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书法作品创作,怎样安排章法,有什么规律?简洁明要最好?

爱芳书画


在书法创作中所谓的"章法”,就是在写好字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矩和要求去设计、安排整篇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在行书和草书作品的设计上,章法布白尤为重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在书写形式上要从纸张的右边从上而下竖式写,(首行字不低格且第一个字适当大点肥点为好)第二行至右向左依次类推。(书写内容与纸张四边要留下适当的边距,可根据作品大小而定)。(2)在书写前要根据纸张的大小与内容的多少布局设计整篇作品的字数与行数以及字的大小,这也是决定整篇作品艺术效果好与差最关键的一步。以免出现前紧后松(前面字小后面字大)或前松后紧(前面大后面字小)现象,从而影响整篇作品的美感和舒适性。这就需要在脑海中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在脑海里设计出具体到哪个字的大小,虚、实、肥瘦、疏密、欹正、以及字与字,行与行间彼此呼应,相辅相成等等)。(3)落款时要紧上不紧下,也就是说尽量往上提,下面多留白。如果落款字数多可安排两行或多行。(4)盖章。书法印章分姓名章和闲章,姓名章要盖在落款的末尾或末行下端的左侧,也可在姓名章下面加盖一枚闲章(两枚章大小相仿,皆为方形,两章间距相当于章的边长,两枚章要上阴下阳)。然后在作品首行首字右侧盖一闲章,称引首章。引首章要略低于第一个字为好,引首章多为上下长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图形。

以上几点是书法作品章法布局必不可少的,也是与一般的写字不同之处。写好字只是书法作品的一部分,整篇作品能否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章法布局至关重要。











以心相见



56049320387


你好,行书的章法简介的来讲一方面就是对比明确,大小、粗细、长短、斜正、疏密、墨的干枯浓淡等对比关系,善于制造矛盾,甚至夸张对比,但要因字而书,小字可写小、写粗、写密,大字可写大、写细、写疏。字可斜,但要左右摆动,上下承接气息或左或右或正,不可通篇往一处斜如风吹麦浪。字与字,行与行,全局布白,要有些地方疏可走马,有些地方密不透风,参照(图一王羲之《廿九日贴》)上下顺气,左右避让。

另一方面就是行气,让通篇气息流畅。行书笔画与笔画之前或有连带,或笔断意连。行气也如此,酣畅淋漓之处一笔写几字,顺势急笔奋书,连带之处可以参考下草书(图二怀素《自叙帖》、图三),精细之处字字如珍珠,力求单字完美,甚至可以写楷书(图四)。

当然最好的、最简洁明要的、最靠谱的还是临名帖,如经典的《兰亭序》(图五)。找一些名家的字帖找自己喜欢的章法布局,每日临摹,慢慢就能找到规律了。

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你。







简艺书法


春花秋月



丑书学


您好,我也是书法爱好者。我认为行草书章法的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布局上要如写文章一样,要有“起承转合”,整件作品要一环扣一环,严谨紧凑,气脉贯注,尽量做到一气呵成。

二是要善于制造矛盾。一件作品中,笔法上要有方圆、藏露、疾徐的矛盾,墨法上要有枯湿、浓淡的矛盾,字法上要有大小、长短、奇正、疏密的矛盾,但整体上,又通过顾昐照应、承接映带、穿插争让,让这些矛盾和谐统一,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自己的拙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可以多多参考米芾和赵孟頫的作品。





chl1981chl


行书的章法较楷书的章法复杂得多,行书可分为字字独立的行书,如《兰亭》、《韭花帖》等,典型的是《韭花帖》,由于字距行距较大,使人视觉易于集中到单字上来,这类行书追求单字内的完美,字的大小变化含蓄,字与字之间呼应含蓄,行轴线变化不大,这类行书有静气,更为灵空平淡;另一类是夹杂草书、字的大小变化比较大的行草书,如《祭侄稿》、《箧中帖》等。这类行书字距小,行距大,一行中字大小变化大、字与字之间呼应强,行轴线变化大,行与行之间有变化,整张作品的节奏、情感变化大。

一、字的轴线与行的轴线

所谓字的轴线是指经过字的重心,把该字分成平均两部分的直线,如图中的第二行我们给各字画出了它们的轴线,它能表示出字的运动趋向。

行的运动线是指参考字的轴线,用一条曲线来表示一行中字的运动变化,如上图第四行我们用绿线来表示行的运动线。

上图第三行是把字的轴线调整后,行的运动线呈现直线的效果,如果不是字的大小有变化的话,这样真的是如古人所说“字如算子”了。

二、一行中单字的外轮廓变化及行的外轮廓变化

我们给一行中各字画出它们的外轮廓,发现一行中并非字字都是长方形的方块字,而是多个形状各异的美妙的图形串联成一行的。

给一行字画出它们的行外轮廓线,我们发现一行字的外轮廓呈现起伏变化的曲线,这都要靠创造性的对单字进行收放伸缩、大小错落、疏密对比等来处理变化。

三、线的变化

从《箧中帖》我们可以看出字数不多的一件作品中,线有长短粗细、枯润浓淡等变化,如果说《兰亭》前后可以划分出三四部分不同但变化很微妙的线质,那《祭侄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线质对比。粗线给人厚实、沉稳,细线则是灵动飘逸;圆线温润,方笔则见凌角;长线舒展,短线利落;浓墨晕化,枯笔飞白......作品一气呵成,这些线有机结合,看似随意,实为巧安排。行书难,难在有法有情,自然而然,方为佳作,当然如能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最妙,那是可遇不可求。至于风格、个性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了。

四、墨的变化

我们从《箧中帖》看出墨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字理解成强弱不同的墨点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件书法作品中墨点的丰富的变化、巧妙分布,一行中强弱墨点参差分布,行与行有变化,有如五线谱上动人的音符;古人在有意无意中,粘一次墨,写几字,直到墨枯,再粘再写,这样通过墨色变化,暗示出一种流动、时间延续、情感变化;墨的变化的另一层意思是书家有意使用不同浓淡的墨色来配合笔、纸写出不同美感的行书作品,如米芾的《值雨帖》用枯墨,效果完全不同于《箧中帖》。

五、书写速度的变化

从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三行的书写速度慢,倒数的二三行应该是行笔如飞,杀纸更见痛快,最后一行来来个跳跃,老米每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创造性表现,如《致彦和国士》后几行枯笔作书,何其怪,何其狂,何其妙!


书法小冯


章法,是指在书法创作中,对一幅作品如何进行整体安排,对每一个局部如何进行整体处理的方法。它涉及到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照顾关系。创作书法作品,一是要练得一手好字,这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基础;二便要懂得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这是书法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章法对于一幅优秀书法作品的重要性。

一幅书法作品,有字处有结构,无字处也有结构。有字之处,谓之“黑”,无字之处,谓之“白”,处理好通篇黑白关系,是章法之要旨。

正文,是一幅书法作品的主体部分,也是章法处理的关键部分,即作者对所选择的文字内容的书写,是作品的主体部分,按照一般的习惯,欣赏书法要读,这就要求书法创作过程的书写符合识读序列,于是行、列随之建立。行列的章法大致有三种形式:

1.有行有列法:通篇竖成行、横成列,是最严整的序列样式,其特点是整齐、大方、匀称和清晰,给人一种整齐美。几乎像阅兵式行进的方阵,前后左右都必须保持在纵横的直线上,步伐整齐,精神抖擞,书写时,每个字的中心要对正,不能偏高偏低,偏左偏右。写楷书、隶书、篆书要求工整的实用性文字,适合这种形式。这种严整的章法创造出高度秩序感,带着十足的工匠气息,因而摆布、安排、制作之嫌是难以克服的。初学分布的人,需要从规矩入手,应首先掌握这种布局形式。但在习作中要努力排除“匠气”,一刻也不放松自然法则的投入,以及情感、思绪的宣泄。自然和严整在有行有列法则的布局中,不是矛盾地存在着,而是相依的整体,即严整要在自然的和谐中建立,自然的和谐要从严整的秩序中表现出来。如果矛盾地、孤立地认识二者的关系,将导致“状如算子”,便不是书。

2.有行无列法:简单地说,就是竖成行、横无列的布局形式。这种分布注意的是行气的贯通而有活力。书写时应遵循文字结构和运笔的规律,根据笔性自然地向中心左右偏离,使行的垂直中心左右偏离,在运动中求得重心的统一,构成这样的行气才是散列的行气应守的原则。一篇数行,每行的波动不但要考虑本行的偃仰向背,而且要照顾与它行的关系,尤其注意与相邻行的错落,力求做到左右顾盼、避让有致。有行无列法整齐而有变化,使人轻松愉快,适合各种书体,行、草书尤为多用。这种分布是古今书法创作的主要形式。

3.无行无列法:就是指作品的分间布白纵不成行,横不成列,上下左右,错落有致,浑然天成。这种形式主要出现于古代一些书法遗迹中,因为先秦以前的文字,其形态直接取材于自然,颇具天趣,尚没有注意到纵横的排列。后来在草书的创作中,也有采用这种形式的。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无行无列是视觉的错觉,如果按照识读序列,或竖成行,或横成列,纵横关系呈现一片迷乱,神秘得令人难以捉摸,有如乱石铺街,字形大小参差错落,变化多姿,浑然一体。这种形式不是事先可以用尺寸观念来度量,而是修养有素的人在即兴状态下来进行的。书写时通常精神兴奋,甚至得意忘形,无拘无束,可以尽情挥洒,唯求自然的契合,所以,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只宜观赏,实用价值不大,初学者更是难以把握。





铁画银钩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这两种书体之间的书体,书写方便、结体比较灵活受大众欢迎。行书也是有它自己可遵循的规则和要求,掌握和理解它的规律特点并加以灵活运用,就会提高它的艺术品位。如何运用行书结构规律特点并在实践中善于处理,是如何进行艺术造型的问题。那么,行书的结构章法究竟有哪些应遵循的规则呢?行书的结构和章法的规则要求主要是:结体大小轻重要适当,长短纵横要合度,疏密黑白要相称,左右欹正相呼应,使之错落变化,气势贯通,协调统一,神定气足。

1.大小、轻重适当

行书结体和楷书不同。楷书由各部分组成协调固定的结体,而行书则解散楷法,连笔简体,其大小、轻重搭配,要重新进行调整组合,否则稍不慎就会失去协调。

2.长短、纵横合度

行书不同于楷书严密结体所呈现出来的静态,而由于连笔减画引起的动感所带来的节律变化,故在章法上就要按照字形的自然结体,对纵势横势不同的结体,处理得纵横有度、错落有致,以提高节奏韵味。大小轻重、纵横长短的处理又与章法上的虚实疏密有很大的关系,疏密虚实也是黑白的关系。

3.平整、错落协调

行书的平整、错落结构含有两重意思:一是个体字结构的平整、错落;二是章法结构的平整、错落。

4.字距、行间得体

字距、行间空白的处理在行书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与作品的格调品位有很大的关系。

5.形体、神韵兼备

行书的笔法、结体、章法是行书形式美的主要内容。作品的神韵是通过行书的形式美得以充分的表现。如果行书的形式不统一,是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作品的风格和神韵的。所以要创作一幅形神完美的作品,必须要求形体、用笔、章法、风格四方面的统一。

掌握以上行书创作规律并勤加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提高。





墨色之境


行书写得神彩飞动,都是以行气为主导,一气合成,错落有致,似行云流水。


笑相逢


1、错落大小

由于“放纵体势”,行书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因此行书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由于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便容许写得很长;由于横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许写得很宽。这样,行书在字型结构方面便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

2、调整轻重

“险中求平”是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须学会调整轻重。

4、左右挥洒

汉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向左右挥洒,不仅使字的神采得以展现,而且可以方便地进行行间的错落穿插,还能有效的调整轻重。因而“左右挥洒”成为行书布局的常用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