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终极一问!时间和空间可以分割吗?有没有一个物体或地方,他只有时间没有空间?

吴谋


首先回答你这个时空终极一问,那就是这种情况不存在。

宇宙是由时间能量、空间能量、物质能量三种能量组成,它们可以相互转换,恒星释放的能量是通把空间能量转换过来的,而黑洞就是通过吸收物质能量,并把它转换成空间能量。三种能量相辅相成不能分开。


圣普豪威


时空及其关系之问题,属于大科学研究课题,已知的理论,还没到让人释怀释然的境界。


本文有点深入,不深入不如不写,哪哪都有。适合科研人员与在校学生。首先明确两点:

① 悖论,本来就是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在科学方法论中,悖论就是谬论。

② 语义学,如果对语义缺乏严密辨析的科学方法,就不能进入科学术语体系,更谈不上正确理解时间与空间之类的大科学术语。


1 分析题目的意思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哲学问题,其实是物理问题,或者是物理哲学问题。

哲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关系,本该是协同进步、互济互用,而不是各说各话、各自为政。

题目与背景,设定了三种存在形式:①时间存在 (time being)、②空间存在 (space being)、③虚空存在 (empty being)。

题目在问:时间与空间与虚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两两不可分割,还是各自独立存在?


2 虚空,是主观世界的意淫

所谓有,即存在。是存在就一定是物质的。例如,意识是物质的,是外界事物的现象,通过电磁波,激发细胞电池电子的加速运动,电子在大脑皮层有了重新布局。人类的意识,只是一种比动物复杂的条件反射。

所谓没有,即不存在,或者压根就没有,或者过去存在,现在一去不复返。

所谓虚空,即什么都没有,或善意的想当然,或恶意的莫须有,或纯几何的抽象空间。

抽象空间,是剔除所有具体介质差异的纯数学虚构,可作为坐标系,但在真实世界是不存在的。真实空间至少充满了引力场与电磁波。

虚空不是存在形式,不在本题讨论范围。故:本题只讨论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但是,有必要深度理解空间与时间的定义与特性。

3 空间的定义与意义

3.1 空间的意思

空间,即真实空间,是物理科学研究的空间,也叫物理空间。

space的构词,=sp/spect(看)+ace(顶尖),字面意思是:空间是举目看天顶的一望无际。

3.2 空间的定义

由于空间的物理本质非常深奥,故迄今还没有一个基于动力学原理的精准定义。试定义:

空间是不含亚原子的、充满场介质的、用来吸能载波传力的、连续而开放的存在形式。

3.3 空间的性质

基于上述空间的定义,空间有如下性能。

其1:空间不含亚原子

亚原子是构造原子的实粒子或实量子,主要是电子与质子,另外涉及中子、中微子、夸克、缪子等。如果不含亚原子,就一定不含原子、分子与宇宙尘埃等实介质。

其2:空间充满了场介质

场介质是承载引力势能、电磁辐射能、化学能、动能、动量与力的载体。

场介质可以虚构有多种语境的场量子或虚粒子或玻色子,如:引力子、光子、声子、介子、胶子、希格斯子、传播子、交换子。

物质世界有两大存在:实介质与场介质。实介质代表实体或器或色,场介质代表气或空。

实介质与场介质之间的关系是:聚则成器,散则成气;色空亦空,四大皆空。

介质 (medium),也叫载体 (carrier),是有质量、有能量、有密度的物态。

不同密度的介质,对应不同的物态。通常,实介质具有高密度,场介质具有低密度。

其3:空间是吸能·载波·传力的三剑客

空间吸能,因为空间是真空,处于低能位,实介质释放高能量被真空吸收。

空间载波:空间所含的场,可以承载各种波,如电磁波、机械波与引力波。

空间传力,空间传递各种力,如强力、弱力、电磁力(电场力)、万有引力(磁场力)、分子力,摩擦力、弹力,乃至各种叠加力,如应力、向心力、离心力。

摩擦力机制:弹力挤压原子内空间,激起电子抗简并压增量,电子加速震荡,又挤压场介空间,场既吸纳电子动能又被激发电磁波。

其4:空间是连续而开放的

实体具有离散性、封闭性、量子性。例如,电子是实量子,极其稳定的,内空间是封闭的。

空间具有连续性、开放性、非量子性。例如,地球引力场,随着场半径(r)的连续增大而连续减小 (F=GMm/r²);电荷之间的电磁场,随着点电荷场半径(r)增大而减小 (F=ke²/r²)。

空间开放性的证明:如果空间无穷大,就一定是封闭系统,因为没有外部环境。无穷大空间,至少在方程中是不存在的。物理空间只能是局部空间,局部空间有之外的环境,故空间是开放的。

3.4 空间的意义

空间技术,属于大科技,尤其是航天航空,方兴未艾。对空间的深度研究,需要理论支撑,有必要建立《空间动力学》,作为物理学基础之基础,作为大科学的重中之重。


空间动力学,覆盖宇宙学与粒子学,研究空间的定义·性质·分类、空间的成分、引力场、引力波方程、场效应方程、统一场方程、离子推进方程、波与波的关系、内外空间的关系。

4 范畴的定义与分类

关于时间,人们有诸多困惑:时间是存在吗?时间是物质吗?时间独立吗?时间膨胀吗?——稀奇古怪的答案,应有尽有,莫衷一是。

问题在于,人们只知道概念,但不知道范畴,这是因为逻辑思维体系并没有讲清范畴的严格定义,这是一大缺憾。

4.1 概念主义的瑕疵

概念作为逻辑基本单元,因誰都下定义而不那么可靠且真伪难辨,概念的诊断与治疗的成本,细思极恐。有的伪概念有如癌细胞扩散。

怎么有效规避伪概念的乱象?这是思维科学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这需要范畴主义。

4.2 范畴的意思与定义

范畴一词来自西方,英文category 的词理:ca/cap/cept=catch(抓住),teg/tect=touch (触及),ory[后缀]=place(处所)。

字面意思:范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处的范围。笔者给出比较严格的定义是:

范畴,是科学界对客观世界所有典型的存在形式,以科学术语方式的意思表达。

4.3 范畴的分类与特征

按照不同的语境,范畴有多种分类方式。但主要有两种。按演绎推理分类,有直接范畴与间接范畴。按研究领域分类,有自然范畴、人文范畴、思维范畴。

4.3.1 直接范畴,是直接对应介质性存在的范畴,包括实介质范畴与场介质范畴。

实介质范畴,如实体、行星、恒星、超新星、星际物质、分子、原子、电子、核子。

但是,夸克、中微子、反物质、零维奇点之类有待基于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确证。

场介质范畴,如运动、空间、真空、引力场、磁场、电磁场、电磁波、机械波、电流、电压、能量、电荷,

但是,有关高维空间、弯曲空间之类的概念,有待基于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确证。



4.3.2 间接范畴,是基于介质性范畴的叠加或关系范畴,是技术处理的产物,其实是介质的物理属性,故间接范畴也叫物理参量。

时间=空间距离÷运动速度,因为空间与运动是直接范畴。所以,时间是间接范畴。

质量=介质在特定空间区域的密集规模,而空间与介质是直接范畴,故质量是间接范畴。

能量=介质运动在空间历程的累积规模,而空间与运动是直接范畴,故能量是间接范畴。

动量=介质运动在时间历程的累积规模,而运动与时间都属于范畴,故动量是间接范畴。

4.3.3 非自然范畴,尤其是意识形态,包括思想武器与方式,最终都是介质性的,至少是脑细胞电池的应激反应。

必须指出,广义的精神障碍,诸如幻觉幻听、胡言乱语、造谣惑众,都是病态,另当别论。

▲若上帝斗不过魔鬼,我们还信仰祂吗?

思考题:上帝、魔鬼、天使、妖精、虚空、幽灵、无穷大、无穷小、绝对零、奇点、反物质、零维粒子、平行宇宙、全同粒子、光子、声子——这些是不是范畴,为什么?

5 时间的定义与分类

重申上文的分析:由于时间=空间距离÷运动速度,所以时间属于间接范畴,就效果或技术而言,时间是间接的客观存在。

5.1 时间的定义——时间换空间

定义1:时间是介质(包括实介质与场介质)在特定空间运动所有历史进程的总量指标。

定义2:时间是秒为标准计量单位,反映电磁波介质以光速在特定空间推涌的历史进程,即:

t=R/c...(1)

=R[m]÷299792485[m/s]

式(1)是时间的定义方程,也是表述时空关系的时空方程。可实现时空转换的技术操作。如把空间版的引力方程改写为时间版的引力方程:

F(R)=GMm/R² → F(t)=GMm/c²t²...(2)

把直接范畴转换为间接范畴是科学的本质:

直接范畴是科学研究的依据;间接范畴,反映直接范畴之间关系的物理方程;直至有了物理方程才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5.2 简化时间——零点参照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介质的,介质是运动的,实介质与场介质都是运动的。介质所在的空间是运动的。

举证:列车在运动,车厢内的空间、乘客与苍蝇、车皮材料所含的电子与核子,都会随着列车一同运动。地球在自转,地球的大气层与辐射带的空间也跟着自转,直至拉格朗日平衡点之外,情况就有了别样的转机。

显然:任何介质都在运动,不同介质都有自己专属的活动空间,都有各自的时间历程,这就意味着,斤斤计较的繁琐研究,会无比复杂。

但是:我们不必研究所有介质而不分轻重缓急,而是在特定参照系紧盯同一研究对象,找准关键要素,忽略次要因素。这叫大道至简。

因此,物理参量,包括时间在内,只有在特定的统一的参照系下,基于避轻就重的要素分析法,才有现实的物理意义。

就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间而言。一方面,虽有其它天体的引力场摄动影响在此叠加为共享空间,此类摄动参量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

另一方面,我们只以地球空间为零点参照系研究飞行姿态,不必考虑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这种思维模式,可以推广到任何研究对象,它们都有自身附近的空间,作为零点参照系。

规定:任何对象的附近空间都可充当的零点参照系,叫“绝对参照系”。其坐标原点作为测量基准点,包括零点时间t=0, 即:

S(x,y,z,t)=S(0,0,0,0)...(3)

5.3 共时关系——非超距法则

关系,是指范畴之间的相互联系。非范畴之间的关系,不在科学研究之列,不在话下。

就范畴的定义与演绎推理而言,关系可分为:

①直直关系,=直接范畴+直接范畴。例如,空间+运动,介质+运动,电子+核子。

②直间关系,=直接范畴+间接范畴。例如,空间+时间,电子+动量,场介质+辐射能。

③间间关系,=间接范畴+间接范畴的关系。例如,质量+能量,意识+记忆,向心力+动能。

就因果要素之间的时序而言,关系可分为:

④历时关系,是几个范畴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例如,撞击(前因)→撞伤(后果)。出生→生长→死亡;失败→调整→成功。

注意1:历时关系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与质变的轨迹都是连续的,好比弧形的峰或谷。

例如,正弦波的运动轨迹,生长曲线的运动轨迹,抛物线的运动轨迹,螺旋线的运动轨迹,蝴蝶效应的运动轨迹,湍流翻卷的运动轨迹。

⑤共时关系,是几个范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例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相互吸引;电子运动与电磁辐射互为因果,

注意2:共时关系≠超距作用。共时关系之间有中介联系;超距论,本来就是谬论。

典型的超距论有:电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不同场合,电子同时正反转,电子突然跃迁上下级,电子运动无轨迹;奇点突然大爆炸。

6 时间的分类与困惑

时间参量,必须以零点参照系为测量基准,才有实际意义。泛泛而谈的绝对时间,是没有意义的,之前之后没完没了,一根筋。

6.1 时间范畴的分类

因此,基于零点参照系,时间的分类如下:

第一类:零点时间,是针对特定过程或事件的起始时间。如午夜的24:00或0:00,中午的12:00或0:00,火箭发射倒计时的发射时间。

第二类:累积时间,是从零点到某个节点的时段。例如,午夜0:00到凌晨5:00的5个小时。

第三类:短暂时间,是从零点时刻经历某时段所到达的短暂时间。

6.2 时间范畴的困惑

为了规避飞矢不动与光源不在的逻辑困境,在技术设计中,需要弄清三个时间困惑。

其一,现在时态,是无法存在的,要么是过去时态,要么是将来时态。这是时态学的困惑,所以有“现在将来时”与“最近将来时”的权宜用法。

其二,零维时点,是无法计量的。因为信息传递也要时间,所以:即刻时点≈短暂时间。

例如,导弹倒计时的最后时刻,可以理解为发号施令到按钮实现的信息传递时间。

其三,光源不在,是匪夷所思的。因为,我们接收的光信号是光传播了t=R/c之前被光源所激发的,而光源在运动就不可能还在原处。


▲类星体

这种困惑的根源是采用了两个参照系。一个是仪器附近空间的零点参照系,另一个是光源附近空间的零点参照系。

规避办法是:我们只采用仪器附近的零点参照系作为唯一的绝对参照系,即“最近参照系原则”,不必知道光源此时此刻的实际位移。因为,信息传递不可能超越时空方程。

7 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通过本文第1~6章的系统化分析,现在可以论及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如下。

其一:由于空间是运动的,时间是间接的运动;所以,时间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

其二,根据时空方程t=R/c,时间推进与空间分布是可以等效代换的,此称遍历原理;

其三,就同一体系而言,不同要素的横向联系,既是共时存在,也有共享空间,

结语

本文,从范畴定义入手,给出实介质与场介质两大范畴,解释了空间与时间的特性。

提出:时间是间接范畴,即间接的存在方式,空间是直接范畴,即直接的存在方式。

尤其指出:空间具有吸能·载波·传力三大性能,时间具有历时关系与共时关系。

Stop here。物理新视野与您共商物理前沿与中英双语有关的疑难问题。


物理新视野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无一例外.这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及其运动的绝对性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的条件性和可变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其次,时间和空间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批判唯心主义时空观和形而上学时空观.它们都认为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运动着的物质而存在:

▲唯心主义时空观(相对主义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精神的产物、意识的表现.如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先天形式”.人们利用这种先天形式去感知事物,使事物具有时间和空间.因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格言:“人为自然界立法”.(评论:这个论断在认识论领域所造成的震撼就如哥白尼在天文学领域造成的革命一样大.唯物主义哲学家都主张认识应该与认识对象相一致,但康德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认识对象与认识相一致,从而在认识论上造成了一场“哥白尼革命”.)

▲形而上学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可以独立存在,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牛顿(dun)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他提出了不依赖于物质及其运动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概念.牛顿说: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时空探秘YJ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乍一看好象问的没有什么毛病,但一仔细探究就发现了无法乎略的重大问题。要想知道空间和时间是不是可分,时间是不是能够离开空间独立存在,首先,你必须弄清楚空间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如果连空间和时间各自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个问题你如何回答?那么,空间是什么、时间又是什么呢?

咱们先探讨空间问题。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容纳,那么,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性呢?因为它的本质是无!是一无所有但是却有体量和距离的无!所以,如果给空间下一个定义就应该这样说:空间是一种有体量有距离的空旷场所。它的本质是一无所有;它的特性是容纳,毫无挑剔的容纳,包容一切物质。

知道了什么是空间,我们再来探讨时间。时间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性呢?时间,用中国古代先哲的话讲就是一个“易”字。而易字的主旨就是变化,之所以有时间 ,是因为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那就不存在时间。从这一点上来讲时间在宇宙中并不是一种常量存在,而是一种寄生物!也就是说,要想得到时间首先必须要有物质,因为只有有了物质才能够有变化,如果没有物质肯定也就没有时间,所以,我们给时间下一个定义就应该这样说:“时间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外在表象。”,时间的特性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各种物质物态的不同决定了时间也是千差万别的。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只谈空间和时间是不是相互依赖是不确切的,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把事情说清楚的。只有空间加物质时间才能够存在,只有物质不停止运动时间才能够流淌。所以,这里的关系是这样的:空间-宇宙存在的基础;物质-宇宙存在的条件-时间存在的依赖。没有空间,物质没有容身之地;没有物质(永无休止运动着变化着的),时间便无从体现,也就化为了乌有。所以,空间、物质、时间是宇宙三位一体的根本要素,相依相偎,缺一不称其为宇宙。

总的来讲,空间离开物质可以照样存在,但无法称其为宇宙;物质无法离开空间而存在,更谈不上运动和变化了;时间离不开物质,如果没有物质和物质的运动变化时间将不复存在。这就是空间、物质、时间在宇宙中各自的特性和它们各自所扮演的角色!

在这里提及一点:人们通常会把时间和时间尺度相互混淆,这也是对时间的认知有些混乱的原因之一。在这里解释一下:时间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形态不断变化的一种现象;而时间尺度,是地球上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摸索制定的供某些人群使用的一种计时工具,也就是一种时间尺度。真实的时间是千差万别的;人们所制定的时间尺度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时间是时间、时间尺度是时间尺度,它们有依赖性,但绝不能混为一谈;第二,时间只依赖物质而存在,并不依赖空间而存在;第三,无论是时间和时间尺度都是处在变化之中,没有永不改变的时间,也没有永远适用的时间尺度,一切都在永恒的变化之中,所以,时间尺度永远也不能完全精确的对应时间,这一点中国古代先哲早就明了于心,所以才创制出了《连山易》、《伏義易》、《周易》等易术之书,其中研究的就是变化的规律,和适应万事万物千变万化的方式方法。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昊田2


我的想法是时间和空间是两种东西,并且可以分开。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空其实是四维空间。我们就是生活在空间与时间之中。空间我们都能感觉到,时间不容易感觉到。但是时间的确实体存在,并且是有方向和速度的。时间的方向就是向前不可逆的,速度就是1~1.3倍光速。所以我们这个时空里的光的速度被限制在了30万千米/秒。假设有物体以光速运行。那么它将和时间大致同速。这时,这个物体的时间就接近静止了。如果有物体的速度超过光速,那么它可能超过时间的速度。跳出我们的四维空间,穿越时空,进入其他维度宇宙(就是所说的其他并行的多重宇宙),进入的这个宇宙有可能与先前的宇宙的空间相同但时间肯定不同,这就算穿越时间了。但也有可能时间与空间都不相同了,这就算穿越异界了。

所以我们生活的这个时空已经算是四维空间了。如果去掉时间维度,空间将是一个又一个的,不连贯的,不相干的,静止的,纯粹的空间。是时间把一个个的空间像穿珠子一样,贯穿起来了。比我们高一个维度的五维空间是什么样的?是有两个时间轴。这五维空间里空间有两个时间发展方向。但是可以互相穿插,纠缠,组成亿万种发展可能,但是都是随机的可能性,不能够选择。六维空间有三个时间轴。就像空间有三个空间维度一样。在六维空间里事物的发展有无数种可能性,而且还能够随意选择发展的结果。

在宇宙中,时间这个维度也不是普遍性的存在,而是非常稀缺的。时间维度只覆盖了整个宇宙的5%左右。宇宙中没有时间维度的地方是静止的纯空间。在那里光子,电子没有时间的贯穿,都是静止不动的。一切能量无法传播。所以我们无法观测到那些空间和物质。这就是现在前沿科学所称的暗能量与暗物质。另外,我们无法探测的占宇宙95%的没有时间维度的地方,也不是没有生命的。那些地方是纯空间加上另外的,我们这里不存在的,不能理解的维度。

因为组成我们世界的微观粒子是三维的,堆积出来的宏观宇宙必定是三维的。另外,如果通证明一个粒子既存在于A处,又同时存在于B处,那么就证明四维是存在的; 现在单个光子的干涉现像似乎已经涉及到了这一点。三维空间没有时间,是纯空间,所有物体都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存在的三维空间在哪里?我回答是在过去。每过一个时间单位我们都在一个新的三维空间之中了。三维空间其实是没有生命的。我们的意识存在于时间之中,但根基是空间。时间这个词是人类定的,“时间”不是定义出来的,是真实存在的。不管你给不给它起名字。


绳之以法333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时间”只不过是种人为性虚拟且实用的参数之概念,因为一维时是种螺旋递进的自然态,它永远是不会重复而充其量相似而已。至于“空间”,它则是真实的存在,是物质相对位置排列的参数,如长、宽、高。

我们人类生存的世界是四维时空的地方,立足这个现实世界而言,所谓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倘不然就不叫“四维时空”的世界了!

至于从提主的释义来看,所谓“或者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如果有,它是一处怎样的存在?”其实,这种疑惑并不难得解,因为它是客观的存在,那就是三维梦境世界!在三维梦境世界里绝对不存在所谓的“时间”,即使一维时也不存在,当然是所谓的“时间”和空间则是绝对相割的关系!毕竟三维梦境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是两个境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嘛!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是四维现实世界还是三维梦境世界都是种自然现象的存在,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呀!再说,宇宙夲身就是个浩瀚无垠的空间,没有什么“假如”之说啊!至少,它夲身并不是什么“虚空”而恰恰是星球众多而且被人类航天事业所证实,即使先古人那里就有天文学吗?……

如果说“它只有时间没有空间”之说则隶属臆想,也许只有一维时螺旋递进中才存在吧?呵呵!且不论提主的身份和学识境界若何,但就这一议题总体上给人种哗众取宠且又无知的感觉,根夲毫无实质性意义可言,至少从自然哲学层面看就是这样!


李太元391


我对时间空间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相对位置,既可以是与其他物质的相对位置也可以是与自己不同时间的相对位置;而时间就是物质运动的顺序。

所以,时间和空间是与物质运动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参数”。由于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所以时间和空间当然也就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了。

所以,不存在独立于物质以外的时间和空间。更不可能存在时间和空间分别独立存在的情况。


树浦自忠


时间和空间是在人类意识中构成的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时间是气的流行,空间是气的表象。时间是空间的度量,空间是时间的结构显象。或者说时空是宇宙的存在方式。

总而言之,时间和空间乃是一个事物的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或一表一里。二者之间只要一个不存在,那么另外一个则也就自然不会存在了。


易境2


佛家讲,无无名,无无名尽,连没有都没有的时候,就是没有时间空间的,,我们每个人没出生,没受胎之前,,,都是没有自己的时空空间的,,有的孕育自己的开始到出生,才有了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一年,十年,,有了自己这个“空间个体”,才有了与之相应的“时间”变化,有了时间变化,空间个体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时(间)空(间)状态”。而如果没有,,也就不存在空间个体随时间变化,时间变化使空间个体变化而变化,,,


江湖一旦皮


虚空是一个“物质充满体”,地球是一个“物质聚合体”,一个呈隐态一个呈显态。在宏观世界,隐态的虚空和显态的星体构成一个完整的宏观宇宙,在微观世界,隐态的波和显态的粒子构成一个完整的微观宇宙。运动、时间都是物质的内在属性,物质时间与物质运动是共存于物质(共同体)内的阴、阳,时间属阴运动属阳。

一、时间、空间是不可分割的。

二、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的~不存在。

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