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拒捐款,讓這些善良的老人“老有所依”


婉拒捐款,讓這些善良的老人“老有所依”


婉拒捐款,讓這些善良的老人“老有所依”


本文約1700字 | 閱讀時間大約4分鐘


在這場“戰疫”中,沒人能獨善其身,每個人必須應對。


每次大的災難和疫情,中國人總會表現出罕見的團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自然災害不同的是,這是更需要專業人員的戰役,需要勇氣、需要道德、需要技術。


其他能怎麼做能?


企業家、演藝界人士出錢捐款,盡一份社會責任,因為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


那麼普通老百姓呢?


戴口罩、勤洗手、不亂竄就是對社會穩定、阻斷病情蔓延的最大貢獻。


每次災害、疫情發生,有關機構、社會組織呼籲社會各界捐款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捐款接收方要根據捐款人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是否接受捐款,而捐款人也要根據自己的特殊情況來決定是否捐款或捐多少。


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企業家、演藝人士捐款已經沒有多大正能量的意義了,很多人、很多媒體就把眼睛盯在一些老人身上,特別是一些貧困老人捐款的事情上。


我感動之餘有點悲涼。


“1月27日,湖州一位83歲的拾荒老人,為武漢抗擊疫情捐款1萬元引人淚下。”


“1月28日,杭州一位69歲的退休環衛工,戚寶興,把這些年攢下來的10萬元積蓄全部捐了出去,卡里只剩下13.78元。”


“1月30日左右,安徽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李懷廣去銀行為武漢疫區捐了1千元。”


“1月30日,成都一位大爺來到成都雙流彭鎮政府的值班大廳,放下一個袋子就往外跑,邊跑還邊說:“把錢留給武漢。” 後來這位大爺找到了,他叫李學明,今年68歲,是一名環衛工人。”


“江陰一位老人到村委捐款9000元用於防控疫情。因心疼她撿垃圾賺的錢,村幹部不同意捐款“您存這些錢也不容易的”,老人急得大哭。”


“2月10日,重慶萬盛街道萬新社區便民服務中心,87歲的老人倪素英捐出她的畢生積蓄20萬元。她說,這筆錢她已經攢了30多年,現在,是這筆錢發揮價值的時候了。”


“老人多年來一直獨居,租住在一個老舊門市內,平時擺攤賣小百貨來補貼家用,捨不得為自己多花一分錢。這位87歲老人的居住環境,破舊髒差。”


。。。。。。


我為老人的善良而感到,但也為被媒體操作,機構社區坦然接受而不舒服。


我們能不能把這些善良老人的心意領了,善款不收婉拒?


婉拒捐款,讓這些善良的老人“老有所依”

婉拒捐款,讓這些善良的老人“老有所依”

婉拒捐款,讓這些善良的老人“老有所依”

婉拒捐款,讓這些善良的老人“老有所依”


這些老人大多是拾荒的,環衛工、擺小攤的老人,是每天彎腰撿垃圾、每天賣小百貨這樣賺來的保命錢,這是他們的慢慢由“分分錢”累計起來的。


他們年紀都大了,本應過上好的生活,不必那麼操勞,他們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本該成為他們的保命錢。


這樣一捐,他們之後的生活咋辦?


有關部門到底想過沒有?


這些人是缺乏基本的生活和社會保障的,有的就是孤寡老人,他們的生老病死誰來管?


我一直認為,在這次對付新冠病毒的戰役中,我們政府是不缺錢的。


我們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據說,湖北、武漢等紅十字會的捐款已經是數十億起。


這些善良的老人先保護好自己,能不能用這些錢用到你生老病死的用途中。


我們感謝這些善良的老人,但這錢是一定要婉拒的。


因為我們想過沒有這場疫情過後,這些老人的生活怎麼辦?政府能接手過來贍養送終嗎?


可能你會說,這些老人一定要捐,怎麼辦啊?


我看到高曉松對此事說過一個辦法。


婉拒捐款,讓這些善良的老人“老有所依”


他說,建議這些老人尤其是貧苦老人的捐款,能婉拒儘量婉拒,實在盛情難卻,可以考慮放進一種可撤銷信託基金裡,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可以撤回,以備萬一老無所依。不要像我們這種飛蛾撲火式的捐款,轉眼成灰。以這些老人的年齡,基本上沒過過幾天好日子。我們愧對他們,謝謝他們。


我認為,高曉松這個建議非常好。


這些老人捐的本金不要動,預留起,當然投資有收益可以。如果不投資,那麼就保住他們的這筆錢,讓他們在關鍵時候能重新拿回這筆錢,也是能讓他們切切實實能享受到政府的溫暖。


個人覺得,媒體不必把這類老人捐款的消息放大等成感動中國的事蹟材料,因為感動過後,這些老人怎麼辦?想過嗎?


謝謝老人們的善行,謝謝老人們的心意,心意領了,錢拿回去。


我們希望這些老人健健康康,安度晚年。


至於捐款的事情,就由企業家、演藝明星、各級機構負責吧。


向這些老人,特別是那些捐款的貧苦老人致敬。


你們好好地活下去,辛苦一輩子,也該“老有所依”,好好安度晚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