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果有核潛艇在公海向俄羅斯發射核導彈,怎麼知道是哪國的?

lnotbirdgoodyou


沒有哪國領導混蛋到打核戰,有萬分之一的希望誰也不願發射核彈,那叫自取滅亡!俄羅斯常規軍打不過美國也不敢輕易發射,除非自己將要滅國!


理想的翅膀21


俄羅斯不用分辨是誰家打的核武器。因為他有核捆綁策略。如果有兩個有核國家發生核戰爭,那麼也不容忍其他有核國家在戰後成為一個強大的存在。所以俄羅斯受到核打擊後,核彈會發向所有的有核國家。這就是所謂的核捆綁核恐怖核平衡。另據相關媒體報道,俄羅斯戰略核導彈在接收不到中央指揮機關的信息後,系統默認將自動啟動核武發射程序,覆蓋所有國家。所以,核武器戰略其實是綁架全世界的恐怖戰略。戰爭狂人和極端分子的最愛。


山河縱橫


不管是哪國的導彈,朝著美國打過去保準沒錯!因為這個世界上只有美國人在不斷挑事,這些導彈即使不是美國人發射的,也必然是美國人唆使其走狗發射的,所以沒有必要弄清楚具體究竟是哪國發射的。


白樺林7054


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朝預設目標打,你高估了人類的自覺性

所有處於待發狀態的核導彈都是有自己的預設目標的,因為洲際導彈本身就是類似運載火箭的複雜武器,導彈彈道軌跡如何調整,什麼時候轉向,核彈頭什麼時候分離都是經過嚴格測算後得出的,導彈目標的修改和調整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

另一方面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往往是最先打擊目標,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導彈發射重量高和投射能力遠超機動發射導彈,並且價格低精度高,是執行地球毀滅任務的第一把好手。核彈頭命中精度越來越高情況下,發射井再怎麼強化都沒用,所以美國和前蘇聯都是強調“先發制人”核打擊,在敵方核彈頭落地前把自己發射井中的洲際彈道導彈打出去,前蘇聯的一些快裝發射井還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再次填裝,可以短時間內打出兩枚洲際導彈。

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恐怖、非常冷血的核戰爭政策,核大戰的啟動時間不是以對方核彈頭落到本方領土為開始,而是發現有敵方核彈頭升空向我飛來為開始;核反擊的目標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洲際導彈預設好的國家。


在冷戰時期,至少有兩次差點因技術故障導致地球重啟,一次是美國北美防空系統誤將流星判斷為前蘇聯的洲際導彈,另一次是前蘇聯的偵察衛星故障,誤將美國洲際導彈發射陣地的日出判斷為導彈升空。這兩次事件中都是主官抗命違規操作,拖延幾分鐘時間進行進一步確認,才讓地球躲過一劫。

至於要想判斷是哪個國家的,從技術手段上也有不少,不過要等等核彈落地爆炸後研究發射性圖譜,每個國家的鈾礦、開採和鈾濃縮時間等都有自己的“指紋”,對比追溯就知道了,不過問題是能等到那個時候麼?當戰爭爆發時候,第一個死掉就是人性,更何況是滅絕性的核戰爭。


五嶽掩赤城


真的發射核導彈了,其實哪個國家的已經不重要了,俄羅斯第一時間反擊的肯定是美國,然後英國,然後美國開啟亂射模式,然後大家一起完蛋!


不冷不熱的溫柔


在公海向俄羅斯發射核導彈,題主真敢想!世界上擁核國家確實有好幾個,但是敢於對俄羅斯發射核導彈的不超過三個。導彈一出海面就會被俄羅斯的偵查衛星和預警雷達捕獲,根據具體參數和飛行軌跡結合數據庫信息參照對比,判斷出是那個國家的應該不難。再者就是發射核導彈的實時背景,政治狀況,國際關係都可以判斷出來。畢竟,哪個國家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對黑熊放蘑菇雲來玩!


O說好的幸福O


其一!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其二,即便發生了也不存在不清楚來源的問題,除非唯一一種可能,這種導彈和發射平臺不是人類的!具體分析如下,目前全球已知的具有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核潛艇極少搭載的導彈型號更少,這是原因一,原因二!太平洋雖屬於公海!但海里包括海面任何區域都是被不同國家實時監控的!當然是全天候無死角的監控,所以但凡真有你所說的這種潛艇在太平洋海里某個區域藏著,可你不知道的是你還在來的路上,你的實時畫面早已同步直播到很多國家的指揮中心屏幕上了!接下來我說說是怎麼做到這點的!水面上的我就不說了了有點常識的都知道,天上幾百隻眼睛盯著呢!至於水下,我就來說說,首先,來自海里的固定式聲吶探測器,來自中美俄的是絕對少不了!至於其他國家就不清楚了,光是這三國盯著你就夠把你嚇懵吧?其次是來自水面及潛艇的(全天候巡邏),還包括空中的各式反潛機!所以,你想在那海里發射導彈?你先問問中美俄讓不讓你過去再說!


國服最強武器


嘻嘻,世界上就那幾款核潛艇,現在衛星絕對可以分辨其型號,最重要就那幾款洲際導彈,一發射就知道是啥型號,知道型號就知道哪國生產的,洲際導彈是嚴禁出口得


易烊千璽破


這需要軍事專家來回答的問題,我回答不好,謝謝你的提問。試想一下,這個世界上膽敢用核潛艇攻擊俄羅斯的國家會是誰,核潛艇號稱大洋黑洞,其隱蔽性極高,又有誰具備這種能力!


追夢153902753


題主 核捆綁瞭解一下。不管是不是你打的,我只要捱打了。有核武器的一個都別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