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江苏6名疾控专家的12天

黄石:江苏6名疾控专家的12天


作为第一支支援黄石的江苏力量,由江苏省疾控中心6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早在2月1日就已经开始指导帮助黄石市疾控中心展开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

11日晚至今,“江苏对口黄石医疗支援队”火爆网络,“蛋黄苏”备受好评。回望过去12天,我们更不能忘记,这支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组为黄石防疫抗疫作出的贡献。


曾一天检验200余份样本


专家组领队是江苏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郭宏雄。


他回忆,1月30日下午4时许,他接到组建病原微生物检验方面专家组驰援黄石的通知,第一时间就给各位队员们拨打了电话,队员们火速在南京集结,并进行相关培训;31日,专家组从南京绕道杭州,乘火车,赶赴黄石。


专家组有4人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1人来自常州市疾控中心,1人来自镇江扬中市疾控中心,年龄最大是49岁,最小的28岁,其中5人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1人为技师职称。


黄石:江苏6名疾控专家的12天


2月1日清晨6时27分,他们携带着8箱试剂、耗材、防护物资等物品,抵达黄石,在简单的休整后,开始投入工作。

病原微生物检验危险性极高,他们时刻都在实验室里与疑似患者的咽拭子样本打交道,进行登记、复核、预处理等,是与病毒最早直接接触的人之一。


黄石:江苏6名疾控专家的12天


因人员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黄石市疾控中心一度面临较大的检验压力。专家组根据实际情况,为分为两个工作小组,一个进入实验室检验;一个协助运输样本,随时待命。

第一天,专家组检验的样本数量超过200份。

专家组成员黎俊宏,个头比较高。为了更好地操作仪器,识别信号,他搬开了凳子,坐在一块泡沫板上进行工作。这种姿势,一次要保持10余个小时。从实验室出来,黎俊宏脱掉防护服,背部湿透了,队员们用一块毛巾帮他擦干……最近一段时间,检验样本数量锐减,平均一天在60份左右。

专家组开始用更多的时间为黄石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人员做培训,已先后进行了两次。虽然牺牲了休息的时间,但他们却对此很高兴,“说明防控措施起到了效果。”队员陈强说。


对黄石的细心照顾表示感谢

在黄石,他们居住的酒店离黄石市疾控中心有10余分钟的步行路程。


黄石:江苏6名疾控专家的12天


工作虽然劳累,但他们对黄石市疾控中心的照顾却好评不断。为了方便他们工作,黄石市疾控中心专门腾出了一间会议室,作为专家组讨论和临时休息的场所;为了帮助他们适应,黄石市疾控中心在生活上也贴心充当“保姆”。


队员戚宇华记得,有一天早上,她错过了早餐时间。可来到办公室,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早已买好了八宝粥、点心等食物,为她额外准备了一份早餐。


“这让我觉得心里很温暖。”她说。


近段时间黄石多雨,天气较为湿冷。一天晚上,专家组下了班,准备回酒店。可走到门口,他们发现,外面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雨。


如果没有雨具,他们冒雨出门,必然浑身湿透。正一筹莫展时,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地将准备好的雨具送到了他们手中。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我们都是一家人。”队员邓秀英,在这些琐碎的细节中,感受到了家的感觉。


在前往各大医院运输咽拭子样本时,黄石市疾控中心每次都会派出两名工作人员陪同。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着酒精等消杀物资,只要看到专家组成员将样本密封,运至运输车内,他们便会主动走上前,帮助专家组成员进行必要的消杀。


“这些天来,他们也将我们的生活照顾得很好。”戚宇华补充。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这里山湖依旧

11日上午,记者与专家组交流时,郭宏雄重复得最多的是:黄石的防控措施很及时;黄石的医疗实力也很不错,为斩断疫情传播作出了贡献。


短短十余天接触,他甚至对这座城市也产生了兴趣。


“这间办公室的窗外是柯尔山;听说背后就是白马山,如果不是疫情影响,我也很想去走走看看。”他说,在运输样本的途中,他还见到了黄石的湖,也感受到了黄石人决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心。


当天早上,郭宏雄还与江苏对口黄石医疗支援队取得了联系。


当他得知这批医疗支援队中还有4名疾控专家时,他兴奋地告诉东楚晚报记者:“这4名疾控专家中,有两人是流行病学的专家,另外两人是消杀专家,他们到来后,肯定可以有效帮助控制疫情发展!”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这里山湖依旧!”队员们对着记者镜头高喊:“黄石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