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犯罪心理》第15季也即將迎來大結局,CBS早已宣佈這是最終季。

長達十多年的陪伴,終於要畫上句點。

或許是因為最終季自帶情懷分,《犯罪心理》第15季的豆瓣評分依舊高達9.1,比第13季第14季8字頭的評分都更能打。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坦白說如今的《犯罪心理》在經歷了兩個七年之癢、一半主創更換之後,早已經沒有了第一季剛剛開始之時的高能銳利感,但它的品相依舊很工整,依舊堪稱成熟的電視劇工業作品,也依舊無愧於CBS王牌系列的稱號。

《犯罪心理》的劇情節奏非常模塊化,一集一個故事(特別重要的少數故事才會佔據兩集的體量),每個故事裡的脈絡也高度條塊化,一條偵破路線、一條犯罪者的心理糾結路線,兩條線交錯並行,從案發到破案雙線並進。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犯罪心理》和其他犯罪類型劇作最大的不同,在於劇作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本格推理,而更注重“心理側寫”,劇集中往往會介紹頗多心理學概念。

比如第七集中的罪犯一直篤信平行時空,還體現出某些和“曼德拉效應”共通的特點。

來,我們從頭說起。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劇作剛開始,就有一名成年男子被砍去頭顱。

這已經是兩個月裡的第三起砍頭事件,更為詭異的是,屍體上還被標記了未完成的物理方程式。

BAU小組調查後發現,被殺的男人們生前似乎都曾經卷入了爭奪撫養權的案件中。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另一邊,鏡頭裡拿著斧子的兇手,精神狀態則非常恍惚。

一面捶打著一堵看不見的牆,一面高喊“你們都錯了”。

殺死第三個受害者之後,殺人犯甚至根本不擔心暴露自己,他用死者的手機錄製視頻、歇斯底里“你們都不懂”。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案件一步一步水落石出,原來這位患有心理疾病的殺人犯,曾經經歷巨大的心理創傷。

七年前他醉酒開車出車禍,導致兒子死亡,他本人也陷入重傷昏迷中。

醒來之後他一度被收留在精神病院裡,七年之後出院,他依舊難以面對喪子之痛,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幻覺。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他總會看見一個打扮怪異的人形玩偶,立在一堵看不見的牆那邊、幽幽告訴他:來到我的平行世界、你才可以看見你死去的兒子。

於是,這位殺人犯一次次陷入瘋狂的認知錯位和幻覺裡。

他始終不願意面對兒子已逝七年的現實,轉而相信平行世界理論。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他自欺欺人:等殺夠七個人,等在屍體上寫完物理方程式(他曾是物理老師),他就可以去“真正存在”的平行時空,去他兒子依然活著的世界。

探員們分析他的犯罪心理時,一度提到了“曼德拉效應”。

所謂曼德拉效應,是指群體對某件事物的錯誤認知。

很多人相信曼德拉在上個世紀死於獄中,事實上曼德拉出獄後成為了南非總統,2013年離世。這種錯位的記憶和模糊的印象認知,也被稱為“曼德拉效應”。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關於這種效應的科學研究目前還並不深入,《犯罪心理》中對這個概念的引用也是點到為止,但能在劇作中提及某些較為前沿的心理學概念或術語,至少可以體現出團隊做功課的紮實態度。

當然,心理創傷和疾病,也不是這個悲劇故事裡唯一的溯源點。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七年前的殺人犯,一直有酗酒等惡習,他原本不應該拿到兒子的撫養權。

但負責他這個案件的社工,私下收受錢財、篡改材料、影響法官做出公正判決,以非法的暗箱操作手段,幫助他獲得了兒子的撫養權。

(法庭會非常看重社工上門調查寫出的報告,其中諸多細節對於是否有撫養能力,很容易產生巨大影響)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這個沒有能力好好撫養孩子的父親,迅速釀下了大禍。

而這位社工呢?

她卻依舊高枕無憂,此後多年裡,一直繼續著這份“悄悄收錢幫改材料”的罪惡勾當。

殺人犯七年後殺害的前幾名受害者,和當年的他自己一樣,也是這位社工經手案件的當事人。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他看著他們,如同看著鏡像裡的自己:苦苦求一個做好父親的機會,然而他永遠錯失了命運的機會。

走火入魔不惜殺人“換回兒子”的病態執念,固然有錯;但是,為掙錢而枉顧事實、絲毫不考慮孩子是否能在健康環境裡好好成長的社工,難道就不是惡人了嗎?

這也是《犯罪心理》劇作不止步於“誰是兇手”的人文關懷:是什麼讓他變成了兇手?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惡”有時候並不是一種天生的、自帶的細胞,而是後天的、被悲劇碾壓出的二度悲劇。

世事難料、人心叵測,比“誰殺了人”更值得描摹的或許是“為什麼殺人”,是如果有人在風學前給他一碗熱湯、一次關懷是否能夠阻止悲劇的一聲嘆息。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對比另一部《心靈獵人》,同樣是講心理側寫,甚至同樣和某一位現實原型有關聯,二者呈現出的質感差異相當明顯。

愛看速食的人會嫌棄《心靈獵人》兩部節奏沉悶、劇情冗長,但事實上《心靈獵人》的紮實程度可能遠超《犯罪心理》(獎項提名為證)。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犯罪心理》以更工整的模塊更輕易更利落堅決問題,而並未深深發掘“側寫”先驅們在茫茫黑暗中獨行的艱難;以案件叩問人性的暗面,但並未如同《心靈獵人》那般滲透進縱橫交錯的複雜問題中。

一輕一重,差異很明顯。

換句話說,《犯罪心理》像是《心靈獵人》的淺層速食版。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十五年來《犯罪心理》能夠征戰四方,表面上倚重的是或許偵破重口味兇殺案的感官刺激,而內裡真正的核心,其實是對人性對心理創傷何以若此的叩問。

此外,劇作如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加分因素:觀眾們對劇中人物多年陪伴式的長情。

驚悚高能的感官外殼,柔軟細膩的內在溫情,加上“觀眾的長情效應”,這就是《犯罪心理》的三板斧。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犯罪心理》到了第十五季,最初季裡的Aaron、Morgen等人早已被更換,但傲嬌的天才小博士還在,來來去去的潘提斯美女也還在。

畫風濃豔個性嘰嘰喳喳其實又很害羞的電腦天才Gracia依舊在。

婚姻史值得大書特書的意大利老大爺在,越來越幹練成熟的金髮美女JJ也依然在。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看著劇中人物起落成長的陪伴感、熟悉感,有時候甚至比劇情本身更吸引人,也能“為愛容忍”劇情中明顯的短板。

比如第七集中潘提斯的感情戲,明顯非常注水。

第15季評分依舊高達9.1,《犯罪心理》的三板斧,為什麼如此好用

她和她在丹佛的男友長期兩地分居,進退維谷出了問題,這次恰好在丹佛辦案,二人公事之餘也談了談私事;原本無解的癥結,就因為意大利大叔勸了一句“都值得”就好了?

太套路化太無趣。

但縱使如此,很多長情的粉絲,依舊願意在固定時間打開這部多年裡的心頭好。

對於《犯罪心理》來說,比答案更重要的,或許是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