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咽拭子防护也可能被感染!泸州这群护士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

新冠肺炎的确诊,必须通过咽拭子标本。咽拭子的采集,患者暴露咽喉,张口发“啊”音,将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这是采集护士必须面对的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龙马潭区人民医院采集咽拭子的数量较多,确诊人数也多。护士们如何做到既快又准,既规范又安全操作呢?


采集咽拭子防护也可能被感染!泸州这群护士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

护士们正在做采集咽拭子的准备


采集咽拭子防护也可能被感染!泸州这群护士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

准备:手套戴两双,还要防护面屏


“平时,我们采集咽拭子样本并不多,在新冠肺炎发病前,我们进行了培训。”龙马潭区确诊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是急诊科代理护士长李萍采集的。


1月23日,李萍一直在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之间忙碌。当天晚上7点过,急诊科接到一位疑似病例,经专家会诊后决定需要为其采取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这是医院采集的第一份标本。李萍主动说:“我来!”


从准备到完成采集,李萍前前后后用了10多分钟。最终,这名疑似患者的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龙马潭区首例病人。此后,李萍也采集了多份样本,共有两例确诊为新冠肺炎。


龙马潭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几位护士,都承担采集咽拭子的任务。有的经过两次培训,直接进入实战,一次取样到位。


采集咽拭子防护也可能被感染!泸州这群护士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

全副武装,准备采集咽拭子样本


“接到要采样的指令,我们立即做好准备。”和其他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一样,采集样本的护士,防护级别相对要高一些。


在紫外线消毒后的房间内,护士洗手,戴手套,一次性帽子,N95口罩,穿连体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套上防护面屏,穿上雨靴和鞋套,再戴一层手套,一切准备就绪。


除了自身的防护准备,还要将有病人信息的条码粘贴在一根咽拭子试管、两根抽血试管上。“一点都不能出错,病人进来后,还要反复核对姓名和信息,否则影响最终结果。”虽然平时给病人抽血做检查都是这样的程序,但在疫情的特殊事情,操作上更规范和谨慎。


采集咽拭子防护也可能被感染!泸州这群护士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

采集:防护下也有可能被感染


采集样本,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护士准备就绪后,患者消毒后,戴上口罩进来。首先要抽取大约6毫升的静脉血,再采集咽拭子。


患者张嘴,护士左手拿压舌板,右手拿一根七八厘米的咽拭子采集专用棉签,深入患者的咽喉深部,在咽部后壁上划“M”转动,反复擦拭,收集粘膜细胞。成功后,将棉签放入封闭的试管中,通过专用的运输箱,送到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


采集咽拭子的风险很大。李萍说,操作不好,棉签到达的位置不够,或者在咽喉部转动角度不够,采集的标本可能都会影响结果。护士的手指母也会进入患者的口腔,本身就是一种暴露。


而患者和护士面对面,患者张大嘴巴,飞沫通过鼻腔、口腔等传播,有感染的风险。比如,护士的口罩戴得松,分泌物直接喷在护士的脸上,喷在防护的屏障上面,这些都有可能被污染。


采集咽拭子防护也可能被感染!泸州这群护士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

护士正在采集咽拭子样本


用李萍的话来说,采集咽拭子一步到位的话,几秒十来秒就能完成。患者的配合很重要。


“压舌板放入患者口腔,绝大多数都会有呕吐、咳嗽等咽反应,棉签进入咽喉部,有的患者立即咳嗽,还有的会有呕吐物,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李萍说,一边操作,一边给患者做心理安慰,两人密切配合,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又快又准又安全地完成。


然而,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很好配合。儿科护士长王萍这段时间采集了20多例样本。有一个多月的婴儿,也有几岁的小孩。婴儿的口腔小,操作更是慎之又慎。


“太小的孩子无法交流,只能凭经验做,几岁的孩子,一开始压舌就要乱动大哭。”王萍说,有的孩子采集咽拭子,还要采集鼻拭子,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提取,孩子会很不舒服,大哭大闹,家长在一旁也闹心。王萍让家长抱住孩子的头,固定好位置,有时趁孩子大哭张嘴时,立即压住舌头,棉签深入咽喉,眼快、手快提取样本……


向所有抗击疫情白衣天使致敬

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

我们和你们一起

等春风十里,四月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