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文|夏紹毅

摘 要:自作詩文書法是文人詩歌與書法的“交集”,書法藝術的風格、成就不僅與點畫技法有關,還與筆下所寫的文學內容有密切聯繫。但在當代書法創作中,自作詩文的缺失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本文列舉

歷代經典傳世書法作品,從文學藝術角度探討自作詩文對書法創作的重要作用,並分析當代自作詩文喪失的根本原因,從而提出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平時要多積累,養成記錄身邊事情的習慣,方可真正提高詩文創作的水平。

關鍵詞:自作詩文;書法;筆墨;文化內涵;



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_蘭亭序局部01

一、歷代經典傳世書法作品,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自作詩文。

1、王羲之《蘭亭序》。

《蘭亭序》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件極品之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從文學的角度來說,是一篇絕佳的“美文”,其價值甚高。其中膾炙人口的文句,如“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等文句。從美景談到人生,再從人生談到死亡,“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面對生死,他們顯得是那樣的從容豁達。雖然這次聚會已過去一千多年,但細讀這篇文章之時,當時聚會時的盛況的場景在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人生之短暫,時空之無窮,往往非常容易引起古人之感嘆,今人之噓唏。可見,對此生死之大事,古今並沒有什麼不同。古人的詩文和書法往往能穿越時空的限制而能與幾千年甚至上萬年之後的人們產生共鳴,這樣的絕妙詩文書法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消亡的。


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_蘭亭序局部02

2、顏真卿《祭侄文稿》。


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顏真卿《祭侄稿》疾澀用筆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追祭侄兒顏季明的一篇草稿之作, 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其中塗改次數之多,令人吃驚。但絲毫未能影響其詩文書法的歷史價值,反而更能彰顯顏魯公的忠心大義。此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不顧筆墨之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

3、蘇軾《黃州寒食帖》。

這是蘇軾的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後,在第三年的寒食節所引發的人生感嘆,其詩蒼涼沉鬱,表達了蘇軾當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發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蘇軾_黃州寒食詩帖局部


4、孫過庭《書譜》。


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孫過庭《書譜》局部01

《書譜》是一篇書學理論大作,其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論,內容廣博宏富,涉及書學各個方面,且見解精闢獨到,揭示出了書法藝術的本質規律。

是書史上無爭議的一篇文、理、藝三絕之作,其書法深得二王筆法真傳,落筆乾脆爽快,使轉多變自然,筆力遒勁雄強。一如他所描述的那樣: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


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孫過庭《書譜》局部

作為草法的學習,《書譜》如同二王的法帖一樣,是不可缺少的範本。

5、懷素《自敘帖》。


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懷素《自敘帖》局部

《自敘帖》是懷素自述寫草書的經歷和經驗,及當時士大夫對他書法的品評,是以狂草寫成的書卷,卷中摘錄顏真卿等書家、詩人及名流貴卿所贈詩文及對他的草書的讚頌。此卷採用細筆勁毫,筆畫圓轉遒逸,使轉如環,如“鐵畫銀鉤”。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盪,其中有疾有緩,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此外也有點畫分散者,則強調筆斷意連,生生不息的筆勢,筆鋒迴護鉤挑,一字、一行,以至數行之間,點畫互相呼應。通幅於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盪,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二、當代自作詩文的缺失原因剖析。

當代書法事業的雖然蓬勃發展,但也導致一些問題也逐漸交顯。這些問題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當代書法文化內涵缺失非常嚴重。當代書家詩文修養不過關,從歷代國展可以看出,能書寫自作詩文的比例極少。當代書家傳統文化修養的缺失、文化價值的弱化其原因分析如下:


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國展書法


1、當代書家文化身份的不同,導致不能產生自作詩文的書家。

當代書法缺乏文化內涵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書寫者文化身份的不認同。時至今日,書法家的構成是比較多元的,既有專業化、職業化的書法工作者,也有政界、學界、商界從事各類工作的書法創作者,他們與傳統文人的知識結構相比較,對古文字的學習與使用,對古文經典的記憶與理解,對古典文學的創作與欣賞,都遠遜古人。

2、當代展覽對書法作品中自作詩文的影響較大,跟風嚴重。


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國展書法


書法風格看似多樣,實則趨同,流於單一。

書法風格是書家作品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與創作個性,雖然一個時代的書法風格具有不同程度的趨同性,但是一個時代的風格越是多姿多彩、繁複不同,這個時代的整體藝術水平就相對卓越。翻閱中國書法史,除個人書風外,還有地域書風、流派書風以及家族書風。正是這如此絢爛多姿的書法風格與風格類型,使得漢字成為世界上唯一的書寫藝術。

縱觀整個書法史,它也是書法風格的演變史。反觀當前書法創作,書風相仿、面目雷同,缺少地域風格和個性特徵。當前書法風格趨同的原因。在外,交通便利信息蒐集傳達的便捷;在內,投展跟風心理嚴重,加上理論知識薄弱,文化修養嚴重不足。

當前展覽書法作品基本以抄寫古代詩文為主。

古代經典書法作品的書寫內容,絕大多數是書家自撰,如上說列舉。其作品內容與藝術水平高度統一,藝術性與文學性同行並存,表達的是作者個人的思想與情懷。經典,既可以作為藝術來欣賞,同時也可以透過筆鋒,批讀書家之思想。當下,抄寫古人詩文的原因,還得從清末說起。從清末提倡新學、廢除科舉,到以新學為主要知識結構的當代,書法人古代文學修養普遍欠缺,書寫書法文本的能力逐漸減弱,導致當代的書法作品以傳抄記錄為主要特色。

三、當代書法面對如此多的創作問題,我們如何解決呢?

1、要明確書法創作理念。

要從思想上有較高的認識,要有“殉道”的精神,學書法不僅僅是把字寫得好看,而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人生修行,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而詩文的修養,正是“言志抒情”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上述古今流傳的經典書法作品就是如此。因此,要想提高書法的層次境界,加強詩文修養迫在眉睫,是必不可少的日課。


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陸游《懷成都十韻詩》局部01

2、要多讀古今詩詞歌賦。

對於一些經典詩詞歌賦,最好能背下來。推薦必背之文章,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孫過庭的《書譜》、蘇軾的《黃州寒食帖》等。

3、要養成記筆記,寫感想的習慣,自作詩的創作不是一籌而就的,而是慢慢積累的。

為了能夠提高自己的詩文創作,那麼平時就得多寫、多看、多思,從而養成良好的詩文積累習慣。要多到大自然中去感悟,萬物皆有靈,自然物象會給你許多有益的啟示。激發詩詞的創作靈感,久而久之,詩詞的創作感覺就會順口而出。

這種大格局下,書家自身還是需要不斷提高自作詩文的水平。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詩文並不只是詩歌,其拓展的形式還可以是白話文、散文等。但是,自作詩文如果格調太低,就如格律不通的打油詩、順口溜,那還不如抄經典詩文。

但即使是抄寫,也還是錯誤百出,笑話不斷。抄寫對象版本不佳,如“百度體”;抄寫態度不認真,錯字、漏句、倒文現象嚴重;對文化制度不瞭解,與詩文作者共同避諱。


試論自作詩文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

陸游《懷成都十韻詩》局部02


四、結語。

總而言之,當代書法所書寫的文字內容折射出的文化缺失現象,並不是突然出現的,而與社會制度的發展密不可分,是書法前進道路上的正常現象,許多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此問題的嚴重性,如在近兩屆的國展中,逐步提倡書寫自己創作的詩詞歌賦。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估計不久的將來,書法人士都是自己創作自己的詩文而不是抄錄唐詩宋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