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之戰的“冷”與“暖”——大連交行與定點扶貧村並肩戰“疫”

疫情突襲,受困於家,到處是一片悽悽冷冷。

“這段時間不白閒,又有詩詞又練功,春暖花開疫情過,咱把日子好好過!”

大連市普蘭店區四平鎮長嶺村的廣袤大地上,迴響著朗朗上口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長嶺快板》。因為安靜,顯得格外清亮、幽遠。

長嶺村是交通銀行大連分行的精準扶貧定點幫扶對象。自疫情爆發以來,分行在做好自身防護工作、有序開展金融服務的同時,也牽掛著村裡的一舉一動。農村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地區,醫療條件相對較差,農民群眾防護意識、防護能力薄弱,此時又正值春節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潮,“居家隔離”的要求也和村裡人的生活習慣格格不入,這些都是開展農村疫情防控工作時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形勢嚴峻,全民備戰,這可能是一場需要體能的硬仗。

而此時此刻的長嶺村,安靜的是鄉間的小路,熱鬧的是手機裡的微信群,少的是攔路式、封門式的硬核村級防疫措施,多的是歌聲、書聲和笑聲。駐村第一書記官愛玉每天準時在“長嶺讀書會”的微信群裡,帶著大家讀一首詩,唱一首歌,學一段《中國功夫》的扇子舞,練一段把疫情防控知識編成口訣的快板。

“千萬別去打麻將,聚堆傳染不得了。經常洗手莫揉眼,提高免疫勤鍛鍊。屋裡注意多通風,每天兩次莫忘了。打噴嚏時別用手,抬起你的胳膊肘。”

長嶺村共有8個屯、900多戶、3100餘人,如果靠著村“兩委”不到30人的小力量挨家挨戶普及、宣導,恐怕難以在短時間之內讓村民的防疫能力得到快速提高。而現在,短短的幾日裡,這些防疫口訣已經深深的印在了長嶺村人的心裡。

年近60歲的村治保主任自正月初二開始,每天早上出門,半夜回家,跟著村裡的黨員同志一道,掛標語、放喇叭,逐門挨戶做村民的思想勸導疏散工作,整治人居環境,清運了六七噸的垃圾。一切安排就緒,好不容易可以喘口氣,可是他卻在這個當口,遞交了一封入黨申請書。

長嶺村,為什麼不一樣?

一切都源於2017年,大連分行聯合大連市委宣傳部,向幫扶對象長嶺村大力推動黨建扶貧,建立文化扶貧理念體系,堅持“扶貧亦要扶智,更要扶志”的創新思路,放棄時間短、見效快的用錢扶貧、用物扶貧。成立“薪火種養”“航燈輪訓”“磐石黨建”三大項目,以千株櫻桃扶持村中實體經濟、通過專題培訓加強黨員群眾教育、建設黨員活動陣地夯實堡壘。從“輸血型”扶貧到“造血型”扶貧需要走更長的路,用更久的心。在推進扶貧工作的三年時間裡,分行灑下了很多粒種子,用愛和責任實實在在的澆灌著這片土地。構建黨員活動基地、文化長廊、黨建文化大院、圖書室;聘請專家授課,幫助村支部的全體黨員不斷提升學法用法懂法的意識水平,提高用法律保護自己的能力;與公積金中心開展“讀書心享匯”主題聯學聯建活動,發動分行廣大幹部員工捐贈“八成新”圖書1500餘冊;辦公室黨支部與長嶺村黨支部村民黨員們開展《我和我的祖國》合唱與詩詞誦讀聯學聯建活動。

就這樣,長嶺村人的茶餘飯後變成了唱紅歌、詩朗誦、打快板,支部還獲評了中共大連市委組織部頒發的三星級黨支部榮譽稱號。

疫情發生後,分行主動詢問長嶺村防疫工作開展情況和村民健康狀況,在瞭解到村“兩委”承擔著開展疫情摸底排查——“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逐一進行健康登記的重任後,克服自身物資緊缺的困難,向長嶺村捐贈300只口罩作為第一批支援物資,堅決支持堵住疫情向農村傳播的途徑,及時關注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和疫情防控,為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為村裡的百姓送去了實實在在的安心與溫暖。

一場戰“疫”,一次考驗,念及過往,燭照初心。2020年,註定不平凡。在打贏這場疫情狙擊戰和脫貧攻堅戰的道路上,大連分行定會和長嶺村一道,走得堅實,走得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