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亲戚过去很亲,但现在关系却疏远了,"隔代不亲"是为何?

新大风歌


过去大家都种地,虽然有人大度有人小气,但是格局观念都差不多,而且农业化社会大家都很闲。所以走来走去聚会。

现在很多农民外出了,经历见识差距太大。我们家兄妹三人在一个城市居住,但是我经常外出南方做工。我们兄妹三都说不到一起了。另外大家都忙了。这些年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那有时间闲扯。近年老家红白喜事不得不回去,我都是当天回去当天回来。


农民工老了


别说“隔代不亲”,没隔代都不亲了,小时候关系很不错的,现在都长大了,工作了,娶媳妇了,嫁人了。一点都不亲了,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亲戚们也都现实的很,攀比的厉害👍,你有钱有势,过得比他她好,他她觉得你有用,或者你用不着她他,他们敢搭理你。否则,即使你黑夜到了他们家门前,他们也不会让你进门的。亲戚有时候都不如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前年我家出事,对方有黑社会背景,我进城办事,贪黑了,我亲爱的表弟,就在现场,说晚了没车了,他送我,我办完事出来就变卦了,可能是我妈的亲妹妹怕她儿子因为我得罪黑社会,对她儿子,她唯一的儿子不利。让我自己骑自行车回家的,他撒了个谎说他当律师的同学找他有事儿。三十里,十月份末,五点半我骑自行车,天都黑了,七点多到家的。这是亲戚吗?这样的亲戚都不跟陌生人。我和弟弟坐车进城,弟弟抱怨我办事墨迹,误了车点,然后我们坐的不到村里的车,到了离村十里的国道边下的车,准备走回去呢?刚走几步,一两加长面包车,停在我们边上,招呼我们上车,说他顺路,捎我们一段,然而到了他们村,他没停,把我们送到了村口,给他钱不要,说做好事,积德行善。他说他认得我,认识我们村的某个人。但是我不认识他。现在这个社会,别说隔代不亲,同代都不亲,都是自私自利。得自己合适。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亲戚亲不亲的都没啥用。



香香32887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亲戚基本上都在一个镇上。每逢赶集,大姨二姨都会来姥姥村儿赶集。买了好吃的,中午在姥姥家聚会,一家人在一起热闹的吃个午饭,而现在大家买菜都去超市,大家在一起聚会的次数越来越少。。每逢过年过节,都要去走亲戚,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交通工具也只是自行车儿,现在交通发达了,但是通讯更发达,人们开始打电话拜年,微信拜年,不像以前交通不发达,通讯不发达,只能到家里,不到家里,肯定是联系不上的,随着时间的流失,间面的次数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淡。通讯和交通的方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却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小伤却。真的怀念以前骑着自行车走亲戚的时光。骑自行车时的天气很冷,心却很热。我们相隔的距离很远,心却很近。而现在,我们的速度很快,心却很远。





海岛大吴


众所周知,走亲戚是农村的一项传统习俗,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亲戚时间互相串门已经成为了一种风俗、一种习惯。记得小时候,最爱过年的时候走亲戚了,一来可以跟亲戚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二来可以领到不少的压岁钱。而且,每到要走亲戚的时候,心情都是无比激动的,对走亲戚这件事也十分期待。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时代的变化,不少人已经越来越不想走亲戚了,与亲戚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少了。而且,不少人觉得亲戚之间的感情也没有之前那么亲了,有的时候找亲戚办什么事情也比较难以开口了。所以,现如今人们走亲戚也就变得越来越勉强,有的时候碰面又觉得气氛有点尴尬,倒不如不走这个亲戚。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出现了如此的社会现象呢?来听听老农是咋说的。

第一点:走亲戚不再是纯感情,功利心比较重

以前,亲戚之间的家庭状况都比较相当,互相来往也都是因感情因素促使。而现在,如果不是逢年过节,亲戚之间可能就不会登门,假如有亲戚突然之间出现在了你家门口,那可能就是有求于你。所以说,现代人走亲戚也不再是纯感情,而是功利心太重了。

第二点:走亲戚要拿的礼越来越重,不少人已经走不起亲戚

按照传统习俗,你去亲戚家,是需要带一些礼品的,两手空空往往会被认为没有礼貌、不懂事。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走亲戚拿的礼却越来越重,少则一两百,多则三四百。如果亲戚比较多的话,那单单这个礼钱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在如此状况下,不少人已经走不起亲戚。

第三点:亲戚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不在同一个阶层

不少人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办法发家致富了,与亲戚之间的经济差距也越拉越大。一般情况下,穷亲戚不愿意登富家亲戚的门,其一是因为自卑;其二是因为穷亲戚与富亲戚之间已经不在一个阶层,聊天什么的也比较尴尬,有的时候还会被看成势利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去富人家走亲戚呢?



乡村小曹


身为80后的我,出生在农村,从很小下地看父辈们下地干活,都是大家庭相互帮助劳作,当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机械化程度相当低,单个家庭不足以把自个儿的承包责任田干完,当时的机械也是大家伙儿凑钱买的,比如打麦子机,离地用的拖拉机,播种机,很多机械,当时靠单个家庭买不起,就必须形成一个大家庭,大家伙抱团,才能将自己的田地经营好,有个好的收成,当时没有什么上班了,打工了没有这个,只能靠地里的粮食收成,养活一家人,所以当时的亲戚邻里关系处的特别的好,谁都有求到谁的时候?

到现在的大机械化到来,现在种几亩地,一个人就全部解决了,现代化的大型机械设备,配备人员服务,把粮食都给你送到家了,甚至有些在田里直接就把粮食带秸秆一块卖了,邻里亲戚之间相互,走动就少了,谁也不用相互求谁了,毕竟现在经济化年代了,人们都以挣钱为大方向,打工的打工,上班的上班,亲戚之间走动少了,隔一辈,所以就都亲不起来了,要是亲戚家有点能耐,有钱或者有事,那亲戚走动,就多一点,反之则少一点,亲不亲靠走动,不是有句俗话吗?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现在隔辈不亲,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这样的回答能给广大网友带来什么启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谢谢谢谢。



流量随手记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发现现在的亲戚也变了变得冷漠攀比,我小时候爸妈有事没事会带我去走走亲戚那怕只是去坐坐聊聊天,亲戚们都也很热情往来不计较那时候亲戚来往是正常的有困难也是互相帮忙支持,那个年代是我心中对亲戚这两个字最美好的回忆。

那个年代虽然很穷但充实,现在的亲戚来往非常的少,真是有点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城市无亲戚,现在的人计较的太多太现实也不好相处了。



农人国平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的精力都投向了经济与生活,也可能是你太怀旧了,感觉身边的人都变了,农村小农意识也很强逐渐攀比,经济差了亲戚都会躲也是事实,我上学那年父亲出了交通事故,姑姑们都没有进医院门看一眼父亲,担心我们开口借钱,后来才明白,我承认自己当时没有偿还能力,亲戚也降低他们的风险,担心以后有债务纠纷,也是严重避免或保持关系的方式,自己的误区是见死不救。

其实有些事经历了挺过去你就会看明白,什么都要靠自己不要依赖别人,努力再努力自己就会变得刀枪不入,后来我家经济好了,亲戚朋友也有流动了,但金钱从来不来往,有些疏远是为了走的更远,有些疏远不值留恋,聚财聚友,穷在深山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陇人陇事汇


主要还是现在人们的感情淡了,感情都是互相欠出来的,你帮我一下我帮你一下,以前机械化不方便,农村干活都是靠亲戚邻里之间相互帮忙,早早干完弄活,那家活要紧先帮那家干,有时十天半个月都在一口锅里吃饭。

现在机械化方便了用人力的地方少了。亲戚邻里之间都不互相帮忙了,睡不也不用求谁了,都自己忙自己的事了,加上现在外出打工多了,有的甚至三五年都见不上面,感情也就淡了!




袁小余


从现实的生活中确实让我体会到,现在的人群跟以前相比真的不那么亲了。我个人的看法是由于现在人的劳动强度没有以前的大,以前不管是做什么都得依靠双手,但一些重活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大家互相帮忙,这样你有难处时我帮你,我有困难时你帮我。一来二往,大家就亲起来了。随着这些年的经济的发展,机器逐渐走进农村,许多原本手工的活被机器代替。机器劳动工作速度快,效率高。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机器干活,手工被取代了,大家各做各的,不需要帮忙,几年下来,大家就都没有那么亲了。这也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亲戚也差不多是这种状况,虽说是一代亲,二代表,三代无人晓。由于经济发展快,农民日子都富裕起来,这样感觉好象没有什么地方用得上亲戚,反正做什么都有专门服务的队伍,出点钱就行。所以这样时间一长,这亲戚就更疏远了。


返乡创业者


这种原因是跟劳动力有关系,以前很少有机器都是人是劳动力。比如收麦子,打麦机一家人忙不过来,这时候近的堂兄弟姐妹都会帮忙。忙完这家再下一家大家伙天天在一起干活,当然亲啦!现在有了联合收割机收的快,大家没必要天天在一起。地里活少了去外面打工了只有过年时才能见一面,慢慢关系就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