两个猪盟友

德国在二战期间有两个盟友,一个是意大利,一个是日本,可惜两个盟友都是“猪”。

意大利的战力弱到不行,纯粹是跟着德国混日子的。而日本实力是有的,但悍然发动“珍珠港事件”,将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强行拉入战局,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美国无法中立了,参战了,于是苏联的支持多了,德国的头疼了。

日本和意大利两个盟友,对于德国没有帮上任何忙,只是添乱,这两个盟友“有胜于无”。

错误之三:进攻苏联的策略安排不合理

德国进攻苏联时,提出了三个月拿下苏联的口号。只是,达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德国人低估了苏联的天气,低估了苏联统帅斯大林和红军的意志,高估了自己方的补给情况。


最关键的是策略是有问题的。

希特勒提出分兵三路进攻苏联,北路直取列宁格勒,中路猛攻莫斯科,南路攻向斯大林格勒。结果是,三大战役统统失败,特别是莫斯科战役,苏联人用不计代价的牺牲换取了保卫莫斯科的成功。

其实,希特勒如果佯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而真实攻击斯大林格勒,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斯大林格勒地理位置特殊,如果被占领,外高加索地区德国人就能据为己有,丰富的石油、粮食等统统可以为德国所用。然后再策划进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可能会取得极大效果。

总之,分兵三处,分散了攻击力度,让成功的概率降低。

错误之四:德国的战争总动员有点晚

德国在二战前期实行的是精兵策略,这些士兵的整体素质比较高。

希特勒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既然在西欧陆地可以取得成功,他相信在苏联大地也可以取得成功。

在斯大林格勒完全兵败后,希特勒才开始进行战争总动员,但时间已经到了1943年了。战争总动员发起后,无数新兵进了德军大营,这时候的训练已经跟不上了,兵源质量也不行了。在和苏联红军和盟军对垒时,占不上什么便宜。于是,德国的失败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如果德国提前两三年,开始进行战争总动员,其后的结果就非常不好说。

战争总动员进行的晚了,导致德国后续的力量跟不上。

综合来说,德国在二战期间犯的主要错误,在我看来就是这四处:一是攻击对象的顺序不好,二是盟友不给力,三是进攻苏联的策略安排不当,四是战争总动员有点晚。


蓝风破晓


▲第六集团军

德国曾在斯大林格勒上损失了第六集团军,要知道,第六集团军代表德国的主力,是德国手中的一张王牌,但这个坚不可摧的军队却因为希特勒乱指挥在斯大林格勒被苏联军队击溃。

▲进击列宁格勒

德国没有坚持打下列宁格勒,在苏德双方同样经受艰难损失的情况下,德国将空军改为陆军但并没有将缺乏食物的苏军耗死。

▲调离战线

希特勒的乱指挥是除了名的,在战争初期,由于敌军贸然进军,所以给力第六集团军可乘之机,这个强大的军队堪称是德军的主力,直接与苏军主力正面交火,就在要让苏军全军覆没的时候曼施坦因被调走了,这时候只要过了海霞后续苏联的命运则与法国相仿。

▲被虎式摧毁的is2

最重要的是天气的预测失误,可以说阻挡住二战最强国家闪电进攻的莫过于西伯利亚寒流了,人生地不熟的德军被冻败于此。


南政昔风


纵观整个二战,德国的史诗般的战术“闪电战”和装甲纵队的进攻让人惊讶,德军的层出不穷的黑武器让人叹为观止。凭借着先进的战术,科幻的武器,德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

但是。德国也犯下一个又一个的脑子进水的战略错误,对二战的进程乃至德国的战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希特勒

今天,填哥就来跟大家盘点在二战时期德国的战略错误。

1、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候德国没有全力开火,导致英法保留大量有生力量。

1940年,希特勒在西线发动全面进攻。B集团军群在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方向率先开打。并且迅速占领这几个力量不是很强大的国家。面对着北线的危机,英法联军迅速北上支援。导致阿登森林的守卫薄弱。德国的A集团军因而快速的通过阿登森林。击溃法国守军。并迅速的向东北方向运动。

法国守卫马奇诺防线的强大兵团被德国的C集团军死死咬住。动弹不得。北线的英法联军面临被德国南北包抄的危局。

面对着危局。英国新的首相丘吉尔迅速的实施“发电机计划”。动员英国所有能出动的军舰和船只,撤回英国士兵。

敦刻尔克大撤退

但是撤退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这样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撤退。况且,这个时候,英吉利海峡远在天边。但是德国的装甲纵队近在眼前。德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最近的,仅仅距离敦刻尔克10英里左右。用不了多久,把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包了饺子不成问题。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自从5月24日开始。希特勒就命令德国的装甲纵队原地待命。不得出动。这让纵队司令古德里安大为火光。也让英法联军喜出望外。

5月26日,“发电机计划”启动。由于德国的装甲纵队被限制出动,德国空军作用有限。到了6月4日,“发电机计划”取得圆满成功。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但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只不过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而已。虽然如此,它为英国保留大量精干强悍的有生力量。为后来的诺曼底登录起了关键的作用。

2、“海狮计划”还没有成功之时,就闪击苏联。

二战开始的时候,希特勒是准备同英国和解的。因为德国的海军实力不强。且英国的实力强大,殖民地遍布。即使拼尽德国的力量,占领英国,德国也会元气大伤。德国的海军可能全军覆没。

海狮计划

但是,希特勒的一次又一次的和谈的试探都被英国拒绝了。希特勒因而开始实施征服英国的“海狮计划”。在海军的有限的配合下,空军大规模的轰炸英国。到英国空军力量消耗殆尽之时,实施登录英国的计划。

7月16日,希特勒正式下达命令,实施“海狮”计划。直到1941年的5月,德国对英国的战略轰炸停止。英国并没有屈服。但是这个时候,德国又实施另外一项更为宏大的计划——“巴巴罗萨”,准备着对苏联的大规模入侵了。

英国还没有完全屈服,德国就自己在东线开辟另外一个规模宏大的战场。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不可避免了。

3、分兵列宁格勒和基辅,错失占领莫斯科的最好时机。

1941年6月26日,德国兵分北、中、南三路,大规模进攻苏联。北线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南线的德军直指基辅。主力的中路大军则直扑莫斯科。

就在中路大军风驰电掣般直扑莫斯科的时候。希特勒突然下令中路大军的南翼转向南下,支持正在进行的基辅战役。而北翼则分一部分兵力,支持围攻列宁格勒。基辅战役持续两个多月,苏联红军遭受重创,损失接近100万人,但是这两个多月,也有力的迟滞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步伐,为苏联加强莫斯科的防线争取了大量的时间。使得德军失去进攻莫斯科的有利时机。

4、最大的战略失误——与意大利结盟

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在欧洲战场上,意大利就是一个猪一样的队友。

德国的将军们曾做过论断: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加入对方,我们用20个师就能搞定它;但如果意大利要加入我方,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它,意大利果然不负众望。

处处往德国的背后捅刀子。

墨索里尼

早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准备吞并奥地利,意大利就曾经陈兵意奥边境。准备与德国开战,反对德奥合并。

1940年,在德国的进攻下,法国全线溃败。意大利准备浑水摸鱼,也对法国宣战。双方在陆地上发生小规模的摩擦。意大利还不占优势。但是在希特勒准备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之时,意大利却狮子大开口,向准备向法国提出许多过分的条件。迫使希特勒迟迟没有答应法国的投降要求。直到6月19日。

1940年,正当德国准备全力对付苏联的时候,意大利突然入侵阿尔巴尼亚,将巴尔干半岛推入战火。但是意大利的作战能力也实在是太菜了,在入侵希腊的时候,差点就被希腊“解放”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差点就被赶回老家了。面对着意大利在东南欧的全线失败,德国被迫出兵东南欧,为意大利的失败擦屁股。白白的浪费4个多月的时间。而原本,这时希特勒是计划入侵苏联的,就这样被迫推迟了。

同样,正当德国紧锣密鼓准备入侵苏联之时,1940年8月,意大利在非洲挑起战火。入侵英属索马里。并进攻埃及。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进行激烈交火。意大利全线溃败。德国被迫组建非洲军团,投入非洲战事。为意大利的失败擦屁股。

德国非洲军团

1943年。德国在各个战线上吃紧,正需要稳定战线的时候,英美联军攻入意大利,意大利投降,并且调转枪口,对德国宣战。德国被迫调集大批军队,进攻意大利。意大利。又一次“坑”了德国。当然,这个“坑”加上双引号,因为这次意大利是正义的。

正是德国的战略错误频频,使得1942年开始,德国的战场形势逐步恶化,直到1945年,美苏盟军攻入德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当然,没有战略失误,德国也必然会失败,因为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侵略者必然失败!


填哥讲史


这个问题比较坑爹。

就如同斯大林那句惊天地泣鬼神的名言:“胜利者是不应该被指责的”所说的那样,战争的胜负已经决定了所谓的正邪之分,这和我国千百年来“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惯例异曲同工。

根据历史教科书的记载,二战相比于一战“帝国主义狗咬狗”的战争性质,有了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正义的反法西斯同盟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战胜了邪恶的法西斯同盟,所以二战是正义的胜利。

真的是这样吗?作为约定俗成的定论,静夜史不置可否,但二战作为帝国主义利益重新分配的战争,虽然加入了苏联“无产阶级革命输出”的成分以及第三世界国家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因素。但帝国主义之间,尤其是欧洲列强之间,用所谓的正邪标准粗暴区分不仅不合理,而且不正确。

所以,作为失败者的德国,作为背负着罄竹难书的反人类罪行的邪恶帝国,必然要灰飞烟灭,但德国,尤其是战略方面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或者说,德国到底是败在了哪些方面?是所谓的非正义吗?静夜史认为当然不是。

在静夜史看来,德国的失败,既不是道义上的非正义,也不是所谓的战略失误,而是因为德国作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体现木偶,其结局从一开始就设定了,那就是失败。这种失败,先是体现在实力上,后是体现在所谓的战略失误上。

作为帝国主义阵营的后起之秀,德国和美国同样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却没有像美国那样争得了海量的殖民地,因为欧洲十字路口的尴尬位置,决定了德国想要崛起,必须向周边要土地,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而一战的失败彻底将德国打回原形,深受凡尔赛体系约束的德国也被英法等国戴上了痛不欲生的紧箍,失去了作为一线强国的资格。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才成为美国势力进入欧洲的跳板。通过“道威斯计划”以及“杨格计划”,德国在一战后迅速复兴。随后希特勒作为美国华尔街财团的代言人,开始以迅猛势头冲击德国最高权力宝座,并最终靠着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成功上位。

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是美国制约英法两大传统殖民帝国的抓手,也是阻挡苏联红色浪潮西进的屏障。而英法因惧怕苏联扩张,选择了纵容德国的绥靖政策,这让德国如虎添翼,一步步挣脱了凡尔赛体系的约束。

但被美国扶持的希特勒并不想成为美国的提线木偶和英法的炮灰,所以在苏联为绥靖政策焦头烂额时,苏德在1939年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苏联也成为德国横扫西欧的后勤基地。

而后德国在1939年9月1日杀向波兰,掀开了二战的序幕。而就在英法以为伙同苏联瓜分波兰的德国将要顺势横扫苏联时,德国在1940年反手一击,横扫西欧。猝不及防的西欧各国纷纷崩溃,号称西欧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更是一败涂地。

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也被形容为希特勒犯下的第一个战略失误,那就是在敦刻尔克放走了33万英法联军,为盟军反攻保存了力量。

听起来很像那么回事,而且西方国家也恬不知耻地大书特书,但希特勒的真实目的却是通过这些残兵败将拉拢英国。因为德国需要的是土地,准确的说也就是苏联的土地,因为德国在一战后的东山再起根本没有海军发展的时间,所以也就不可能到海外和英国抢夺殖民地,因此苏联必然是德国的目标。而进攻苏联,德国不想后院起火,如果英国愿意和德国分享欧洲,希特勒自然乐见其成。

但此时的丘吉尔明显“不上道”,宁可输掉整个大英帝国也要与绥靖政策,与纳粹德国做斗争,这就让德国不得不执行“海狮计划”,向英国发动猛攻。

而因为海军实力孱弱,德国始终难以越过浅浅的英吉利海峡,因此不列颠之战达成了持久战,打成了消耗战,闪电战折戟沉沙。

而就在此时,希特勒似乎又犯了第二个战略失误,那就是英国还未拿下,就匆忙进攻苏联。但现实问题是海军不行的德国确实拿不下英国,即使耗下去也不行,而且此时的斯大林早在东欧开始构建所谓的“东方战线”,夺走了波罗的海三国、芬兰东部以及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地,严重侵犯了德国权益,尤其是欺负罗马尼亚直接威胁德国石油产地,所以德国不能等。

从西欧之战可以看出,所谓的战略失误,根源还在于实力不足,尤其是海军。而到了苏德战场,陆军的实力不足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1941年6月22日的偷袭取得了巨大成绩,短短4个月不到就推进到莫斯科附近,消灭了苏联300多万军队,重创苏联。

但希特勒却陷入了先消灭苏联有生力量还是夺取政治中心莫斯科的矛盾中,最终结果是德国耗时两月完成了基辅保卫战后,在莫斯科城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从苏联的角度来看,如果莫斯科失守,苏联不仅因交通枢纽的丧失而分崩离析,更因为信仰的崩塌而出现塌方式溃败。而最终的结果是德国的功败垂成成就了斯大林,苏联很快恢复元气,德国彻底失去了消灭苏联的可能。

而后的苏德战争转化为持久战和消耗战,最终德国陆军精锐几乎全部在苏联灰飞烟灭。

也有很多人认为,德国选择日本和意大利作为盟友是重大战略失误,尤其是意大利,简直是猪队友的存在,不仅因为被希腊反杀耽误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更因为在北非的惨败使德国不得不在两线作战的同时开辟北非战场三线作战。

但现实问题是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老师”,如果不和意大利结盟,所谓的法西斯理论不攻自破。和日本的联合很牵强,但相比之下,这是两害取其轻的权宜之计。

而德意日的配置,也注定会成为美苏英等大国的死敌,而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注定要将法西斯彻底送入地狱。

作为二战的最大操盘手,美国在确定德国已经失控时,不惜选择和英国及宿敌苏联联手彻底消灭纳粹德国。

而在二战硝烟散尽,美国一跃成为世界霸主,英国则彻底沦为二流强国。苏联在二战前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输出被纳粹德国的先发制人掩盖,最终通过反击纳粹德国成功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在东欧的输出,并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而德国作为美国的工具,最终落得更加悲惨的命运。它的失败,是自身地位的失败,在这样的基础上,德国没有自成一极的实力,所以任何拍案叫绝的战略最终都功败垂成。正因为实力不足,所以德国才有了众多黑科技,才有了诸多经典的闪击战例,但这无法弥补实力的巨大差距。

所以二战期间的德国可以说并不存在战略失误,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问题。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不重视后勤:德国拥有十分优秀的士兵以及参谋,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他们也同样拥有极其糟糕的后勤补给,战线过长,在东线以及苏联的战争中,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军极度糟糕的后勤补给,他们根本就无法真正的做到及时的将被服,粮食以及药品与弹药的补给,就更不要说在第一时间补充给前线的士兵了,很多德军的士兵,就在还没有见到苏军的影子的时候,就选择了在行军过程中掉队。

交友不慎: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德国无法与美国与苏联这样的国家去抗争的,所以,这个时候,德国必须要找个盟友,只是,他们给自己找的盟友真的让人有点不敢恭维:意大利,说到意大利,不得不说与其说是盟友,倒不如说是个累赘,日本倒是要不意大利强一些,但是最终还去招惹美国,这最终的额结果也就不用多说了。

两线作战:德国的地理位置确实其实是十分不利的,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以闪电的模式去解决西线战役,像美国这样的国家,那就还是不要去招惹为好,但是,德国就是有耿气,就要贸然出兵苏联,而且还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与日本一起对美国宣战,兵力分散了

范兵家大忌:次敦克尔克放走英军,库尔斯克抽兵意大利也相当不明智,另德国各军种部门不团结,如陆军征不到兵,空军戈林有二百八十万人,党卫军人数也庞大,可陆军只保持五百多万人我觉得是不应该给英法留活路,直接消灭,就没有后面的什么大撤,还有诺曼底登陆。



股票板王


二战时期德国犯下的小错误很多,但真正关键性的错误有两个。其一,贸然开辟第二战场和苏联开战。其二,德国摊上了不靠谱的猪队友,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对手”。二战时期德国可没少被盟友给坑。

坦率的讲,德国初期的战略布局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先期实现本土扩张,之后拿波兰练手,这些都是很正确的做法。但希特勒最英明神武的一点,那就是和苏联实现和解达成了苏德互补侵犯的约定。原本在英法等国的祸水东引政策下,德国和苏联的开战看上去是势在必行的了。但德国和苏联也同样不傻。希特勒很清楚苏联虽然是自己的对手,但它并不是最关键最紧要的对手。德国最紧要的对手在西欧大陆。而且德国当时也没有做好和苏联全面开展的准备。

而苏联斯大林方面,早在德国开始扩张初期,斯大林就联系过英法两国约定共同压制德国。但英法却置之不理,其目的就是想要德国和苏联先打起来再说。斯大林也看出了英法两国的阴险用心。所以斯大林也就不幻想着英法两国的援助了。但斯大林也不愿意做炮灰。而且苏联同样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和德国就开始了私下里的联系。之后德国和苏联达成和平协议,并且瓜分波兰和东欧地区做的都很正确。当然了,也包括之后以东欧地区防守,主力进攻西欧地区英法两国。这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事实也证明,德国战车在西欧也照样无敌。在德国钢铁洪流的进攻下,西欧各国德军所到之处没有不胜的。号称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迅速被德国击败,英国也只能躲在英伦三岛之上瑟瑟发抖。本身德国也是按照原定计划先解决西欧再研究其他的地方。但德国海军不行根本无法登陆英国本土作战。而德军精心策划的空袭计划也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在德国空袭英国失败后,德军飞机损失殆尽,想要再次进攻英国是不可能了。本身以德军高层的计划还是等待飞机补充完毕再继续攻打英国。但希特勒却被德军的战绩给冲昏了头脑。他认为德军可以轻易击败苏联,所以在希特勒强烈的要求下,德军被迫开辟了第二战场,也就是苏联战场。至此德军走上了不归路。

再有就是德国选择盟友的战略存在很大的问题。意大利这个拖后腿的猪队友就暂且不提了。单说日本这个被德国,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盟友,就把德国给坑的不轻。按原本的计划来看,德国希望日本配合自己先灭了苏联这个盟国的中坚力量。但日本海军和陆军的矛盾争执,以及日本自身的对领土扩张的野心就根本没有选择北上向苏联进攻。所以德国始终没有在苏联取得突破。更关键的一点是,德国一直在避免和美国直接产生武力冲突,就是担心美国介入战争会影响两大阵营之间的平衡。但日本这个猪队友却主动的去招惹美国,把美国拖入了战争,这就导致欧洲战场上的盟国获得美国的支持后实力大涨。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处境也更加的困难。最终导致战败。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开始…不到二年的时间几乎侵占整个欧洲,势如破竹。1940年10月纳粹德国陈兵550万从三个方向发动“芭芭罗拉计划"闪击苏联,在不三个月的时间里兵临莫斯科城下,达到了预期的战略效果。这时德军还穿着夏装,没有更换装备,季节已步寒冷的冬季,造成非战斗大量减员,削弱了攻势…希特勒在沒有巩固战果的情况下调头攻打乌克兰…使得苏军有喘气的机会,这是致命的战略调整…再者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不听古德里安的建立退守建议,由于战线过长…被苏军分割围歼。根本性扭转了战局的主动权,由进攻转为防御…归根结底:纳粹德国过早的发动“芭芭罗莎"!加之轴心国的日本、意大利,等仆从国都没有达成有效的战略合作…最终失败,二战结束,以同盟国胜利告终!


红色动力979


二战时期德国最大的战略错误就是没有拿下英国就进攻苏联,搞得自身两头作战,注定了不可避免的败局!


1939年9月,德国以闪电战的战术袭击波兰,短时间内就占领了波兰全境。此后强悍的德军又横扫整个欧洲,就连传统的老牌强国法国也被纳粹德国打败,整个欧洲大陆都处于德军的铁蹄之下。


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德国继续乘胜追击攻击英伦三岛。但是这次德国没能继续在上演一边倒的胜利,英国皇家海军和空军让让德军止步于英吉利海峡。

希特勒短时间内难以如愿占领英伦三岛,于是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东线的苏联。1940年6月,德国突然失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有预谋的进攻苏联本土,防备松弛的苏联红军在短时间内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几百万的苏联红军被德军打败。

短时间内的胜利冲昏了希特勒的头脑!虽然德军取得了短暂性的局部胜利,但是虽然拥有广袤的领土和战略纵深,再加上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国,其兵员补充能力和工业能力以德国要略强一筹。




历史结果也证明了希特勒此举的错误!仅仅过了一年时间,苏联方面就取得了对德国方面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希特勒也重倒了当年拿破仑的覆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