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未來前景如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至上”,教師強、人才旺、國家興。教師行業在社會職業中享有崇高的讚譽和較理想的認可和尊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李蘭娟院士鄭重指出,要樹立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把高薪留給一線科研人員和保家衛國的軍警戰士,年輕人對演藝明星的追捧應該有所收斂,這其中的一線科研人員,我想,應該包括教師隊伍這個群體。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塑造人類心靈和愛心的的使者,他們有修養、有學識、有愛心,無論在任何時代和國度理應受到尊重和愛戴。因此,我認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教師行業未來前景喜人,有以下一些思考和探索供大家參考:

教師職業,未來前景如何?


1. 法律賦予的權利得到尊重。教育教學的權利施展更加充分,教育部明確表示要賦予教師更多的“懲戒權”,“校鬧”也被定性為違法行為。此外,休息休假、獲得勞動報酬、民主管理和培訓交流學習等權利日趨完善和得到補充加強,教師發展空間擴大,這些無不體現了對教師群體的關懷和對其權益的保障。

教師職業,未來前景如何?


2. 待遇會明顯提升。《教師法》指出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建立正常的晉級增薪制度。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甚至持懷疑態度,我想說的是,真的會有很大提高。眾所周知,教師(在編教師)的收入由基本工資、教齡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等構成。專家學者和人大代表建議,基本工資將增加為:小學教師3000元,初中教師3500元,高中教師4200元,大專教師4800元,大學教師5500元;將70%的績效工資與職稱脫鉤,與崗位工資合併,作為基礎性工資;取消扣除30%的績效工資的做法,將這部分金額獨立,設為“績效獎勵金”,增加教齡補貼,3-10元的教齡補貼實在跟不上物價水平的增長;下鄉補貼和課時工資逐步追加提高,特優津貼真正表彰那些在教育教學一線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和科研中有重大研究成果的老師。雖說這些暫時還只是願景,但是我想,這也是國家層面將切實解決教師薪資待遇問題而會努力的方向。

教師職業,未來前景如何?


3. 競爭機制更加完善。“凡進必考”是鐵律,教師進編考試如同公務員考試,也需要過五關斬六將,很多考生都在筆試環節敗下陣來,更不要說後面苛刻的面試政審體檢環節,所以真正能進入這個行業的都是佼佼者,是領域的精英,雖說暫時實踐經驗缺乏,但也是可塑之才。隨著績效改革和入職門檻的提高,教師飯碗的含“金”量變得更高更有吸引力了。

4. 工作環境和辦公條件優越。教師工作相對穩定,每週每天幾節課安排妥當,提前備好課,不需要遮風擋雨、露餐外宿,相對安全,尤其適合女性工作者。再者,知識氛圍濃厚,享有濃郁書香氣息,有自己的辦公場所、就餐食堂和獨立的單身公寓,教室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還有不錯的福利待遇,如帶薪休假,一年有差不多近三個月的假期,這些都是其他行業可望而不可即的誘惑。

教師職業,未來前景如何?


5. 需求旺盛。隨著社會整體收入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重視孩子的培養,捨得孩子在教育上的投入,加之“二孩”政策的放寬,一家出生2-3孩子成為可能,孩子上大就要接受知識教育,因此,教師需求人數會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高學歷教師比例也會逐年增加。教師隊伍總體上呈年輕化態勢,中青年教師已成為中小學教師隊伍的主體,這樣每過幾年就會招納新鮮血液和賢士,剛畢業的大學生可一展身手。

總之,隨著國家越來越對教育的重視、社會對知識和人才的渴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以及教育投資的增加,教師隊伍這個群體會越來越大,教師身上的光環也會越來越多,將成為一種時尚和有身份地位的象徵。當然,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承擔著社會責任和義務,更是為培養祖國的下一代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因此,需要真正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才能讓教育充滿生機和活力。

教師職業,未來前景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