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保护好自己 就是保护世界

化学老师

带你走近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口罩

消毒剂

01 进击的守护者:口罩中的化学

面对不断发展的疫情,口罩已经成为了这个春节每个人的必备用品。网络上有关“口罩”的各种说法更是层出不穷,真伪莫辨:

到底什么类型的口罩对防止病毒有效?棉口罩,医用口罩还是N95?

口罩越厚越好?如果戴上口罩的你觉得呼吸困难,就说明很有效果?

与他人间隔保持1米距离就不用戴口罩?口罩要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

使用过的口罩能够用微波炉或者烤箱消毒,循环使用?

面对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你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

别着急,你毕竟是一个已经学习过了很多化学的知识分子,希望下面的这份“口罩中的化学”,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戴口罩的必要性,也欢迎转发给你所关心的人哦~

1. 一个喷嚏能飞多远?戴口罩有什么用?

你是否想过,一个喷嚏或者咳嗽能够飞多远?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1 高速视频捕捉到的喷嚏。打喷嚏后,较大的液滴(绿色)从口中喷出,下落速度相对较快。雾状的液滴“云”(红色)的传播距离多达8米。(图片来源文献1)

(抖机灵:猜猜黄色的部分是什么,那是志愿者的脸[微笑])(小编:)


喷嚏和咳嗽的产生开始于深呼吸,肺部的空气被压缩,在很短的时间里内被肺挤压出来。喷出的东西不止有气体,还伴随着大量的液滴,这些液滴将肺部,支气管,气管黏附的体液一并带出,喷涌出数万个小液滴,如图1所示。在重力的作用下,一些较大的液滴很快就落到地板上,而较小的液体就飞得比较远,随着气流扩散开来。而这时候,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就乘着这些小液滴一起传播了出来。

灵魂拷问来了,为什么较小的这些液滴受到重力的影响较小,能够在空气中存留比较长的时间呢?

(提示:你可以回忆一下氢氧化铁悬浊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性质)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学过胶体和分散系之后我们都知道,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微粒的尺寸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氢氧化铁沉淀的浊液会很快分层,但是氢氧化铁胶体能够稳定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也是由喷嚏产生的可能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

因此,“与他人保持1米的距离就不用戴口罩”的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气溶胶可以传播的范围远远大于1米。只有正确佩戴了符合标准的口罩,口罩中的熔喷层才能够很好地对上述的气溶胶起到阻隔的效果,从而起到防护的效果。

当然,除了佩戴口罩,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区域,注意室内通风,勤洗手也非常重要。室内通风能够帮助室内具有潜在威胁的气溶胶更快地发生扩散,而勤洗手也是为了减少可能落在桌子,手机等处的气溶胶粘在手上而带来的危害。

2. 哪些口罩有效果?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是怎样的?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2 @人民日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如图2所示,对于普通人来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护理口罩,以及工业用颗粒物防护口罩(如N95口罩),都可使用。其他口罩,如棉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碳口罩等,针对此次新型关冠状肺炎疫情,不推荐大家使用

为什么上述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能够对病毒的传播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这些口罩都是由多层的无纺布材料构成的。无纺布是相对纺织布来说,就是非纺织的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常见口罩所采用的纤维材料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灵魂拷问来了,已经学完有机化学的你,是否能够回忆起聚丙烯的结构简式?是否能写出聚丙烯合成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我们经常说的“几层口罩”,其标准的意义是指单只口罩中无纺布纤维的层数。医疗用口罩至少是3层结构,一般简称为SMS结构,示意图见图3。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3 常见口罩的SMS结构示意图

图3中的S层表示纺粘层(Spunbond),其纤维直径比较粗,在20μm左右(头发直径的1/3),因此硬度大,能够支撑整个口罩,同时也能起到隔绝大颗粒物质的作用,M层表示熔喷层(Meltblown),纤维直径比较细,在2μm左右(纺粘层纤维直径的1/10,头发直径的1/30),对防止细菌、血液渗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4是网络上几种不同医用口罩的宣传图片,其中能起到防止细菌和病毒作用的都是中间的熔喷层。棉口罩、海绵口罩对于此次冠状病毒不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原因,也在于这类口罩材质多为棉布、纱布以及帆布等,材质不够细密,空隙较大,不能有效起到防护作用。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4 网络上几种不同医用口罩的宣传图

结合S层和M层的微观结构可以了解,如果S层较多,则口罩比较坚硬,而M层较多,则呼吸比较困难,阻碍效果也比较好。因此,判断口罩隔绝效果的一种简易方式是通过呼吸比较,呼吸越困难,则阻隔效果更好。口罩也并不是越厚越好,关键因素在于其中熔喷层的厚度和纤维的直径大小。在高隔绝效果和高透气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是口罩生产的一个技术问题。

当口罩佩戴超过规定的2-4小时之后,被吸附到口罩上的颗粒物一方面会堵塞熔喷层,增加呼吸压力,使人感到呼吸困难,一方面也会降低口罩的隔离效果,所以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口罩的使用说明定时更换。至于“能够使用微波炉和烤箱对使用过的口罩消毒”,聚丙烯的熔点在140-160 oC之间,我看到过的最贴切的评论叫“你这样做,可能是微波炉,烤箱和口罩都不想要了吧[微笑]”。

本身有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呼吸困难、肺功能不好的同学需要额外注意,医用防护口罩或工业颗粒物防护口罩的呼吸阻力很大,长期佩戴后可能会出现头晕、胸闷等现象,所以不建议选择。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今天看到的标语作为今天的科普小文的结语,也希望大家保重身体,同时在家好好学习~

因为爱你,离你一米;

爱你多少?带好口罩!

1. Bourouiba L, Dehandschoewercker E, Bush J W M. Violent expiratory events: on coughing and sneezing[J].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2014, 745: 537-563.

2. 还不戴口罩?看看喷嚏和咳嗽到底能飞多远,科学大院公众号(ID:kexuedayuan),作者:苏澄宇;

3. 口罩摘下来别乱放!最全口罩指南,看这篇,丁香医生(ID:dingxiangyisheng)

4. N95口罩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第八元素塑料版,作者:孙洲渝

02 杀死冠状病毒的消毒剂们

近来疫情较为严峻,谨遵钟南山院士的教导,本秋勤洗手常消毒,为了杀死可恶的冠状病毒,准备了不少消毒剂。前段时间我从老家返京,随身携带了一瓶免洗洗手液,在安检处不幸被拦下。安检员小姐姐语重心长给我讲解,洗手液之所以能够消毒就是因为里面含有酒精,消毒之心可以有,但不要妄想携带消毒剂上飞机。作为一个化学老师的我当场表示不服气,除了酒精之外能用于消毒的化学试剂千千万,那么有哪些消毒剂是可以带上飞机的呢?

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冠状病毒(Coronavirus)的结构(图1),由蛋白质外套膜包裹核酸(DNA或RNA)。由于蛋白质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一样,故称冠状病毒。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1.冠状病毒的基本结构(图源:百度百科)

因此,破坏病毒结构的最简易的方式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使蛋白质变性,就能使病毒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而我们在有机化学模块刚刚学过:加热、紫外线照射、酸、碱、重金属盐、乙醇等均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因此消毒剂的原理基本明了,接下来咱们可以唠唠常用的消毒剂都是何方神圣。

首先,就是本秋在安检处忍痛抛弃的免洗洗手液(图2),其主要成分是55%-65%的乙醇。乙醇作为最常用的消毒剂,能够使蛋白质变性,质量分数为70%时作用最强,高于70%浓度能很快沉淀蛋白质形成一层保护膜,反而阻碍其深层消毒。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2. 免洗洗手液,主要成分为乙醇

除了乙醇外,苯氧乙醇(图3A)对绿脓杆菌有强大杀灭作用,绿脓杆菌能够造成烧伤感染,所以常用2%苯氧乙醇溶液于烧伤治疗。苯甲醇(图3B)具有弱的防腐作用,常用于药剂防腐。以上三种有机物都包含的主要官能团是羟基(-OH),苯氧乙醇还具备醚基(-O-)。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3 (A) 苯氧乙醇;(B) 苯甲醇

苯氧乙醇的常用合成路线是在醋酸钠或过氧化钠存在下,苯酚和环氧乙烷进行加成反应(式1),反应产物再经减压蒸馏而制得。另外,还可以使用Williamson醚合成法。典型的Williamson醚合成法是醇钠与卤代烃在无水条件下反应生成醚,这是一个取代反应。如果是酚类则可以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首先得到酚钠,Williamson法制备苯氧乙醇的方法你想到了嘛?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让安检小姐姐猝不及防的是,本秋还随身携带了一瓶便携消毒液(图4),进行简单稀释之后可用于卫生手消毒。我还贴心地告诉了小姐姐,这瓶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对氯间二甲苯酚(图5B),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可以带上飞机。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4. 便携消毒液,主要成分为对氯间二甲苯酚

酚类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并杀死一般细菌。我们最熟悉的酚类消毒剂就是苯酚(图5A)了,苯酚虽然可使蛋白质变性,但减小剂量,如1%溶液或含酚软膏则可用做止痒剂。其余酚类消毒剂如煤酚(间甲基酚,图5C),由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所以通常配制成煤酚皂溶液,同学们不妨猜测一下,煤酚皂溶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5 (A)苯酚;(B)对氯间二甲苯酚;(C)煤酚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6 煤酚皂的结构式

说起消毒液不得不提的就是在家庭防疫中担当了极其重要角色的84消毒液(图7),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在不久前的“庆元旦方程式大赛”中,我们还考查了大家“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合使用,产生有毒气体”的反应过程(式3)。有些同学最近也在家族群里看到了咆哮体警示,化学老师表示:救命之恩,不足挂齿(图8)。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7 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8 在家庭群中流传的消毒液使用秘籍

与84消毒液同根同源的还有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的混合物,通常含有效氯25%~30%。写到这,关于漂白粉的考点一个个地在本秋的脑海中迸发,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无穷。不妨选几个具有挑战性的小问题来跟大家切磋切磋(图9-10)。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9 漂白粉受潮分解的原理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10 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

除了含氯消毒剂外,碘也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能力,能通过与蛋白质结合,使其氧化失活。如我们常用的碘酊,家用2%浓度用于一般的皮肤消毒或皮肤感染。同样以I2为有效成分的消毒剂还有聚维酮碘(PVP-Iodine),这是碘的有机复合物,接触皮肤后能够逐渐分解出碘而起到杀菌作用,因此刺激性小,毒性低,作用持久。说到这,不禁想起了有机读本中提到的缓释阿司匹林,也是通过高分子与阿司匹林分子键合,摄入后在体内缓慢释放阿司匹林,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聚维酮碘(PVP-Iodine)这个名字也很妙,聚维酮(PVP)和碘(Iodine)复合,而聚维酮又称聚乙烯吡咯烷酮,大家一看到单体的结构式就知道哪里可以发生聚合反应了(图11)。

化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消毒剂

图11 乙烯吡咯烷酮的加聚反应

除了以上消毒剂外,还有醛类、重金属盐类以及酸碱类消毒剂等,比如非典时期的大功臣过氧乙酸。如果喜欢这期节目,点击右下角在看,本秋还将为大家推出第二期《杀死冠状病毒的消毒剂们》,最后的最后,写作文莫忘首尾呼应,请问今天介绍的消毒剂中,有哪些可以被带上飞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