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赛跑”:一名外科医生的抗疫笔记

“用鼻子慢慢吸气,直到不能吸为止,像吹口哨一样,保持缩唇姿势缓慢呼气……”这是武汉协和医院胸外科程载兴医生在教病人做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其实这是胸外科术后常用的一种办法,这次在帮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功能康复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看着患者慢慢出院,程医生叮嘱患者出院以后要接着做康复训练,这也是疾病恢复的重要环节。

与病毒“赛跑”:一名外科医生的抗疫笔记

图 1:床边查看危重症患者

程载兴医生是一名胸外科医生,2月3日,在疫情爆发的初期,他被安排前往新组建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6楼西隔离病房,这个病房以救治危重症病人为主,病人症状重,大多感觉气不够用、乏力。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工作与平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疾病存在高度传染性,随之会给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恐惧。防疫工作之初,对于每一名医务人员来说,克服心理恐惧是第一要务;其次是穿脱防护服,防护服跟外科手术衣截然不同,穿上防护服,会有一种窒息感、呼吸不畅,同时由于戴上护目镜及眼镜会起雾,会出现看不见、头痛、脸部紧勒感等不适,还没开始工作战斗力已减半,但为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还是必须严格按照院感要求进行,在穿脱防护服上不能有半点马虎。“有时候下班回来后感觉鼻塞,在这种特殊时候还是蛮怕的,想着会不会感染上了,但好在休息后症状缓解了,后来想想应该是由于长期带口罩的缘故,随着工作的有序开展,经验的积累,以上的种种不适已逐渐适应,这对于我们医务人员来说,就是一种胜利”程载兴医生说道。

与病毒“赛跑”:一名外科医生的抗疫笔记

图 2:长时间工作的场景,眼镜已模糊

“除了基本的药物治疗以外,怎么让病人有信心,怎么让病人吃的好,同样是医生需要考虑的”。回忆起疾病救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程载兴发现部分病人对疾病极度恐惧,大多数病人食欲又不好,怎么解决这两大问题也是至关重要。除了推荐病人参与卫健委提供的专业心理咨询以外,程医生每次查房时都要跟病人主动进行病情沟通,给他们进行相关疾病的科普,讲解相关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他们复查的影像学片子及血液生化指标,通过这些沟通,大部分病人的心理压力会得到缓解,也增加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为了让病人吃的更好,程医生会主动问病人有没有什么想吃的,在条件允许下尽量满足患者,并且要“督促”患者尽量吃下去,因为只有吃的好,营养跟的上,才能提高抵抗力。

程载兴坚信在防护服的保护作用下,正常的医患沟通不会出现职业暴露,不能因为恐惧而放弃沟通,只有了解患者的需求及病情变化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工作间隙他也会去学习疾病最新诊治进展,了解科研动向,充实自己的知识面,这样也不至于落伍,因为很多患者及家属同样会上网了解疾病治疗相关进展,网上消息五花八门,而他说作为一个医生需要给他们一个科学的解释。

与病毒“赛跑”:一名外科医生的抗疫笔记

图 3:与外援专家一起奋战努力

程载兴的夫人也是一名医生,并且还是个六七个月的孕妇,“咱俩的小孩在肚子里又动了,可惜你感受不到,我待会把视频发给你看”,手机微信这边传来了他夫人的声音。由于工作期间接触的都是危重症感染患者,程载兴医生自开展工作以来一直在酒店住宿隔离,不能回家,跟夫人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手机。在工作间隙,程载兴医生还要想办法采购相关生活物质送到家里,“不能让我的夫人和孩子饿着啊”,程载兴医生说到,“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这样我就有充足时间来准备好迎接我们家的新生命。

与病毒“赛跑”:一名外科医生的抗疫笔记

图 4:脱去防护服及口罩时皮肤上明显的压痕

治疗危重患者是最艰巨最困难的工作,“监护器在报警,42床患者无创呼吸血氧维持不住,赶紧联系我院插管小分队”,按照医院的治疗流程,程载兴熟练的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待病人插完管病情稳定后悬着的心才算彻底放下。作为一个胸外科医生,对于重症医学方面接触相对较少怎么办,一个字“学”,主动向相关专家学习,包括怎么给病人进行镇静、镇痛给药,怎么调整呼吸机参数,怎么观察疾病变化等。每次接班时,程医生都会了解危重患者的目前給氧浓度、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血液生化指标等关键指标及用药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类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只有实时更新信息才能在处理紧急状况时游刃有余。

就这样,程医生和他的同事们在危重症病室坚持奋战了一个多月了,每当有重症患者经过救治症状得到改善转出病房,他和同事们脸上都会露出轻松的笑容。(武汉协和医院方育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