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恐慌情緒來自哪裡,我們該如何做好應對?

王者有夢


我到沒有感覺到恐慌,就是在家著急,聽到這增加了幾個,那增加了幾例,心裡面很著急,不知道應該怎樣防範才不會增加病人,是不是因為漏掉了信息?所以一直增加病人,真的很著急,請大家再想想怎麼樣才能有力的防範?不讓疫情再發展,大家拾柴火焰高,我覺得只要大家個個都出力,想辦法出主意,全民團結怎樣把防控搞好?杜絕傳染源。讓我們的生活迴歸正常。這樣就緩解了心裡的恐慌。


五彩祥雲向你走來


面對洶湧而來的疫情,緊張、焦慮乃至恐慌,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然而,過度的焦慮和緊張,卻會增加不必要的心理症狀,乃至影響生理狀況。一方面,當一個人長時間處在焦慮的情緒裡,會導致失眠、身體內分泌紊亂,進而導致免疫力下降,不利於對病毒的自我抵抗。另一方面,常有人因為內心焦躁、長期失眠而上火,進而出現咽喉疼痛、頭痛、咳嗽,甚至會有發燒的症狀,而焦慮的情緒往往也會影響腸胃功能,導致腹瀉等狀況的出現。

一旦出現這樣的症狀,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痛苦,更會無端消耗本已緊張的醫療資源,甚至導致新一輪的恐慌——到底是真的病了,還是因為恐慌而“病”了?

面對疫情,固然要保持高度警惕、高度重視,但更要學會調節情緒,緩解焦慮。

面對疫情如何緩解我們的焦慮與恐懼?

1、接受自己的焦慮與恐懼

恐懼是動物最常見的身心反應,是生物進化的必然選擇。因為適度的恐懼,恰恰是對生命的一種保護。遇見可能產生的危險,那種“油然而生”的恐懼會讓我們的身體快速應激,從而躲避或逃離。那些面對天敵還一臉呆萌的物種,在優勝劣汰中早就被進化史拋棄了吧。

本次疫情來勢洶洶,事態發展快而嚴重,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家卻有著太多的未知,產生恐懼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加之人們往往會擔憂自己會不會感染?這病毒到底怎麼回事?後續會不會有藥物能治好?什麼時候這波疫情能過去,恢復正常生活?大量的未知,以及網絡媒體各種信息的傾洩而來,會更加強化人們的焦慮。

但是正因為恐懼和焦慮,足見人們的重視和在意,這並不是壞事情。充分的知道這樣的情緒是如何而來,才能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告訴自己,接受恐懼與焦慮的存在,接受自己也可以恐懼,自己也可以焦慮,這些都是正常的,不是隻有我一個人如此,不要過度擔憂。

2、適時放下手機

互聯網時代,資訊爆炸,各種消息層出不窮。一般來說,互聯網為我們打破“未知”獲取“真知”,從而降低恐懼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手段。

但是,在像本次疫情這樣堪稱“史無前例”的重大公共事件面前,任何一件哪怕再小的事,都會被不斷地重複、不斷地出現,所謂“刷屏”。而每一件壞事,每一次不幸,都會隨著社交網絡的運行機制被放大。消息的流通,對社會是好的。但是,消息的爆炸式流通,特別是社交媒體上帶有情緒的、個人化的消息,長期下來對人會產生相當大的心理負擔;而什麼都做不了的無力感,更是會放大這種焦慮。這種負擔,對於天性敏感的人來說,則更加致命。

過多的消息,是在消耗人與生俱來的同理心。這種同理心,是用來處理和親近的人之間的關係的,我們會為他人的不幸而不幸,所以才能體諒、合作、幫助他人。而到了技術時代,我們在演化中形成的天性,已經承受不了從遠方傳來的、成百上千倍的不幸。很多人會在信息的轟炸之後,選擇關閉自己的感官,變得麻木,這是一種心理保護機制,叫“同情疲勞”。

你需要保留同理心,不被“疲勞”所碾壓。畢竟,你的同理心,應該留給你最親近的、你身邊最需要幫助的人。如果你覺得自己看不了那麼多東西、處理不了那麼多信息,但又不想什麼都不做,那麼你可以做的事就是:

第一,每天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嘗試著遠離手機;第二,即便上網瀏覽,也儘量固定只看幾個你信任的信息源,用不著沒日沒夜去“刷”。

3、學會基本判斷

互聯網世界往往是泥沙俱下,各種消息鋪天蓋地,真假難辨。與其“聽風就是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不如多花點時間,趁著難得的蟄居家中是春節假期,好好讀幾本書,給自己增加一點基本的自然科學常識、社會心理常識和邏輯常識。

這些知識不能直接幫你戰勝病毒,卻可以幫你在恐慌面前保持強大的判斷能力和自信能力。

4、保持與家人親友的聯絡

在今年春晚的朗誦節目中,白巖松說過,“隔離病毒,不能隔離愛”,眼前不管是與家人團員的,還是獨自過年的,請與親友家人保持聯絡,一聲平安問候,就能讓彼此都放心,也可以緩解彼此的焦慮。

5、轉移注意力,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與其拼命的刷信息,還不如干點什麼。“刷信息”治不好病,更不防病,能防病的是洗手、帶口罩、少出門,還有良好的心理狀態。

所以轉移下注意力乾點別的,比如看電影,讀小說都可以,避免災難片、恐怖片,可以看一些愛情片,搞笑片,哪怕抗日神劇也行,至少可以增加必勝的信心。前段時間的美劇《致命女人》,《早間新聞》、《現代愛情》都很不錯,最近熱映的韓劇《愛的迫降》,臺劇《想見你》都可以看看,電影《囧媽》也免費在網絡放映了,幹嘛不看呢。

另外,在家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腰腹的核心訓練,瑜伽,拉伸訓練等,打開keep,隨便找一節,每天跟著做15分鐘也好。

聽音樂也是很好的放鬆方式,選擇一些輕音樂,或者找一些自己喜愛的演唱會實況,往往都能給自己力量。

如果這些都不想做,依舊沉浸在擔憂裡,那就看看我們還能做點什麼能幫到大家的事吧,比如去捐幾個口罩,捐一點錢,或者問候一下在武漢的親朋好友們,鼓勵一下他們。再比如,幫隔壁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買點菜,送幾個口罩,冷靜下來想想看,其實我們能做的很多。

6、不傳謠,不信謠

謠言止於智者,我們無法決定每天撲頭蓋臉而來信息的真偽,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判斷哪些讀起來讓人更加的緊張和焦慮,儘量不去把這樣的內容轉給其他人,畢竟這類帖子治不了病,救不了人,反倒讓更多的人焦慮。

一位心理諮詢說起過這樣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我曾經歷過極其黑暗的時光,身體忍受各種痛苦,卻無法得到確診,內心的焦慮與恐懼與日俱增。就在我近乎絕望的時候,一位醫學院的朋友說了四個字,讓我豁然開朗。他說:來者必去。一直到今天,這四個字都是我心裡的“救命稻草”。

儘管目前情勢依然嚴峻,但我們相信,來者必去。


周口好人好事網


恐慌情緒來自自身!來自與自己對自身生命的擔心,來自於長期閉門不出的壓抑!應該把這件事當做是實現自我的機會!首先,我們不出入人口密集的場所則感染率較低,自身生命安全不成問題!其次閉門不出,很壓抑,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例如:美食,看書,寫作,甚至打遊戲!帶上口罩去一些人員稀少的山坡,田地看看,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等等,都能有效的趕走你的恐慌情緒!


沒錯就是拽


疫情中恐慌情緒來自如哪裡,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疫情的恐慌來源於心裡,眼看疫情惡魔的來襲,只有堅強的面對,做到自我防護意識,有國家的溫暖,有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堅辛,我們要做到,不出門,不聚集。有堅強的信心自我格離,相信黨中央的號召,沒有什麼恐慌的。中國加油 !

武漢加油 ! 湖北加油 ! 黃岡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圓夢夏天


身處疫區,恐慌來自於對自己和家人的身體的擔心。對未來能否逃過此劫的不確定。

身處疫區以外的地方,恐慌來自於生活壓力;哪天開工不知道,存錢太少,網貸房貸催得緊……

疫情結束以後,希望每個人都能加強身體鍛鍊,增強自身免疫力。都能勤儉節約,不當月光族,不花探頭錢,為明天留一點餘糧。


靜水深流691


恐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普遍大眾對於病毒的不瞭解,二是來自於新聞媒體上的每天的死亡數據。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恐慌,病毒不會像癌症一樣抽籤似的,只要阻斷傳播媒介就一定不會被感染,戴口罩和洗手就已經足夠了,在以上基礎上避免長時間與人接觸,等疫情稍微好點,就可以適當的工作了。



每天一句網易雲評論


恐慌情緒是因為不知道危險在哪裡造成的,我們只要多學習一些疫情防禦知識儘量做到也就不會無助的恐慌啦!不懂什麼就去互聯網查詢知道怎麼去做也就不會恐懼了。現在這幾天最好的預防就是呆在家裡。中國加油💪!


黑兔1


恐慌來自,平時自我對生活態度的隨意。不過也不必過於緊張,只要緊聽醫生的忠告,戴口罩,勤洗手,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去等等。就不會有大礙。相信我們的白衣天使,相信我們的國家。保護好自己,就是對大家最好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