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朋友同事挺多,但是却感觉没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为什么?

顺子自媒体


一般讲,同事和朋友还是有区别的。同事是工作关系,当然可发展成朋友,但由于基础和条件,比较难。朋友就不一样,各种可能性,只是气味相投、肝胆相照……

当然君子交人淡如水,以心换心,有很多格言在指导我们如何交友。

有三条原则是被认同的:1、诚心待人,不求或少求回报。2、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因为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事,还是时有发生的。3、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为好。而且坚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因为知己实在是难得的。

所以朋友同事多,说明你人际关系,广且良好,这就不错了。不要期望有太多的知心人,有时人心不足,会难受,这种自我折磨犯不上。

当然在找不到知已时,也要问问自己:我待人诚心吗?


被叫作黄老师的1948


一个单位一个公司,有的职员有时有一种错觉,总认为自已的职位很忙,有干不完的事,比别人做的多。

所以聪明的领导会在三两年后进行岗位调整。当然适用于国企,因人员终身制指至退休。

调整后三五月正轨了,开始许有不熟的可互帮。两年熟练后才知原来别人很努力,看到他、她们轻松样子是刚完成任务。

再有也许别人笑脸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烦恼,聪明人会把资料带回家加班至深夜。我每到年终结账报表又建新台账时,常把四十多本账薄带回家加班至后夜两点。不是能力差是年底白天事多的实无时间。就这样在建新台账总有两人能力强字美者来帮忙,已是常态。

也许你的事我貝体不知,但以为别人不理解也属正常,可以找班长或骨干去交流,最好找党员,因党员有责任多干,帮肋你。

关键得把想法和要求让人知道,不必全告,只说出需要支持某项事即可,单位可有好心聪明人。


李287275412李泽祥


我建议如果不是很冷淡的男生,你跟他聊个一两天,后面就用续火为借口(这个很好用,我同学试过)。

你的要求时间有一点点短,不到一个月,说实话,真有点难的。所以成功的前提是他不是块木头,没有喜欢的女生,没有女朋友。

欲擒故纵肯定是有用的,但是不能太过了。可是我一遇到我喜欢的人就忍不住了,所有技巧全部紧张到忘掉,只会尬聊了。

祝你早日成功!!


玮BR


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题主是在真正的思考人生。

中国历来就有: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之说。

这不能说是国人势利,毕竟人人都需要赚钱养家糊口,所以趋利避害就成为了主流。

你穷,帮不上我的忙,只能添些麻烦,那就是害。

而有钱人,万一帮忙呢?所以就是利,所以人人都趋利避害,因此也就有了: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之说。

于是乎,就有了伯牙作出高山流水之曲,却没有知音,好容易得一知音子期还早死,伯牙伤心摔琴的典故。

又于是乎,古人才有: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的感叹,因为不存在利益纠缠的朋友太少了。


jianchi


这个世道有钱朋友就多,真正的朋友能有几个?


四川九妹


是个极力故作主动掌握,却又有心无力的命运流程…谈不上讲求莫名其妙的“意义”,应付各种成住坏空,维持精神不灭,就已筋疲力竭。


在下不才令您失望


朋友同事多,却不能理解你,说明他们和你的关系并不是很深,可能只是平常经常一起玩,一起工作,你自己认为他们就该能理解你。

拿同事关系来说,大家都在一个公司上班,工作中帮忙、交流、聚聚餐,这很正常。那他们就应该理解你吗?显然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一味地迎合你,那算理解吗!

真正的知己,是你遇到困难,能鼓励,钻牛角尖时能坚决的指出、开导你的人。

个人理解,说的不好请见谅。


行进中的80後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提问,一个人朋友和同事都挺多,但是总觉得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您要明白,朋友和同事多,但并不一定代表着这些人能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相反,朋友和同事少的人,也并不一定代表没有知心朋友。那么在我看来,朋友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有时候能遇上一两个知心朋友,那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了。
其次,过多的朋友和同事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过多的关系会让你身心俱疲,甚至有的时候会混淆关系,而无法去用心经营和交心朋友的关系。
最后,还是希望能够静下来,好好捋一捋自己的这些关系,然后调整好心态,当你打开自己内心大门的时候,懂自己的人就快要到来啦!
保持微笑,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很差!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e1438ef9678444bb6b2e24fc59f4b5c\

木鸡呆呆


如果一个人的朋友同串挺多而没有人理解的话。只能肯定的说,她的所说的话本该是真实却被否定过或遭到质凝。从此她只能藏进心底,也许是保护自已的一种方式而已。


朱清秀171


每个人都有自己处事的方法方式,能理解有知己,不理解无所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