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先生店鄉抗疫一線娘子軍,溫柔堅定有力量

在當下的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線,有這麼一群人,她們是相對於醫護人員來說的“非專業人士”,但又是參與過衛生計生培訓的“業務骨幹”;她們是世俗定義下的的非中堅力量,但卻也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化身志願者、解說員、勸導員、百事通……始終堅守一線;她們的身份多樣,在群眾眼中,她們是婦女們的知心好友、是穿著紅馬甲的“好心姑娘”、是村子裡的“文化人兒”……她們就是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婦聯主席、衛計專幹和農家書屋管理員們,疫情之下,她們撐起了疫情防控的“半邊天”,為抗疫一線增添了溫柔而堅定的巾幗力量!


女子“衛計軍” 堅守崗位展風采

  本想借這個春節假期好好陪陪父母、孩子,還想按照早已做好的攻略出去看看沿途不一樣的風景,然而接到抗擊疫情的任務後,她們沒有絲毫猶豫,便舍下襁褓中的孩子、告別了溫暖的小家、放下看了好多遍的旅遊攻略,奔赴抗疫前線,以柔弱之軀扛起保護群眾的重任。

六安先生店鄉抗疫一線娘子軍,溫柔堅定有力量

  先生店鄉街中村婦聯主席、衛計專幹朱玉環,整個假期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挨家挨戶摸排走訪,檢測體溫風雨無阻,防控宣傳耐心細緻。“這種新型肺炎傳染性強,但是大家只要少出門不聚集,就沒事。”“從武漢路過,一定要進行居家隔離。”從清晨到傍晚,她穿梭於轄區的街頭巷尾,一遍遍摸排、走訪中,向群眾傳達了科學應對新型病毒的方法,帶動民眾堅定抗擊病毒必勝的信心。

六安先生店鄉抗疫一線娘子軍,溫柔堅定有力量

  範庵村衛計專幹黃婷婷,主動加入防疫值班隊伍,每天堅持在崗,入戶排查,發放宣傳材料,哪裡需要幫忙,哪裡就有她的身影,由於範庵村處於與我市主要交通道路迎賓大道交叉口,交通管制卡口設置後,她又主動與同事們共同值守崗位,每天都在卡點處,做好出入人員排查、登記。

六安先生店鄉抗疫一線娘子軍,溫柔堅定有力量

  “從年前第一次開會,到現在一天都沒休息過,但也沒覺得累。”入戶摸排、派發倡議書明白紙、為武漢返鄉人員測量體溫、轄區網格化管理等工作,一一把數據記錄、梳理再及時上報,已經成為松店村婦聯主席、衛計專幹楊正霞這段時間固定的工作模式,今年已經58歲的楊正霞,從事村計生衛生工作已經第30個年頭。“快退休之前遇見這種特殊情況,一定要完成自己的任務,看看那些在武漢支援的醫務人員和那些蓋醫院的建設工人們,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她說。


巾幗“紅馬甲” 暖心服務令人贊

  “這是我們準備的蔬菜,感謝你們堅持居家隔離。”2月2日,考慮到武漢回鄉的部分群眾實際生活問題,先生店鄉婦聯主席孔金梅,帶領著巾幗志願者,為轄區13戶有實際困難的武漢返鄉人員送去了蔬菜等生活物資,解決部分生活需求。

六安先生店鄉抗疫一線娘子軍,溫柔堅定有力量

  在疫情防控的一線戰場上,群眾們又看見了平時那些穿著紅馬甲的“好心姑娘”們的身影,這些平時給農村婦女們貼心意見、幫助困難婦女解決困難、關愛少年兒童們的“紅馬甲”們,正在挨家挨戶的告訴大家一種新型病毒的防範方法,“病毒傳染人,出門一定要戴口罩。”“84消毒液一定要稀釋,一定不能和潔廁靈一起用,不然會中毒。”“用完酒精要注意防火。”“口罩顏色深的朝外面戴。”……“紅馬甲”們的聲聲囑咐,群眾聽在耳中、暖在心中。

六安先生店鄉抗疫一線娘子軍,溫柔堅定有力量

  2月8日先生店鄉鮑灣村某村民去世,因為擔心出現人員聚集的情況,聽聞消息的鮑灣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兩委幹部趕了過去,表達哀痛之後,他們為該戶送上了10個口罩和消毒液。沒有預想中的不理解不配合,該戶家屬也表示經過家人商議,一切從簡。

六安先生店鄉抗疫一線娘子軍,溫柔堅定有力量

  而工作做完回村後,鮑灣村婦聯主席、衛計專幹劉家玲還是有點不放心,又來到該戶,細心的叮囑消毒液一定要稀釋、注意防火等,還拿出了自己為家人準備的5個3M口罩送給該戶,叮囑去殯儀館時用這種口罩,回來以後口罩一定不能再使用等等注意事項。溫柔細心的囑咐,事無鉅細的考慮,讓該戶群眾感受到了關懷和關心。“謝謝你了,好心的姑娘,為我們考慮這麼多,這個時候送口罩,真比下大雪送煤炭還珍貴!”群眾說。


基層“文化人” 潛移默化擔使命

  2月4日,一個宣傳疫情防控的宣傳車在抖音及媒體平臺火了起來,“要想撈門子,前門撈到後門子……小窗戶臺子開起來,可聽到唻?我再講一遍!”這是先生店鄉文化站製作的一條“土味”宣傳車視頻。“就要這樣喊才有效!”“太醒腦了,我要再聽一遍!”“硬核村長喊話了!”通俗易懂的文字,“土味”十足的方言,贏得了網友們的紛紛點贊。


  這個視頻的拍攝者,就是先生店鄉硤石村農家書屋管理員。平時,為了豐富農村的文化活動,先生店鄉各個村的農家書屋管理員們,會在茶餘飯後組織各村群眾跳跳廣場舞、看看電影,因為知道她們還管理文化廣場、和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場所,又能寫會說,群眾會親切的稱呼她們為“文化人兒”。在疫情防控期間,這群文化人兒,也拿起了自己的“秘密武器”,她們不僅入戶摸排、上門宣傳,她們還結合實際情況想出了各種“奇思妙招”。

六安先生店鄉抗疫一線娘子軍,溫柔堅定有力量

  接到文化場所暫不開放的通知後,先生店鄉各村農家書屋管理員,紛紛關閉了各自農家書屋,進行全面消毒,並對群眾進行了解釋說明;松店村、南四十鋪村廣場舞隊放棄了文娛活動,但原本的微信“約舞”群,已然成為疫情防控的一個個宣傳小陣地,每天發送著疫情控制相關知識;為了宣傳各項政策、小喇叭能響起來,街中村書屋管理員又變身播音員,錄製倡議書、一封信等語音內容,鮑灣村面積大、村組多,為了讓小喇叭更有效,跳廣場舞的音響變身為了移動宣傳音響……為了宣傳疫情防控,在她們手中誕生的一張張照片、一條條橫幅、一段段音頻、一篇篇文字,都體現了基層文化人自覺的使命擔當,為疫情防控貢獻了一份潛移默化的力量。

六安先生店鄉抗疫一線娘子軍,溫柔堅定有力量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

這些基層巾幗“娘子軍”

勇擔當、講奉獻,

毫無怨言堅守崗位,

義無反顧挺身而出。

一句句“應當做的”樸實動人,

一句句“隨叫隨到”堅定果敢,

她們淋漓盡致展現了

“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責任擔當,

在抗疫一線戰場上

貢獻了溫柔堅定的“她”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