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消遣時間的?

劉軍


滿清的王爺,聽起來高大上,其實還是蠻悲催的。貴為王爺,其實就是被囚禁在京城範圍內的活“囚徒”。按照清王朝的規定,王爺沒有皇帝的許可,是不可以遠離京城的,即使是去拜祭皇陵和生母都是要經皇帝或宗人府同意才行的。

這些王爺們,領著豐厚的國家俸祿,一般又無所事事,自然要找很多消遣的方式。當然,從古到今,消遣的方式無非“吃喝玩樂”。

這“吃喝”自不必說了,這些養尊處優的王爺,吃的自然是最好的,比如,吃白菜只吃中間的那點嫩心,小雞飩磨菇一定要是非常名貴的小烏雞和長白山名貴的松茸,用的餐具那當然要是銀器等等,反正是極盡奢侈。

玩樂的方式就更多了,像什麼釣魚、玩鳥、鬥蛐蛐各種花樣百出的玩法,高雅點的喝酒寫詩、下棋打牌,這些普通人也會的玩法王爺們自然是熟手了。

這些玩法天長日久會有厭煩之時,所以,大清王朝的王爺們很多時候都會有一些古怪的玩法。我這裡就來舉兩例。

喜歡給自己辦喪事的和親王弘晝

弘晝是雍正皇帝的第五個兒子,是乾隆皇帝的弟弟。乾隆繼位後,將雍正原來的雍親王府全都賜給了弘晝,並且平時也極其袒護這個弟弟。由於乾隆的袒護,弘晝為人行事乖張妄為。

據記載,在一次上朝時弘晝和軍機大臣訥親起了爭執,弘晝一言不合當朝就毆打訥親,乾隆看著也不制止,也不怪罪,這樣一來,朝廷中再無人敢惹他了。

弘晝有個怪異的癖好,喜歡給自己辦喪事。他經常給自己舉辦喪事,還要邀請文武百官來參加。

在舉辦過程中,他坐在那裡看著家人和府裡的人給自己準備祭奠用品,然後像正式辦喪事一樣哭泣祭奠。他將那些冥器等放在自己的床前,看著人們忙碌,他則在那裡飲酒作樂,樂不可支。

(弘晝)

這樣的事,別人惟恐避之不及,他卻樂在其中,理由是,人沒有一百年還不死的,還有什麼好避諱的?當然,這種說辭聽起來不錯,實際上可能是他想借此斂財吧。

好搶旗下臣子才婆的滿洲鑲白旗旗主多鐸

多鐸是大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個兒子,曾為大清王朝的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一大休閒方式就是搶旗下臣子的女人。

按照清王朝的規定,旗主搶奪旗下臣子的女人是不犯法的(這真的是沒有王法啊),所以,多鐸做了很多荒唐的奪人妻子的事,旗下臣子都敢怒不敢言。、

當時清王朝有一個叫范文程的臣子,剛好是多鐸旗下臣子。這范文程有一個非常漂亮而又賢淑的老婆,多鐸知道後,就打起了范文程老婆的主意,將她搶到了自己的府中。

范文程不幹了,這樣的戴綠帽子的事,當然不能忍了,於是就告到了皇太極那裡。前面說了,多鐸搶旗下臣子的老婆並不犯法,但關健是,這范文程清初的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期的很多規章制度都是出自他之手。

這樣的重臣,蒙受了羞辱,皇太極當然不能坐視不管了,再加上,皇太極本身就有點看多鐸不順眼,為了拉攏范文程同時打擊多鐸的囂張氣焰,決定罰多鐸銀一千兩,奪了他十五個牛錄(牛錄是清朝基層組織單位)。

(多鐸)

暫時就說這兩個例子吧,您還知道那些清朝王爺的荒唐事,歡迎在下面留言喲。


摯守靜篤


不是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是無知限制了你的想象力。遠的不說,十幾二十年前,沒網沒智能設備,爺們照樣有一千種消遣的辦法。廢話不多說,給您嘮嘮聽來的落魄王爺的故事。

故事來自朋友舅姥爺的爺爺,此人姓金,本名金十一,外號“金王爺”,住在太原後鐵匠巷。據說是以為晚清一位落魄王爺的第十一個兒子。庚子年間,老佛爺被八國聯軍打跑,從京城一直逃到陝西。而這位爺就是那時候隨著大部隊逃難出來的,逃難的時候,金十一還小,遭了大罪,就落了病根,從小就是駝子。

想想啊,老佛爺逃難的時候,還得吃糠咽菜,何況這些個王子王孫們呢。後來局勢穩定後,金十一的老子卻在庚子國難中掛了。這一家子覺著京城生活太過提心吊膽,在鐵匠巷住著倒是安靜祥和。

乾脆金十一家就把京城的家當全賣掉,改了姓,定居在鐵匠巷了。雖然是落魄王爺家的,不過打小這金十一就吃喝無憂,逢人便自稱王爺,一股子京城閒散氣息,滿嘴卻是天津大碴子味口音。街坊領居也給面兒,漸漸地都叫他金王爺了。

“早起遛彎吶,金王爺您,早兒好!”金王爺出手闊綽,賣油條老豆腐的老漢問個早,金王爺就會坐下照顧他買賣。

“呦,金王爺您吉祥,可有日子沒見著您啦!”金王爺遛彎到了花鳥魚市。

“金王爺吶,您上次想瞅瞅的金絲雀兒,給您捯飭回來啦。讓夥計給您送府上去?”金王爺,樂呵呵點點頭扔下幾個銀元:“就一隻多孤單吶,起碼給也整一窩三五隻才爽利吶。”

“金王爺吉祥吶,小店新到了翠玉鼻菸壺,您賞個臉,來看看唄。”琉璃廠的古玩鋪子,也是金王爺經常逛的地方。金王爺拿了鼻菸壺,悠哉悠哉出來。一看已經日頭老高,快到中午了,該下館子去嘍。去哪家好呢?好幾天沒去吃六味齋的醬豬蹄啦。

“王爺,您是準備喝點去?我拉您去哪家?”街上的黃包車夥計很有眼力勁。

城北一酒館裡,金王爺吃著六味齋的醬豬蹄、喝著二十年的老白汾,順便還點了一個唱曲的。金王爺滿臉紅光嚷嚷著:“就是這曲兒姐長的太寒磣了點,可比不了爺當年在京城常見著的。”

“王爺您接下來去哪呀?”

“去小翠兒那裡,抽兩口去。”

金王爺酒足飯飽出了館子,已經過了晌午,拉車夥計把他送到了天香樓,天香樓有煙抽,也有小翠兒姑娘。金大爺去幹嘛了,當然是做神仙去了。煙繚繞霧之後,也乏了。小憩一會醒來,神清氣爽,抬眼望天,日頭西落。

金大爺砸吧砸吧嘴:“嗨,這麼快就天黑了,回家嘍!”

... ...

這位金王爺,街坊鄰居沒見過他幹什麼營生,反正就是有錢花。一輩子瀟瀟灑灑、無憂無慮,直到建國前老死。據說他的幾房姨太太和兒孫們,後來遭了大難。鬧革命抄家的時候,在他家弄出來半箱子地契和十三箱子銀元,古董字畫、金石玉器都被打砸燒掉。


爾朱少帥


清朝王爺真的很會玩!當時的王府大約有後妃9~15人,每天輪一個大約要兩個星期;王府裡的編制一般是丫鬟20~30名,王爺們經常把她們組織起來跳舞,在王府裡吃飯都是一邊喝酒一邊看跳舞的,有很多人的時候甚至在院子裡玩多p;王府還會有下人30~40人左右,打麻將鬥棋牌也夠角了。

除了在家裡玩,王爺還可以上街去。在京城裡只要有錢,根本沒有玩不了的事!在京城裡可以玩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怡紅院,對於這些紈絝的王爺來說,酒色依然是首選的娛樂方式,他們把青樓當成KTV,唱跳玩女人。比如有王爺在怡紅院裡打麻將,讓女人脫光衣服,在背上畫上麻將的牌,然後一群人在那邊邊打牌邊看,當然,這種玩法價格也不便宜,打一場下來就是幾百兩銀子。

王爺們可以做的第二件事,賭。清朝的王爺是最紈絝的(清朝王爺不許出京,又被架空),像各種鬥雞鬥犬遛蛐蛐什麼的都玩得非常溜。當然,賭也是非常花錢的事,甚至王爺也可能輸成窮光蛋。

清朝王爺有多能花錢?我們以康熙時期來舉例,按著康熙的規定,親王一年年奉有1.8萬兩白銀,貝勒也有1.3萬兩白銀。在當時,10兩銀子是一戶家庭(兩三個勞動力)才有的平均年收入,折算下來大約是每兩白銀4000多元,1.8萬兩白銀就是7000多萬,1.3萬兩白銀則是5000多萬。這麼一大筆錢讓他們自己花,還經常花不夠,當時是除了胤禛之外每個皇子都有在國庫借款補虧空。


優己


首先嚴格意義上說,清朝的王爺很窮,地位很低,這是因為還有更高價的存在,例如最高的親王,他們是皇上的兄弟和叔伯;其次是郡王,皇上的堂兄弟或者堂叔伯,他們都是屬於宗親,但王爺不是。


1、王爺不記宗錄,地位尷尬:

籠統稱王爺,其實就是一個爵位,分兩等:宗親的這些親王為王爵的第一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於親王,這些都是皇帝的表叔二大爺之類的,!

除了有十二位鐵帽子王,他們的子孫在繼承時無需降級外,其它都是一代降一級,一直到沒有爵位。

而王爺這個稱號,到了清代後,一般是皇上個人喜好賜給某人的,屬於恩封,並不記入皇家宗錄,只是身份上的一種認可,沒有實質意義!

所以,別把這些爵位和王爺混淆了。


2、王爺很窮,兼職才是出路:

1、 宗室爵位分為十二等,1748年,將宗室封爵定為十二等級:和碩親王、多羅郡王、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恩將軍。

十二等大致可分為超品、品級: 超品: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

2、蒙古爵位同樣分十二等,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時保留原來的蒙古尊號;

3、異姓功臣爵位是封給異姓功臣的。異姓功臣爵位分為九等,公、侯、伯、子、男等等。

並且,清代和明代不一樣,清代把這些王爺都圈養在京城了。結果這些生活在王府裡的人,父母、福晉、側福晉、子女,以及管家、護衛、下人等,都得靠王爺一人薪水養著。

他們靠什麼生活了?和碩親王的年薪是1萬兩白銀,祿米1萬斛;世子歲俸銀6千兩,祿米6千斛;而最低的奉恩將軍年薪只有110兩白銀,祿米110斛,不用我說了吧!這點工資連吃飯估計都吃不起,怎麼辦?

這些王爺們有大量的“莊地”,每年可以向耕種這些土地的佃戶收取地租以及各種農副產品。這是一條大家都有的出路。加上朝廷有時發雙薪,但更多的是兼朝廷的官職,這樣可以多一份收入!


3、花天酒地是不可能的:

宗人府對這些王爺以及八旗子弟管理非常嚴格,出入、平時言行等等都有嚴格規定,不準隨便外出、不得交結部院大臣、封疆大員,不准沒事串親戚,不準無故離京等等。

所以在清代,其實這些王爺們等於圈養在自己的豪宅裡,是沒有自由的,花天酒地的消遣也是有限的!

4、大清亡了:

不過大清亡了,這下沒人管了,沒人管的這些王爺們就開始可勁造了!有錢的講究,沒錢的窮講究。

正紅旗滿族人老舍,他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正紅旗下》下有句話說的好,姐夫跟還不怎麼懂事的他說:“咱們旗人,別的不行,要講吃喝玩樂,你記住吧,天下第一!”聽聽這口氣,感情人家還驕傲著哩!

但是,由於沒有朝廷的特權和工資,這些人最後都是走上了變賣家產的道路!

例如,和碩睿親王魁斌的二個兒子,中銓和中銘就是典型代表,看看他們登峰造極的消遣吧!

哥倆兒為了顯擺,投巨資修建新房、花園,安上電話,又添了西餐廚房;

坐轎那是不可能的,要坐馬車、汽車,沒有就買,有錢!於是睿王府買了兩輛汽車、八輛馬車,這傢伙老貴了!

這兩位少爺,從中午醒了就出去胡吃海喝,能玩的都玩一遍,到了下午、晚上就和一群王爺們的子弟在前門外聚賭。

1919年,兄弟二人西郊別墅賣了,到手兩萬塊錢後,馬上帶妓女到天津去玩了兩天。兩天的工夫錢就花完了。

不到10年睿王府中值錢的東西基本賣完了,把房子抵錢。睿王府中的500多間房屋典出去後借了10萬元,過了沒多久又花完了,只得把王府附近家人居住的20多間小房賣掉,最後,連祖墳墓園中的建築和樹林全都賣掉了。

到了1931年,中銓實在沒錢了,就把祖宗棺材裡的陪葬珠寶取出來賣錢,因為分贓不均,被人告發,法院判了中銓7年徒刑。他坐了5年監獄,於1939年去世。

不到30年,睿王府就被敗完了!


當然這不是個例,到了民國時期,這些清代的王爺和他們的後代們基本上都是這樣的結局。沒有生活技能的他們,只有賣賣賣,最後賣光了,要不因飢寒交迫而死,要不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從小愛歷史


時間回到晚清光緒年間的一天。

醇親王奕譞一覺從溫柔鄉中醒來,日頭己上三竿。自光緒元年他告病辭官之後,就很享受眼下這悠然自得的日子。

在他看來,沒有高調的資本,那就低調地活著。他自認自已是道光皇帝眾多兒子中最無才昏庸的一個,並號退潛主人,以示自己與世無爭之心。但若是真有人信了他的鬼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他的身份之顯赫,地位之尊祟,在光緒年間幾乎無人可以和他相比。道光皇帝是他親爹,咸豐皇帝是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光緒皇帝是他的親兒子,更有垂簾聽政,權傾一時的慈禧太后,那可是他的大姨姐。

像這樣一個人,即使低調,那也是極盡奢華的低調。若非是他刻意為之,也不至於落得如今這般無官一身輕,只留一個爵位在身上。

而這正是他高人一等的地方。當同治病逝,慈禧意欲迎立奕譞之子載湉為光緒皇帝時,奕譞就知道麻煩來了。

如果自己的兒子為帝,那麼自己實際上就成了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如此一來,在權力慾極強的慈禧眼裡,他奕譞將成為第一個被打擊的對象。因此,出於種種考慮,權衡利弊,他毅然決然地辭去手中所有的差事,安心躲進醇親王府,做起了真正的富貴閒人。

事實上當權者對於這類無心政治的王爺,出手還是大方的,作為補償,既然你要做你的富貴閒人,那就真正讓你做到大富大貴。

於是奕譞雖為避禍而退隱,卻也樂得逍遙自在。在太監和侍女一陣忙碌之下,他洗漱停當,管事太監便吩咐廚房上膳。吃的東西味道未必是最好的,卻一定是最貴的,對奕譞來說,要的就是這個派頭。

飯後在茶房小坐,清茶一杯,聽管事太監彙報來往應酬府內開支等一干事務。一切完畢之後,便到大書房考校幼子們的早課,順便享受一下父子之間的天倫之樂,來添補自己對兒子載湉(即光緒)入宮後的思念之情。

從大書房出來,侍衛和馬房己準備就緒。奕譞上得馬來,帶著一干人等往城外而去。

行獵是他的愛好之一,玩玩鬥犬,縱馬彎弓,消耗一點過剩的精力。唯一不能盡興的,就是按照大清祖例,他只能在出城四十里的範圍內折騰,否則便授人於話柄,隨時有招禍的可能。

因此所得獵物至多也就是些野雞野兔,還不如回到府中,逗逗自已豢養的梅花鹿。

或有自己的叔伯子侄前來拜訪,入門之前,必先大聲通報自己的爵位和來意。這當然不是為了炫耀,而是提供給周邊的朝廷密探知道,自已此行只是正常來往,並無他意,以免當權者心生疑忌。

府中來往應酬,大多也是設宴賀壽,搭臺看戲,遇上三五個投緣的朋友,也會小酌幾杯,吹牛打屁,與常人無異。

等到傍晚時分,便攜家人一起,按常例入家廟祭祀祖先。然後一家人聚於一堂,其樂融融,共享天倫之樂。

這樣的日子一過便是十年,在世人的眼裡,富貴榮華皆有,著實令人稱羨。而唯有奕譞自已心裡清楚,這十年中的每一天風光的背後,都暗伏刀光劍影,但有一步走失,等待自己的,就是身首異處。


煮茶道史


咱們先來看看各位皇帝同期的王爺生存大環境。

順治前一直在打仗,就不說了。

順治皇位直接給小玄燁,康熙時期的王爺們因為沒有爭儲,除了牛鈕、齊綏、永幹幾位早夭,像福全,常寧,隆禧幾位都封了親王。儘管有些戰事,但身為親王生活自然無憂,加之康熙仁義,也沒殘害兄弟,算是壽終正寢。這個時期的王爺要穩定四邊,算是多事之秋。

康熙的兒子們就厲害了,八王奪嫡,最後老四胤禛上位是為雍正帝。他的幾個兄弟除了跟他關係好的老十三,其他幾個要麼軟禁要麼殺了。可見,這個時期的王爺不好當。

乾隆時期王爺比較多,像鐵帽子王有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恪親王允祿和其孫莊慎親王永瑺、怡僖親王弘曉和其子怡恪親王永琅、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恂勤郡王允禵、和恭親王弘晝等等。

乾隆幾個兒子相對平庸,後面的就不說了。

整個清朝最鼎盛的時期就是康雍乾三朝。

康熙時期定邊,雍正時期安內,乾隆時期就基本安享九五之尊了。

那麼這個時期的王爺,相對來講也是最安逸,他們平時都幹嘛?

王爺多,說明生活好,安逸啊。但是參政就免了,皇權,誰也別想碰。

前朝的王爺還有個封地,清朝除了三番和蒙古各王,宗族親王是沒有封地的,也都在京城。

參政不行,打仗沒有,謀反不敢,有點才藝的搞搞創作,或者讓代理人做做生意。別的,只能吃喝玩樂。

清朝的王爺,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朝廷每年發給他們的俸祿。在大清順治時期,就規定了親王一年的俸祿是一萬兩白銀,米糧是一萬石,而郡王是五千兩,米糧五千石。

到了乾隆那個時候,只是把米糧降成了五千石。這看起來感覺很少,但當時一品大員的年薪都只有一百八十兩白銀, 米糧一百八十石。在康熙時期,一石米是按一兩銀子左右算的。如果按照現在的米價來算的話,一般人最貴的米價是三元一斤,一石米大約是一百三十斤大米,那親王坐著年收入都有一百九十五萬,而且再加上當時滿清貴族都有圈地,這收租的錢可只多不少。

在這樣的物質基礎下,每天看劇聽戲(京劇就是這麼火起來的),遛鳥鬥雞,沒事去野外跑馬打獵,喝酒賭錢。玩玩古玩字畫,珠寶玉器,盤盤核桃。

雖然不能出京,但確實很爽啊。

咱們還在討論996,,,傷心。


趙書塵


多得很!

皇家子弟,玩得是講究!跟根據記載,南粵八旗是這樣過他一天:

中國分12時辰,有實力的皇家子弟,大概如下

8點起床,洗龍根泡龍身半個時辰,即是用茶漱口和洗早澡,然後來一炮福壽膏(鴉片),期間來個小米粥或饅頭兩個,約中午11時出巡,身體好騎馬,身體不好馬車,巡視祖上產業,基本12點到封地的產業喝茶吃點心,基本都去自己產業,中午開啟娛樂模式,歌酒搞女人吃鴉片賭錢


眾眾_


來看看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紫禁城北門神武門的鼓聲響了,天亮了。

5點鐘,皇上起床了。皇帝的一天就這樣開啟了。

康熙皇帝吃了一盞銀耳羹作為早點餐,就走出乾清宮,走進慈寧門給太后請安。


給太后請安後,散完步,6點了,該吃飯了。

那皇上都吃點啥呢?

首先擺進來三張桌子,陳放20品左右的御膳。還有兩張跟桌,上面拜訪幾十品餑餑。餑餑就是麵點。薩其馬是我們都知道的滿洲勃勃。水煮餑餑是什麼呢?就是餃子。這是供一個人吃的50多個品種的自助餐。

吃完早飯,該“上班”了。

7:15,康熙皇帝準時駕臨乾清門,開始御門聽政。這是康熙皇上每天的例行公務。一般稱為早朝。

皇帝這麼勤奮地辦公,大臣們當然得要更勤奮了。

早上7:15的會,6點就要集合,所以三更半夜就要起床,洗漱動身。武官必須騎馬,文官坐轎或者馬車騾車。一路上,官員念念叨叨背誦報告,以免開會時捱罵。

大臣們首先要在午門前集合,等午門的鼓聲響了,集體走進午門,穿過太和門,穿過太和殿廣場,6點一刻走到太和殿東邊的中左門,7點一刻前走到保和殿東邊的後左門。排隊等候,聽候傳喚。

排隊期間,他們必須要做的事情是,繼續背誦報告。開會的時候,可沒有機會照本宣科讀報告。可見那時候有好的記憶力多重要。

9點鐘,早朝結束。皇帝下朝了。但下朝不是下班了。康熙皇帝要繼續上班。

9:45,康熙皇帝返回乾清宮,脫下朝服,換了常服,開始看報告。皇上親自動手,用紅筆批改報告。

上了兩個小時的早朝,批了兩個小時的奏摺,康熙皇帝下班了。

可以出去玩了嗎?當然不行,到了11:00,皇帝要上課了。

作為學霸級的人物,皇帝有十幾位老師,每天輪流為皇帝上課。

早膳之後兩小時御門聽政、兩小時批改奏摺、兩小時小班上課,下午2:00,皇上是該吃飯了。

吃完飯後,皇上還沒有下班,他要召見和接見一些人,召見引見之後,滿滿當當的工作之餘,皇帝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

下班後,皇上會去聽戲、去看他收藏的書畫,可以說是非常有情調了。

夜幕降臨,皇帝在幹嘛呢?他將學霸精神堅持到了最後一刻,睡前在瘋狂看書學習!

這就是皇帝一天的時間表:

1.寅時·給太后請安

2.卯時·早膳早課

3.辰時·御門聽政

4.巳時·硃批奏摺

5.午時·經筵日講

6.未時·晚膳和下午茶

7.申時·召見引見

8.酉時·擊鼓聽戲

9.戌時·三希堂四美具

10.亥時·朕本書生


Ahaschool第二課堂


你想想你小時候沒有手機如何消遣的,你再想想王思聰等富二代平時如何消遣的。舉個例子,現在你突然中了上千萬,你是覺得出去吃喝玩樂有意思還是在家玩手機有意思?

清朝王爺大多都是八旗子弟,是當時真正的貴族。當時一品官員一年的俸祿是180兩,而親王俸祿卻是10000兩,即使是群王,每年也有5000兩白銀。當時一兩白銀的購買力大概相當於今天的400元,那就是說當時的王爺一年什麼都不幹,光國家都補貼200萬,何況當時的王爺還有其他收入。你要這麼有錢,你還玩什麼手機,玩手機多沒意思啊。


當時王爺最常見的消遣就是去花樓,花樓相當於今天的高檔酒店。在花樓有4種消遣方式被稱為“四局”——雀局、響局、花局、煙局,分別是打麻將、聽樂隊吹拉彈唱、找美女陪酒、抽大麻。當然,對於王爺這種身份來說,看上哪位女子,帶走寵幸,也沒人能說什麼。

除了花樓,更多的消遣就是溜鳥,但是鳥不能體驗王爺身份尊貴,只能更多的在鳥籠上下功夫,當時誕生了一大堆製作鳥籠的大家,鳥籠更是由紫檀木,黃花梨等名貴木材。



當然,還有很多別的消遣方式,吟詩作對、鬥雞、喝酒、下棋、作畫聽曲、看小說……一句話總結,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有趣味歷史


現如今手機和電腦成了現代人的標配,無聊閒散的時候玩玩遊戲,看看小說和視頻,聽聽音樂,都是一種生活常態了。

可在古代,清朝王爺們可沒有這些東西,那他們怎麼消遣時間呢?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清朝皇帝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削弱宗室力量,把那些王爺們都集中在了京城裡面圈養,非特殊情況,不打招呼不能離城60公里外。

這些王爺們也都是人呀,這麼憋著遲早得憋壞,所以就想出了各種各樣樂子去消遣時間。

單從飲食方面來看,就可以看出王爺們在找樂子上面達到了極高的地步,他們吃的與常人也沒什麼兩樣,只不過在食材和裝飾上,那可謂是下了不少心思呢,百姓家吃的白菜,他們也吃,只不過只吃菜心,客棧裡面的一道小雞燉蘑菇,在他們那裡,就要用名貴的烏雞和名貴的松茸去燉制,而且還會加上人參冬蟲夏草之類的名貴補物。

平常人家吃飯用竹筷子,而他們用的卻是象牙筷,盛飯的盤子也都用玉製或水晶的。

單從喝的角度來說,清朝王爺們也真的是把這種事情做到了極致,在夏天他們可以喝到冰飲,在那個沒有冰箱的年代,怎麼實現喝冰飲的?

很簡單,大把大把的花銀子建造冰室,儲存冬天的冰,夏天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暢享冰爽了。而且他們早晨起床的時候還會用名貴的茶來漱口。



暫且不說別人,單說說和親王弘晝,他是乾隆皇帝的弟弟,在乾隆登基後,就把自己王府裡面的財物都送給了他,可謂是最富有的王爺了。

有錢有權(仗著乾隆和太后的寵愛得來的權勢,並無多大實權),自然是什麼事都想幹,他可謂是把這個玩發揮到了極致,像那些去賞賞花,釣釣魚,聽聽戲,下下棋的那都是常態。

清朝王爺府邸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光佔地就達數萬平方米,裡面的各種奇珍異景應有盡有,但逛自己的宅子多沒意思呀,就出去逛了,去皇家園林打打獵,去八大胡同找樂子,去鑑賞鑑賞古董等等,人生那麼長,一直這麼逛來逛去也逛膩了呀,怎麼辦?

又回到宅子裡面了,接著造作,為了追求刺激,弘晝給自己辦喪禮,給許多大臣發請柬讓他們都來參加他的葬禮,順便帶上禮金,他在葬禮上面吃貢品,看著親屬們哭的稀里嘩啦的不說,還要求喪禮應有的禮節一個也不能少,要從頭看到尾。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他不是一次兩次就收斂的主兒啊,隔三差五的給自己辦葬禮,只要無聊了,就辦一場。

等到這個也不刺激了,怎麼辦?

那就想新點子唄,搶劫朝廷的運銀車這個很刺激,來一次,他也不差錢,就是刺激,好玩兒。


這樣的事要擱在別人身上九個頭都不夠砍的,可他是皇上的親弟弟呀,儘管皇帝知道了也挺生氣的,不過後來還是讓他去守皇陵了事。不過後來太后知道了這件事,便也要跟著弘晝一塊去守皇陵,乾隆怎麼可能會讓自己的母親去守皇陵呢?最後只好赦免弘晝,這件事也不了了之。

可以想象一下,清朝的王爺們到底是有多厲害,竟然想出那麼多花招來消遣時間。不過到了晚清,王爺們又多了一項事情做,那就是抽鴉片,反正他們又不缺錢,天天也沒啥事,只能吃喝玩樂了。

他們的確是享受,可是那些跟隨他們入關打江山的八旗破落戶老百姓卻苦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