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月薪2万,要你去偏远农村教文盲读书识字,你愿意吗?

多米的稀饭


如果是这个条件,很多老师是愿意的,而且是非常愿意。一来这个工资水平很高,在农村绝对是超高水平的收入,完全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现在的物流这么发达,可以网购到你想要的绝大部分东西。其次,这个工作没有什么压力,这也是让人感到非常满意的一点。相比于目前在校老师所要面对的各种繁杂工作,只是教人读书写字那简直是再舒服不过了。


现在只要工资高,即便是偏远也不怕,因为购物完全不受限。而且偏远农村,当地物价肯定很低,工资更有优势。农村现在的房子建得也很好,空气清新,很多菜都是有机产品,无农药。


试想一下,工资高,无工作压力,吃得好,这样的工作哪里找呢?

当然,以上这都是只能想想而已,因为本身就没有这样的工作。

尽管这是一个假设的命题,我还是谈谈个人的看法:我本人不会接受这样的工作。

第一: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尽管现在工作肯定比教别人简单读书识字要困难,但是正因为有一些挑战性才有意思。如果每天都在教简单的识字,我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第二:为了孩子的未来。在城市里,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尽管从考试层面来考虑,在全国各地实际上使用的教材都是一样的,教学内容没有差别。但是在城市里汇聚了更多优秀的孩子,这个环境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优秀伙伴,拥有更开阔的视野,能够为未来做出更好的选择。

第三:拥抱机会。尽管现在看目前月薪2万很多,但是社会是发展的。我们不能保证未来会如何,所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很重要。每天教人识字,工作是安逸了,但是自己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个在未来发生变动的时候,是很难受的。


相比于安逸,我愿意选择挑战。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如果给我月薪2万,要我去偏远农村教不识字的人读书识字,我愿意去。

我现在就是一名教师,月工资2500。给我月薪2万的话,那就是我现在8倍的工资。现在经济比较紧张,上有老,下有小,收入要维持开支有点难。为了生活,我想我会去。

为了生活,现在愿意去。

人到中年,正是最艰难的时候,维持家庭的生活开支,也比较困难,经济压力很大。如果现在有月薪2万的工作,而且还是教书,正符合我现在的情况。为了家庭,为了老人孩子,为了爱人,我想我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去。

符合我现在的职业要求。

我现在就是一名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到偏远山村去教书,应该符合要求。最主要的是能够每月保证月薪2万。在得到经济补助的时,可以安心、放心的教书,应该是一种非常安静的,而又很棒的享受。希望能够享受到工作的快乐,前提是能够解决家庭的经济负担。

现在的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如果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又是在能力范围之内,应该是目前的我,不错的一个选择。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比较难实现,因为这只是如果而已。仅仅是一个假设,而且是一个不太靠谱的假设。

当然,我相信经济负担重的人,很多都非常愿意选择去,也许还要排着队,竞争上岗。

总结:如果去边远农村,教不识字的人读书识字,每个月能够保证月薪2万,现在的我应该会选择去。


个性挑战耐性


如果有这份差事,我非常愿意去,哪怕不给我两万,每月给我个万八千的 我也去,这是因为 上农村去支教,尤其是去到偏远的农村支教,并不像想象那么可怕,的确有可能是比较偏僻,没有通讯,路途比较遥远,生活条件比较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到,越偏远的地区,那里的民风特别淳朴 那里的人特别朴实,虽说生活条件落后,属于没有开发状态,但也是特别原生态的,因为那里头的空气新鲜,水质甘甜,闲暇之余,也可以听听风,看看鸟,也是一种农家田园生活,而且还有两万多块钱的工资啊每个月, 这要是在我们东北一般城市中,这个收入也属于白领阶层啊!而且从事的却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面对孩子那种纯真无邪的 笑容,比在职场上那种勾心斗角的皮笑肉不笑,开心多了,快乐多了,因为在这里不用掩饰自己,每天没有那些虚假的客套,那里每个人都可以大声的笑,大声的喊,可以使自己回归原生态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啊,我很想去。


海納百川1210


非常愿意啊!本身我也是出自农村,父母将我辛苦养大成人,如今我有能力和知识,肯定愿意回报农村,也希望借助我有限的力量来为家乡做出贡献。

在我们老家,平均月工资只有3000不到,如果肯给20000元,估计人们都会抢破头进去。

就算在大城市教书,一个月也很难达到20000万元,加上高额消费,每个月基本剩不下多少钱。回到农村教书,既减少了开支,又不用忍受通勤带来的困扰,乐得清静。

所以,如果真有这样的好事,我第一个报名!


文化聊吧


愿意呀!我去支教的地方在沙漠里,新疆那个叫且末的地方,你可以百度一下地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穿越沙漠的时候,看到沙漠公路上的标语,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那时候我还充满了期待!我没有在县城支教,我去的是一个连队吧!每周一才有人来卖菜,一周一次,不买就等下周,校园就是一个四合院的感觉,四排平房围在一起,中间有花坛,花坛中间种了一颗大柳树,大柳树上挂了一个钟,没电的时候有老师敲钟上下课!我以前觉得自己在那里挺苦的,一年刮风两次,每次半年,记得第一天早上起床,我就满脸沙子,连嘴里都是!怎么回忆回忆着还觉得挺美好的,那里的孩子很单纯质朴,我们现在还在保持联系!人生在经历中精彩!我希望大家都能多多去这样的地方体验一下



靳甄1


我愿意,而且会非常乐意。

我现在教的就是小孩子,小孩子应该还没有文盲好教吧。首先文盲岁数应该比小孩岁数大,你说话他可以听懂,让他坐好不要说话,文盲可以知道该去怎么做。


再说文盲应该有比小孩强的学习欲望,我见过一个40多数的人,他不是算是文盲,小学一年级毕业,去银行存钱不会签自己的名字,只有按手印,我想像这种情况,你如果去教他读书识字,他应该会很感兴趣的。

再说,去偏远农村教文盲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说不定能让文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呢,发家致富呢,偏远的农村一般都有运不出来的土特产,说不定还能带领当地农民走出大山,让土特产卖向全国。

谁实话,在城市生活没有农村开心,偏远的农村应该民风更淳朴,和人更好交流,不像城市这样的,小区住着,可能连邻居是谁你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农村的空气比城市会好多少呢,对老师应该也比城市人更尊敬吧。

最后说这两万元的工资,真的比我现在的高,谁有这样的工作请尽快联系我吧!


然规教育说


当然愿意啊,我一直想去农村生活,只是苦于没有丰厚积蓄,不敢擅自前往。

农村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是农村出生的,七岁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上学时天天学校,家两点一线,从没考虑过是不是喜欢城市的生活,工作后,不知为什么越来越向往农村的生活了,我个人比较喜欢大自然,每天醒来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推开窗满眼的绿色,耳边是鸟儿的叫声……好美的画卷呀。

如果能去农村工作,我太愿意了,一来解决了工作二来实现了我的愿望,太美了。

不过我想现在文盲应该很少了吧,现在国家这么重视教育是吧。现在去农村应该是去教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因为艰苦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可惜我没教师资格证,如果有即使艰苦我也愿意去,不仅因为热爱大自然,我也愿意为那些孩子做点事,教会他们更多的知识,让他们能改变自己的未来,改变家乡的面貌。


小慧大明的幸福生活


不是吹牛逼,不要2万,给我1万我都愿意。

为什么?既得了月薪过万的称号也有了教师的名号,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自己基层经验。

偏远农村无非就是生活质量差点,也没有到了过不下去的关头。相信现在的人,就比如90后和00后来说吧,大部分听说偏远农村,就会畏之而不及。过惯了好日子的人,突然去到陌生环境,加之艰苦的环境,更受不了了。

我从农村出来,一个很偏远的地方,记得当年上学都是走近3个小时的路去上学,教室是露天的,桌子板凳都是自己做的,我熟悉这个味道。我愿意去偏远农村支教,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换一种方式享受生活。原理喧嚣的城市,我喜欢安静。


书亦或为情寄


想起了童年时的往事,那时生产队里成立了扫盲班,每天晚上由生产队长组织带领村里的文盲学文化。这些文盲大多数是妇女和中老年人,上级统一分发了课本和练习本,队长指着小黑板念“大羊大,小羊小,黑狗追着小羊跑。大羊说‘你大它小,以后不要追它到处跑。’”下面的老人和妇女一起跟着念……念了几遍,有人就会背诵了。队长就让他们在本子上练写。哎呦,亲娘来,写字咋比生孩子还难呀!有个妇女小声埋怨着,引来了一阵哄堂大笑。队长忍俊不禁,“噗嗤”一声也跟着笑了起来。除了生产队长之外,还有一位小学教师做队长的助手,队长不在时由他负责扫盲。

那时,生产队长和小学教师每天负责扫盲只领工分不领工资。想想那时,生活真艰苦,不过当时从没听说过有人伸手要补助。

如今,奉献精神好像很少有人提了,大家一心往钱看,这也无可厚非。如果真的给我月薪2万元,我愿意去偏远地区扫除文盲!真的,不骗你。


江山165940261


月薪两万对决大部分人来说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薪酬,而且去偏远地区教书,基本意味着生活支出为零,相比城市小区里各种水电暖停车费而言,那就是响当当的纯收入了!

偏远地区对于都市生活的人来说可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需要辛辛苦苦一年,攒下很多真金白银参加旅行团或者自驾游才能走马观花般领略的风景。

教文盲读书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当你把一个单纯的山里人通过识字读书改变成一个想跳出大山,改变自己命运的社会的人的时候,相信那时候他就会语重心长的告诉你:你的选择是错误的,你应该去大城市生活,找一份两三千元的工作,买一套五百万的房子,娶妻生子。然后打工为奴,每日起早贪黑挣钱给“看不见的地主”上租子,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奔小康!把自己的身心交给“吸血鬼”,有空就逛超市和医院,吃着高价垃圾食品和高价西药享受人生,最后人财两空到火葬场化为乌有,为世界环保做贡献!

人生价值究竟是什么?很多人来不及思考,因为被迫谋生。社会的车轮匆匆忙忙,当你跳上这辆马车的时候你就被绑架了,身不由己的被驾车人驱赶走向毁灭,而你却把这种脱离大多数人的尊贵当做享受,当做生活,在过眼云烟中虚幻的终其一生。

我相信选择是盲目的,所以很可能有相当大部分人不会选择拿着两万元薪酬去大山里教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