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空創業板後,什麼板塊可以補票上車?

行情方面不多說,賺新錢與回舊本,哪種都值得慶賀。

今天專門來說說,如果踏空了當下創業板的行情,有什麼具體的板塊可以補票上車?在下方我簡單梳理了下:

1、券商。不管哪種結構牛行情,只要兩市的成交額保持高位,證券公司必然是最直接的受益對象。

而當下,多數券商股還在爬坑的過程中,相對漲幅較低,逢低買入持有至少不會有踏空行情的風險。

2、超跌的白馬藍籌。顯然,這輪行情的主角不是他們,或者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績優股。

雖然此類股近期也有較好的反彈,但相對創指的權重來說,可就真是小巫見大巫,簡直沒法看。

而買入白馬藍籌的核心邏輯也非常樸素,分別是便宜的估值和穩健的成長性,雖然短期風口不在這,甚至有時間換空間的風險,但長期內看,任何下跌都可能是幾年不遇的黃金坑。

另外我也曾提過,未來是剩者為王的時代,行業龍頭,尤其是傳統行業的龍頭,會進入躺著數錢的時代,所以現階段買他們只輸時間不輸空間。

踏空創業板後,什麼板塊可以補票上車?

近期晚間消息都比較寡淡,大方向也都非常明確,就是政策對沖,所以看個大概就行。


2月12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截取個人認為的關鍵表述):

要更好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好各地疫情防控資金需要;

要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緩解企業經營苦難;

要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對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加大優惠利率信貸支持力度,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完善差異化優惠金融服務。

解讀:顯然,春節後三千股跌停的市場已經先行計提了資金對一季度經濟數據的悲觀預期,但此時如果有更強大的刺激政策出現,預期差的出現極有可能將市場從鐘擺的一個頂點擺向另一個頂點。

換句話說,極度恐懼到極度瘋狂或許只在一瞬間就能完成,而此時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不斷地動態調整自身對市場的預期,因為它真的會隨時打你的臉。

所以,長期持股+動態調整,或許是當下最應景的策略,前者用於應對趨勢行情的踏空風險,後者用於應對短期波動的風格輪換,兩相結合與權衡,是我對當下市場的核心操盤思路。


今日覆盤:滬指、創指早盤震盪走高,午後漲速加快,均創出反彈來新高,兩市成交額7900億,主要是滬市成交額略有回落,賺錢效應再次被引爆,市場交投熱烈。

板塊上,光伏概念掀起漲停潮,芯片、鋰電池、衛星導航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走強,午後券商直線拉昇後回落。

兩市A股今日漲跌幅中位數+1.07%,再次出現普漲,創指均線呈現多頭髮散,顯著強於其他指數。

明日策略:中高倉位不變、持盈待漲。創指如此強勢的逼空行情確實出乎了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的預料,在如此強大的趨勢行情面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什麼都不做,頻繁買賣和換股只會影響操盤的節奏,所以我選擇靜靜,等風來。

技術形態上看,創指均線多頭髮散、成交量逐級放大,結構牛市的特點已經非常明顯,頭部權重首先帶領指數打出空間,權重搭臺、小票唱戲,前者基本超額完成任務,後續該看題材股講故事了。

有倉位的珍惜籌碼、沒倉位的逢低上車,話只能說到這了。

關注板塊:有色、券商、銀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以上出現股票均不構成投資建議,風險自擔,盈虧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