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過最冷的雨,也看過最美的日出,來自杭州南值守一線的故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鍇凱 通訊員 黃蓉 蔡尤嘉

上午,沈澄到內勤室拿些材料,他黑了很多,嗓音也有點沙啞。

派出所的同事問他:“沈所長,你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嗎”

他停住了。

32歲的沈澄是真不知道今天周幾,他和很多一線值守的民警一樣,已經十幾天沒回家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杭新景高速杭州南收費站成了杭城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雙浦派出所副所長沈澄成了杭州南防疫檢查站站長。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下沈澄們,聽聽杭州南守門人的故事。

淋過最冷的雨,也看過最美的日出,來自杭州南值守一線的故事

1】杭州南迎來返杭客流,車流數據是守好南大門的關鍵

杭州南檢查站的工作人員裡,有街道工作人員,也有路政、衛健、大量的志願者。執勤警力中,有交警,也有公安局的增援力量和派出所的民警輔警。

這麼多增援力量如何科學排班、高峰時期如何動態調配警力資源,成了沈澄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分工先明確,以工作內容、工作單位分工,包乾。比如志願者、衛健工作人員以測量體溫為主,負責幾個車道;我們民警、輔警以檢查車輛、人員信息為主,就負責幾個口子。”剛開始那幾天,沈澄幾乎沒睡,一閉上眼睛,滿腦子裡都是工作。

淋過最冷的雨,也看過最美的日出,來自杭州南值守一線的故事

淋過最冷的雨,也看過最美的日出,來自杭州南值守一線的故事

杭州南高速入城口車流量不定,作為站長,沈澄最關注的就是車流量。

守好杭州的南大門,車流量很關鍵。每天,他都會調取前一天24小時的車流量數據,再結合當天的客流量數據,合理分配工作。

“一般來說,每天的12點到傍晚6點,是杭州南高速的車流量高峰期,在這個高峰期時段,就要合理增派人員。”

淋過最冷的雨,也看過最美的日出,來自杭州南值守一線的故事

沈澄告訴小時新聞記者,這幾天杭州陸續迎來返程客流,杭州南的客流量數據變化也很明顯。

“年初六的時候,客流量達到過一個小高峰,一天的車流量達到1.2萬輛;之後疫情管控措施加強後,車流量明顯降低,每天只有兩三千輛,就在這幾天,車流數據又開始回升,每天達到了五六千輛,基本都是回杭州下高速南的車輛。”沈澄說,為了配合返程客流,最近下杭州南的口子也開到了8個到9個。

2】淋過最冷的雨,也看過最美的日出

沈澄本身是不愛運動的,或者說他根本停不下來,沒空運動。

但是在這個小小的杭州南檢查站,他每天的微信步數都在兩萬步以上。

沈澄微信有600多個好友,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好幾次都是以三萬多步位居榜首。最多的一天,他走了3.8萬步,全都是在這個小小的檢查站裡走出來的。

沈澄主要負責白天的統籌安排工作,但是在這場防疫戰裡,為了守好杭州南的大門,他也陪著守夜的工作人員,一起值守了很多個杭州南的夜晚。

淋過最冷的雨,也看過最美的日出,來自杭州南值守一線的故事

他說,防疫工作容不得半點差池,守好杭州南,就是守好杭州。剛開始的時候,沈澄很不放心,陪著夜班一起守夜。

深夜的杭州南,很安靜,安靜得讓人恍然覺得一切被摁下了暫停鍵。

“等車來,我們上去核對車輛信息、人員信息……這種感覺,怎麼說,有點孤獨,但責任感很大。”沈澄說,前些天半夜一直下雨,夜班民警在檢查口,冷得來回踱步,口罩脫下來,裡面全是水,分不清是汗還是雨水。

在值守過程中,沈澄們遇到過無奈的哭泣,也遇到過不被理解的委屈。有時冷到瑟瑟發抖,有時忙到汗流浹背。他說,暖心的事情也很多,有熱心群眾送來口罩、泡麵和火腿腸,也有民警家屬送來了暖寶寶、熱薑茶……

沈澄說,夜班淋過的雨特別冷,雨水打在臉上,視線都模糊了,當時就想著我們要早點打贏這場戰役。也熬過難熬的夜,很困很累很餓,但是熬過去後,他看到過檢查站最美的日出,“太陽緩緩升起,那種感覺太棒了,很暖。”

截至目前,在沈澄的帶領下,杭州南檢查站共檢查車輛3.2萬輛、人員4.5萬人,發放隔離告知書133份,移送就醫12人。

最後,沈澄告訴小時新聞記者,現在的杭州南,物資充沛,人員充足,組織高效,流程規範,調度靈活。“請大家放心吧,有我們在,必定不辱使命,守牢杭城這一道防疫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