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在不少人抗擊疫情、主動請願的《請願書》消息上,都會帶上一條小心翼翼的請求:別讓我媽知道,或者別讓孩子知道。


武漢人民醫院的一個年輕醫生髮消息說:


“魏主任,有需求叫我,我可以加班”,“不過別告訴我媽媽,省的她擔心。”


火神山醫院工地上一位工人和孩子視頻聊天時說:


“我戴的這個是口罩,好看吧?嘿!哈!這樣帥不帥氣?和動畫片一樣吧?”


視頻那頭,尚未懂事的孩子被逗得哈哈大笑,抱著孩子的老人卻歪過頭去,伸出手來抹眼淚。


這場疫情裡,有無數對母女、或是母子相互“欺瞞”。帶著莫大的決心趕赴抗疫前線的他們,有著困難面前咬牙堅持的勇氣,卻唯獨不敢面對母親或孩子,害怕自己的堅強被一眼看穿。


媽媽與孩子之間有一層特殊的羈絆,它會是堅韌之人的軟肋,也會是柔弱之人的支撐。


透過這層羈絆,你會看見這些疫情中的“母親們",正在描繪著一幅盛大而動容的人物群像,用一點又一點的溫柔,對抗這個被寒冰腐蝕的冬天。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我不想讓她擔心,可她卻輕鬆看破了我的偽裝”


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裡的一個年輕女孩,講了一個自己說謊後被媽媽揭穿的故事。


她瞞著父母,悄悄地加入醫療隊趕赴武漢之後,接到了媽媽的電話——


“你有沒有去武漢啊?”


“沒有啊,我沒來武漢。”


“你真的沒有去?”


面對追問,女兒假裝鎮定地再次回答了一遍“我沒有來啊"。接下來,這略帶心虛的回答被福爾摩斯級母親一語戳破:


“你應該說去,而不是說來。你肯定去了。”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和子女從小就開始鬥智鬥勇的媽媽們,對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瞭如指掌:


寫作業時開始咬指甲、咬筆頭的小習慣代表著走神,說話時的一句磕絆、一個挑眉代表著說謊,完全修煉成了孩子的專屬神探。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小時候連偷看電視都沒瞞過父母的乖乖仔們,這次一個個努力地騙過親人、不讓他們擔心,把抗疫工作的辛苦簡化為了一句“挺好的”“我沒問題”。

那些看似漫不經心、對家人情緒的安撫,他們或許在心底練習了許多遍,才能掩去疲態,讓輕飄飄的話語變得可信。


“海報”護士劉麗,本是成功“騙過”家人的一員。


直到她臉上有壓痕的照片被製成了“海報”,在媒體上廣泛傳播,媽媽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到了收治病人最多的金銀潭醫院進行救護。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對大多數人來說,醫護人員臉上被口罩、防護服勒出的壓痕,是這一群體辛勞奉獻的象徵,是值得歌頌記錄的符號。


但對於當事人的母親來說,這些痕跡代表著女兒正忍受著皮膚上的灼痛或痠疼,代表著她已在防護服下工作了許久的時間。子女經歷過的悲喜,母親們有時僅憑想象就能感同身受。


護士劉麗的媽媽看到電話後給她打電話,並沒有質疑她的隱瞞與選擇,而是哽咽著問:


“你的臉能恢復嗎?”


“當然能恢復。我還是你漂亮的乖女兒。”


抗擊疫情裡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故事,比如一位南京母親在自己50歲生日時許下的願望,是要等兒子從武漢回來後抱一抱他。


與其說這是一個生日願望,不如說這是對兒子的囑咐:我支持你的選擇,但希望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平安歸來。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未曾移開凝視在子女身上的關懷目光,也未曾阻擾子女走上抗疫一線的選擇,這或許是疫情中的母親群像上最具鋒芒、也最具柔情的一筆。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她們成為了疫情中的“臨時媽媽”


不少守在抗疫前線的人有著雙重身份:既是母親的孩子,也是自家孩子的母親。


有人在離家之前輕輕抹掉孩子的眼淚,懷裡的女兒還穿著過年時喜慶的大紅外襖,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也有害怕孩子生病、不敢回家的的警察媽媽,面對女兒稚嫩的質問時苦笑不得。


2歲的女兒因為算不清媽媽離開了多少天,只能生氣地喊“好幾天啦!”。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對她們來說,孩子是自己出發前的最大阻力、出發後的最大牽掛。但與此同時,孩子對母親的雙向情感卻也成了她們在工作崗位上堅持的動力。


或許是因為職業責任感與擔心傳染孩子的樸素想法,讓這些母親留在了遠離家庭的崗位上;


也或許是為母則剛的信念給了她們毅然決然的理由:在前線上,她們還需要為其他需要守護的“孩子們”繼續堅強,成為別人的“臨時媽媽”。


抗疫一線的護士在疫情期間被感染後,傳染給了六個月的孩子。


還未成家、生娃的護士們便稚嫩地學習起嬰兒陪護,排班去照護特殊的小病患:給他餵奶粉、換尿不溼,給他在衣服上畫卡通人物安撫心情。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via @風聲視頻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裡一位懷孕兩個月的女醫生奮戰在抗疫一線,妊娠反應嚴重的她,躲在洗漱間裡嘔吐,被同事敲開門後還在笑著說“沒事”,同時手上還舉著一個衣架,給自己打吊瓶。


最為辛苦的她,卻無比地樂觀溫柔,想要化解身邊同事的焦急。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山東的一群“硬核”媽媽則連包了三天三夜的餃子,最後包出了足足二十噸,聯繫相關組織機構後,親手用卡車把餃子送到了火神山醫院。


和所有母親一樣,在疫情面前,她們始終在為“孩子”的身體健康、生活狀況坐立難安。


承擔起“母親”責任的他們,無一例外地表現出了獻給孩子的堅韌與強大。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不少媽媽的焦慮,終於得到了緩解


在這幅屬於母親們的疫情群像中,那些留在家中、普通母親們的生活也同樣值得關注。


比如一些新手媽媽因為買不到奶粉、求助無門,焦慮到連發了十幾條微博,試圖尋找解決方案。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疫情影響下,封城封路,快遞基本停擺,疫情嚴重難以出門。


由於嬰幼兒的免疫力不強,家人外出擔心會把病菌帶回,奶粉的採購不可避免地成為新手媽媽面臨的大問題。


更為糟糕的是,不少小型超市、便利店已經關了門,部分超市裡奶粉的庫存所剩無幾。


“交通都停了,娃快斷糧了,可怎麼辦?”


“家裡只剩兩罐奶粉了,求解救。”


不少媽媽在社交平臺上發出了類似的口糧告急的訊號,各地奶粉都陷入了緊缺的狀態。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省,公共交通停擺,進行交通管制,奶粉的運輸購買變得更為艱難。


不過幸運的是,這些湖北媽媽們發出的訊號,終於等到了回應。


在空曠街道上,伊利金領冠的營養顧問們用自己的方式,編織出了一張守護母嬰的保護網,在大街小巷默默逆行。

在沒有公交、地鐵,交通受到管制的情況下,湖北恩施的營養顧問楊秀蓮選擇徒步為寶寶送糧。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疫情中默默逆行的金領冠營養顧問


懷孕7個月的金領冠營養顧問許喆,接到了來自縣醫院一名護士的求助,已經下班了的準媽媽許喆返回店內備貨,挺著肚子把奶粉送到了指定地點。
收到奶粉的護士看到懷孕的許喆很感動,而她正在用自己的力量默默支持著醫護工作。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華北大區的營養顧問祁豔飛,當顧客提出是否能順便買一些生活必需品時,她二話不說地拉去了。


或許正因為工作中最多接觸的就是媽媽,同時很多人自己就是媽媽,疫情襲來後,她們第一時間體會到了當媽的焦慮,盡己所能守護孩子成長,為社會和家庭送出一道微光。


在豫北林州,為了解決嬰幼兒奶粉大面積缺貨的現象,伊利金領冠當地負責人努力與防疫指揮部協調,保證專人專車、每日車輛人員嚴格消毒,終於成功領到了一張奶粉配送特別通行證:170號。這輛車,也就成為了第一輛可以正常通行卡口的林州食品配送車。嬰幼兒口糧的保障,被這輛小小的車承擔起來。


“我主動申請去抗疫前線,沒敢告訴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