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與疫情賽跑的普通人

疫情滔滔,牽動著每一箇中國人的心。醫療物資告急,口罩、護目鏡和防護服一時成為最難買的“硬通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抗疫一線,無數醫護人員挺身而出,勇敢逆行,為救治患者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在後方,同樣有一群人扛起責任,衝鋒在前,用堅守和付出傳遞溫暖和力量,這其中就包括許多重要醫療設備製造企業的員工。


1

“這個春節,我隨時處於工作狀態”

一夜之間,武漢成為了所有人最密切關注的地方。

為了抗擊疫情,這座擁有900萬戶籍人口、500多萬流動人口的城市在除夕前夜宣佈封城,機場、火車站、市內公共交通停閉。

抗擊疫情|與疫情賽跑的普通人

週日晚上22:30,歐姆龍武漢地區的業務員唐躍正準備休息,突然接到了一家藥店店員的求助電話。原來,以往顧客在店裡購買製氧機,店員都會詳細講解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但疫情當前,很多顧客都在門口取了產品就匆匆離去,但回家後卻常常不會使用。唐躍是原本只負責製氧機、霧化器、體溫計和血壓計等醫療設備的銷售,但今年春節因人手緊張,售後服務也加入了他的任務清單,唐躍基本隨時處於工作狀態,藥房、供應商和顧客的電話響個不停。

“對,把溼化壺安裝上去,然後點擊開關……”唐躍一步步指導顧客進行操作。

談話間唐躍瞭解到,購買製氧機的顧客並沒有什麼呼吸健康困擾,只是出於擔心和緊張。他在指導完使用方法後多安慰了幾句,兩個人在互相鼓勵中結束了通話。疫情如一朵巨大的烏雲,壓在每個武漢人的心頭,唐躍明顯感覺到工作上需要用更多時間處理情緒問題。

“現在全國都在支持武漢,我們自己不動,那肯定不行。”雖然無法像醫護人員一樣在前線戰鬥,但他覺得能多給身邊顧客做些疏導和鼓勵,也是為這場戰役盡一份力。

儘管公司已經通知在線辦公,但唐躍的工作離不了與藥店的接觸。為了讓家人和自己心安,他每次回到家之前,都會先摘掉口罩,拿酒精去噴溼衣服,單獨掛曬存放。

“除了湖北省外,全國確診人數最近是呈下降趨勢的,相信不久之後疫情就會得到控制。”和全國大多數人一樣,這個春節唐躍關注最多的就是疫情數據,相信“總會渡過這個難關”。

元宵節前夕,他打完和藥店店員的電話,定上了第二天早起的鬧鐘。他所在的公司歐姆龍已經與廣東省鍾南山基金會捐贈製氧機100臺、壓縮式霧化器100臺。明天早上他要去倉庫清點貨物,確保設備能夠送到需要的地方。


2

“只要有需求,就去”

大年初四,關倩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統計數據、溝通信息、聯繫外包物流公司……原本輕車熟路的工作在特殊的時刻處理起來需要更加小心。春節期間出勤人數有限,她和員工加強了貨物的複核工作,儘量做到萬無一失。

由於疫情和假期的原因,各地交通管制加強,很多物流網絡都沒有恢復正常的工作。作為歐姆龍大連物流課課長,關倩這個春節為醫療設備配送的問題焦頭爛額,“我們調動了很多其他的網絡,包括比較貴的物流平臺、租用專車等方式。”

按照以往,年關將至時訂單會越來越少,因為客戶也知道有可能年前收不到貨物,但是今年接近放假的時候反而需求量更大,特別是體溫計這一塊需求量激增。大年初二,關倩的手機頻頻震動,工作微信群裡已經傳來了緊急的需求。

“大連要求10號以前不得復工,但像我們這種作為醫療企業對疫情有幫助,只要有需要的話我們就去。”在群裡傳達復工通知時,關倩很快便收到了大家積極主動的反饋。物流課通過輪值的形式以最快速度返回了工作崗位。從初二到初七,剩餘體溫計庫存幾乎全部發完,訂單需求量幾乎是往常的十幾倍。

抗擊疫情|與疫情賽跑的普通人

生產車間,忙碌在生產一線的工人們

處理完手頭的物流訂單,關倩抽空瞟了一眼微信消息,是初中的女兒發來提醒她戴好口罩的消息。原本關倩與家人們計劃這個春節一起去日本旅行的計劃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還好老公和女兒都足夠理解她的工作,也主動在家裡承擔了做飯、打掃的家務。

她快速回復了一個“愛心”的表情包,繼續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


3

“元宵節是復工後出勤人數最多的一天”

2月4日早上7:00,林敏從家出發踏上覆工之路。

二月的大連春寒料峭,淡淡的霧霾籠罩了整個城市。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冷清了許多,林敏原本的通勤時間縮短了一半。

哪怕隔著N95口罩,都能聞到工廠裡淡淡的消毒水味。通過體溫檢測的林敏進入了車間,早班的工人們已經奮鬥在生產第一線。這是歐姆龍工廠春節後復工的第一天,部分工人由於身處異地或需要隔離觀察無法到崗,然而產品需求激增,據林敏瞭解,僅製氧機一類產品,年後的需求量就增加了至少30%,任務艱鉅而重要。

“2月4日復工人數大概在100左右,是以往總人數的6%,估計過幾天陸陸續續會再增加100人。”提到即將到來的元宵佳節,她有一點期待,“雖然元宵是週六,但是我們已經承諾客戶保證產量,所以當天肯定是沒法休息,而且元宵節時復工出勤人數應該是近期最多的一天。”

肆虐的疫情打破了中國人習以為常的生活。1月28日,林敏作為緊急對應小組的成員,開始了復工的籌備工作。她是歐姆龍大連地區生產一線負責人,群裡的負責人們從摸底排查人員、確定出勤人員名單、廠區班車消毒、餐廳隔離進餐、每日測體溫安排和宣貫培訓等方面進行了探討。2月1日,負責人們進行了第二輪溝通,在確保所有準備完善後,敲定了2月4日的復工。

抗擊疫情|與疫情賽跑的普通人

為了減少接觸,食堂餐桌上加設了隔離板

“每天時時刻刻需要戴著口罩工作,接觸按鈕或門把手會用紙巾之類的遮擋一下。”林敏提起工作中需要額外注意很多健康管理,“衛生防範意識還是需要自我強化。”

林敏已經在歐姆龍度過17個春秋,入職的時候剛好是03年SARS肆虐。她清楚記得當時從5月到7月,工廠是幾乎隔離封閉的狀態,為了最快速度供應需求,他們由16小時兩班倒的節奏,變成了24小時三班倒生產無休。

“以體溫計為例,當時是手工生產,現在已經模組化了。”提前SARS,她不免有些感慨,“自動化標準生產大大提高了產能,現在同一時間段產量起碼是當年的3倍。”

同天被拉入緊急對應小組的還有大連現場品質檢察員李菁,質檢品控是產品出廠前最後一道重要工序。非常時期,除了依照規章核檢產品質量,核檢的工作場所和人員也需要特別注意消毒衛生。

“其實剛開始接到返工的消息,家人是有些擔憂的。她會覺得‘別人都不上班,怎麼就你還提前上班?要是有危險怎麼辦?’”直到復工前夕,李菁還在耐心安慰年事已高的母親,“我們生產的是健康醫療的產品,能夠幫助控制疫情呢。”

提到家人,李菁情緒放鬆了一點,眼角里也有了笑意。

阿爾貝·加繆曾說:“這一切與英雄主義無關,而是誠摯的問題。……就我而言,誠摯就是做好本職工作。”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支援武漢,不是一句空洞的號召,而是每個普通人用自己的力量與社會、國家同行。

抗擊疫情|與疫情賽跑的普通人

春節前夕,歐姆龍中國優先將體溫計供往武漢當地最大的醫藥平臺九州通,並通過九州通將1萬支體溫計捐贈給武漢當地醫療機構、學校等公共機構。此外,捐贈3000支以確保九州通集團員工開展一線疫情防控工作;1月27日,密切關注疫情的歐姆龍中國又將2200支紅外線額式體溫計,捐贈給上海、大連市政府;2月5日,歐姆龍中國再次決定通過廣東省鍾南山醫學基金會緊急捐贈製氧機100臺、壓縮式霧化器100臺,在武漢慈善會的統籌下,全力馳援武漢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千百年來,中國人面臨艱難困苦,從不曾畏懼退縮,這一次,勝利同樣終將屬於我們。

本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