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栽培小竹笋?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南粤新农人


目前许多农民兄弟栽培小竹笋都不知道如何去正确进行栽培,这是小竹笋生长不好、小竹笋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没有掌握到正确的小竹笋栽培技术,小竹笋就不会生长旺盛。为了保证小竹笋丰产,就要合理地、有效地进行栽培。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关于小竹笋如何进行科学的栽培技术。

哪些地方适宜发展小竹笋?它对土壤有什么要求?

我国长江以南至南岭以北地区是刚竹属的分布中心区,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于小竹笋的生长,因此凡在管理方便、土壤pH在4.5-7.0之间的房前屋后、菜园地、地坎、河堤、山脚、向阳山岙缓坡地和不易遭水淹的溪滩地等都适宜发展小竹笋。小竹笋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

排水透气性能良好的乌砂土(香灰土)、砂质壤土、黄红壤土、青紫土(水稻土)上均可生长,但地下水位应在1米以下,以石灰岩为母质发育的红、黄壤,在1米以上的表土仍呈酸性反应,也可以栽植小竹。在过于粘重瘠薄的红、黄土以及盐碱土(含氯量在2%以上)等,对竹子生长不利,一般情况下不宜栽种。很多在陡坡或露岩有大面积的石竹、刚竹,浙江淡竹等,这些自然分布,说明小竹笋对土壤要求并不很高。

怎样选择小竹笋品种?

选择竹笋品种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交通状况、加工贮藏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售鲜笋为主的地区应选择竹笋产量高的品种,主要是高节竹、角竹、雷竹、早竹、哺鸡类竹、刚竹等,以加工天目笋干为主的可栽培石竹,有加工油焖笋罐头条件的,宜栽培刚竹、雷竹、早竹、角竹、哺鸡类竹。

要求品质好的竹笋的,可栽培白哺鸡竹、红哺鸡竹、雷竹、早竹,有编织加工工艺品条件的,宜栽培黄古竹、石竹、浙江淡竹、黄皮刚竹、五月季竹、早园竹等。总之,在选择竹笋品种时首先要考虑乡土竹种和能形成商品的竹种,使之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建立小竹笋新竹园要做哪些工作?

建立小竹笋新竹园要经过四道工序:清理林地、全面开垦、挖排水沟和挖栽培穴。

①清理林地

指用柴刀割去地上部分的杂草、灌木、刺丛等,将清理下来的嫩柴草铺于林地,老柴草及刺丛晒干后烧焦泥灰,焦泥灰可以撒施于林地或施入栽培穴内。

②全面开垦

即用山锄深翻林地,要求深30厘米以上。将铺于林地的嫩柴草和其他有机质肥料翻入下层,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也翻入下层,底土翻到表层,捡尽石块、树桩、柴根、草根等妨碍竹鞭延伸的物体。

③挖排水沟

要用山锄、铁锹结合进行,排水沟的流水方向和数量应根据竹园的形状、面积、坡度、地形、土质等因子统盘考虑,一般要求每畦宽3-5米。在坡度5度以上的地段长度不限,平地畦长以20米左右为宜,主沟深达50厘米以上,宽50厘米左右,通向低洼处,支沟深4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与主沟相联;。

④挖栽培穴

栽培畦作成龟背状,栽植穴的大小应根据母竹粗细和竹鞭长短来决定,一般穴长80-100厘米,宽50-60厘米,深50厘米左右,挖穴时应把表土和底土分别放置在穴的两侧,穴挖成后,把表土回入穴内待种,回表土高度比原地高度略低(有条件的每穴可施10-25公斤腐熟的堆肥、厩肥或1.5公斤腐熟的饼肥等)。

小竹笋宜在什么时候栽培?

小竹笋除严寒结冰和干燥炎热的天气外,其他时间都可以栽培。一般在三个节气栽培:在6月下旬至7月初出梅前,幼竹展枝放叶后,挖取幼竹栽培,此时栽培当年能发笋行鞭,次年春发笋,成活率高,但只局限于产区发展;在“秋分”前后天气转凉时栽种,我国多数农户习惯于此时栽种。在“立春”后、出笋前、天气转暖时栽种。俗称栽“正月竹”,此时多数笋芽已经膨大,能当年栽种当年出笋。

怎样选择小竹笋的母竹?

母竹应当在没有病害、没有开花竹和少虫害的竹园内选择,以免将“米竹”和病虫带入新竹园内。要选择一、二年生的母竹,因其所连的竹鞭是壮龄鞭,侧芽饱满,鞭根健壮,容易栽活和长出新鞭、新竹。三年或三年以上老竹不宜做母竹,因其所连的是老龄鞭,侧芽不齐且不健壮,鞭根稀疏,不易栽活或栽活后不易发笋和行鞭。

选择的母竹不宜过粗、过高,应是中等竹,胸径一般在2-4厘米,如用拇指与食指去捏,以一圈或不足一圈为宜。从全竹看,应选分枝较低、枝叶完整茂盛、竹节正常、没有病害或病斑、没有竹介壳虫和开花征状的健壮竹。

挖掘小竹母竹有什么秘诀?

挖掘母竹首先要判断来去鞭,一般最下面一盘枝(大多是一条分枝)方向与去鞭方向相仿,稍有角度。接着在距竹秆基部30-50厘米处,用山锄轻轻地、小心地找到竹鞭,用锋利山锄面向母竹截断竹鞭,要求断面光滑,留来鞭0.3米左右,去鞭(侧芽所指的方向) 0.65米。然后沿竹鞭两侧逐渐深挖,不能性急,性急会挖松竹兜附近的土。

不要播动竹秆,以免损伤竹秆和竹鞭连接处即“螺丝钉”,四面挖空后母竹便能挖起,挖起的母竹要求能带宿土10-20公斤。小竹园竹林密度高,通常有两、三株母竹靠近生长在同一条鞭上,挖取母竹时可以将两、三株母竹一同挖起,作为一“丛”母竹造林,效果更好。小竹园地下鞭密集,在轻轻挖开表土时要分辨“真鞭”与“假鞭”,如果用“假鞭”移栽,等于是移鞭造林。挖掘:母竹最好在竹园四周进行,一则容易识别“真假”鞭,二则可以保护老竹园继续旺盛生长。

搬运母竹应注意什么?

搬运母竹最关键的是要保护“螺丝钉”不受损伤,以及防止宿土的震落。短距离搬运不必包扎,但要用畚箕或用绳绑在宿土上,竹秆直立,才可挑运或抬运,并做到轻起、轻放,切不可把母竹竹秆扛在肩上背运或用绳子捆梆在竹秆上挑运、抬运。远距离运输必须用稻草、竹枝、草袋、麻袋等将鞭根和宿土一起包扎好。

在装卸车、船时,不能手捏竹秆装卸,应用手捧已经包扎的泥球装卸。搬运母竹要及时,做到随挖随运。如遇天气晴燥,应及早截去竹梢,留4-5盘枝,截竹梢要用锋利的柴刀,刀口向竹梢方向,截在节中间偏上部位。运输途中要覆盖,并经常喷水,以减水分蒸发,不要在宿土部位喷水。

小竹母竹怎样栽种?

小竹母竹运到新竹园后,要立即组织人员栽种。先把母竹搬运到栽植穴旁,有包扎物的先解去包扎物,估计已回表土穴内的深度,太高再挖起部分表土,太浅再加部分表土,然后用双手捧住竹鞭和宿土,小心放入穴内,让鞭根舒展,安放母竹后,看一看母竹的深度,比原来入土深度再深1-3厘米,此刻就可先回表土。

回部分表土后,用木棍将表土塞进空隙处,塞实后将四周土踏实,再回土,分层踏实至地平。在天气干旱和土壤干燥时,要浇透水或用淡人粪浇透,最后培上一层松土,盖上稻草和杂草,四周开好排水沟,坡地可在坡上位开一弧形排水沟。为防风害,可设立防风支架。总之,栽竹要记住:深挖穴、浅栽竹、下紧土、上松土。

种小竹是不是有方向性?一亩地种多少株?

栽种母竹是应考虑方向的,但这个方向不是母竹原来的朝向,而是要注意去鞭的方向,因此在挖取母竹前不必在竹秆上做方向性的记号。由于笋用竹园的畦比较窄,所以每畦的行距只栽一株竹或一“丛”竹,挖穴时的长边与畦的窄边平行,坡地则与水平平行,栽植时母竹去鞭要隔株交叉排列,以免在来鞭方向后面留有空档。

每行种两株母竹的,来去鞭要隔株相对或相向交叉排列。一亩地种母竹数量要根据母竹来源和经济条件来考虑,母竹来源丰富、资金雄厚的可以多种,反之可以少种。一般株行距为3X3-4x5(米),即每亩种35-75株。母竹栽种数量多,成林快,提早得益,反之成林慢,得益迟。

新建小竹园几年后有收益?

俗话说:“小竹一年栽种、二年出笋、三年达鞭、四年挖笋、五年满园,六年、七年夺高产”。小竹栽种后第二年春开始出笋(“立春”后栽竹当年出笋),第一年出的笋比母竹小,甚至只有筷子那样粗细,而且出笋期拖得很长,至5月底、6月初也会有小笋出土。应当保护成竹,坚持两年后,出笋数量和粗度会逐年增加。

栽竹的第二年夏秋行鞭,鞭的长度达50-200厘米,此后逐年出笋、行鞭。管理好的新竹园,第五年每亩能挖笋几百斤,第六、七年每亩能挖笋一千斤以上。如果连续三年出细小笋,没有超过母竹粗度,这说明母竹“螺丝钉”已被损坏或挖取的竹鞭是“假鞭”,那末竹笋的收获和高产期要延缓几年。

小竹园一年松几次土?怎样操作?

竹子的地下部分(竹鞭、鞭根、竹根)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还要获得足够的氧气,以便进行呼吸代谢活动。板结的土壤透气性差,氧气、水分、养分等供应都不足,对竹子生长不利;对竹鞭生长亦不利。松土可以将有机肥和杂草翻入底层,促进长深鞭、粗壮鞭、长鞭,可为以后出大笋、长大竹打下基础。

竹地松土一般用山锄,竹鞭较密集后可改用尖刺铁耙松土,以免伤鞭。小竹笋的松土次数应根据土质和竹子品种来定,砂质壤土松土次数宜少,粘质壤土松土次数宜多;每年换叶的无大小年的竹种松土次数宜少,隔年换叶的有大小年的竹种松土次数宜多。一般每年松土两次以上,第一次在幼竹展枝后、发鞭前期的6月份,松土宜深。

距幼竹20厘米以外的有竹处,松土深20厘米以上,无竹空档处;松土深27厘米以上,清除竹蒲头、老鞭和部分细小浅鞭。第二次在9月份,松土深度以盖住有机肥为宜,一般在13厘米左右,防止伤鞭。一年经两次松土后,土壤如果板结的可在2月底至3月在出笋前再松土一次,余杭县的群众称这次松土为“掏笋”,松土宜浅,约6-10厘米,做到不伤竹、不伤鞭、不伤笋,如果土壤疏松,这次松土可以不必进行。松土后严禁家禽家畜进入竹园和人为踏压。

总结:想要提高小竹笋的整体产量,栽培的方法很重要,根据小竹笋的要求来决定选择何种方法来进行栽培。只有在栽培前掌握其栽培技术,因地制宜,熟悉应对小竹笋生长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才能有助于提高小竹笋的产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