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周邊縣城抗「疫」:飯館改送菜、老人玩B站


武漢周邊縣城抗「疫」:飯館改送菜、老人玩B站

疫情之下,互聯網帶來的改變。


文 | Tech星球 蘇梓

消毒水的味道,是在1月26日開始在湖北洪湖這個五線縣城裡瀰漫開來的,混合著酒精且略微刺鼻。

此前一天早上,洪湖封路,晚上市民在微信群裡相互轉告消息:政府將26日凌晨四點,進行全城消毒藥水的噴灑,明天最好不要出門。

這一消息是條分割線,將此前小城熱鬧的新春氣息和如今冷清的街道,一分為二。新春聚餐、商超購物、聚眾打麻將,這類娛樂活動都戛然而止。原先對疫情麻痺的小城居民們,由此深深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

洪湖,是荊州市下轄的縣級市,位於武漢市西南方向,距離約100公里,戶籍人口93萬餘人。截至2月9日24時,確診病例已有200多例。

猝不及防的疫情背後,小城居民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經濟、社會秩序如何運轉?可以作為一個樣本案例來觀察。

武漢周邊縣城抗「疫」:飯館改送菜、老人玩B站

李峰的「蚯蚓工作室」

飯館老闆賣菜自救,兩天接了1000多通代購電話

“保守估計,損失了30萬”,洪湖蚯蚓工作室的老闆李峰告訴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去年夏天,李峰在開了一家名為“蚯蚓工作室”的飯館,本想著“過年期間能賺點錢。”哪知道受疫情影響,團圓飯被退訂不說,春節期間無法營業,帶來了不小的損失。“每月的房租和員工開支接近萬元,我小本經營,完全耗不起”,閉店後,李峰格外焦慮。

看著後廚,一廚房的菜,他愁得整天圍著菜轉悠。

轉機出現在封路後的第二天,全城的飯館、外賣全部停擺,零星的幾家超市開著門,怕被傳染,大家惶於出門,但街上仍有不戴口罩活動的中老年人。

李峰有朋友問他飯館裡還有菜沒,“他們家裡沒菜了,但又不敢出門買。”給兩三個朋友送完菜後,他心生一計,想自己配送,把家裡的菜低價銷售出去,並每單收取30元的配送費。“這樣至少能減少點春節期間飯館的損失。”

李峰發了一條朋友圈,告示能上門送菜。“當天就送了40多單,家裡的菜差不多都銷出去了。”本打算第二天把庫存全部清完後,安心在家不出門的李峰,當晚微信接到了近百條消息,全是要幫忙代購菜品的,“那兩天我估計接了1000多通電話。”

李峰當過兵,自覺身體條件較好,抵抗力強。他也是個熱心腸的人,熱衷公益,常帶著自己摩托車協會的朋友做公益。“東方之星”沉船事件時,他和朋友做過志願者服務。

本著給大家幫忙的初衷,他便允諾了有代購需求的人,開始每天早起,幫大家去市場、超市購置菜品。

每天7點出門,晚上11點到家,午飯在車上或者路邊吃方便麵、麵包解決。沒有防護服、口罩緊缺,“只能一個口罩反覆使用好幾天,每天回家就在門口反覆噴酒精在手上、衣服上消毒。”

李峰坦言,每次進行消毒時,內心都害怕,“畢竟家裡還有小孩,我和妻子兩個人都出去配送,還是挺危險的。但是,看著城區那麼多人需要,路上就你一個人在幹配送這件事,就覺得還是要出一份力,做點貢獻。”

李峰考慮過要不要取消30元的配送費,給大家免費配送。可車的油費、每天吃飯的開銷,讓他卻步。“餐館才經營半年,自己經濟壓力也很大”,矛盾之下,他將自己的配送標準改了下,“優先接單孤寡老人,免費為他們配送。”

這個決定源於他的親身經歷。在配送過程中,他接到過好幾個獨居老人的電話,由於封城,老人們的孩子無法回到身邊過年。加之藥房口罩售罄,不戴口罩無法進入菜場超市的規定,老人們壓根買不到菜。“給他們把菜送到的時候,好些老人又是感激又是流淚。當下,自己真覺得做得事情很值得。”

硬幣的另一面,也不盡然全是感激理解。

2月8日,李峰的配送行動被民政局領導知悉,在機動車嚴禁出行的情況下,有關部門給他開了一張出行證,准許他用汽車代替摩托車送菜。此時,李峰不少有車的朋友也加入進來,他們組成了十人的團隊給全城代購。

十個人裡四個跑前線,六個人在後端接電話,記錄代購菜品。好景不長,當天就有後端的接線人員提出退出。理由是下單的人質疑他們收費的行為不應該,“這種特殊時期,你們為什麼不做好事,還要收配送費?”受不了質疑,接線員黃玉果斷退出。

隨著疫情的發展,感染人數增加,前端跟著他配送的胡強以“工作強度大,身體吃不消,家人擔心為由,也選擇退出。”除了理解,李峰無能為力。加之,周圍有同是軍人出身的朋友感染,他再也不敢以身體素質好為由,掉以輕心。

11日早上七點,李峰發了條在菜場排隊代購豬肉的小視頻。視頻裡,他戴著邊角磨起了毛的口罩,頭髮上掛著霧氣留下的水珠,高聲說道:“太難買了,現在城區每天只供應30頭豬,只能早起排隊搶購。”

採訪中,李峰不迴避收配送費被人詬病的話題。他坦言自己想做好事,但同時還是一個小飯館的老闆,“飯館關門歇業了,我總得想點法子自救。”

武漢周邊縣城抗「疫」:飯館改送菜、老人玩B站

李峰給孤寡老人配送菜品

互聯網成「救命」稻草,老人「家裡蹲」神器

線下停擺,線上渠道變得異常熱鬧。

開服裝店的謝萍也指著過年期間“大幹一場。”為此,她還特意花了五萬元,將位於洪湖“龍街”的店面進行了裝修,“裝修好點,更能吸引返鄉人流消費。”

未成想,受疫情影響,不僅裝修費沒賺回來,年前囤的一批春裝全都壓滯在家。

“龍街”是洪湖新開發的商業中心,門店價格較高,每月接近兩萬的房租讓謝萍雪上加霜。

“線下沒戲了,只能看看線上”,謝萍想至少要把囤的春裝想辦法銷售出去,便上淘寶、微信找出路,先是在淘寶註冊了店鋪,後又在微信朋友圈發圖售賣。

受疫情和物流侷限,她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介紹說,淘寶訂單寥寥無幾,“一看店家是湖北的,就沒人敢下單。”但微信朋友圈上倒是成交了幾十單,“大家都宅在家沒事做,刷朋友圈的時候容易有消費衝動。”

作為小商家,謝萍直言損失不小,“但特殊時期裡,線上渠道能讓我少一點損失也是好的。”

互聯網給線上商家帶來機會之餘,給人們的生活也帶來新的變化。由於疫病的傳染性,人們之間的距離突然被恐懼大幅度地拉開,但同時,從問候電話、微信、視頻中,人們也體驗到了比平時更多的人情溫暖。

春節,是黎洋和身患阿爾茲海默症父親,一年中難得的見面機會。原本大年三十和父親一起吃團圓飯的計劃,由於武漢封城而擱淺。

“第一時間知道回不去的時候,想過改簽機票從長沙回洪湖。但親人勸誡我,旅途風險較大,且回來了不一定能準時返回上海復工”,黎洋只好放棄回家過年的計劃。

得知父親所在的養老院為保障老人安全,春節期間實行封閉式管理時,她既鬆了一口氣,又擔心父親的情緒。“不敢給我爸打電話,也不敢告訴他我沒法回去和他一起過年,很怕他失望。”黎洋語帶哽咽。

思來想去,她想到手機視頻的方式。大年三十那天,她拜託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在父親餐桌前架起手機,開著視頻,和父親遠程吃了一頓“雲團圓飯”。

互聯網不僅聯通了分隔兩地的牽掛和思念,拯救人們宅在家的娛樂生活自是不用多說。

小城年輕人網上衝浪不足為奇,令人意外的是年過七旬的老人開始在家利用各種APP,繼續自己日常的興趣愛好。

譚夢的爺爺奶奶,均年過七旬。平時的閒暇生活就是麻將和廣場舞。受出門活動的限制,老人在家無所事事,“新聞看多了,老人難免有點恐慌。”為轉移老人的注意力,譚夢開始教他們如何使用智能手機。

最後,譚夢的爺爺熟練地在網上玩起了鬥地主。奶奶則在B站上學起了廣場舞。

但是,仍有互聯網未輻射的地方。1月28日前,疫情爆發之初,作為通告洪湖疫情信息的主要平臺,“今日洪湖”公眾號並不是全民關注的狀態。每日關於疫情的更新信息和就診信息,也少之又少。不少人甚至並不知道哪個公眾號是官方公眾號,哪些是權威信息。洪湖市中醫院醫生張琳告訴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初五(1月29日)以前,不少疑似病例都不知道定點醫院是哪幾家,常常跑錯醫院。”

其次,由於當地的公交併不是上車刷卡聯網的形式。不少確診病例的活動軌跡無法被查詢跟蹤,不利於疑似病例的排查和隔離。這些還待互聯網技術解決和完善。

疫情,給小城蒙上了一層陰影。可互聯網也為抗“疫”中的小城,注入了一些新鮮的因素,撕開新氣象的口子。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李峰、謝萍、黎洋、譚夢、張琳皆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