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道菜證明你有苦過?

晨晨東方夜談


30多年沒感覺有多苦,現在呢!

在醫院陪生病的老媽,正好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院食堂關閉,飯點兒送到每層,吃的越來越慘!

早餐:一個饅頭一個雞蛋一杯鹹湯

午餐晚餐:盒飯

盒飯的菜:大頭菜,就豆芽,土豆,

沒滋沒味,大米飯硬撅撅的,病人本來胃口就不好,根本就吃不下!

到處封路,醫院不讓探視,家人不能送吃的,訂不到外賣,每到飯點,心急火燎啊[流淚]

祈禱🙏🏻疫情趕緊過去吧




艾i井


大家好,我是喜食筆記,我現在回答的是:“用一道菜證明你有苦過?”


我是一個80後,身為獨生子女的我在縣城長大,據說我剛出生還沒有記憶的時候吃過點苦,在家裡睡覺都能把耳朵凍了,隨著一點點長大,關於吃苦的記憶還真的不多。

對於用一道菜證明苦過,感覺這個苦屬於相對的,我見過大冬天站在東北街頭賣水果的,手都凍裂了還依然笑呵呵的說自己過的挺好,也見過每天坐在辦公室無所事事,不愁吃不少穿的人感覺自己過的很苦。

對於我個人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條件的改變每一個階段的某一道菜,可能讓我自己感覺苦過,這個苦不一定是經濟條件帶來的苦,也可能是勞累之苦,心苦,孤獨之苦等等。

給大家講講我吃的證明我“苦過”的菜。


首先,從小學說起,因為那時的記憶就比較清晰了。


那是吃酸菜燉粉條讓我感覺很苦,雖然現在很愛吃。到了冬天,本來就挑食的我回家天天都得面對燉的粘粘乎乎的酸菜。

長大了才搞明白那是因為家裡沒啥吃的,一大鍋酸菜,上頓吃,下頓吃,絕對不斷,一口大鍋酸菜沒了加酸菜,湯沒了加水,當然了想加肉得等到過年、過節。

當然小學時候還讓我感覺很苦的就是吃熱面,我們那一種非常出名的小吃,大人孩子都愛吃,家附近就有一家最出名的熱麵館子。那時家裡條件剛有好轉,偶爾也有了零花錢,就攢起來跟小夥伴們去吃碗熱面。

財大氣粗的小夥伴們都點1塊5一碗的,家裡條件相對比較差的就只能點一碗1塊錢一碗的,比高配的熱面少兩半茶葉蛋,遇到不愛吃茶葉蛋的發小就是我那是最幸福,感覺最不苦的時候。

初中後一直到高中,家裡條件一點點好了,我想大聲的說我沒吃過苦。


一直到幾年後出國,才又讓我感覺很苦,當然那時不是因為經濟上的苦,長那麼大第一次坐飛機,還是一個人橫跨半個地球。到了地球那邊,每天吃著國內孩子們最愛吃的洋快餐,開始感覺很幸福,一個月不到每日拿著漢堡都想吐。

從來沒離開過家鄉,沒離開過父母,第一次感受到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那時最苦的還不是吃洋快餐,讓我感覺最苦的,反而是比較好的一頓西餐。

在學校禮堂打工,當天是婚禮宴席,中午12點開始上班,一直工作到午夜12點,足足站了12個小時,第一次幹活的我感覺腿都不是自己的,禮堂負責人對學生一向很好,把婚禮的美食給我們在場的學生每人留了一份。

一起去的同伴在收拾完,趴在後廚吃這頓豐盛的婚禮宴席時,邊吃邊哭,現在想想我還不算苦,同伴比我更苦,都吃出眼淚了。

下班後回到家已經是凌晨1點了,不敢躺在床上,吃著最不愛吃的一種口味類似薯片的小吃給自己提神寫論文,那時覺得最苦的就是自己,現在想想有的吃就不錯了,還不夠苦。


長大了工作後,吃過一盤迴鍋肉感覺自己很苦,回國後工作也比較順利,做過外企白領,做過地產公司中層,但總想著自己創業。

於是脫離眼前的舒適圈去四川臥底打工,後廚的伙食沒得說,天天各種川味美食,凌晨起來幹活,中午下班,午飯經常是回鍋肉,那時吃著回鍋肉裝著打工仔,渾身弄的油膩不堪感覺自己很苦。

結語


吃過的菜感覺自己苦過,每個人對苦的定義都不相同,有的認為吃樹皮是苦,也有人認為吃香的喝辣的也是一種苦。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越來越知足,只要家人在一起,有書讀,有文章寫,有肉吃肉,有菜吃菜,都不感覺苦。

我是喜食筆記,感謝你關注我的小故事,今天我回答的哪道菜讓我感覺吃苦可能有些與眾不同,希望所有人都能擺脫吃苦,一起加油!


喜食筆記


我是八零後,其實相比我們上一輩人,我們這一代真的算是幸福了。爸爸媽媽吃過的苦不願我們再吃,所以他們盡全力讓我們過得更好。 先在此祝全天下的父母身體健康!

說到苦日子應該是上學的時候吧,我小學就開始寄宿了。每星期回家一回。那個時候學校沒有食堂只有鍋爐房。自己淘米蒸飯,而菜吃的最多的就只有兩樣:臭豆子和辣子

臭豆子很鹹,拌了很多調料,能長時間保存,也很下飯。有的時候媽媽想讓營養豐富些就炒些菜在裡面,但那樣子一般不能超過兩天就壞了,特別是夏天。

辣子也是常備菜之一,菜籽油做的辣子很香,也是我最愛的下飯菜!可能是那個時候辣椒吃的太多,現在我一吃辣椒就胃疼。已經很多年沒有吃過辣椒了。

記得那個時候學校旁邊有人做大鍋菜賣,一毛錢一勺,勺子還不小。但從來不捨得買來吃。留著零花錢到放假的時候給妹妹買零食吃。長長的辣棍兒一毛錢一根,糖一毛錢兩顆,方便麵五毛錢一包、、、說起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啊,現在想來仍記得當時夏天的酷熱,冬天的酷冷。但當時周圍的同學都是如此,倒也沒覺著苦。


阿遙愛吃蛋炒飯


灰菜吃過嗎?吃多了臉腫。1995年我媽帶我和我姐來到威海兩手空空一無所有,路邊有很多灰菜,我媽說58年大饑荒她們吃過,於是我們天天放學跟媽媽去路邊野地裡掐灰菜回去燉著吃,吃完第二天眼都是腫的,沒辦法沒有吃的還要接著吃,後來媽媽四處開荒種地,第二年我們終於不用吃灰菜了。再後來媽媽找到了工作,閒暇之餘依舊四處開荒,勞作不停,別的小孩放假到處玩,我就跟著媽媽拿著钁頭去刨地,都是過窮日子窮怕了。現在母親已經故去,每天想起她我的心裡就酸楚萬分,悲傷不已!





海闊天空129708546


以前我叫它酸酸菜,現在才知道它叫“馬齒莧”,以前一種路邊常見的野菜。。父母都是白手起家、辛勤勞動、努力打拼才有了現在的生活。以前從漢陽縣(現在沌口開發區)轉過來時(88還是89年從郊縣(區)轉到市區),當時父親單位省測繪局外業隊分了房子,所以我和媽才轉過來的(按他當時的級別分的兩室一廳)。記得當時爺爺奶奶,也就給了他們一個碗櫃、幾個碗和幾雙筷子……而在這之前,父母還要每月把生活費交給爺爺奶奶,畢竟我和媽吃喝要開銷。再則,爺爺那個年代,他們的子女都偏多。。父親這邊的七大姑八大姨、和他們的子女偶爾還要過來蹭蹭飯什麼的……再加上當時家裡土房翻修紅磚房不久,所以估計在那個年代裡父母也沒存下什麼錢來。。後來我就讀於魯巷小學,他們當時交了學費以後手頭上就沒有什麼餘錢了,而魯小屬於省級/市級示範性小學,記得當時教學很有特色,課外還開設有音樂、手工、體育、種植、航模、無線電、繪畫……等等的興趣班和特色小組,非常豐富,費用上比一般小學要高出不少,記得當時一學期學費加雜費都得100-200,當時大多數人工資只有1、20一個月,多的也不過3、40……父母作風又都很硬派,又不願拉下臉找單位同事鄰居開口借,所以吃了一段時間那種帶點酸味的、未曾見過的菜,我叫它“酸酸菜”(蘿蔔、白菜、菠菜、茄子、黃瓜、瓠子……這些應該屬於常見。後來才知道它是野草一樣的菜- - 野菜。)時至今日,我才知道它叫“馬齒莧”,那種放在任何惡劣環境都能頑強生長的,猶如野草一般的野菜。。其實,現在媽偶爾還是會弄上一點來涼拌。。畢竟過過苦日子,憶苦思甜。也會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和美好生活。



輝YJH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苦日子,我80年代初出生於江西的一個小山村,那時候雖然飯能吃飽,但是真的沒有好菜吃,幾個月都難吃到一次肉。記得小時候沒菜吃不下飯的時候,吃的最多的就是醬油拌飯。那時候醬油沒有老抽和生抽之分,應該算是老抽吧。煮飯的時候拿個碗,裡面放半碗醬油加點豬油和鹽,放在飯上蒸。等飯熟了以後就用醬油拌飯,真的,在那個年代吃起來津津有味。

想想現在的小孩子有多幸福,雞鴨魚肉都不願意吃,每次吃飯還要求著他們吃。所以我們還是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雖然現在也有高房價高物價看病難等一系列社會問題,但是起碼吃的比以前好多了。





佛山寶哥


我今年26歲,我小時候是在姥爺家長大的,在我的記憶裡我姥爺是一個打白鐵的,就是從臨沂買鐵皮,或者拆解油桶然後用錘子製成鍋、壺、爐子、舀子、桶之類的傢什的營生。我記事的時候,姥爺家已經很富裕了。 九幾年就給我舅舅蓋了樓房。逢年過節的時候前來道謝人情的鄰里街坊煙啊,酒啊,各種好吃的把睡覺那屋塞成了批發部。我的記憶裡姥爺是一個能人,大字不識一個,硬是會修鎖,修手電筒,針灸等一些巧活。聽我媽媽說以前的時候,小死孩到處都是。有的小孩在醫院裡醫生都說不行了,抱回家埋了吧。然後抱到我姥爺哪裡,脖子筋都軟了,姥爺取出銀針,丟,丟,丟,針幾下,馬上就哭了。再針幾天一天一個樣,最後就好了。我姥爺平日大煙大酒大茶。一天能喝一斤52度的黃皮湯溝大麴。煙是那種悍煙。茶葉是本地的散裝大茶。



小小頃


作為一名90後我很幸運,生活在陽光下。我們這一代人也算是世界的寵兒,中國那段艱苦的年代並未對我們造成任何影響。那時的童年是那麼的美好,相比於現在雖然還是稍微苦點但是確實承載了太多的回憶。現在想吃什麼東西超市或是各種網站無論是貴的或者是便宜的都能找出一堆,各種口味。我小時候物質並沒有這麼好,家裡條件又一般,吃一隻燒雞,大人總是把兩條雞腿一條先給老人吃在給自己吃另外一條。也許是延續了大人們艱苦樸素的生活吧,每次在集市上遇到自己想吃的東西總會先問問價格,一聽賣東西的阿姨說的價格後感覺很貴自己就主動的不要了,那種懂事總會逗樂身邊的多數人。以前吃的一些東西雖然說對身體健康不怎麼好,那時候一口饅頭一口就菜真是滿滿的幸福感。

小時候我們這邊近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口缸,用了醃製鹹菜的,其實就是把白菜,蘿蔔啥的放進缸裡然後倒進食用鹽最後蓋上缸蓋子放至一段時間就可以吃了.可別小瞧這一缸菜,它可以放很長時間,更加可以吃很長時間。每次吃飯的時候沒有就菜了又不能幹吃饅頭米飯吧,就從缸裡撈出個蘿蔔,我們這邊叫辣疙瘩。放進清水裡洗乾淨,刮皮把蘿蔔切成絲,倒點味精醬油啥的就可以吃了,我最喜歡用辣椒油拌這吃,一口饅頭一口菜的,真是滿滿的爽感。而我最喜歡的吃法就是把蘿蔔切成絲,用麵粉加點水一攪拌放進鍋裡用油煎,出鍋的時候吃起來酥酥脆脆的。可是當時條件不允許用這麼多油做菜有點奢侈了。當時確實是一缸醃菜解決了一大家子人好長時間的就菜問題。作為90後的我,對於童年的回憶確實非常美好,雖然有點小苦,但心裡總歸是甜的。


吃貨別跑


剛上班的時候沒錢吃飯,早上不吃,中午在廠裡吃撐著,晚上不加班就沒得吃,在早餐店買饅頭,有時候三個有時候4個,最慘的時候,拿5個1毛一個5毛買倆饅頭,就著自來水,連榨菜都吃不起。第一次工資到手,在沙縣買了10個雞腿。


菜鳥糟蹋各大遊戲


我有苦過的那是酸菜,我生於六零年代末,那時候家裡生活條件不好,每到冬天我的母親就醃了好多的酸菜,而且每頓飯都炒酸菜,我的老媽呢又是山西人,還特別愛吃麵食,愛吃醋,所以吃到肚子裡感覺酸酸的,總想吃點肉,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吃這口酸菜有時還挺想念,也挺想念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