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疆这里防疫生产两不误

在这个春风渐近的日子里,十四亿人民的心绪被一场“病毒阻击战”所牵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见证了“两座神山”平地而起的“中国速度”,也见证了“白衣天使”汗泪俱下的“医者仁心”。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已至,春耕迫近,今年既要阻击疫情,也要确保春耕市场保障。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以肥为先”,疫情期间,更是如此。

哈密市:大棚蔬果进入丰产期

连日来,哈密市各部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倡导群众多居家少聚会的同时,保障好各类蔬菜肉类的生产和供应,加强消毒防疫。

目前各超市、菜店正常供应,小区临时供应点也储备充足,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菜。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疆这里防疫生产两不误

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香菇种植实验基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疆这里防疫生产两不误

油麦菜长势喜人。

菜农戴着口罩手套在大棚门口喷洒消毒液,大棚内的香菇即将进入丰产期,一簇簇的香菇挨挨挤挤煞是喜人。

菜农刘有运说,目前每棚香菇每天可收100公斤,2月份以后还会更多,这些香菇全部送往本地的超市,供应本地市场。除了香菇,园区内种植的油麦菜、上海青、生菜、香菜等绿叶菜也长势喜人。

据了解,园区在疫情时期发挥设施农业优势,目前各类蔬菜每天出产8—10吨,大部分供应本地市场。

哈密市伊州区二堡镇的哈密恒顺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区域内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走进该公司的韭菜棚里,就见一派丰收的景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疆这里防疫生产两不误

菜农们正忙着割韭菜,一捆一捆韭菜被装箱运走。

目前,该公司今年种植了30棚韭菜,每天割韭菜3吨左右,这些韭菜不仅能供应本地市场,还有石河子、库尔勒等地的经销商定购。除了韭菜,该公司的西葫芦、娃娃菜、辣椒、圣女果等蔬菜也陆续成熟上市。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疆这里防疫生产两不误

菜农正在采摘西葫芦。

在恒顺公司的设施农业基地,刚刚成熟的草莓格外吸引人,这里15个大棚的草莓全部采用最新的悬空种植技术,产出的无公害草莓大而香甜,十分诱人。

据了解,这些草莓刚进入丰产期,新鲜草莓首先供应本地市场,再向外地运输,进入二三月份,一个月的产量大概达到9吨,受疫情影响,目前运输有一定困难,相关部门正在沟通协调运输事宜,因此本地市场的草莓价格较往年降幅较大。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疆这里防疫生产两不误

香甜、诱人的草莓。

该公司总经理王航说,恒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各种蔬菜水果棚1944座,目前每天可生产蔬菜35吨左右,到3月份西红柿、辣子等蔬菜大量上市后,每天产出在100吨左右,截至目前,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一切正常。全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公司在保障区域内蔬菜充足供应的同时,做好种植户的防护和蔬菜防疫,同时绝不哄抬菜价,坚持平价销售。(哈密日报记者 马志娟)

巴州:做好疫情防控 春耕备耕陆续启动

时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春耕备耕工作陆续启动。

巴州且末县科台买艾日克村是一个通过红枣种植走向致富的村,村里一共391户农民,现全村已脱贫,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8万余元。

且末县人大常委会驻科台买艾日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买买提江·司马义介绍,现在正是春耕生产的时候,工作队给村里的248户村民联系了7000吨有机肥,让商家送货上门,保证村民的春耕生产不受影响。“面对疫情,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他说。

村民谢仁古丽·阿布都外力说:“我们通过大喇叭和微信群了解到了防控疫情的知识,不聚会,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家里通风,院里和家里消毒,出门要戴口罩。工作队还解决了我们很多困难,生活用品送到家门口,还有生产需要的有机肥和工具也给我们解决了。”

据悉,工作队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让村民们开始着手春耕备耕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把防疫战役和春耕生产同步做好。(中国新闻网 通讯员殷琳、陈雪茹、仲泽平)

博湖县:战天斗地防疫情,抢抓农时不误工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博湖县本布图镇党委、人民政府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同时,也在抢抓农时忙生产。

在博湖县本布图镇劳希浩诺尔村,村民杜茂荣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正在给炉子添煤加温,今年他新育的小白菜苗和莲花白苗,翠绿欲滴,长势很是喜人。

在温室大棚内,杜茂荣介绍,1月中旬,就开始育苗了,年前就把育苗的物资准备好了,村里的干部们帮忙采购了所需要的其他物资,育苗进展很顺利。“小白菜苗今年长势不错,这两天就可以移栽温室了,4月提早上市,能有个好收成,我也更有信心扩大发展规模。”他说。

本布图镇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拱棚蔬菜的生长。当前正是温室育苗的准备阶段,本布图镇党委、政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安排镇、村、工作队包联干部,及时统计育苗农户所需农药、种子等其他物资的需求,及时联系镇域内的农资商户为育苗农户提供物资,并及时联系调运急需的育苗物资,确保育苗农户的所需物资齐全完备。根据目前疫情防控的需要,以家庭为单元,启动各类蔬菜的育苗工作,育苗期间,所有人员佩戴口罩,确保疫情防控和育苗两不误、双促进。

博湖县本布图镇近年来不断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2万亩,番茄、辣椒育苗已成为支柱产业。“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的前提下,我们全力确保菜农的蔬菜育苗物资保障工作,引领全镇广大菜农们建设使用更高水平的栽培设施,生产更高品质的蔬菜产品,打造有机绿色的蔬菜种植基地,为当地农民的2020年的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布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次克说道。(中国新闻网 通讯员郑磊)

阿克苏日产各类蔬菜75吨至100吨,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你看,我们这么多的温室大棚,正生产各类蔬菜,如果市场需要,我们几天时间就可给市场提供各类蔬菜763吨。”2月3日,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蔬菜种植基地,阿克苏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阿合尼亚孜·巴克信心满满地说。

走进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菜农李康管理的温室大棚,只见一根根细长的黄瓜挂满了碧绿的藤架,顶部鲜艳的黄花随风飘出淡淡的花香。“我这里的黄瓜3—4天就可采摘一次,每次采摘量在400公斤左右,能满足市场需求。”李康说,疫情防控期间,他家的蔬菜供需及价格都没什么变化,与平常一样。

市场各种蔬菜供应充足,且价格稳定,这是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力抓大棚蔬菜生产,保障市场充足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物质保障。

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刘建介绍,疫情防控期间,阿克苏地区在摸清温室大棚底数和各县(市)每日蔬菜供应情况后,积极组织各地恢复大棚建设,动员菜农加快各种蔬菜生产,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棚指导蔬菜生产,按照采收一批,育苗种植一批的原则,做到每日生产的蔬菜量在75吨至100吨之间,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阿克苏日报)

宅着,绣着,哈密绣娘秀郎居家无阻致富路

2月7日,哈密市男绣郎手工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卡德尔·热合曼正忙着跟他的绣娘绣郎电话沟通新订单,“虽然现在是疫情防控期,但是不妨碍我们居家工作,更不会影响生产,影响乡亲们脱贫致富。”卡德尔·热合曼说。目前,哈密的绣娘绣郎们都各自在家赶制来自疆内和内地客商的订单。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疆这里防疫生产两不误

如今在哈密绣娘绣郎的手中,古老的刺绣技艺在不断传承发展,以哈密刺绣为主题的千余种文化产品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法宝,也成为宣传大美新疆的名片。

“热依汗古丽,你的上批订单收入2700元,我通过微信转给你了,查收一下……”2月7日,卡德尔·热合曼和热依汗古丽·阿布列力木通过视频沟通刺绣订单的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疆这里防疫生产两不误

“我这里又来了一批订单,是抱枕的外包套,和之前一样,绣一个30元,你要多少个外包套,我找你们村委会的干部带过去……”卡德尔·热合曼在视频中询问热依汗古丽·阿布列力木。

在视频交流中,卡德尔不忘提醒热依汗古丽少出门,注意防护,每日记得给家里消毒,出门一定要戴口罩。

卡德尔·热合曼的母亲和姐姐都是裁缝,从小受母亲和姐姐的影响,他喜欢上了布艺设计,后来家里接的很多活儿都是由他剪纸设计图样,再由母亲和姐姐绣制完成。

卡德尔·热合曼自豪地说:“我现在拥有一个100多位绣娘绣郎组成的小团队,我把在广州和山西培训时学到图案送到他们的手上,再教他们绣法,大家共同增收致富。”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疆这里防疫生产两不误

“非常感谢卡德尔·热合曼,他带着我们大家一起过上了好日子。”正在刺绣的热依汗古丽·阿布列力木感激地说,“他不但给我们提供了订单,还帮助我们把刺绣卖到全国各地,年年大家都能挣到不少钱,这些天还在视频里讲一些防疫知识,关心地问大家缺不缺口罩、消毒水。”

疫情发生后,卡德尔·热合曼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刺绣团队的每位绣娘绣郎,再三叮嘱他们,尽量不要出门访亲会友,工作上有什么要沟通的,就在网上联系,绣娘绣郎完成绣品后,由村委会和社区工作人员集中收回,再送到卡德尔那里。

“带领群众致富是我的责任,我们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但疫情期间我们也要积极工作,让绣娘绣郎的收入都有保障。”卡德尔·热合曼说。(记者沈祖啸 通讯员王雯)

我们坚信春暖花开后一切都会好转,亦更加盼望,在春天播种的每一粒种子,未来都能收获新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