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褂、紅藥箱,豎新鎮的村醫們堅守在基層防疫“最後一公里”

在上海市崇明區豎新鎮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有一群人每天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堅守基層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曲折的鄉間小路上,留下了他們為防疫而奔忙的身影,他們就是鄉村醫生。儘管是醫療系統裡的“小角色”,鄉村醫生們卻從未忘記“救死扶傷”的使命和擔當,在特殊時期,他們成為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守護著村民的健康。

“志願者崗位,我去最合適”

白大褂、紅藥箱,豎新鎮的村醫們堅守在基層防疫“最後一公里”

徐惠民,崇明豎新鎮油橋村人,1971年入黨,退休後的他得知鄉村醫生流失嚴重,便放棄了子女為其安排的優越生活,申請成為一名鄉村醫生。老徐的妻子於去年中風,生活不能自理,徐惠民一邊為村民看病開方,一邊照顧妻子,抽空還去村裡做做志願者,主動上門為老年村民量血壓、測血糖。春節前後,徐惠民看新聞得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便主動請纓成為一名志願者。近日,徐惠民給本村排摸到的3名湖北籍來滬居家隔離人員當起了“一對一”的看護志願者,每日兩次為隔離人員測量體溫,科普防控知識。家裡人都很擔心他自身的安全,勸他不要再去重點家庭看護,但老徐卻說,“我是一名鄉村醫生,還是共產黨員,比其他志願者更加專業一點,我去最合適!”

“用有限的能力,保一方平安”

白大褂、紅藥箱,豎新鎮的村醫們堅守在基層防疫“最後一公里”

黃祖新,1951年出生,中共黨員,鄉村醫生。黃祖新的衛生室擔負著豎新鎮椿南村和時橋村兩個村3000多村民的日常醫療保健工作。目前,疫情形勢緊迫,黃祖新每天與村幹部一起,挨家挨戶排查外地返崇人員,宣傳防控知識。當排查到村裡有4名武漢來崇人員時,他主動承擔起每天兩次上門測量體溫的任務,並詳細記錄,認真觀察隔離人員身體狀況。因為每天都要不停地往外跑,還要進出重點人員家庭,他的兒子幾次勸他,“不要去了,孫子還小,容易被感染!”黃祖新卻堅持要守好村裡防控第一線。拗不過倔強的父親,黃祖新的兒子只能舉家返回市區。別人問他,你就不怕被感染嗎?黃祖新這樣回答:“我是一名黨員,在國家有困難的時候必須無條件衝在前面,做好村民的防疫工作。雖能力有限,但求保一方平安。”

在豎新鎮,這樣盡心盡力守護群眾健康的村醫還有很多。疫情的爆發正逢春節假期,大量人員返鄉回家過年,此時,農村防控工作顯得極為重要。豎新鎮的村醫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領責,配合村委開展各項防控工作,不僅展現出了“火眼金睛”的本領,更練就了“三頭六臂”的身法。上海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作為村醫的他們繃緊了神經,不敢有一絲鬆懈。雖沒有救治疑難雜症的能力,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和防護裝備,他們卻不畏辛苦、不懼病毒,衝上前線,排查、測量、消殺……用最樸實的方式守護一方百姓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