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了之後,物價會否大漲?

一生無悔林


疫情過後,食品類主要以肉類為主有一波上漲!但其它物品上漲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有些反而下跌!


遠航小衛士


疫情這段時間物價有一定程度的上漲,最近公佈的一月份CPI更是到5.4%,看著這麼高的物價上漲,很多人都在說去超市感覺比5.4%更高,所以也在擔心接下來的物價會何去何從。

小墨在疫情期間過了兩趟超市,一趟是在春節期間,一趟是在昨天。

春節期間北京人已經很少了,物流快遞都沒完全上班,超市的場景嚇我一跳,調料不全,奶製品很少,麵包架子基本空的,菜都是歪瓜裂棗還貴。

昨天再去超市,發現貨架上已經擺滿了商品,上次沒有買到的這次都買齊了,雖然平時習慣打折的奶製品不再打折也賣的快,但我相信隨著貨物進貨通暢、工人復工,物價很快能恢復到春節前的狀態。

所以,小墨認為,疫情過後,物價可能在一段時間持續相對高價以後還會迴歸到正常價位,畢竟現在是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的好處,價格取決於供需關係,這段特殊時期工廠、物流大面積休息,供貨量跟不上需求,價格自然水漲船高;過了特殊時期,工廠、物流大面積復工,供貨量大於需求,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不過,這次疫情也的確給不少人敲醒了警鐘,帶來了更多的思考,普通人還是得做好資產配置,留夠足夠的資金,才能在遇到突發狀況以後,從容應對物價上漲。


墨非鳴


短期確實會看到物價的上漲,但是幅度不會大,持續性不會太久。

因為國家對於這一塊的控制還是相當嚴厲的,並且在疫情之後,國家也一定會積極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實體經濟,穩定物價的。

我們都知道,疫情期間,大量的企業無法“正常”開工;

大量的人員被隔離在家辦公,甚至無法回到自己的崗位上,還在老家“戰鬥”;

所以,許多工廠無法照常生產訂單,許多蔬菜,魚蝦等無法正常捕撈和運輸,這必然會造成未來的一個短期物價上漲。

但是,我們要有信心。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疫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菜品的供應正常,可以看到大部分必需品的供應到位。

因此,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這麼良好的管制措施下,短期的物價上漲幅度是有限的,時間是有限的。

一旦疫情結束,國家一定會大力扶持這些企業和工廠,讓實體經濟和人民的生活回到一個正常的軌道之中。

只不過,當下來看,疫情的控制才是重頭。

所以,大家互相諒解,共同度過難關吧!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市場物價的規律就是絕對的漲價,因為貨幣是在不斷的貶值,通脹一直存在,只是快慢而已。由於疫情影響的時間比較長,會導致生產的不足,庫存的減少,出現供需矛盾,物價毫無疑問只能漲價,而且比一般年份漲的幅度更大。如果央行再增加貨幣的流動性,會促進漲幅加大。不增加貨幣流動性,經濟就會恢復的慢,不管怎樣生活物資物價飛漲是肯定的,當然固定投資肯定會減少,就業壓力增大,房價會有回落。


數字彩票推演方法


疫情過後,物價能否大漲?

物價一天一個樣,甚至剛剛買完菜,回頭就掉價或漲價,市場經濟之物價如初一,十五的月亮潮夕一樣,時漲時落,規律性的有峰就有谷。

疫情過後的物價也似波動性的起與落,有規律性的漲幅,國家有關部門一直在長效的調控物價,嚴厲打擊在疫情流行期間,哄抬物價,囤積居奇;例如有不法之徒趁疫情期間,任意提高口罩價格,被以鉅額罰款一事,國人都知道。

放心吧,疫情過後的物價不會大漲。


老劉105751014


疫情過了之後,物價會否大漲?

物價是不是大漲成為了現在的話題熱點之一,依我之見短期會出現漲幅,但是長期看來物價不會大漲。得出次結論有以下幾個依據。

第一,我們是一個農業大國,有著完善的農業體系,農業物資充足,沒有漲價的空間,資本也不會進入炒作,這樣資本家會血虧的。

第二,我們有著完善的監管體系,如果出現惡意漲價的行為會受到處罰,這樣別人也沒有這樣的膽量,現實情況就是這樣物價上漲也就是短期的一個情況罷了,所以大家沒有必要過分擔心物價上漲會對生活帶來影響,這是多餘的擔心。

第三,物價短期大漲也是有這樣的可能的,原因很簡單,物資調配需要時間,在這個空間物價上漲是有可能的,但是影響是比較小的,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擔心。


喜之郎關注三農


疫情中漲點價可以理解,交通不方便,做什麼事都有點難,疫情過後我想物價會陣下來的。


牽掛你的人148478152


今年物價肯定會有漲幅,現在已經看到跡象了。但是應該不會大漲,到底我們是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管制在那裡,他們會看好最後底線的。如果放任不管的話,那肯定是大漲。

1.今年的資金面是極其寬鬆,不斷的降準(3個月內2次降準),不斷的央行逆回購操作(已經釋放了超過2萬億資金),未來還可能有降息的政策公佈。這樣今年的資金面還是很寬鬆的,市場中的錢是足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利率也是會逐步下降的。在2月LPR的下降力度可能超過前幾個月。按照經濟學規律,在此情況下,各類商品的物價會有所上浮,否則如何吸收多投放到社會中的貨幣資金?

2.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月份社會經濟大數據中,我們的CPI(物價上漲指數)就上浮了5.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0.6%,影響cpI指數上漲約4.1%。其中因為兩節(元旦和春節)的影響所導致,那麼還有應對此次事件的正常市場無價反應。未來月份應該不會有這麼高的上漲指數,但是估計全年的上漲指數可能會同去年持平。官方宣佈2019年全年同比漲2.9%,但實際素質應該還會更高一點。那麼2020年應該也維持在2019年的水平上。

3.那麼從衣食住行等,關係到每個居民的日常生活商品價格來預測,這方面的物價上漲應該是幅度最大的,就同2019年一樣。例如豬肉,自去年大幅漲價之後,好不容易經過政府的努力管控,價格開始回落。但經過此次公共安全事件的影響,又一次價格上漲,參考去年的管控過程,最少還得經過大半年才有可能回落。

4.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房地產價格不會出現大的波動。2019年有很多城市的房價還是有了明顯上升,雖然也有很多地方在下降。但這個城市價格分化趨勢在2020年會更顯著。

2020年,如果從政府的思路來說,就是一個字“穩”。尤其是經歷了此次公共安全事件之後,那麼今年各項指標都會要求穩定。例如GDP保持去年水平(搶回此次受影響的損失),房價保持穩定可控,那對於物價肯定也是一樣,要穩定可控。才是真正的大基調。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我不認為此次公共衛生事件退潮之後,物價依然會出現大漲。

雖然說這一次的衛生事件爆發期間,對於一些物資的購買出現了抑制,在事件退潮之後,很多人會集中購買物資,產生消費市場的短時間繁榮,這樣顯然會推升物價,但是不要低估了我國的生產能力,總體而言不認為物價還能夠繼續上漲。

1月份公佈的CPI增幅為5.4%,說實話,這說明在1月份期間,物價上漲的幅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cpI上漲的核心動力來自於食品價格的上漲,而在春節期間,歷史同期的食品價格上漲也非常的迅猛,所以我們對照可以發現這一次食品價格的上漲,更多是來自春節假期的季節性調整,而非公共衛生事件的挑戰。

一方面非食品價格雖然受到了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比較明顯的上漲,但是背後還出現了ppi的下降,這就是說整體工業品還有一定的下行壓力。按照2003年非典影響的經驗,在公共衛生事件退潮之後,往往會有一波經濟增長的高峰,這不光是來自於消費市場的增長動力,更是生產端的加速生產,這兩方面的影響相互抵消,對於cpI的增長並不會有太多的動力。

可以認為1月份的cpI已經是全年高點了,2月份和3月份的物價雖然仍然可能保持一定的增長,但是總體呈下降趨勢。

有沒有可能物價出現臨時的短期擠兌而飛漲呢?有這個可能性,但是要相信我國政府對於整體物資供需的調控能力,物價短期的飛漲在我國很難發生。


諮詢師天生


會出現階

段性上漲(波動)但最終仍會受市場供給關係影響,趨於正常。我從簡單理論和一些案例

一、供給關係決定價格

從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分析,供需平衡決定價格,當供給大於需求時,物資供應多了,沒有這麼多人要,所以價格就會下跌。相反,需求大於供給,價格則會升高。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近期口罩、消毒液、酒精、蔬菜等到價格肯定大幅度上升,因為需求的人多了,但是物資生產供應沒跟上,價格就會升高。當然,那些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的行為更加是不可取。

二、案例一 非典疫情期間的物價情況

我們從圖片可以看出,非典疫情期間,也就是從2003年1月到2003年8月,整個非典疫情期間食品價格、肉類、蔬菜等都是階段上升的,但是8月份疫情控制之後,物價就隨著市場供給正常波動了,這裡面有市場“看不見的手”作用,也有政府宏觀調控作用,但是趨勢都是階段性上漲,然後由市場供求決定。

三、案例二 從國外疫情來驗證

我們看美國曆史上比較嚴重的三次豬瘟疫情,發生疫情的時候,物價也是應激發生上漲,然後疫情平穩後價格走勢就跟隨市場自由波動了。

四、不同物品的物價波動情況

疫情過後,不同物品的價格波動肯定也是不一定相同的。像生活必需品、民生用品、醫療衛生用品肯定是上漲較大的,那些和疫情關聯程度比較低、可替代品比較多、市場競爭激烈的物品價格上漲可能就沒有這麼明顯了,比如計生用品、電子科技產品等。

總而言之,價格由市場波動決定。疫情影響的不是物價,而是影響物品供需情況,進而影響了物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