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什么行业最赚钱?

戰兲謸刄


疫情过后什么行业最赚钱?

疫情什么时间能过去不好说,但是这个期间培养起来的习惯却会被大众保留下来,所以,接下来会有这么两种行业是会赚钱的,分为短期和长期:

1、短期:疫情过后,大家都憋在家里的时间太长了,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都憋着一股消费、出门、放肆的劲儿!所以疫情过后必然会有一波报复性消费!那么哪些行业会在报复性消费之列呢?首当其冲的就是服务业,比如餐饮、KTV、迪厅、商超等。可以片面的理解为现在什么行业最惨,那时候就会报复的最恨。

2、长期:疫情期间,大家的消费习惯将被保留,我们发现外卖真好用,不用出门买菜买药都可以;我们发现快递真关键,没有快递怎么也不舒服;我们发现线上办公也不错;我们发现在线教育也可以接受等等。同样可以片面的理解为,现在培养起来的消费习惯,将继续影响大家的行为。外卖、快递业、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会继续被发倔。


欢迎一起讨论,记得留言关注。


7简单不简单7


普通人几乎永远都赶不上风口,其实说白了,有钱人干啥你干啥,你就能赚点儿钱的。

我一直在坚持做支付,当副业来做,但是付出的比给老板打工付出的多多了。

疫情期间对于我来说几乎没啥影响,支付行业只要交易不止分润不止。


拼命的Li先生


疫情过后,以下行业最有奔头!

1,电商行业

如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红利期还有,竞争大了,后续也会掘起更多的电商平台,它将涵盖大部分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的消费产品。

2,人工智能行业

比如京东机器送快递车,一些制造大厂的机器手,以及机器人陆续也会加入到生活,加工制造等方面普及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图片来源网络)

3,5G网络高速衍生的行业

比如家庭办公的全面普及,教学的效率提升,公司会议的效果等等都由5G网络带来新的商机。

(图片来源网络)

4,环保和新材料、能源行业

这个是每个时代最抢手的商机,只要有能力,在这领悟找到商机,肯定是有赚头。


(图片来源网络)

这就是我想到的,在疫情发生后最赚钱的行业。当然还有健康这块也是可以的,我不排上去是因为赚不赚钱不好说。


钰钰妈咪


恒大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餐饮、旅游和电影等行业。春节档电影颗粒无收,餐饮业七天损失5000亿零售额,旅游收入也同期相比锐减。

不过,对于提供到家服务的生鲜电商来说,这次疫情可能是一个发展的风口。有生鲜电商的投资者表示,这是行业的历史性机遇。

上一个类似的情形出现在2003年非典期间。当时,网购方兴未艾,隔离状态下的消费需求点燃了国人的网购热情。那一年,阿里顺势调整部署后,B2B业绩破纪录,同时上线淘宝网切入C2C市场。

也是在这一年,计划铺设500个柜台的刘强东面临账上资金不足的危机,尝试利用网络销货。2004年元旦,“京东多媒体网站”上线,刘强东决定砍掉线下,全面转型电商。

根据品类的特性,生鲜电商起步较晚。经历了一系列野蛮生长后,2019年中国的生鲜电商经历了一场退潮。上半年,行业小巨头缩减经营规模,下半年创业公司和明星企业爆发经营异常,投资者也变得谨慎起来。其间,叮咚买菜等采用的前置仓模式(门店仓配一体化)因商业逻辑是否成立备受拷问,盒马也暂停了相似模式的“小站”业态。

疫情之前,行业就已经意识到,生鲜市场是一个高频复购和日常刚需结合的场景。这吸引了大量习惯于互联网模式出击的创业者。百果园高级合伙人孙鹏曾告诉新京报记者,复购和刚需意味着流量,而生鲜电商就是另一个重要入口。


广西发电机及配电柜


先来看一下这只黑天鹅对哪些行业带来了冲击![做鬼脸][做鬼脸][做鬼脸][做鬼脸][做鬼脸][做鬼脸]

2019年的春节档,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包括武汉、广州、上海等多地影院宣布春节期间停业,大年初一全国所有票房收获只有181万元,而去年大年初一的票房则有14.58亿元!约为去年的千分之一![恐惧][恐惧]

这就是武汉病毒这个黑天鹅的影响!这完全是不可预测的,而且对院线以及中国电影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吐][吐]

17世纪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忽然有一天,人们看到了第一只黑天鹅,随着这个黑天鹅的出现,人们认知彻底坍塌,一切秩序都面临着推倒重建。

黑天鹅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完全在意料之外,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绿帽子][绿帽子][绿帽子]

最可怕的是:“黑天鹅事件”之后,紧接着的往往是“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乃至于巨大的连锁反应。

比如徐峥的《囧妈》面临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影响,突然放弃了院线,改为线上收看,开了中国电影业的先河,又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给传统电影行业又是当头一棒,这就是蝴蝶效应。

可以想象,2020年中国电影行业充满了未知,本来娱乐行业在2019年已经遭受到了巨大冲击,这一次又将面临冲击,这次的冲击已经不是洗牌两个字那么简单,而完全就是抹平后再重来。

再比如,每年过年大量商家都会囤积货物,以应对春节期间的消费热潮,然而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今年过年大家不再走亲访友,不再购买礼物,于是这些囤货的商家必定会亏个底朝天!

真是屋漏偏逢天阴雨,这一次实体经济将再遭重创,比如像商场,实体店,影院,餐饮,旅游,线下培训,线下娱乐,等行业遭遇的打击都是巨大的!

海底捞宣布停业:

外婆家也宣布停业:

与此同时,万达宣布从 1 月 25 日至 2 月 29 日,免去所有商户的租金和物业费!

2020年对很多实体企业来说将是难上加难,等灾情一过,必然是哀鸿遍野!

新型冠状病毒这只2020年的黑天鹅,这次将让多少企业陷入困境?当然,也一定会让很多企业悄然崛起,因为哪里越有危险,哪里就越有机会!

每次大事件背后,都孕育着商机,比如03年的非典,刘强东把中关村的实体店铺搬到了线上,马云顺势创立了淘宝!

这次病毒事件,让人会变的越来越宅,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而几个月,完全可以养成生活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往往就会延续下去,不可逆转。

那么,在这种宅生活的基础上,看一下未来哪些行业将顺势爆发?

1、电商,短视频,游戏,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将遇到空前的发展机遇,乃至会井喷!

2、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回强势崛起,未来的服务业里没有服务员。

3、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平台,比如蔬菜配送,定制化餐饮配送,清洁/保姆/搬家等各种上门服务。

4、线上办公软件,尤其是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是未来的趋势,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间限制。

5、家用办公家具,家用娱乐设备,个体崛起的时代,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里办公,远程办公。

6、同城物流,跑腿服务等,未来的人会变的越来越来懒,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不喜欢跟人接触。

7、私人医生,私人心理医生,以及各种线上咨询服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心理需要抚慰;

8、VR/AR等场景体验类项目,将再次受到关注,再加上5G的成熟,其应用方面会加快进展,虚拟世界,将一步步的变成现实世界。

9、各种能够深入社区的项目,包括乡村,帮助社会进行网格化管理的项目。

10、医药健康,养生保健行业继续保持高昂的增长势头,人们挣得钱更多的用于购买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

可以肯定的是:在线上和线下的博弈中,本来就占上风的线上,这次又占了一次上风。

就像《圣经》里的那句话:“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使他多余;没有的,要把他剩下的也夺走。”

但我坚信的是:一切偶然背后都是必然,这只黑天鹅将使“线上”可以彻底改造“线下”,从而彻底走上融合,中国商业面临一次结构重组,从而走向真正



济南大house


一场全国的疫情,给无数中国企业带来困难:企业迟迟不能开工,造成很多线下商业歇业。

然而,越是危机的时候,越是最考验人的时候。考验人怎么样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确定自己的理想、愿景和追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疫情之下,也爆发出一些新的商业需求,催生了传统商业的迭代升级。

此次疫情,必将深刻改变中国。疫情之后,中国社会将有哪些新商业机会?哪些行业又将蓄势爆发?

疫情之后,14个最可能爆发的赚钱行业

来自专栏经济达人

108 人赞同了文章

为你朗读

10 分钟

一场全国的疫情,给无数中国企业带来困难:企业迟迟不能开工,造成很多线下商业歇业。

然而,越是危机的时候,越是最考验人的时候。考验人怎么样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确定自己的理想、愿景和追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疫情之下,也爆发出一些新的商业需求,催生了传统商业的迭代升级。

此次疫情,必将深刻改变中国。疫情之后,中国社会将有哪些新商业机会?哪些行业又将蓄势爆发?

本文梳理了13个最有可能加速爆发的行业,建议收藏。

作 者:孙允广 财经作者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医疗卫生行业

此次疫情中,最直接的需求就是医疗健康领域,除了一线医护人员的专业医疗用品之外,最主要的是大众层面的健康卫生需求将爆发。

疫情也是对全国大众的一场卫生健康普及教育。尤其是,疫情中人们发现:身体健康、抵抗力好的人,往往能够被治愈;而那些有其他并发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危险。

所以说,医疗健康行业将从3个方面爆发:

1,传统的防护企业

当下,我国口罩生产严重不足,专业的N95口罩日产能仅有60万只;

即使疫情之后,口罩生产企业仍会面临巨大的需求,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

电子体温计、空气消毒机、多次循环电子口罩等,都将日益普及,成为大众日常需求品;

一些增强身体免疫力,增强体力的辅助性保健品,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热销品;

随着健康意识的崛起,线下健身馆、健身器材等,都会因此而受益。

2,互联网医疗平台

疫情期间,丁香医生、微医、阿里健康等平台,都推出在线义诊,帮助用户筛选普通感冒与新型肺炎,一方面缓解了线下就医压力,节省了资源,也让无数消费者体验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

而且,整个医疗过程能够实现闭环。比如阿里健康,就通过淘宝App上线了“买药不出门”服务,线上问诊之后,在线医生开方,药品直接给配送到家。

2019年之前,人们线上问诊的比例仅为2%-4%。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作用下,线上问诊的比例已经提高至10%左右。

再加上,2019年6月国家明确规定互联网医疗可以纳入医保支付。有充足的理由判定:未来,互联网医疗平台企业,将迎来一场大爆发。

3,医药电商O2O

整个医疗的闭环分为三个步骤:在线问诊——医生开方——医药购买。

但这个流程并不一定会完全被阿里健康这样的全平台接盘。在“医药购买”这个环节,对于一些常规药,消费者将从叮当快药、京东医药,甚至是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购买。

所以说,医药电商的O2O平台会迎来一场大爆发。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还会衍生出大量独具区域特色的O2O平台。

手游比端游更具有爆发潜力

根据媒体报道,腾讯的两款热门手游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在春节期间表现十分优秀。《王者荣耀》在除夕当天流水高达20亿,相比2019年除夕夜的13亿元,由此可见疫情影响带给游戏行业的商机。

除此之外,完美世界的《新笑傲江湖》、社交游戏《玩吧》,以及与疫情有一定关系的《瘟疫公司》都成为春节期间的黑马。

索尼的PS4、微软的Xbox等主机类游戏,以及《连连看》《斗地主》等休闲类游戏,也受到玩家的青睐。

相比之下,手游比端游更具有爆发力。宅在家对大众来说很难熬,但对游戏厂商来说,却是催生需求的好时机。

另外,游戏消费也是有惯性的,催生出来的游戏需求,并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消退。

付费视频及会员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前三款最火爆的视频平台分别是:爱奇艺、腾讯视频、抖音短视频。爱奇艺、优酷等付费会员数均有所增加。

2020年春节期间最火的电视剧有《锦衣之下》《绝代双骄》《乡村爱情12》等。

《绝代双骄》属于老版翻拍,仍然获得很高的收视率。这主要是因为,经典的作品底层是人性通性,但时代变化,观众的审美、情感表达以及对演员的喜好都发生了变化。《绝代双骄》就是在传承武侠精神和爱情的基础上,对演员和审美进行了调整。

一个电视剧、电影究竟能不能赚钱,关键是要搞清楚某一时间段里,某个社会阶层精神需求是什么。这样,你搞出来的产品就能满足他们,就一定会很有意义,一定会赚的很多。

“新网红经济”将大批量爆发

短视频方面,抖音DAU破3亿,达到了3.11亿的用户量,同比往年增长了93.1%;快手的DAU为1.77亿,同比往年增长了55.8%;腾讯微视同比增长595%。

短视频的爆发,将催生一大批新晋网红,爆发一场新网红经济。

新网红与传统网红的区别主要有三点:1,网红更多来源于普通大众和草根人物;2,观众的“复看率”更高;3,传统网红依赖广告和带货赚钱,新网红更倾向于内容植入。

抖音上有大量的娱乐号、段子号、知识号,比如“老梁故事会”“尊宝爸爸”“略懂点典故”等,这种几十秒的爆笑段子、猜谜游戏、知识普及、商业道理等,都有很高的传播基因。

在音乐领域,2019年年末开始,街头女歌手“小阿七”十分火爆,翻唱的《不谓侠》《下山》《那女孩对我说》等,在网络上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传播量。

小阿七的火爆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她长相甜美,帆布鞋、连体衣等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着装,以及代表大众草根歌手拼搏向上的力量;

另一个因素是网络上很多的流传都是十几秒,只传播每首歌的高潮部分,短视频容易传播,是因为符合人类大脑“短反馈”的机制。(相比之下,读书是“长反馈”,就不容易专心看下去)

随着疫情对短视频的加速普及,未来一些新晋网红诞生,将进一步推动网红经济、流量经济的爆发。

企业咨询服务平台将崛起

疫情期间由于不能复工,很多企业家愿意在线学习,思考企业的未来。

比如,正和岛作为中国商界高端人脉深度社交平台,疫情期间连续推出了《正和岛·抗疫公益直播》系列课程,邀请全国顶级专家分析疫情状况、对经济的影响、民营企业的生存法则等,创造了上亿的传播量。

疫情之后,在线上课程中收益的企业,将会更加看重自身抗风险能力及其组织架构调整、业务转型等,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企业咨询服务都将迎来一个爆发期。

除此之外,为企业提供商务服务的企业也将爆发增长,毕竟新公司的成立、原有业务的破产、转型所需的统计、产品的包装设计、广告等,都需要有人帮你服务。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设计公司等会迎来业务的增长。

在线教育平台

由于学校不能复课,新东方、好未来、猿辅导等一批在线教育平台迎来爆发的春天。

在线教育平台最大的优势是名师优势,疫情之后会加速市场调整,一些听过名师讲课的学生,将再很难将就普通老师,在线教育必然迎来一波爆发期。而且,未来线上教育与线下融合也是必然趋势。

线上办公软件

很多企业应开始线上办公,钉钉、企业微信等一些线上视频、任务管理系统,服务器都被挤爆。

尽管对于线上办公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有争议是任何新兴事物的特性。由于成本更低、更灵活,线上办公未来势必会出现爆发浪潮。

现代制造业

疫情期间,一些传统企业正思考业务模式。在危机中,对业务结构做加减法,让公司具有更有效的动态应对不确定性的业务能力。

此次疫情之后,将加速中国企业向着更先进的现代制造领域迈进。

尤其是一些大量依赖人工劳动的企业,会抛弃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产品,集中优势、保留核心能力,升级制造设备,向现在制造业转型。

企业业务转型的方向很可能会是物联网、智慧城市、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这些领域的抗风险能力更高。

高标准的生活服务将会爆发

疫情期间,由于人们不愿意去大超市,社区便利店、生鲜电商等企业,都出现了集中爆发。

还有一些配送服务,美团、百度外卖等,业务都出现井喷。

可以说,疫情催生了“宅经济”。未来,同城物流,跑腿服务等会进一步崛起,未来的人会变的越来越来“懒”,越来越“宅”,越来越不喜欢跟人接触。

但人们的诉求并不会降低,生活服务不仅仅停步于“在线买菜”“在线点餐”等初级阶段,而是向着更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比如,4人的火锅食材搭配、半成品菜、甚至上门炒菜,上门家政服务、家庭整理师等高标准、特色化服务,都会逐渐崛起。

生命医疗行业,将成为极大的风口

除了健康产业之外,中国的生命生物技术市场需求巨大。这场疫情,暴露出中国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应对危机能力的欠缺。

当下,日本、美国在生命医学领域走在世界前端。

日本的干细胞技术,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能用来抵抗衰老。通过干细胞的再生医学,可以重建膀胱、肝脏甚至心脏,有科学家分析认为,人类活到120岁不是梦。

美国的生命生物技术也是站在世界最前沿的,美国政府把60%科研经费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在MIT(麻省理工学院)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具价值、改变未来的重大科技突破中,生物科技经常占据30%多。

疫情之后,中国市场对生命生物技术的需求,将越来越呈现爆发趋势。这将推动中国三方面的进步:一是原研药的加速;二是5G下智慧医疗的需求;三是高端生命生物技术的创新。

相关的企业,可以在这些领域尽早投资,尽早布局。

心理咨询及一对一心理陪护

疫情期间,很多人天天刷新闻,出现了恐惧、焦虑等情绪。

疫情之后,将会有大量的人需要私人心理医生、私人心理陪护。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人的心理需要抚慰,线上咨询服务会逐渐兴起。

参谋机构及智库

疫情使得中国的企业面临很多困难,开工难、资金链断裂、贷款问题、疫情期工资等问题,成为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

但每个地方的产业不同,企业的实际诉求也会不同。地方政府在收集民间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的过程中,会更加务实,也会越来越多地参考专业参谋机构或智库等第三方独立报告。

同时,疫情也是一个警钟,一些风险评估机构、预警机构等,会逐渐浮出水面。

所以说,随着中国的改革深入和政府的透明化转型,这些智库、参谋机构等,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

餐饮和旅游行业,

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尽管当下,餐饮企业受到的挫折最大。但疫情结束之后的1、2个月,餐饮和旅游行业,都会出现大规模的爆发性增长。

因为“宅”是一种对自身诉求的压抑,是原本的消费诉求受到了遏制。

如果疫情控制乐观,疫情之后的五一小长假、端午假期,甚至十一黄金周,都会出现旅游和餐饮消费旺季。毕竟,该去的地方还得去,该见的朋友还得见。

旅游就是一种短缺经济,在家里呆腻了,就想出去看看,在外面呆久了,就想回家陪父母,这是人的特点。

春节期间,很多人在家里觉得“吃饱了撑的”,开始想出各种娱乐办法,甚至有些人憋坏了后,就不道德了,把鞭炮绑在狗尾巴上玩,结果狗跑进屋子里,把整个屋子都烧没了。

所以说,人类就是一种短缺经济。疫情一结束,一定会有大批“憋坏了的”人,跑去全国各地、全世界去看看的,消费的“报复性反弹”是可以预见的。

ai人工智能相面

AI面相研究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利用AI智能人脸识别技术,达到看面相的目的。它可以通过你上传的正脸照或是清晰的图片,先进行智能扫描,然后通过云计算,智能分析,进行一系列的数据整理,然后传送给你一份非常清晰明了的面相情况总结,详细具体到各个器官参数,然后反馈出一些问题,最后给你一些贴心的建议。


南歌子y


疫情过后“宅经济”将迎来爆发期,很多人一开始都以为“宅经济”可能只是疫情期间的小插曲,毕竟居家办公和在线教育第一感觉都不太靠谱。

但是随着疫情的持续,“宅经济”开始发挥自身的一些威力,把时间拉长看,2020年有可能会成为“宅经济”的一个分水岭。

疫情就是“宅经济”催化剂,用力推了一把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也一直在变化,不管是在线教育还是远程办公都不是疫情期间才出来的新鲜事。在线教育在过去几年都在快速发展,从2016年的2218亿市场规模到2019年的4041亿规模,几乎每年的增长率都在20%以上。

一个2000亿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市场了,只不够相比较中国2-3亿的学龄儿童,这个规模依然属于刚起步。

远程办公的情况也是类似的: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在远程办公领域有了萌芽,只是当时的使用人数很少不到200万,直到2018年才增长到接近500万。

在疫情发生之前,选择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的人都是主动选择的,通过新科技提高自身效率。在疫情发生后,选择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的人都是被动选择的,学要上活要干,不通过“宅经济”转移没有第二种选择。

被动选择是个效率发现的过程,好习惯会保留

疫情导致的在家封闭时间出乎意料,有可能会长达1-2个月。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会因为不熟悉等愿意不习惯在网上办公或者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慢慢习惯。而且,参与人数的增加会加速工具的进化,会出现更好的软件来提高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可能也就2,3个月时间,所有人都会发现,原来通过网络进行办公和学习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线下的方式,但是在效率提升上的帮助很明显。

等到疫情结束,这种更新更高效的工作与学习方式会被保留下来。

对于企业来说,有了远程办公的帮助,节假日可以分散得更开,没必要都集中到一起放假。有些人可以在4月出行,只要在异地完成基本的工作就行。甚至办公室的面积也可以缩小,降低成本。

从国家层面,“宅经济”带来的正面溢出效应可以降低集中出行带来的角度拥堵。

“宅经济”的投资机会也会集中在少数巨头公司里

就像此前的所有经济类型一样,"宅经济"的受惠群体也很局限。

以远程办公为例,最大的受惠者是阿里巴巴的“钉钉”和腾讯的“腾讯会议”,其他的远程办公方式被带动的情况不大,而这两款软件甚至在在线教育上的应用也是突飞猛进。就像微信统领了社交软件,支付宝占据了第三方支付的垄断地位一样,互联网形式的经济最终的形态都会是寡头垄断。

比起来,在线教育会稍微好一点,毕竟教育的涉及面更广,有课后辅导,职业教育等等,市场足够大,能容纳更多的选手,会出行更多一些的巨头。


穷奢极欲UP


1 医生 从本次病毒可以看到医生严重不足 ,医疗设施严重短缺

2在线教育 其实在线教育本来就很火爆,这次疫情更是把在线教育推到了明面上

3 在线版红 在线版红可以节约办公室 省时省力 以后会得到大发展

4即时配送平台 其实已经有很多配送平台了,美团,盒马,饿了么,京东生鲜,天猫半日达,顺丰同城骑士,达达,闪送 这些都会得到大发展

5经过这次病毒 很多人肯定会离开大城市,因为大城市也并不安全,所以农村有可能会得到发展


我真的假人假面吗


03年的非典,诞生了淘宝,京东等线上购物平台,而19年电商行业的崛起又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随着5G的到来,人工智能领域慢慢发展成了主要趋势,证明时代越来越科技化,越来越智能化,一大部分人会被智能工具取代,也会有大部分人迎来新的机遇。

通过这次疫情,让很多人又一次的发现电商平台的重要性,尤其是各种实体商家,除此之外,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会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增加免疫力。

个人认为,这次的疫情过后会有三大行业最炙热

1,电商平台 (短视频,网络直播,自媒体等)

2,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家居等)

3,大健康医疗(养生,保健,养老)





M阿满呀


目前的经济是全球化时代,同时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这一次的疫情不仅给原有的经济结构带来冲击,同时衍生了很多新的行业和行业领头羊。

个人认为以下几个行业会赚钱:

⭐️1.像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这样的平台及平台操作者。

由于疫情状况,大部分都是在家,但又要维持食物供应,所以肯定会选择这些平台,每天只要稍微晚一点都会抢不到新鲜食材。

⭐️2.线上教育平台。

这次疫情导致很多学校推迟开学,但又有每学期的课程安排,这时候线上教育就发挥了极大的优势。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在一个课题里老师只能面对几十或几百个学生,而现在,老师通过在线教育,可以同时面对几万甚至十几万人,而且不用担心学生开小差而错过关键知识点,学生可以选择课程回放来进行课后复习。

线上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各种受限,也使教育更加全民化、平民化、普及化。

⭐️3.线上办公软件

由于疫情的爆发,年前回乡和年后返程人员都要进行居家隔离,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此时,线上办公软件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线上办公代替了传统办公的写字楼租金贵、业务所需人员工资高等一系列难题,线上办公不再那么需要传统的办公室,也让工作者不再受时间或者空间地限制自由办公。

同时,通过线上交流,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财物力,更加便利的同时也更加实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