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賽跑”:一名外科醫生的抗疫筆記

“用鼻子慢慢吸氣,直到不能吸為止,像吹口哨一樣,保持縮唇姿勢緩慢呼氣……”這是武漢協和醫院胸外科程載興醫生在教病人做呼吸功能康復訓練,其實這是胸外科術後常用的一種辦法,這次在幫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肺功能康復中同樣起著重要作用。看著患者慢慢出院,程醫生叮囑患者出院以後要接著做康復訓練,這也是疾病恢復的重要環節。

與病毒“賽跑”:一名外科醫生的抗疫筆記

圖 1:床邊查看危重症患者

程載興醫生是一名胸外科醫生,2月3日,在疫情爆發的初期,他被安排前往新組建的武漢協和醫院西院6樓西隔離病房,這個病房以救治危重症病人為主,病人症狀重,大多感覺氣不夠用、乏力。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工作與平時最主要的不同在於疾病存在高度傳染性,隨之會給醫務人員帶來一定的心理恐懼。防疫工作之初,對於每一名醫務人員來說,克服心理恐懼是第一要務;其次是穿脫防護服,防護服跟外科手術衣截然不同,穿上防護服,會有一種窒息感、呼吸不暢,同時由於戴上護目鏡及眼鏡會起霧,會出現看不見、頭痛、臉部緊勒感等不適,還沒開始工作戰鬥力已減半,但為了保護自己、保護他人,還是必須嚴格按照院感要求進行,在穿脫防護服上不能有半點馬虎。“有時候下班回來後感覺鼻塞,在這種特殊時候還是蠻怕的,想著會不會感染上了,但好在休息後症狀緩解了,後來想想應該是由於長期帶口罩的緣故,隨著工作的有序開展,經驗的積累,以上的種種不適已逐漸適應,這對於我們醫務人員來說,就是一種勝利”程載興醫生說道。

與病毒“賽跑”:一名外科醫生的抗疫筆記

圖 2:長時間工作的場景,眼鏡已模糊

“除了基本的藥物治療以外,怎麼讓病人有信心,怎麼讓病人吃的好,同樣是醫生需要考慮的”。回憶起疾病救治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程載興發現部分病人對疾病極度恐懼,大多數病人食慾又不好,怎麼解決這兩大問題也是至關重要。除了推薦病人參與衛健委提供的專業心理諮詢以外,程醫生每次查房時都要跟病人主動進行病情溝通,給他們進行相關疾病的科普,講解相關藥物的治療作用及不良反應,分析他們複查的影像學片子及血液生化指標,通過這些溝通,大部分病人的心理壓力會得到緩解,也增加了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為了讓病人吃的更好,程醫生會主動問病人有沒有什麼想吃的,在條件允許下儘量滿足患者,並且要“督促”患者儘量吃下去,因為只有吃的好,營養跟的上,才能提高抵抗力。

程載興堅信在防護服的保護作用下,正常的醫患溝通不會出現職業暴露,不能因為恐懼而放棄溝通,只有瞭解患者的需求及病情變化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個體化治療。工作間隙他也會去學習疾病最新診治進展,瞭解科研動向,充實自己的知識面,這樣也不至於落伍,因為很多患者及家屬同樣會上網瞭解疾病治療相關進展,網上消息五花八門,而他說作為一個醫生需要給他們一個科學的解釋。

與病毒“賽跑”:一名外科醫生的抗疫筆記

圖 3:與外援專家一起奮戰努力

程載興的夫人也是一名醫生,並且還是個六七個月的孕婦,“咱倆的小孩在肚子裡又動了,可惜你感受不到,我待會把視頻發給你看”,手機微信這邊傳來了他夫人的聲音。由於工作期間接觸的都是危重症感染患者,程載興醫生自開展工作以來一直在酒店住宿隔離,不能回家,跟夫人聯繫的唯一方式就是手機。在工作間隙,程載興醫生還要想辦法採購相關生活物質送到家裡,“不能讓我的夫人和孩子餓著啊”,程載興醫生說到,“希望疫情早點結束,這樣我就有充足時間來準備好迎接我們家的新生命。

與病毒“賽跑”:一名外科醫生的抗疫筆記

圖 4:脫去防護服及口罩時皮膚上明顯的壓痕

治療危重患者是最艱鉅最困難的工作,“監護器在報警,42床患者無創呼吸血氧維持不住,趕緊聯繫我院插管小分隊”,按照醫院的治療流程,程載興熟練的完成相關準備工作,待病人插完管病情穩定後懸著的心才算徹底放下。作為一個胸外科醫生,對於重症醫學方面接觸相對較少怎麼辦,一個字“學”,主動向相關專家學習,包括怎麼給病人進行鎮靜、鎮痛給藥,怎麼調整呼吸機參數,怎麼觀察疾病變化等。每次接班時,程醫生都會了解危重患者的目前給氧濃度、血氧飽和度、氧合指數、血液生化指標等關鍵指標及用藥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因為這類患者的病情瞬息萬變,只有實時更新信息才能在處理緊急狀況時遊刃有餘。

就這樣,程醫生和他的同事們在危重症病室堅持奮戰了一個多月了,每當有重症患者經過救治症狀得到改善轉出病房,他和同事們臉上都會露出輕鬆的笑容。(武漢協和醫院方育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