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500多种,血清阳性概率2.9%-冠状病毒和人类之间的接触并不罕见

自从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被确定为新的冠状病毒所导致,并存在人和人之间的传播,我们开始明白这个病毒是人类不曾应对过的病毒类型。而在此之前,那些对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并不陌生的人应该知道,数月前开始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其实和前面提到的两种病毒一样,都属于冠状病毒这个大型家族。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众所周知,蝙蝠的栖息地一般远离闹市,如果不是偶遇它们季节性的迁徙活动,我们很难看到蝙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但是,在人类和野生动物生活区域的边界,比如那些原本就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终究还是难以和离蝙蝠的自然栖息保持较远的距离,尤其是那些习惯将山洞作为栖息地的蝙蝠物种。而一些意义重大的科学研究,便是从蝙蝠自身和这些特殊的地带开始:

或许不少人都会感到意外,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数据来看,仅仅是我国范围内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被检测到的就高达500多种;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在对这些区域居民的血清进行检测时发现,其中关于蝙蝠冠状病毒的血清阳性概率竟然达到了2.9%左右。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这一数据表明了,人类和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之间的接触,其实并不像我们之前以为的那么罕见。新型冠状病毒和蝙蝠携带的其他冠状病毒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体现在是否感染人类,以及与以往被发现的病毒有所不同上。换而言之,我们可以通过时间对新出现的病毒进行了解,准确掌握其传播途径,并通过有效隔离的方式阻断其发展。

被命名为COVID-19的新冠病毒,与蝙蝠亚种菊头蝠之间关联最大?

在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疫情报告中,这次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致病的疾病,被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即COVID-19。而这一举措可有效地避免其他并不准确的名称四处泛滥,更能避免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将新冠病毒和地域、甚至是动物和个人关联起来。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该名称不仅能言简意赅地表达病毒的基本信息,更能消除歧视。相信一直对疫情关注的人们都有所了解,从病毒爆发到现在数据有所好转,实际上并没有对一开始的传播途径确定下来。而可能存在中间宿主,则被视为病毒从野生动物到人类过渡的大概率原因。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而它们都指向了原本在蝙蝠中进行传播的冠状病毒。具体而言,那些生活在中国南方的蝙蝠亚种菊头蝠,被视为最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存在关联的野生动物。专家们不仅要应对当前的疫情,同时还需要找到病毒的动物传染源,因为找到病毒的源头是确认最初传播路径最准确的方式。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菊头蝠属的大耳菊头蝠,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野生动物?

虽然见过蝙蝠的人不在多数,但作为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飞上蓝天的兽类,它原本就在人们的心里有不一样的位置。而蝙蝠的眼睛很瞎,无法看到周围的世界,一定是它最广为人知的身体构造特征之一。雷达便是人类通过对蝙蝠的了解,模仿了其回声定位的技能。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在全世界范围内,蝙蝠类的动物达到了16科185属962种,而在我国境内生活的蝙蝠则有7科30属120种。整体而言,我们一般将翼手目分为两个主要的亚目,分别是食果蝠的大蝙蝠亚目,以及食虫蝠的小蝙蝠亚目。而目前与新型冠状病毒关联最大的菊头蝠,一般情况下都指的是学名为Rhinolophus macrotis的大耳菊头蝠。

事实上,大耳菊头蝠的数量并不多,因此它们总是和其他蝙蝠共同栖息在山洞里;

由于大耳菊头蝠并不怕光,更不甚畏人,所以它们白天经常会在山洞的边缘,又或是距离洞口较近的岩石顶壁上停留。

晚上的时候,大耳菊头蝠会飞出去寻找食物,主要捕食蚊子、鳞翅目昆虫;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从身体构造上来说,大耳菊头蝠的体型比较小,一双大耳朵一定是其外观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毕竟其长度可达到23到27毫米。与此同时,大耳菊头蝠的鼻子也很有个性,复杂的鼻子结构就像马蹄的形状一样。它们的声呐(鼻孔)并不是从嘴巴里发出来的,而它们的耳朵结构中更没有耳屏这个部分。

野生动物和人类之间的距离

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频率较高的一般都是人类饲养的动物类型,比如鸡和牛,它们不仅味道鲜美,就连含有的营养物质也特别丰富。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我们越来越注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因为现实和科学都让我们明白了,野生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当然,即便我们身处的社会为此而制定了诸多规则,但依然有人对其视若无睹。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之前,我们可以在不少市场里看到有野生动物在贩卖,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其实,我们的祖先在选择家畜进行饲养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那些未被驯化的动物、或未选择将其进行圈养的动物,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野生动物在生长环境上完全不同,虽然并不是所有野生动物都想蝙蝠一样,能够携带多种可感染人类的病毒。

人类在地球上进化的这短短数百万年时间,就导致了地球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乃至极端气候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虽然这是地球自身演化的使然,但人类却也使出了不小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都在提倡节能减排这个观念。因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是目前我们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事,更能在一定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成效。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而与此同时,关于地球的生态系统,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动植物。尤其是那些可以被高价购买的野生动物,其生存风险无疑更大。比如,被大家所熟知的穿山甲,便是一个被人类吃到濒临灭绝的动物种族。昼伏夜出,小心翼翼地用泥土填满自己的洞口,并没有让千里之外的人们停下疯狂搜寻它们的脚步。原本用来保护自己的鳞片,更被一些捕猎人一片片剥下。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人类的确是地球上现存的智慧最高的生物,但是我们不能忘却一个基本事实:看似无所不能的我们,也不过是地球万千生物之一,所有生物会被自然条件所影响。当我们将某些野生动物逼向绝境,它们所处的生态系统也会就此打乱。而部分人类的无下限介入,势必会导致我们与野生动物之间原本应该保持的距离被打破。

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之初,当病毒的来源被指向蝙蝠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为什么不把蝙蝠这个物种彻底消灭。很明显,存在此类疑问的人并不了解蝙蝠在自然界中到底是怎样重要的存在体,要知道它不仅指引人类制造出了雷达,地球上大约三分之一的森林都是靠蝙蝠“播种”。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而蝙蝠的消失,势必会同时导致昆虫的泛滥,要知道一只大约20克的蝙蝠,便可以在一夜之间吃掉200-1000只昆虫。与此同时,那些原本以蝙蝠为食物的动物,比如浣熊和猛禽,它们也会失去自己的食物来源。事实上,原本占据哺乳动物20%的蝙蝠,也随着环境的变化(栖息地气候)、栖息地被破坏和人类的捕杀,而导致了部分蝙蝠物种濒危。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总而言之:

相信只要我们所有人都做好居家隔离,以及出门之后的必要防护,新型冠状病毒必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被消灭;

与此同时,我们不仅应该充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为病毒的预防做足准备。更应该明白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不是吃和被吃,而是相互依存。

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便是在维系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人类的历史可以在地球上书写多少个世纪,则主要取决于地球对生命的友好程度。


蝙蝠被发现500多种冠状病毒,亚种菊头蝠和新冠病毒关联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