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为什么有人打更?

用户7863425346544


打更的三个作用:打更除了是准确的给人们报时间,更重要的还是为了防止火灾和小偷偷东西,晚上有人生病也是需要这些打更的人来帮他们请医生的。

一,打更是为了让人们准确的了解时间,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钟表的,古人白天可以靠着日晷或者去观察太阳的高低来判断时间。可是到了晚上就没有办法来辨别时间了。

虽然说那时间是有沙漏计时和点香计时的,但是由于造价比较高,而且人们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才能使用,所以没有办法普及。他们半夜打更,更像是现在我们用的闹钟,来准时报点,告诉人们已经到了这个点了。

其次打更还是为了要防火防盗,维持街道的一个治安,在古代的时候,他们会宵禁,意思就是在晚上的时候是不能出门的,如果有不听话的,打更的人就会找官府来对这些人进行管理。

所以他们打更除了准确的报时间,更重要的就是巡逻,古代的房子简陋,大多是木头做的,但是他们不管是取暖还是做饭都是要用火的,那时候的房子极容易发生火灾,在巡逻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谁家会发生火灾,或者是失窃了,所以打更的人也能及时地控制火灾的情况。

在古时候小偷也都是晚上行动的,街上有人就巡逻可吓唬下吓唬这些小偷,他们可以及时的抓住这些小偷。

三,应急公共服务,如果在晚上有人生病,但是又因为宵禁的原因不能出门,这时候就需要打更的人去给他们请来医生。






寰宇世界历史地理姿势


打更在古代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职业了,由乡里或者村庄出钱供养专门的打更人,打更人的主要职责就是报时。

在这里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时间的重视,古代将一个整夜普遍分为五段,一段叫做一更,五段就是五更。具体的时间分布是晚上七点算一更;九点为二更;十一点为三更;三点为四更;五点为五更,基本上打更的更夫一整夜就要守在沙漏旁,计算好时辰,然后尽职尽责的打更。

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视时间,出钱雇佣专职的更夫出力,是因为古代普通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离不开最基本的时间常识。

更夫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常人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显然打更在这里起的是一种警示作用。若是真发生火灾了怎么办,更夫会把锣鼓敲得比正常的急和促。当然具体划分,不同的灾害也有不同的鼓点。

除此以外,打更还有驱邪避害的作用,古代人普遍比较迷信,首先就是警示人们在黑白交替出没的时间,比如说三更以后,五更以前,尽量在家待着,这时比较不好。当然这只是迷信。


疯狂的历史吖


打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更夫除了报时外,还肩负着保安工作,打更起源于巫术,1949年后,各乡村的闸门楼也都拆除了,打更佬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打更的韵味

穿着厚重的蓑衣,胸前挂上一个足有15公斤重的竹梆,右手提着一盏被烟熏得有点发黑的灯笼,左手拿一根短棒。他有节奏地击打竹梆,就着婆娑的夜色,孤单地行走在古城的街巷,有些泥土气息的梆声,清脆地响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长巷月影。古城石径。灯笼梆声。

这种极具怀念韵味的意象所构筑的画面,对于敲梆人来说,是不可能有神思遐想的份儿,但对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来说,却能弥补一种怎样绝美的回忆与向往。

有一首广州民俗歌谣“叹五更”是这样的:一更叹惜一更愁,更更愁思把心抽;若得五更停打点,离人心上更添秋。这首民谣借助“打更”表达了心中的忧愁、思念、挂记等情愫。

打更的历史

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如著名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

古来凡是有城池的地方,就有敲梆打更的习俗。这在过去的年代里,对当地民众的防火防盗起着很大的作用。除防火防盗外,它还能给人们一个时间概念。过去没有钟表,白天靠日晷计时,夜间滴漏看时辰。所以,人们在夜间醒来时,可以根据敲梆人打出的不同节奏的梆声中辨出大致的时间。

什么是梆?《辞源》一书对“梆”的解释为:巡更或官衙用以示集散所用的响器,用挖空的木头或是竹筒做成。俗称梆子。《温州民俗大全》(叶大兵著)一书的《乡规民约》中有“腊月敲梆”之说。即在每年夏历十二月初一日到除夕,每夜有专人沿大街小巷,一边敲着竹梆和锣,一边喊着:“灶前灶后,小心火烛,门户关紧,小心贼盗入门。”提醒居民注意防为防盗,俗称“叫火烛”。到除夕夜,各家捐助钱物给敲梆者,表示酬谢。敲梆者大都为民间贫户或老人。

昔日的乡村,在村前村后的入口处,都设立有闸口楼,楼门口设有数条木杉,每天晚上由打更佬用木杉将闸口关闭锁实,在门外挂上“二更关闸,天明乃开”的牌子。

虽说敲梆的历史起始时间无可考证,但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开始到腊月廿四结束却是雷打不动,几百年来一直衍续着。为什么要在腊月廿四结束呢?坊间有“长年不吃廿四饭”的说法。也就是说,在古时,在大户人家干长工的人,在临近过年的腊月廿四,是无论如何也要回自己的家里的,是不会在主人家过的。套用这个“腊月廿四日是一年打工终止日”的说法,或许有点可信。

更夫的工作

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

每天晚上7时至8时算一更(初更)。一到这个钟点,打更佬便在更楼下打响“咚咚咚”响亮的鼓声。这时,打更佬只在更楼内打响更鼓即可,不用上街巡逻。

9时至10时,打更佬便拿着一个圆圆扁扁的皮鼓,手中挂着一面小铜锣,在横街窄巷巡逻。每走一段路,皮鼓打响两声,铜锣打响两声,这便是二更了。11时至12时,皮鼓和小铜锣便要打响三声,这是三更。凌晨1时至2时是四更,响四声。3时至4时,是五更,响五声。

到了5点钟,便只打响铜锣,这叫做散更锣,宣布晚上结束。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当然,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

近代打更逐渐消失

辛亥革命前后,一些有进步思想的文人采用“五更调”编醒世歌谣,宣讲时事,起了良好的作用。有一首清光绪三十年(1904)所编的题为《爱国歌》的“叹五更调”唱道:“一更里,月初升,爱国的人儿心内明,锦绣江山须保稳,怕的是人家要瓜分。……”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用“五更调”旧瓶装新酒,进行革命和抗日宣传,在动员和教育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解放前,还算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一般城市都少有钟表,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1938年,广州沦陷,日本人实行宵禁,不准打更。

解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晚上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大大丰富起来,钟表也已得到普及,人们掌握时间比打更可精确多了。自然而然的,打更这门古老职业也就逐渐消失了。

但有些人仍然怀念打更时代那种平静淡然的生活。每每听到打更声,就有时间流转,景色依旧,物是人非的感觉。


大黄扯点历史


打更就是古时候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因为在古代没有钟表这类方便的计时工具,白天可以依靠太阳位置判定时刻,而晚上只能靠滴漏、燃香等方式计时。滴漏、燃香这种计时工具不易携带,而且普通百姓也不用起,所以就需要有专门的人来打更报时。

打更的历史演变

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用来驱逐妖魔鬼怪,也只有地位高的巫师才有资格打更。后来由于古代晚上计时报时的需要,打更演变成为一种报时制度,提醒人们晚上的时刻,以按时作息。打更在报时的同时,慢慢也增加了一些新的作用,主要是防火和防盗。新中国解放前,还有些落后地区在使用打更报时,直到钟表慢慢普及起来。

职业打更人-更夫

这种夜间报时制度也催生了职业的打更人,更夫。更夫打更时通常两人一组,携带马灯、铜锣、梆子等工具。因为更夫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刮风下雨都要工作,所以还得备有蓑衣、斗笠、水靴等。

更夫一般都会挑选那些腿脚好、眼神好、胆子大、嗓门高的人担任。富裕一点的地区,会由两个壮汉打更,而穷的地方就只能找个人凑合了。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或燃香,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

如何打更?

打更也是有讲究的,什么时间喊什么话都是约定俗成的。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19点-21点,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23点-1点, 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1点-3点, 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3点-5点, 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每个职业都都每个职业的作用,更夫在报时的同时,也保障着每个家庭安居乐业。


时光山人


打更的几乎是古代必备,历朝历代都不例外。古人也有一些计时工具,比如用沙漏,或者用点香的方法等,但是这样的方式比较麻烦,所以就有了更夫这个职业。

  打更的作用:

  古代打更的作用有三:一防火,二防盗,三报时。

  打更是古代民间一个特别的报时方式,是靠敲锣巡夜报时,一晚上是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一晚上得报五次时。皇宫里也有报时的,不过不像民间打更那么普通简易,皇宫报时大都是有人提着灯笼扯着嗓子叫,人声尖利清楚,打更工具也较民间的锣更好。

  打更的必要性:

  古代娱乐活动匮乏,普通老百姓大都是一天黑就上床睡觉了,省灯油柴火钱。但是到了晚上,没有像现在这么多机械工具,自己没有办法知道几点了,只能靠打更,如果半夜凌晨起床,听打更声知道时间该做什么。

  打更的讲究:

  打更自然需要人,因此一种夜间工作的职业应运而生——更夫。更夫有着自己独有的工作装备,马灯、铜锣、棒子等,更夫下雨天也要工作,不能例外,因为他们配备着蓑衣、斗笠、水靴。

  打更的更夫大都需要眼神好,能熬夜不瞌睡,腿脚利索嗓门大,胆子要大还有必须人品靠谱。

  打更的报时语言:

  打更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什么时候都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1、晚上七点到晚上九点是戌时即一更,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2、晚上九点到晚上十一点是亥时即二更,喊“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3、晚上九点到半夜一点是子时即三更,喊“平安无事”。

  4、半夜一点到凌晨三点是丑时即四更,喊“天寒地冻”。

  5、凌晨三点到凌晨五点寅时即五更,喊“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打更的意义:

  打更者身兼救火、防盗、救治,半夜有病需要更夫带路去或带人来。

  三责于一身,意义不可谓不大。古人没了打更者,会带来许多不好影响。到现在,北方有些地方还是有打更的存在,有的老人听不到打更声都睡不着。


喜欢紫色的孩儿


说起打更,我们在电视上经常能够看到。在晚上的时候会有人专门来打更,最里面一般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会非常不理解这个行为。因为现代人经常失眠,为什么会有人在半夜叫嚷,明显会影响别人睡眠质量。那么,古代为什么会有人在晚上进行打更呢?

先解释一下打更,这个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在古代都是一种职业了,一般是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打更的人被称为更夫,会有专门的人来做这个的。

首先,打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醒人们时间。古人不像我们现在有钟表、手机等计时。古人的计时工具主要有日晷、沙漏等。但是日晷只能在白天进行计时,沙漏也并不是没家人都有的,这个东西价格也不便宜。所以更夫的存在最重要的就是提醒人们时间。人们知道时间之后就可以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事了。这样也不会耽误做事。

其次,电视上放的打更的嘴里会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个就是提醒人们放火。因为在古代没有消防车,好多房子都是木头或者其他易燃的东西做的,一旦着火就不止是一家的问题了。而且所有人都可能是要遭殃。打更的会提醒人们晚上注意火灾,而且如果发生火灾他也可以第一时间提醒人们,这样也是减少损失。

还有就是预防盗贼。月黑风高夜,正是盗贼出来的好时机。电视上也经常有这样的片段。所以打更的在夜里打更的时候遇到盗贼也可以通报大家。而且盗贼遇看到打更的也会小心行事。

最后一点和人们的信仰有关,就是祛除邪灵。世界上大多数的神话上鬼怪都是晚上出来的。所以古人相信在晚上的时候这些鬼怪会出现。如果有人打更的话会把这些鬼怪给吓走。这样就不会来骚扰人类了。


梅姑姑318


打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

其实,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只有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旧时更夫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矗约两小时。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起源于什么时候不好考证了。

宋 杨万里 《不寐》诗:“深山五鼓鸡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臣罪谴》:“内臣得罪……发 南海子 常川打更,则示意杀之,十无一存者矣。” 张天翼 《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声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脏上。”

打更是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

  由于古代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

  打更的起源,现在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多数人认为应该与古代的军制有关,初期由鼓、锣、号角等指挥士兵的动作,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成为古代民众报时的方法,逐渐成为一种职业。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

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

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

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

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i(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 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今时间 23 - 1时 1 - 3时 3 - 5时 5 - 7时 7 - 9时 9 - 11时 古时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时 23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古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俗称 日中 日?i 晡食 日入 黄昏 人定 今时间 11 - 13时 13 - 15时 15 - 17时 17 - 19时 19 - 21时 21 - 23时 古时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

时辰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时辰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

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

许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纪时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 地支对应的生肖、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纪时的时刻、五行、阴阳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节气时间段 近似阴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时刻 五行 阴阳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时—1时 水 阳 丑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时—3时 土 阴 寅 虎 立春—惊蛰 正月 2月 3时—5时 木 阳 卯 兔 惊蛰—清明 二月 3月 5时—7时 木 阴 辰 龙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时—9时 土 阳 巳 蛇 立夏—芒种 四月 5月 9时—11时 火 阴 午 马 芒种—小暑 五月 6月 11时—13时 火 阳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时—15时 土 阴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时—17时 金 阳 酉 鸡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时—19时 金 阴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时—21时 土 阳 亥 猪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时—23时 水 阴 每年都有一个生肖,在该年出生的人就“属”这个生肖。

人的岁数是12的倍数即为本命年,因为当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组合 地支有六个组合,称为“六合”,

有四个由三个地支组成的局势,称为三合局和全会方局,这种地支组合之后,亦会变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

地支除了会合化局之外,地支还有互相冲克及相刑,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为阴阳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北方水局 寅卯辰会东方木局 巳午未会南方火局 申酉戌会西方金局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持势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为自刑之刑其他用处 地支主要用来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来分章节,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数学刚传入中国时,中国的数学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别代表k-v这12个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





Hai子君


打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

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解放后,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对时间的要求远非打更可以满足了。自然而然的,打更这门古老职业也就逐渐消失了。

别看小小的打更,那可还有许多讲究。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


SYBJ


古代没有精确的报时工具,白天尚且可以根据太阳的方向、高度来判断时间,但是到了晚上漆黑一片无从辨别,所以出现了“打更”这种夜间报时方法。

“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计量夜时的称呼。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代是没有时钟,人们在白天时可以根据太阳的影子来判断大致的时间,但这样的计时方法却不能判断出准确的时间。到了晚上,天光暗了下来,没有了太阳,人们便不知道应该如何判断时间了,特别是在人睡着以后,对于时间的概念就更是不知道了。

而这时,打更这种古代中国民间的夜间报时制度便诞生了,由此产生了还有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他们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

打更人一般是两人成为一个队伍,一个拿着锣,一个敲,一唱一和,这样的组合不仅能提高效率,也能给彼此壮壮胆。

古人将夜时分成“五更”,所以打更人一个晚上需要敲五次的锣,人们可以根据他们敲锣的规律来判断时间。

打更并不是随更夫所欲的,要有规律、有节奏才能为人们所用,所以需要更夫有高度的责任心去打响“咚咚咚”,打更的具体操作如下:

戌时一更(即19点-21点),也称落更。更夫高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打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亥时二更(即21点-23点),更夫高喊:“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打时一下又一下,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子时三更(即23点-1点),更夫高喊:“平安无事。” 打时要一慢两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丑时四更(即1点-3点),更夫高喊:“天寒地冻。” 打时要一慢三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

寅时五更(即3点-5点),更夫高喊:“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打时一慢四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总的来说,打更的时候是由慢到快,每更连打三次便收更结束。五更过后,早睡的人们就准备起床,开始晨练、做家务了,这时候更夫也可以下班休息了。

古时的更夫非常辛苦,他们需要与人体的生物钟对抗,晚上不能睡觉,而是要时刻守着滴漏或燃香等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打更人不仅仅要打更,他们还要充当古代的“电话传真”,负责防火、防盗、防突发情况的发生,并要在发生意外时采取紧急措施。要知道,人们在古代没有电话的时候,更夫就是最好用的一个跑腿人士了。

古代没有电话,也没有监控,要是家里进了盗贼和小偷,或是半夜家中失火,那真是防不胜防,这时候更夫就起到很大的作用了。他们一见有事情发生,便立刻敲响锣鼓来引起他人注意,让附近的人支援他们解决事件。尤其是元朝、明朝之时,由于夜间巡逻,若是发现什么蛛丝马迹的,可以立即向官府衙役禀报,若是抓到了盗贼,还能领到一笔丰厚的奖赏呢!

当然,更夫这个职业,在古代民间是值得让人敬佩的,古时候并不像如今有丰富的夜生活,若是夜里生病需要请郎中的话,就能够让打更的人帮忙,因为在夜里,妇人家是不方便出门的,因此就可以让更夫帮忙,将大夫郎中请到自己家里,为病人看病。

打更的历史中其实也包含着不少封建迷信的传统。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时只有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如著名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段描写道:“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

打更在古代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甚至很多农村城镇直到现在都有打更的人。解放后,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对时间的要求远非打更可以满足了,自然而然的,打更这门古老职业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除了文字记载,我们看到最多的打更就是在影视剧中。





觅史记


在古代有个特殊的行业,那就是“更夫”,顾名思义就是晚上打更。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大晚上的都睡觉了,更夫有必要去街上转悠吗?这个职业是不是存在的多余呀?


实际上,古代与今天不同,古人晚上对时间是没有概念的,古代房屋也多是以草木为材料,而且古代更没有今天新进的摄像头,所以这些都需要更夫来完成。故在古代历史上打更是必须要存在的,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

报时

古代社会不像今天似的,哪里都能看时间,既可以看手机上的时间,也可以看挂钟的时间,古代可不是这样。古代普通人看时间只能是看日出日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但是到了晚上就没办法知道时间了,所有这时候更夫的作用就来了,更夫每一个时辰打更报时一次,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农民就可以根据更夫报的时辰来有计划的早起耕作,保证农业生产。


防火

今天我们的建筑物都是钢筋混泥土,门窗都是铝合金,而古代却都是木头的,甚至有的穷人家的屋顶都是用草搭起来的。更夫有一句经典的话是“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更夫还兼任着防火的职责。到了夏天,天气炎热,草木房屋很容易着火。假如没有更夫值班打更,很可能火烧起来了很多人还不知道,不能组织人们及时灭火。因此,防火也是晚上打更的一大功能目的。

防盗

古代晚上是实行夜禁政策的,虽然历朝夜禁的时间不同,但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都是晚上天黑后,城门关闭,任何人都不能出门上街。正常人不出人,可是也有人会出门,那就是小偷,小偷白天不敢行动,只能晚上去偷别人家的东西。所以更夫在打更的时候也有着防盗的职责,首先如果晚上遇到有人在街上乱窜,十有八九就是小偷,要及时报官,并且有时还需协助抓捕。因此,更夫的存在也一定意义上对小偷起到了震慑作用,使其不敢肆意妄为。


综上,古代更夫打更是有必要合理性的,它有着很多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报时、防火、防盗。所以更夫也担任着保护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是必不可少的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