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儿今年六岁,我周末一回家就缠着我要手机看,手机瘾很大,咋办?

汉漂阿松


6岁小孩手机瘾很大,题主就要重视给与改正了,要不时间长了对视力就有影响了,说说自身一个例子吧,我小孩今年5岁,一直放在身边自己带,未读幼儿园时一直跟我在店里,我本身做点小生意,老婆又在上班,店里空间不大,有时小孩在店里没什么东西玩,怕她乱跑就给手机让她乖乖坐着看动画片,直到有一次去妇幼体检时发现眼睛有些轻微散光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跟老婆商量以后避免给她看手机,刚开始时不给手机看就哭闹,渐渐的引导她做一些其他喜欢的事情,买了一些益智类的积木玩具放店里给她玩,偶然发现她喜欢涂鸦,就买了一些画画类文具给她,老婆也给她订购了一些教育类书本玩具,久而久之对于看手机的热度就没那么大了,现在上幼儿园了,也给报了几个兴趣班,偶尔会给她看下小视屏之类,但是每次都会限定时间,如今的社会基本都是人人机不离手,受大人影响,你说要完全让小孩远离手机我觉得应该可能性不大,只能克制,所以题主可以在生活中发掘下小朋友的兴趣天赋,引导她做一些其他事情,或者有空时可以陪伴做一些互动小游戏,相信时间长了小朋友就不会那么依赖手机了,以上属于个人经历与见解,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言小先VLOG


首先自己不玩手机,手机不放出来这个问题就是如此简单,孩子看到父母玩手机肯定也是想玩的,同理,她没有玩手机的环境她怎么会去想要手机玩,我家娃以前也是老是要玩手机要看电视,我意识到了她一玩手机就太过专注手机,脾气暴躁,很伤眼睛,我就干脆把电视线拔了,回到家我也尽量把手机放抽屉,晚上娃睡了我才玩下手机,现在我家孩子很少找手机很少找电视,没有手机电视,她自己总能找到东西玩,她会看书玩玩具画画。

我们大人看手机的自控能力都很差,也不能责怪孩子,首先是我们创造手机的环境给他,能让一个儿童自律自控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父母就是孩子的环境。



惹事香奈儿


孩子看手机无非是孩子未能找到比看手机更好打发时间的事情,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帮助孩子找好玩的事情来代替看手机。父母们可以试试下面这种方法。

今天上午我家大宝也告诉我自己好无聊,我和孩子通过合作制作选择轮的游戏以及玩这个游戏驱赶走了无聊,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试试:

背景:今天元旦,大宝没上学在家休息,因为起的晚就没出去玩,爸爸出差没回来,我也不想开车出去远一点的地方玩。

吃完饭后我陪小宝睡觉,顺便看看书,一会儿大宝来到床前,告诉我:“妈妈,我好无聊啊”。我收好书,对她说:“你很无聊是吧,那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第一,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制作选择轮

  • 这番话激起了孩子的兴趣,赶紧挨着我坐下来,我说:“我们用选择轮的方式打发无聊的时间,你觉得怎么样?”虽然她不是很乐意,但是能看出来她也有跃跃欲试的想法,我告诉她,“你帮忙准备一张纸和笔,你不会写字,我帮你写字”。
  • 孩子听我说后找来纸和笔,然后我说“我们如果很无聊,我们一起头脑风暴想出哪些好玩的事情能够让我们忙碌起来,不再无聊”。
  • 一开始,孩子说想不出来,我知道她还没进入状态,于是我就抛砖引玉说出一个:“点名字,这个你觉得可以么?”,她勉强地说:“还可以吧”。然后她说:“,吃水果呢?”我说当然可以啊。
  •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我们一共头脑风暴想出了十几个打发无聊的事情,我一一写下来,并且让孩子自己用剪刀将它们剪下来,叠好,然后告诉她,“我们需要一个盒子来装这些选择条,你去找盒子,由你来决定用哪一个”。孩子找了几个盒子,最终确定为一个手鼓装选择条。

第二,让孩子通过玩选择轮的游戏打发时间

  • 最后我告诉她,我们可以开始玩游戏啦,孩子摇摇里面的选择条,抽出了一张,打开一看是吃水果,然后孩子赶紧跑去吃了个猕猴桃。
  • 就这样,当孩子无聊做完一件事后又接着做第二件事,这些事情都是通过孩子自己去选择,她自己掌握主动权,而不是我要求她去做的,玩着玩着就吃饭了,无聊的上午就这样被孩子打发了。

语萱妈咪呀


王华老师来答疑,以实例讲教育。

六岁女孩手机瘾大,这个事情绝不容轻视。

之前我曾经接待过类似的一个实例。六岁的男孩,看手机玩游戏已经上瘾到不能放下一刻的程度,只要家长拿掉他的手机,他就会爆发尖叫,并伴随打人。这个孩子这种情况形成,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原因是,孩子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家长通过理疗的方式给孩子治病。每次理疗需要静卧两个小时,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么呆得住?静得下来?于是手机成为有效的保证孩子安静的工具。三个月之后,孩子身体上的疾病好了,看手机成瘾了!

由于孩子一直看的是一个乐高游戏,这在生活中也有实际可用的玩具,所以我给到家长的办法是,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孩子游戏的快感,把孩子从虚拟的世界里拉出来。同时,一定要增强孩子和家长的亲子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陪伴的快乐。经过两周的坚持,孩子成功的放下了手机,恢复到正常的幼儿园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每用乐高做出一个模型,就请妈妈拍照发给我,发朋友圈。在幼儿园里,手工的课上他的表现也得到老师的肯定夸奖,他还教小朋友们一起做积木游戏。通过这些现实中的快乐来源,让孩子越来越喜欢在现实生活中与家长与小朋友一起玩,而不是在手机里玩。

重要的是,我要求家长从此之后,在家里尽一切可能的不用手机,如果是工作上的事情,尽可能的避开孩子接发信息。尤其是不要自己在那用手机玩,看小视频,或者是打游戏,却要求孩子不碰手机。这一点孩子的爸妈非常配合,连平时不怎么和孩子一起玩的爸爸,也按要求做到。这也是让孩子在短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

而这个实例最关键的一点是,孩子还小,他还有大量的事情需要依赖家长,家长的引导作用现在对孩子影响还很大。如果现在不进行干涉引导,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长年的玩手机成瘾,将成为孩子内心世界的唯一支柱,任何一点干涉都会造成“入侵式”干扰,孩子会产生激烈的反抗。因此,发现孩子对手机上瘾,拿起放不下,不玩就不行,见到爸妈的最主要作用就是要手机等等表现,就要立即开始反思,家长的有效陪伴和良性引导是否到位。

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虚拟的世界里生活,而放弃真实生活中的快乐,让一个人宁愿缩在虚假的世界里也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只有一个解释:他想要的快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这就是在向家长提出警告:没有陪,陪得不够,陪得不对,都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为人父母不易,要保障生活还要确保教育的效果,但是,少拿一单业务十年之后我们不会影响什么,少陪孩子一个小时,长此以往,孩子的成长将无法回头,弥补的机会都没有。毕竟,等孩子觉得他不再需要的时候,你就是上赶着陪,人家也不会理你,还不会领情,只会烦你。

好好陪着孩子,把教育孩子当成人生的第一大事来做,不要让孩子的成长中留有遗憾。

王华老师以实例讲教育,关注我,一起成为睿智爸妈。


王华教育


题主的女儿今年六岁,喜欢玩手机。这不是特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智能手机的兴起,以及互联网的便利,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被手机深深吸引了,恨不得24小时都盯着手机看。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孩子之所以变得喜欢玩手机,都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父母下班回到家,玩手机是一种放松方式。孩子玩孩子的,家长看自己的手机,双方没有互动。

有时,手机也是大人逃避责任的一种工具。孩子不听话,哭闹,只要把手机给他玩,就万事大吉。这样一来,孩子自然玩上瘾了。

那么,家长怎么才能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瘾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孩子建立边界

在我们家里,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是有密码的。包括台式电脑、手提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就连写作业用的手机,也设置了密码,需要用的时候,来找我开锁。我也曾经试过把手机的密码去掉,可是没几天,我就赶紧重新设置了密码。

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孩子还没有自我约束能力,如果不加以控制,孩子就会失控。不要说孩子,连大人可能都管不住自己,本来想打开手机看条信息,结果把朋友圈刷了个遍,直到没有新的信息为止。何况一个孩子呢?

给孩子建议边界,就是不要过度地满足孩子,对孩子要有要求。孩子什么时候能玩手机,玩多久,看些什么,由大人说了算,而不是孩子想什么时候玩都可以。

大人可以给孩子约法三章,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作业,或是成绩考得特别理想,可以奖励半小时时间。但一到时间就要停下来,不能超过时间。超过的话,下次的奖励取消。

二、改善陪伴的质量

真正的陪伴,不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而是家长放下手机,做到真正的陪伴。

一些家长对孩子也不能说不关心,但只是停留在生活方面的,但是孩子的精神世界却没人关注。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满足,只能寄托在手机上了。

有一个孩子叫奇奇,今年五岁多,妈妈很喜欢玩手机,奇奇只能和芭比说说话,有时觉得没意思了,就去玩妈妈的头发。

奇奇的爸爸周末才回一次家。周末是奇奇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只要她撒一下娇,爸爸就会把手机拿给她玩。因为爸爸难得见到女儿,自然什么都依奇奇了。

但是,爸爸周一就要回去上班,奇奇又开始了无聊又无趣的生活,妈妈只喜欢追她喜欢的电视剧,奇奇只好开始无理取闹,想引起妈妈对自己的关注。

后来,奇奇妈有一个学儿童心理学的朋友,建议奇奇妈妈多和孩子做一些互动,让奇奇有事可做,从那以后,奇奇妈妈就开始教女儿学儿歌,还买了一些绘本来给她读故事,很快奇奇就迷上了看书,变得越来越乖了。

三、善用电子产品

其实,喜欢电子产品也并不是一件坏事。用好了,也大有益处。就拿手机来说,如果孩子遵守规则,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玩一下手机,还可以陪同孩子一起玩。

比如说,手机上会有一些做手工的视频,或是画画的视频,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然后试试看谁做的手工好。家长也可以跟一些视频教程,陪着孩子一起画简笔画、练写字,也可以学舞蹈。

总之,手机用好了,也可以让陪伴更有质量,前提是有大人的参与和陪同。孩子的能力是需要用心去培养的,如果家长只顾玩自己的,错过了孩子能力培养的敏感期,孩子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就会变差,以后去学校学习,也就没有兴趣了。

家长要有所作为,需要付出不少的精力,孩子才能越来越好。如果生而不养,小时候不管,孩子长大了以后,想管也管不了。许多孩子一到了叛逆期,就整天沉迷在网络中,父母用十头牛也拽不回来了。

总之,孩子一旦有了手机瘾,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题主的女儿才六岁,如果这时开妈管教,还来得及。关键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做到约束孩子,并且用心去陪伴,相信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以上是海棠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人鱼海棠,职场妈妈、故事写手和育儿领域创作者。关注海棠,一起成长。


人鱼海棠


小女儿今年六岁,我周末一回家就缠着我要手机看,手机瘾很大,咋办?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从全国各地的普通家庭中挑选了100个孩子,分成两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另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10年后,跟踪调查的结果令人唏嘘:痴迷手机的50个孩子里,只有2位考上了大学。另一组的50个孩子,几乎全部考入了大学。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里,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80%的孩子,被手机偷掉了健康

  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最小的孩子,已经熟练到能自己用手机看动画,一看就停不下来。

  再大一点的孩子,刷抖音、玩王者荣耀、吃鸡……,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手机,让正在认知这个世界的孩子,走了弯路,生了心魔。

  比如,某初三男生经常玩王者荣耀等游戏,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无计可施,于是让奶奶将孩子的手机藏起来。没想到,男生发现手机没了,情急之下,男生到商店买了一把水果刀,威胁奶奶交出手机,好在被警方及时制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只是为了要回手机玩游戏,就能拿着刀逼至亲交出手机。

  00后女儿迷上了手机直播,3个月内给男主播打赏花掉了10几万。

  这些都是孩子趁妈妈睡觉的时候偷偷付款的,还注册了自己的账号私自登录充值消费。

  更过分的是,女儿删掉了妈妈的消费通知。等妈妈发现银行卡里钱不见的时候,起诉要求退钱已经晚了。偷偷打赏,偷偷游戏充值,这样的行为不在少数。

  一个班级过半的学生玩抖音,老师急得都哭了;

  小学生用手机拍抖音,结果直播了妈妈洗澡全过程;

  孩子在抖音,拍丧礼全过程,发几段话集赞的,让人唏嘘……

  手机就像这群孩子的精神鸦片,原本活力十足充满生命力的孩子,所有饱满的生机就这样被吸走了。

  说手机是毒品,一点也不过分。

  优秀的孩子,都有一个愿意带着他玩的父母

  也有极个别不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但遗憾的是,她们的父母,离不开手里的手机。

  河南公交车一工作人员捡到一个被乘客遗忘的纸箱,纸箱里装满了小学生的手写信。

  这些信中不约而同提到,希望在假期里爸爸妈妈不要玩手机了,多陪陪自己。

  成长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属性。

  家长们的日常行为,非常容易被孩子们所模仿。

  身为父母,真的应该放下手中的手机,多陪陪自己慢慢成长的孩子。

  一个时刻离不开手机的孩子,她的背后是一对同样离不开手机的父母。

  放下手机,带孩子去外面走一走,手机里的色彩外面的花草树木都能给你。

  放下手机,和孩子好好说说话,随便聊一聊最近发生的事儿。

  放下手机,陪孩子认认真真吃顿饭,也教她们一些生活的动手能力。

  放下手机,孩子还小,需要的不是手机,而是一个愿意带着她们玩愿意陪着她们长大的父母。

  一部小小的手机,是不是真得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没有答案。

  要知道的是,最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是身为父母的我们。

  别让手机胜过亲情,胜过健康,胜过爱。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孩子成长健康、注意力问题、语言问题、大脑发育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欢迎关注:儿童康复指导金老师,下方留言或评论,会尽快帮您做专业指导!


儿童康复指导金老师


手机问题,网络问题,现在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社会,完全让孩子不接触也不太可能,我们大人是不是也整天离不开手机呢?

下面就这方面做一下简单分析。

我的观点是,对于手机问题,要疏不要堵!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去学习才是应该的,玩手机就是不好,调皮不好......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思想。你是想要一个只会学习的学霸,还是要一个全面发展健康快乐的孩子呢?

孩子喜欢玩手机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生活枯燥,除了一日三餐,上学,其他没什么感兴趣的,因为手机里面内容丰富,所以喜欢看。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推荐一下适合的内容,让孩子增长见识,满足好奇感。另外有时间多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还可以发展一项孩子喜欢的运动,让运动成为习惯。


对于孩子喜欢看的一些节目,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谈,节目里面发生了什么,让孩子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给孩子定一些小目标,看完给我们讲一讲。

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玩手机这件事,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对孩子不利的危险事件,这时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怎么应对,然后以合理的方式避开危险,学到有益的知识。

像小孩子都喜欢吃冰淇淋,我们就要和他们商定,一周吃几次,吃完要漱漱口防止蛀牙,然后随时提醒一下,就好了。手机也一样,不要孩子一玩手机就如临大敌。不知你注意没,有时我们越是不让孩子动的东西,他们受好奇心驱使,总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去动动,研究一下,这时反而是危险的。有些孩子还会觉得挺刺激,会把这当做日常生活中的玛丽苏,成了让他们放松快乐的所在,时间长了就有可能成瘾。所以,我们不如一开始,很自然的看待这些事,教给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就好。

优势教养2.0的方法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并发展孩子的优势,帮助孩子多从事优势活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到时有个好的学习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详细内容请关注竹风妈妈头条号,阅读有关文章和视频介绍。

优势教养教练竹风妈妈


手机现在越来越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障碍,有人说要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其实手机本来是一种工具,应该是被我所用的工具,而相反,越来越多的人被工具所奴役。这也就反应了惰性的缺点,也反应出了精神领域的贫瘠。

第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分离,造成了情感的空虚。每周末回一次家,说明工作日是不在家的,如果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在情感与你是有隔阂的,或者说孩子对于父母的情感期待是空洞的。儿童精神分析家梅兰妮·克莱因认为,与孩子超过两天的分离,会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的积累会导致孩子对于父爱或者母爱的失望,进而寻找替代品,这就是常见的手机,手机充当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过度性客体。

在手机上的快乐感觉等同于了父母爱的感觉。


第二,家里人营造出了玩手机的家庭氛围。每个家庭都是人均一部手机,如果家里人在闲暇时间都是在玩手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面孩子很难不玩手机。一个家庭,父母工作很累,回到家就是葛优躺,然后通过玩网络游戏,追剧,刷抖音,等搞笑视频,这的确能够缓解疲劳。

对于孩子而言,从家长的欢声笑语中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就是:玩手机是快乐的。我也要玩。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盲目从众的,更何况父母,爷爷奶奶都在玩,更不用说要一个还没有形成自律习惯的孩子。


第三,陪伴不仅仅是两个人在一起。首先要清楚孩子现在手机成瘾已经是既定事实,不要被自己的焦虑情绪所困扰,针对这个事情要做出具体的改变和行动计划。其次,改变家庭环境,和家人沟通,在孩子面亲不要玩手机,可以看书,散步,打扫卫生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提高和孩子相处的陪伴的质量,让孩子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周末难得回家,不妨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交朋识友,让孩子体会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最后,只有自律的父母才能带出自律的孩子,不抱怨,去行动,才能给孩子树立更好的榜样。


壹步养心格


我儿子四岁,对手机电视的瘾也很大,但还好,每次他想玩的时候,就会转移他的注意力,陪他做游戏,白天的话就是带他出去玩会,但每天也会给他看,只不过会固定时间,他喜欢的动画片一次只能看两集,也就二十分钟,手机一次只能玩十分钟,一天玩一次!关键是大人要花耐心陪他一起玩,不然他自己无聊了,肯定就会想玩手机,看电视


孤单的一个人sma


1.限定每天使用上限,坚决不妥协

现在不是有那种手机锁嘛,你可以给女儿限定一下时间,玩可以,但不要过度

2.多创造孩子和家人、朋友之间的连接

与女儿一起看电视;尽早给孩子引入可以自主创造的游戏产品,比如乐高、积木、芭比娃娃等,这些都可以让他们在玩得时候非常投入,在玩过之后也能更加平静。

3.给孩子机会活动身体

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非要玩电子产品,而只是感到无聊,或是精力无处发泄而已。可以带孩子出门逛逛,转移注意力

4.家长也要以身作则

父母将手机远离餐桌。一家人就一天的工作生活,桌上的食物,或未来的计划进行交谈,记住给孩子发言的机会。

5.给孩子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管理和安排时间

孩子都是未来的大人,他们也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所以关于电子产品的安排,除了原则上不能妥协,形式上都应该和孩子充分沟通,并给他们提出意见的权利。一位聪明的妈妈就通过“电子票”的形式,不仅限制了女儿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还培养了她的时间管理能力。这位妈妈的女儿5岁,她和孩子商议每周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超过10个小时,每天不超过2个小时。她每周一会给孩子发20张电子票,每一张代表半个小时。孩子每要求使用半小时手机或看半小时动画片就必须往罐子里放一张电子票,放完就只能等到下周。这位妈妈发现,有了这种“电子票”形式的控制,女儿每次使用电子产品之前都会三思。有时为了周末能看一场两小时电影,她还会将前面的电子票攒起来。而女儿则表示很喜欢这种自己做决定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