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网上心理诊所】佐斌:对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尽快开展群体心理干预的建议


核心观点:依据被隔离病患人数多、心理恐惧严重、人际交流阻隔、高聚集性等特点,个体心理干预模式效果受限,应尽快实施中国特色的群体心理干预模式。一方面,在医院实施“隔离患者医疗区”群体心理沟通模式,建立“医患朋友群”和“医患亲友群”、强化治愈性信息传递、实行人文管理、开展患者心理健康评估,防控群体事件;另一方面,建立“患者所辖社区”与患者每日交流机制,实行社区和单位与隔离患者每日沟通责任制、支持家属亲人与患者沟通,社区心理热线要坚决做到“四确保”。

截止2月8日24时,依据国家卫建委公布的新冠肺炎(NCP)疫情动态,全国确诊人数为33738人,疑似28942人;其中,湖北确诊人数为27100人。由于人际传染性强,“隔离”成为目前治疗患者的必要手段。随着隔离患者的大量增加,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与干预也成为当务之急。

一、目前隔离患者的突出心理问题与干预情况

据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联合开展的疫情期民众心理状况调查发现,全国3432名调查民众中近八成表现出焦虑、害怕和烦恼的消极情绪,对疫情严重性和不可控性的感知非常高。目前被隔离患者人数多,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恐惧、怨恨愤怒、无助无奈、孤独无聊。由于处于被隔离状态,无法与家人同事见面交流,每天看到的是同类病人和医护人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情焦虑与死亡恐惧。

目前针对被隔离患者的心理援助,主要方式是医护人员的心理安慰、随医队伍的少数精神科医护人员、各种心理热线平台、病人阅读媒体心理疏导文章。这些举措,对于被隔离患者的心理问题起到了一定缓解作用。

对于本次因为病毒强传染性导致的众多NCP患者的心理问题,除采取常规个体心理干预外,必须依据病患人数多、心理恐惧严重、人际交流阻隔、被隔离患者聚集性隔离等情况,采取更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和方式。集中隔离情形下,如果负性情绪不能够第一时间化解或减缓,存在发生群体性非理性事件、医患冲突的巨大社会风险。

在目前,不可能派驻大量随医心理干预专家在隔离病区开展现场心理疏导,也没有必要派出大量精神卫生专家驻场。大量专家进场,反而会增加患者紧张焦虑,影响正常治疗。心理热线与网络平台对于部分患者有可及性,但这种方式只能够缓解患者一时的应激心理反应,而且干预专家是陌生人,很多只是起着倾听者的作用,效果不如预期的理想。

二、尽快实施群体心理干预的具体建议

NCP患者具有社会群体心理属性,我们建议尽快对隔离患者实施中国特色的群体心理干预模式(GPIM,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odel),帮助众多NCP患者群体增强信心、降低恐惧蔓延、配合隔离与治疗,促进体质恢复。在重大灾难面前、重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采用群体心理和行为干预具有更加独特的作用。群体心理干预模式可以从“隔离患者医疗区”和“患者所辖社区”两个方面具体实施。

(一)实施“隔离患者医疗区”群体心理行为沟通模式,减低心理恐惧,防控群体事件

1、按隔离病区建立“医患朋友群”和对应“医患亲友群”,发挥好医患沟通和心理支持作用

微信“朋友圈”、QQ“好友群”对于心理疏导具有很好作用,“朋友圈”很方便建立,人们习惯在“朋友圈”诉说与寻求帮助。“医患朋友群”和“医患亲友群”由隔离病区护士站组建,护士长或医护人员为群主。两个群中,分别安排护理人员、3个心理干预专家和志愿者同步加入,心理干预专家可由当地县(区)卫健委、精神卫生部门或心理干预专业组织选派。为保护隐私,成员统一编号昵称为“病床号-姓/家属称呼”,如“15-张先生”、“15-张先生家属”一位患者确定一位家属加入“亲友群”。组群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干预,两群组成之后,驻群医护人员和心理专家在群里发布信息,掌握情况,及时干预。

2、强化治愈性信息传递,降低隔离患者死亡恐惧

死亡恐惧,是NCP隔离患者最大的心理问题。消除紧张恐惧,最根本的是消除危险源头,提升众多患者的治愈率感知与康复希望。医疗机构即收治患者病区,要通过“两群”和《每日信息》动态等告知病人准确科学数据信息,不断提供“好消息”,轻症患者的出院率、治愈出院病例、现有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数据信息。

3、对病区实行“生理-心理-社会”人文管理,放松患者焦虑,降低仇怨心态

隔离病区要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不方便之处。声光电、温度、湿度、拥挤度等符合标准;设立广播台(站);保障通讯信号有效连接;基本生理行为和生活条件(饮食、如厕、睡眠等)方面提供良好保障和便利服务,不造成麻烦困扰,不引发冲突。适当统一患者的作息时间,固定时段低音量播放缓解情绪的音乐和大众熟悉的歌曲乐曲。按照许可情况组织患者开展短时文体与交流活动。

4、开展患者心理健康评估,协助和指导病人自助心理评估和视频咨询

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对入院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焦虑症状量表等)并对筛查的心理高危患者进行更多关注疏导,必要时使用精神药物。为患者提供心理热线电话信息,让需要患者可以自己求助。医疗病区(点)对口和相关心理干预平台进行对接,为患者提供自助式心理评估或可视化(视频)在线心理咨询和干预。如医护人员工作饱满、人力不足,此项工作可通过卫健委安排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承担。

(二)建立“患者所辖社区”与患者交流机制,发挥社区心理支持作用

中国人有很强的群体与单位意识,在生病、危险等情况下,群体归属感更加强烈,需要来自患者所属社区和单位的社会支持。

1、实行社区或单位与隔离患者每日沟通制度

与社区和单位的联系中断状态会加剧患者的社会心理焦虑和孤立无助感。因此,要全面实行社区或单位人员每天和隔离病人电话或视频连线至少一次的心理支持。社区党员领导干部等要主动承担。连线视频的内容包括大家对患者的关心祝福情况、倾听病人的倾诉,要恰当告知患者关心或感兴趣的社区居民或单位的工作及相关信息。每日沟通要有记录,沟通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和医疗机构及家属反馈。

2、支持家属亲人与患者沟通,表达家人对患者的牵挂鼓励和信心

由于NCP具有很强传染性,一旦家人感染入院,即使确诊没有被传染的家人亲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不安。这种情绪不能够传递给隔离患者。社区干部、领导同事们,要关心病患家属,提醒和鼓励他们对隔离患者给予鼓励,表达关爱,避免亲友显示出对隔离病人的恐惧感或冷漠隔阂。

3、社区或单位对心理援助热线平台进行指导和监管

目前各级各类心理援助热线很多,社区和单位要对管辖内的心理援助热线进行指导和监管,落实“四确保”:确保有符合资质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确保电话与网络的线路畅通、确保公布的开通时段有人接听、确保对每一个咨询案例进行记录。

(执笔:佐斌,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温芳芳,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美国东北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


【开明网上心理诊所】佐斌:对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尽快开展群体心理干预的建议


【开明网上心理诊所】佐斌:对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尽快开展群体心理干预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