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重達300斤的福王,真的被煮成肉湯了嗎?

範才茂


福王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第三個兒子,他的大半生很幸福,還真對得起福王這個封號。   

萬曆皇帝對待後宮的嬪妃有著兩副面孔,對待鄭貴妃,百依百順怎麼看怎麼喜歡,整天都是笑嘻嘻的;對待生下皇長子朱常洛的王恭妃,則是怎麼看怎麼討厭,始終板著個哭喪臉。


原因就在於萬曆皇帝的皇長子的誕生出自一次意外,年輕的萬曆皇帝去母親李太后宮中請安,在等待母親的過程中,一時按耐不住,臨幸了一個姓王的宮女,然而,完事以後,萬曆皇帝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明代渣男的標準操作,提起褲子就不認人了。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在那個沒有有毓婷放心愛的年代裡,少女竟然意外懷孕了,這個宮女居然在和皇帝春風一度之後懷上了龍種,終紙包不住火,太后娘娘知道了這件事情,對於急著抱孫子的老人家來說,簡直就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消息了,可是萬曆皇帝卻不樂意了,這就意味著他在母親面前循規蹈矩的人設徹底崩塌了。

為此,他特別不待見這個破壞他形象的女人,對待鄭貴妃和王恭妃這兩個他生命中的重要女人,截然不同的態度也影響到了兩人的兒子身上。   

福王的童年和成年都非常幸福。萬曆皇帝愛屋及烏,特別寵愛朱常洵這個三小子,甚至一度想立他作為太子,為此他和前朝的大臣們展開了長達15年之久的角力,然而,此時的文官集團的力量已經不是皇權所能抑制,在經歷了300多位官員會打屁股被被罷官被解職之後,最終隨著李太后出面,國本之爭終於塵埃落定,皇長子朱常洛成為了大明帝國的皇太子。  



 

既然太子的名分已經花落別家,愛子狂魔萬曆皇帝打算在其他的方面補償。他冊封朱常洵為福王,他的封地在河南的洛陽。然而,福王沒有按照祖制馬上就去封地,而是仗著父母的寵愛,賴在北京。

萬曆皇帝也由著他,等到朱常洵結婚的時候,竟然足足花費了三十萬兩白銀。作為一個現代人,可能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我真的不知道這三十萬是怎麼花的,難道是婚禮上請來的冰冰助陣嗎?實在太奢侈了,我真為明思宗崇禎皇帝感到不值,這個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用的皇帝如果有這三十萬兩白銀可以做多少事情,很有可能將扭轉乾坤,改寫歷史。

可是萬曆皇帝30萬兩為了愛子的一個婚禮就這麼如流水般的花掉了。   

如此奢侈的婚禮讓很多人看不下去,朝廷中許多大臣以此為藉口,要求福王去封地就藩。都已經成家了,福王終於沒有藉口再賴在父母的身邊,只能去洛陽上任。

然而,為了讓這個最喜愛的兒子在遠離父母的地方吃得好,穿的暖,生性吝嗇的萬曆皇帝這一次可謂是大出血,賞賜數萬頃良田,還給了他四川的茶稅,以及淮鹽。   

這個福王來到了洛陽之後,沒有父母的監管,於是盡情的放飛自己,大吃大喝,多吃多佔,體型從微胖界一舉躍入了肥胖界。福王完全繼承了他老爸萬曆皇帝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性格,當天下形勢糜爛,崇禎皇帝左支右拙之際,他依然天天醉生夢死。

有明軍來到河南與起義軍作戰,這些部隊說白了就是來保衛他這個河南最大的地主的,然而,他沒有這個覺悟,面對這些衣衫襤褸的士兵,他一分錢的犒賞都沒有,這讓那些食不果腹的士兵們非常不滿,士兵們餓著肚皮打生打死保護你,而你這個王爺卻守著金山一毛不拔,太令人氣憤了!軍心如此,談何戰鬥力?

不出意外的,很快這些部隊就潰散了。洛陽暴露在義軍的槍口之下,福王再也不能享福了,面對潑天富貴卻無福消受。面對敵人的刺刀,此時的福王才看清了形勢,不得不拿出大量的財帛來犒賞三軍,然而這一切都晚了,李自成的軍隊很快就攻破了這個古都,福王被活捉,有可能覺得這個300斤的胖子是個累贅,福王被當場殺死。   

福王死亡之後出現所謂的福祿宴,這種可能性並不特別大,有記載在福王的部下哭訴之下,農民軍允許他們找了一口棺材埋葬了福王。 由此可見,至少他還保留了骨骼相對完整的全屍,至於有沒有皮肉被割掉,值得猜疑。

至於福王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祿宴這個傳說,是因為福王的母親鄭貴妃,福王本人以及他的兒子弘光皇帝實在口碑太差,民間的口頭文學家給他編排的故事,這個噁心福王的段子很有可能在當時控制輿論的東林黨人的有意傳播下,成為了全國皆知的秘密。   


東林黨人這一石二鳥之計,玩的實在太6了,通過這個故事,既能夠打擊傳統政敵福王一脈,同時,還通過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來渲染起義軍的殘忍,只可惜東林黨人在政治鬥爭方面花費了太多的精力,對於亂世之中最重要的軍事卻一竅不通,這個精於內鬥的政治團體對於大明朝亡天下,才真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歷來現實


民間野史裡是有這樣記載的,說李自成的起義軍破洛陽城後,活捉了福王朱常洵,李自成端坐殿上親自審問了福王,貪生怕死的福王,嚇的體若篩糠,一個勁地叩頭請求饒命,李自成怒斥道:“你身為親王,富甲天下,今饑荒年歲,百姓無以果腹,你卻不肯一絲一毫賑濟災民,留你何對的起天下百姓”,遂命人暴打四十大板後,砍頭示眾,農民軍士卒出於義憤,將其屍體剁成肉醬,摻雜以鹿肉下酒,稱為福祿酒。


還有一個版本,前面都一樣,福王被砍頭後,李自成命人將重達300斤的身體,像豬一樣洗淨內臟,剔去發毛,拔除指甲,又殺了幾頭鹿,拌以姜、蒜、蔥等香料,放入幾隻大鍋裡一起燉,然後擺酒開宴,稱為“福祿酒會”。

對於這些記載,聽起來過癮,可信度卻不高,想想明末至今,不過四百多年的歷史,早以過了吃人肉的年代,即然已經攻佔了城池,不至於沒糧食吃吧?能有鹿,說明糧食還是有的,不管出於義憤也好,出於享受也罷,都不足以為取信。


道是《明史》《壙志》和《流寇記》對此事的記載,可信度比較高,綜合起來大意是:福王被擒後,李自成對他厭惡之極,命人割了他身上一塊肉,剁碎和鹿肉拌在一起作下酒,讓他親眼看到盤剝百姓的下場,處死後並沒有繼續吃掉屍體,而是允許兩個太監為其辦理了喪事,因此福王是有葬身之地的。

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誰也不知道,不知您是怎麼認為的呢?請說出您的想法。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崇禎十四年(1641年)春,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迅速攻破洛陽,第二天將藏匿在城外迎恩寺的福王朱常洵抓獲。《明季北略》裡記述了朱常洵不同尋常的死法:像殺豬一樣把他扔在架起來的千人鍋裡燙洗一遍,洗剝乾淨剁成肉塊,放上佐料,連同幾頭梅花鹿的肉一起燉熟,然後與將士分享食之,美名其曰“福祿宴”,倒是沒有枉費朱常洵這養了幾十年的300斤肥膘!


《明史》中沒有福王被煮食的記載,只說福王被抓後當場被殺,屍體被手下收走了。同樣一件事為什麼會被傳的如此迥然呢?《明季北略》是生於萬曆年間的計六奇走訪民間之作,所以福王被煮食的說法不管真假都表達了民間對福王咬牙切齒的痛恨,不然不會讓自己心目中的起義英雄做出這樣殘忍的事。朱常洵到底做了什麼讓老百姓這樣痛恨他呢?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萬曆皇帝的寵妃鄭貴妃,愛屋及烏,朱常洵成了萬曆皇帝最喜歡的兒子,不用鄭貴妃的枕邊風,他都有想立朱常洵為太子,讓他在自己百年之後繼承大統的私心。但是他們的祖宗朱元璋在開國之初就定下了太子“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皇明祖訓》,祖制不可違,就算你是皇帝都不行!所以大臣們輪番阻止萬曆皇帝立朱常洵為太子,可是長子朱常洛是萬曆皇帝和一個宮女一夜情的結果,向來就不受萬曆皇帝待見,面對大臣們此起彼伏的一輪輪抗議,萬曆皇帝就以不上朝來對抗,這就是著名的“國本之爭”,而萬曆皇帝這一任性30多年的不上朝,直接導致明朝中樞機構的崩塌。


冷戰的結果是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皇帝立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洵為福王。不甘心的萬曆皇帝還不忍心讓朱常洵離開自己去就藩,一直養在身邊29年,直到有人進言鄭貴妃和福王要謀害太子,才不得已讓他去富庶且離自己最近的洛陽就藩,並賞賜了超乎想象的金銀財寶,甚至把四川的鹽稅、茶稅變成福王的私房錢。

而福王從小嬌縱慣了,到洛陽以後索性就只管吃喝玩樂。《明史》記載“常洵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想著有這樣常年罷工不值班的父親,他也不會有什麼遠大理想,不幹好事也就罷了,大不了養自己一身300斤的肉,可是他不顧連年的旱澇蝗災,兵禍不斷,士兵食不果腹的情況,只顧自己享樂,難怪民怨沸騰!當李自成兵臨城下時,依舊不捨錢財,逼得將士打開城門讓起義軍順利的佔領了洛陽,他自己又沒有自殺的氣節,早晚落得個“好死”!



墨梅逸清寒


說福王朱常洵重達300斤,福王表示:能把我堂堂360斤的巨胖說成300斤這麼苗條,我很開心!朱常洵是誰?他就是大明萬曆皇帝的三兒子,明光宗朱常洛的弟弟,崇禎皇帝的親叔叔,南明皇帝朱由菘的老爸。

朱常洵為何會被煮了?何人所為?

事情是這樣的,話說崇禎十四年,闖王李自成攻打洛陽。經過幾日的苦戰,最終在裡應外合之下拿下洛陽城。當時坐鎮洛陽的便是大明福恭王朱常洵,城破後,朱常洵因太胖無法逃跑而躲入迎恩寺,其子朱由菘脫逃,成為南明弘光皇帝。

農民軍很快找到朱常洵並押回城內,朱常洵見李自成後,馬上跪下求饒。李自成也只是謀財而非奪命,但沒想到的是,朱常洵把錢財看的比命還重要。李自成一氣之下,命人將朱常洵和幾頭鹿在一口巨鍋中煮,讓將士們共享這“福祿宴”。

農民軍很痛恨這些為富不仁的大官,便持刀將朱常洵輕刮細剃,除去毛髮與指甲,又用藥水灌腸清理糞便。眾人們從洛陽郊外抬來一口“千人鍋”立於王府大院,鍋中加水與調料後,將朱常洵和幾隻剝了皮的鹿投入鍋中。

鍋中三百多斤的朱常洵撲騰著,一邊喘著粗氣,一邊大聲嚎叫,甚為悽慘。圍觀的眾人興高采烈,耐心等待這“福祿宴”開席。一個時辰後,煮得爛熟的朱常洵及數只鹿已被幾千兵士吃入腹中,成為李自成犒勞大家的美味。

李自成為什麼要煮食福王朱常洵?

自從李自成進入河南後,福王朱常洵便成了他緝捕的首要目標。李自成非常清楚朱常洵乃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三兒子,是寵妃鄭貴妃所生,他便是明朝著名的“國本之爭”的主角,差點代替了哥哥明光宗朱常洛之位。

國本之爭失敗後,萬曆將朱常洵封為福恭王,封地就在河南洛陽。萬曆寵愛朱常洵並不是口頭上的形式,看看他出手有多闊綽。一次性撥給朱常洵婚禮費就達三十萬金,在洛陽修建的福王府,花費是其他兒子王府十倍之多。

不光給錢,還賜給福王良田四萬餘頃。朱常洵在就藩後,便開始了橫徵暴斂,想進辦法千方百計的搜刮民脂民膏。哥哥朱常洛死後,侄子崇禎即位,朱常洵再次開啟受寵的模式。崇禎對這位叔叔可謂是尊崇備至,禮敬有加。

朱常洵整日沉浸在美酒美食之中,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此時的陝西、河南正是連年旱災、蝗災,再加上兵亂,百姓簡直是民不聊生。福王對此表示並不關心,仍舊賦稅顆粒未減,連個賑災的樣子都不做。

鎮壓反賊的大明將士多有不滿,他們認為朱常洵坐鎮的洛陽富於京城,萬曆將國力全耗費在巨肥福王身上,卻讓我們俄著肚子去打仗,這也太不公平了。當時大明的很多官員呼籲福王援餉濟民,包括崇禎也向他借過錢,但福王與父親萬曆一樣,擺出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姿態。

河南這個地方原本是富饒之地,明朝有七個藩王都封在河南,可見此處是塊寶地。但明末連年的災害,再加上戰爭,使得流民大量產生,而土地卻集中在這些藩王手中。李自成進入河南後,自然將矛頭對準這些藩王,福王便是首要目標。

福王被李自成煮成湯是真的嗎?

福王朱常洵的死法有好多種傳說,被李自成煮成福祿宴是流傳最廣的一種。其它的說法有,一是劉宗敏在迎恩寺中搜到朱常洵,將他押往周公廟受審,次日被處死。二是朱常洵在迎恩寺躲了一晚,次日逃到孟津麻屯柏樹溝後被殺。

最後一種就是與第一種差不多,是說朱常洵被找到後押到周公廟與其他數百人一起被處決,後被人葬於周公廟北亂墳崗。除了被煮食外,其它的說法都有可能。後來崇禎帝下旨重葬福王,位置就在孟津麻屯。

朱常洵是如何死的?我們從兒子朱由菘給他書寫的墓誌銘便看出,上面有一段說,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有流賊數萬攻陷洛陽府,民軍逃竄,福王獨自抗節指賊大罵,二十一日遂死難焉,王年五十六歲,賜諡曰忠,孝男嗣王由崧泣血書石。

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朱由菘認定其父朱常洵是英勇就義,並沒有說是被煮。作為兒子及南明皇帝的朱由菘來說,顯然只能這麼來說,而事實也應與此差不多。煮食福王一說有汙衊李自成殘暴之嫌,而且還是數千將士進食肉湯,顯然不太可能。

因此,福王朱常洵應是被砍頭的,煮食一說應是杜撰。至於說福王臨死前是否大義凜然的指賊大罵,這確實就不得而知了。


野史也是史


福王朱常洵,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母親鄭貴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一日李自成攻克洛陽,朱常洵被農民起義軍殺死,享年五十六歲。


①坊間傳言,大順軍攻克洛陽後,福王朱常洵跪在李自成面前叩頭乞求饒命。李自成不為所動,命令手下大打四十大板,梟首洛陽城門示眾,將三百多斤的軀體剁成肉醬,雜以鹿肉下酒,稱福祿酒。

②根據《明史》記載,李自成攻克洛陽城後,福王朱常洵逃到城外迎恩寺,第二天被起義軍抓住就遇害了,跟隨福王的兩個承奉抱著屍體大哭,起義軍想趕走他們,兩個承奉大喊到:“王爺死了我們也不願意活,請求給一副棺材給王爺收屍,粉身碎骨也願意。”起義軍被他們忠義打動,用一寸厚的桐棺裝殮之後,放在一個破爛的架子車上,兩人就在旁邊自縊而死。



《明史》系滿清所撰,對農民起義軍持貶低態度。這裡面都沒寫李自成將福王朱常洵剁碎吃肉的事情,可見就沒有發生這件事情。

③根據《大明福忠王壙志》記載,大明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賊數萬攻陷府城,福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慷慨激烈,與城俱亡。

《壙志》系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撰寫,與起義軍有殺父之仇,雖然對其父進行美化,但也沒有寫李自成將福王朱常洵剁碎吃肉的事情。



安定郡小書生


福王朱常洵,萬曆皇帝的第三子,他的生母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鄭貴妃。說到朱常洵,就不得不提到他哥哥朱常洛,因為這兩兄弟,還引發了轟轟烈烈的“國本之爭”,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差點都不保了。




福王朱常洵的生母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后妃鄭貴妃,正宮皇后王皇后沒有給萬曆生下一男半女,某日萬曆前往張太后宮中問安,一時興起竟臨幸了太后宮中的一個宮女,回去後他也不當回事把這事忘了。不想這宮女非常爭氣,竟懷上了皇帝的龍種,並排除千難萬險把孩子生了下來,這就是後來的光宗皇帝朱常洛。明朝對皇位繼承有明確的制度,即“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和“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併封”。朱常洛和朱常洵都不是嫡子,但朱常洛是庶長子,太子之位理應屬於他。可偏偏萬曆獨寵鄭貴妃所生的三子朱常洵,對宮女所生的長子朱常洛不聞不問。




鄭貴妃時不時的在萬曆耳邊吹吹枕邊風,萬曆倒是心動了,有了“廢長立幼”的想法,可那些頭腦清醒的大臣們不幹了,他們不斷的上書請求萬曆早立太子以正國本。擋不住朝臣洶洶眾口的萬曆乾脆把立儲之事擱置不管。萬曆這種不顧祖制的行徑,遭到了多數正直大臣的批評。儘管萬曆曾“一怒而斥諫官十一人,朝士莫不駭嘆”,但前仆後繼的批評者依然絡繹不絕。最後在漫長的“國本之爭”中身心俱疲的萬曆不得不妥協,就這樣,惶惶然不可終日的朱常洛終於在這些朝臣的努力下被立為太子。


但事情並沒有結束,為了對朱常洵失去太子之位的補償,萬曆封他為福王,把他的封地封在離京城較近的洛陽。明朝有制,皇子成年後必須離京前往封地,但萬曆捨不得這個寶貝兒子,朱常洵成年後又把他強行留在身邊。朱常洵一日在京,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就一日不安穩,結果又是在朝臣們的一番據理力爭的努力下,直到朱常洵29歲,萬曆才在“戀戀不捨”中讓他就藩洛陽。




朱常洵就藩洛陽後,萬曆給了他超乎想象的賞賜,上等良田兩萬頃,費銀30萬兩修建福王府,將四川的鹽稅、茶稅變現為福王的私房錢,每一年供應他1300引的淮鹽,他把這些官鹽公然放在自己在洛陽開的商鋪售賣……就這樣,就藩洛陽的朱常洵在父皇的庇護寵愛下,在洛陽過著錦衣玉食,紙醉金迷的富貴生活。萬曆死後,光宗、熹宗皆待他不薄,他在洛陽封地,除了盡情享受榮華富貴,幾無遠大理想可言。《明史》記載:“常洵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當時的河南,旱澇有年,蝗災不斷,赤地千里,民有菜色。而且河南連年兵禍不斷,士兵們吃都吃不飽,連軍餉都拿不到,就是這樣,福王還只顧著自己享樂,盡情揮霍父皇、侄兒給他留下的鉅額財富。


崇禎十四年(1641年)春,李自成率大軍圍攻洛陽城,結果洛陽城在裡應外合之下被順利攻下,城破時,嚴重肥胖的朱常洵好不容易縋城而下,藏匿於城外的迎恩寺,第二天卻被農民軍抓獲。與朱常洵一同被抓的,還有曾告誡過他的呂維祺。呂維祺勸告福王“殿下保住名節,勿使受辱”,但福王並沒有勇氣自殺殉國。




朱常洵應該是史上死的最慘的王爺了。朱常洵被抓後,李自成代表農民軍將他狠狠地呵斥一番,隨即派人宰了幾頭梅花鹿,而後像殺豬一樣,將朱常洵扔在熱水鍋裡燙洗一遍,洗剝乾淨,剁成肉塊,放上作料,和鹿肉混在一起燉成了下酒菜與眾將士一同分享,美其名曰“福祿(鹿)宴”。而後一把大火將富麗堂皇的福王府付之一炬,因為王府實在太大,大夥連燒了三天三夜。關於福王遭到李自成的“烹食”,正史並無記載,但在明、清很多書籍(尤以《明季北略》所述廣為流傳)上都有較為詳細的記載,以李自成之為人,此事當不假。


大國布衣


李自成攻破洛陽後,俘虜了明朝福王朱常洵。李自成在痛斥了朱常洵一番之後,下令宰殺了幾頭梅花鹿之後,連同300多斤的朱常洵一塊兒剁了,混在一起煮了,做成福祿宴。

這事出自《明季北略》:

王體肥,重三百餘觔,賊置酒大會,以王為葅,雜鹿肉食之,號福祿酒。

這事也讓後世津津樂道,似乎朱常洵是罪有應得。然而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李自成大軍的確非常痛恨明朝的王爺和官員,但他有必要吃了朱常洵嗎?《明季北略》本身就是一本野史,很多故事都是作者聽別人說的,並未親眼所見。

《明史》裡記載,李自成處死了朱常洵以後,還有福王的兩個侍從給他收屍了。就是說福祿宴根本不存在。

翌日,賊跡而執之,遂遇害。兩承奉伏屍哭,賊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願生,乞一棺收王骨,棆粉無所恨。”賊義而許之。

洛陽當地流傳這樣一種說法,說是李自成殺了福王,接了血,然後合上鹿血和酒,名之福祿酒。後來福祿酒慢慢演變成了福祿宴。

雖然李自成不是什麼好人,他也的確非常痛恨明朝的王爺和官員們,然而他也就一定要把福王做成福祿宴嗎?如果李自成還有類似的行為,倒是可以佐證。然而並沒有,李自成抓住官員之後,一般都是直接處死。

《流寇志》還提到一種說法,就是李自成在處死朱常洵之前,曾割下朱常洵的一塊肉放在鹿肉裡,分給農民軍吃掉。就是所謂的福祿宴。

我覺得這種說法應該比較竟靠譜。


袁衛宇


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第三子。是庶子。

萬曆皇帝的皇后不生養,所以萬曆皇帝沒有嫡子。

萬曆皇帝的第一個兒子朱常洛,就是後來的泰昌帝。朱常洛來路有些奇特,萬曆皇帝有一次去母親李太后的宮裡,看到一個漂亮宮女,一時興起,把該宮女臨幸了,就這麼一下,這個王姓宮女就懷上了,而萬曆皇帝卻不願意承認,李太后讓太監拿出記錄皇帝在皇宮一切行為的皇家“監控檔案”《起居注》,萬曆皇帝才承認了這個兒子。當然,萬曆皇帝一時起意有的這個兒子,他並不放在心上。

後來,萬曆皇帝第二兒子生了一歲就夭折了。

再後來,萬曆皇帝寵幸了一個妃子,就是後來有名的鄭貴妃,兩個人愛的死去活來,這個妃子給萬曆皇帝生了他的第三個兒子,就是福王朱常洵。

要說起來,萬曆皇帝沒有嫡子,繼承人只能在庶子裡選了,萬曆皇帝雖然後來也有好幾個兒子,但是文武百官都盯著這個皇長子朱常洛,因為他們遵循著“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得原則。

然而,萬曆帝不喜歡這個皇長子朱常洛,原因是他嫌棄朱常洛是宮女生的,他喜歡的是鄭貴妃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因此,關於立太子的事,萬曆皇帝跟文武百官起了很大的爭執。這件事雙方拉鋸了好多年,史稱“國本之爭”!

一開始的時候,萬曆皇帝跟鄭貴妃愛的死去活來,甚至他們在床第之間還立下了誓言,萬曆皇帝答應鄭貴妃,將來要立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

沒想到的是,皇宮裡的八卦傳到了皇宮以外,文武百官都不幹了,本來文武百官都支持立皇長子為太子的,萬曆皇帝一直拖著不答應,這則宮闈秘聞傳出來以後,文武百官覺得事情不簡單,原來皇帝遲遲不立太子,是因為皇宮裡有陰謀家鄭貴妃啊,她是想立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呢。

文武百官再次請求萬曆皇帝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還是一個“拖”字對付著,文武百官早已經熟悉了這個套路,一面組織人馬上奏疏,一面去找李太后,請李太后出面。

由於萬曆皇帝從十來歲沒了爹,李太后對他管教甚為嚴格,還常常拿張居正壓萬曆,所以萬曆皇帝多少對他這個媽還有點害怕,李太后當然是支持皇長子的,然而萬曆帝還是找了藉口推辭,說皇長子是宮女所生,出身低賤,想以此來搪塞,沒想到的是,李太后說,你媽不也是宮女出身嗎?你不也當上皇帝了?原來李太后原先進入萬曆他爹的裕王府時,也是個宮女,後來得到裕王寵幸,成了側妃,生了萬曆。

萬曆一看,外有文武百官的壓力,內有親媽的絕地反擊,只能認慫,封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了。

萬曆皇帝在床上答應了鄭貴妃,怎麼辦呢?只好封皇三子朱常洵為福王。

當時,萬曆皇帝雖然封了皇長子為太子,但是心裡並不把皇長子當回事,太子到年齡了,也不安排太子讀書什麼的,就讓太子傻待著,甚至長時間不願意見太子。

而對於福王呢,就不同了,一天要見福王兩次,父子間的感情好的不得了。此外,鄭貴妃都是皇貴妃了,太子的媽還是普通妃子。

群臣一看,這樣不行啊,長時間下去,太子豈不耽誤了,所以又接連有人上書,提了兩個要求,一是給太子找幾個好老師,教他讀書,二是趕緊打發福王到他的封國河南去。萬曆皇帝又是一個拖字,就是拖著你,不給你辦,讓你們這些人的奏疏進了皇宮出不來。

此時,鄭貴妃也沒閒著,還在搞事,當然是想搞太子,一個是搞了一個有名的“妖書案”,一個是後來搞了一個“梃擊案”。前者是針對文武百官的,後者是針對太子的。

文武百官一看,不行,還得爭,要不鄭貴妃還得搞事情,於是大家接連再次要求福王趕快去河南。

萬曆皇帝說,好嘛,去可以,但是我這個寶貝兒子去河南不能空手去吧,我得跟你們提條件。一是,給他封地,當時給福王封了四萬公頃地,也就是四百萬畝,群臣一看,好傢伙,這麼多不行,最後談到二百萬畝,河南的地不夠,就從山東河北安徽補上。二是,我兒子要結婚了,從國庫裡撥銀子,給他結婚用,又黑了國庫近三十萬兩白銀。三是,我兒子去了總得有地方住吧,蓋王府,比規定的親王的規模大十倍,群臣一看,這不行啊,這不符合規矩啊,萬曆說,不答應,那我兒子沒地方住,就在皇宮裡再住幾年吧,群臣說,答應,答應。

最後,福王終於去河南了,文武百官才放心了。國本之爭總算告了一段落。

福王去河南以後,萬曆皇帝還要求福王三年去京城見爹一次,而按照明朝的規定,這也是過於頻繁,此外,萬曆皇帝經常賞賜這個兒子各種金銀器物和從各種渠道搜刮得銀子,比如鹽稅,礦稅,江南製造局搞到的絲綢和稅銀等等。

所以,當時有人說萬曆皇帝是“以天下肥福王,”由此可知,福王胖成三百斤,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此外,福王還跟萬曆皇帝要這要那,比如,萬曆皇帝抄張居正的家,抄出來的張居正家財都給了福王,至少得有一萬兩黃金和十萬兩白銀。

終福王后半生,他都是過得有滋有味,史書上說福王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是花天酒地和玩女人。

甚至後來李自成打到河南了,福王都不當回事,有人建議他拿出家財募集軍隊抵抗李自成,福王也不以為意,直到李自成打到他家門口,他才匆忙找了幾個人號召了幾千人抵抗。

據說,打李自成敗退下來的明朝軍隊,路過河南福王府,士兵們都說,福王王府裡有幾百萬兩黃金白銀,為什麼不分給他們做軍餉呢?這也為後來李自成打下洛陽埋下了伏筆。

原來,一開始李自成打洛陽時,一下子沒打下來,畢竟福王有錢,重金之下,必有勇士嘛,福王召集的軍隊抗住了李自成第一波進攻。可是,在福王軍隊裡,恰恰有一批當初敗退下來的、說福王有百萬兩金銀珠寶的人,他們可能是覺得福王對他們不夠好,給的錢太少,他們在守城牆時,臨時倒戈,跟城樓下的李自成軍互相呼應,他們攻下城門,放李自成軍進了洛陽城。

福王於是只能從城牆上縋繩逃跑了。李自成派人追殺福王,最後將福王殺死。

關於福王被煮成肉湯是不確切的,嚴格來說,他死後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他的肉,混合著鹿肉,剁成了肉醬,另一部分是他的血,被煮成了湯。

當時,李自成軍為了慶祝打下洛陽和福王府,還舉辦了置酒大會,在大會上,李自成軍某些士兵,就吃著福王肉和鹿肉混合的肉醬,蘸著福王的血湯,大口吃肉喝血,大碗喝酒。

要我說,福王這個人,死有餘辜。

當時明朝到處都是農民起義和流賊,民不聊生,河南又趕上了大旱和蝗災,老百姓沒有吃的,都到了人相食的地步了,有人建議福王救救河南的老百姓,可是福王卻對老百姓不管不問,依舊是大門緊閉,夜夜笙歌,享受著民脂民膏。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點人性都沒有。


西堤君


福王朱常洵,那可真是享了一輩子的福,作為萬曆皇帝第三子的他,深受父親寵愛,甚至想要把他大哥朱常洛踢開,立他當太子。

皇帝同意,可大臣們不同意,萬曆皇帝與大臣們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最後萬曆敵不過大臣們的口水仗,只得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這就是後來的明光宗。

明光宗命苦啊,當皇子時不受寵,當皇帝也只當了一個月就掛了,相反,他弟弟福王那是人如封號,有福。

朱常洵被萬曆皇帝封到了繁華的中原之地,就藩洛陽,父親去世後,他也識趣,只做自己的藩王。很快哥哥也掛了,兩個侄子相繼上位,到崇禎帝時,朱常洵的地近位那叫一個尊貴,沒人敢惹他。

朱常洵又從小嬌生慣養,沒了政治追求,就只能終日沉湎酒色歌舞,如此鋪張,自然需要大量錢財,福王對當地的剝削可以想見。

與福王的奢侈天壤之別的人王府外的黎民百姓,由於中原連遭大旱、蝗災,起義軍四起,朝廷的稅收愈發繁重,奢靡的朱常洵成了百姓乃至軍隊眼中的肥肉,而朱常洵卻一點也不擔心。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洛陽城破。

民間傳說中福王重達三百餘斤,最終被李自成下令混合鹿肉煮成了“福祿(鹿)宴”,犒賞三軍。

其實這只是傳說罷了,正史並無福王被煮掉的記載,而清朝一向遍地起義軍,如果有這事,《明史》中不應該沒有任何痕跡。

按《明史》記載,福王與女眷躲入郊外僻靜的迎恩寺,並在此被殺,其世子朱由崧棄城逃走,日後被明臣迎立南京,即“弘光政權”。

而《大明福忠王壙志》已經出土,按其記載,朱常洵是被起義軍處死的,死後屍體仍存,沒提到被烹殺。

綜上,福王朱常洵沒被煮成肉湯。


平沙趣說歷史


1641年春,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中原重鎮洛陽。按照以往農民軍的慣常做法,城內官宦子弟、地主老財、豪紳富戶,立馬成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對象。

這裡頭首當其衝的,便是就藩於洛陽的福王朱常洵!

據說李自成將藏匿在城外迎恩寺的福王朱常洵抓獲後,專門設下一席“福祿宴”,犒賞有功將士。席上的壓軸硬菜,便是將300多斤重的福王洗剝乾淨,連同幾頭梅花鹿一起燉煮而成的肉湯。有關農民軍分食福王的事蹟,多見於野史逸聞,並無相應確切的證據可供參考。然而饑荒戰亂之年,被逼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軍,面對昔日那些飽食終日,對老百姓敲骨吸髓般壓榨搜刮的官宦豪紳,心中的仇恨情緒必然是直衝頂點,做出些“食肉寢皮”的極端舉動,也在預料之內。

作為大明王朝的宗室藩王,富甲一方的福王朱常洵,絕對是農民起義軍最直接的復仇對象。

朱常洵,萬曆皇帝第三子,因生母鄭貴妃深得萬曆寵愛,由此子憑母貴一度成為太子儲君的熱門人選。

萬曆皇帝為立朱常洵為太子,與文官集團產生了名為“國本之爭”的激烈矛盾,並不惜以將近三十年不上朝的消極怠工方式抗議文官集團,導致國事糜爛、遼東戰局敗壞、百姓生活日益困苦。眼看太子之位無望,1601年15歲的朱常洵就番於富庶的洛陽。為了彌補這位愛子的缺憾,萬曆皇帝在物質財富上給予福王極為豐厚的賞賜,史書記載:

“下詔賜莊田四萬頃(後減半),又奏乞故大學士張居正所沒產,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並四川鹽井榷茶銀以自益。又請淮鹽千三百引,設店洛陽與民市。”

莊田、鹽稅、茶稅、鹽引......以至於明朝上下傳言,都說先帝(萬曆皇帝)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洛陽富於皇宮。只是如此富可敵國的福王,卻生就著一副要錢不要命的守財奴面孔。明朝末年,繼陝西關中之後,河南一帶也遭遇到旱災、蝗災連番侵襲,民間百姓到了殘食人肉的地步。經過洛陽前去剿滅農民軍的官兵也嚷嚷著:“王府有金錢百萬,卻讓我們餓著肚子死於賊手”。

可見,無論官兵還是饑民,對福王都已積怨很深,這也是李自成得以順利推進至河南洛陽的群眾基礎。再者,對起義軍隊伍日漸龐大、軍需消耗日漸劇增的李自成來說,萬曆皇帝耗盡天下財富養肥的福王,簡直就是一隻金燦燦的“豬頭”啊!李自成為爭取百姓支持,公開提出“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不向百姓徵糧食,就等於大順軍沒有建立起配套的稅收制度,軍需供應只能通過搶掠皇親、官府、豪紳、地主等富裕群體得來。而這裡頭的朱姓皇族,經過將近300年的財富積累,早就已經富成了一頭頭“肥豬(朱)”。

如此一來,落入李自成農民軍之手的福王,其結局可想而知!殺福王,不僅能夠為飢寒交迫的老百姓長出一口惡氣,還能奪得王府鉅額的財富補充軍餉,再把肥沃的莊田分發給窮苦大眾,更是聚攏民心的一大手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