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癌症村”始末:一起偶然的事件,一个注定的结局

一个名叫汤姆斯河镇的贫瘠小镇,因为大型化工企业汽巴公司的进驻而变得富足,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获取的。当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确诊为癌症的时候,人们知道,该是汤姆斯河的历史被揭开的时候了。

这就是曾经发生在美国的“汤姆斯河案”。

汤姆斯河镇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多年,但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内情,为了还原来龙去脉,汲取教训,美国纽约大学新闻系教授、记者丹▪费金历经7年实地调查,写成了这部纪实作品《汤姆斯河镇:一个美国“癌症村”的故事》。

2014年,《汤姆斯河镇:一个美国“癌症村”的故事》获得普利策奖最佳非虚构图书和蕾切尔▪卡森奖最佳环保图书。

美国“癌症村”始末:一起偶然的事件,一个注定的结局


❶一个与癌症有关的故事

迈克尔▪吉利克三个月大的时候,生命就被宣告死刑。

那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肿瘤,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意神经脊部位,预后差别很大。

迈克尔属于比较倒霉的一类,虽然通过治疗活下来了,但肿瘤并没有因此停止生长,加上长期化疗并服用类固醇药物,迈克尔失去了左眼和左耳的全部功能,脸部也长期浮肿,状态不好的时候迈克尔几乎不能动,因为稍微动一下就钻心的疼。

对吉利来说,活着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但他却一直坚持着,努力让自己活得更长久一些。

吉利的坚持并不是因为他眷恋这个世界,而是他一直在等待着,等待着他的家乡汤姆斯河镇的秘密历史被揭开的那一天。

汤姆斯河镇是一个以河流命名的小镇,位于美国新泽西州中部的茂密松林,由于地处偏僻,那里的居民虽然大多穷困潦倒,但生活还算平静。直到1952年,美国三大化工公司之一的汽巴公司在汤姆斯河边开了一家工厂。

作为一家化工厂,不选择大城市而选择汤姆斯河镇这样一个偏远小镇,汽巴公司显然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美国“癌症村”始末:一起偶然的事件,一个注定的结局

汤姆斯河旧貌


早在1860年,化工三巨头就在莱茵河畔建立了一个化工厂,主要生产苯胺染料。

当时,品红这种红色染料非常赚钱,但生产品红需要用到砷酸,砷酸里又含有三氧化二砷,而三氧化二砷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俗名:砒霜。

生产品红需要大量的砷酸,可想而知污染有多大,加上那个年代的加工能力远不如现代,所以有毒的废弃物就更多,而这些不加处理的废弃物全部倾倒在了工厂的露天矿井和排污池里。

苯胺产量的增多,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排污池开始不够用了,这时,化工厂的高管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建一条排污管道,将污染物直接排入莱茵河。

仅仅过了20多年,莱茵河就无法承受这些有毒物质,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工人们开始患上了一种职业病——“膀胱癌”。

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迫使这化工公司更换厂址,1920年,他们来到了美国辛辛那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十几年过去,辛辛那提附近的俄亥俄河河段的污染越来越重,“膀胱癌”这种职业病也开始在工厂的工人们之中出现,丑闻爆发后,美国国会还因此举行了四场听证会。

既然掩盖不住了,汽巴公司决定搬迁,这次,他们学聪明了,不再选择那些喧闹的大城市,而是来到了偏远的汤姆斯河镇。

美国“癌症村”始末:一起偶然的事件,一个注定的结局

❷在利益面前,人性到底可以贪婪到何种地步

发生在辛辛那提的污染事件在当时是一个大事件,但汤姆斯河镇地处偏远,经济不发达,文化水平也相对落后,所以对于汽巴公司的到来,没有一个居民意识到污染问题,反而对此欢欣鼓舞,因为这意味着养殖不再是当地居民的唯一职业。

汽巴公司也高兴坏了,为了让汤姆斯河镇的居民更加专心致志的工作,汽巴公司的管理者居然声称“排入到汤姆斯河的污水一定是清澈纯净的,绝不会污染河流和港口,那是为大家提供生计、给居民和游客带来快乐的地方。”

这当然是谎言。

和在辛辛那提一样的是,汽巴公司排放的所有污染废弃物都是未加稀释的,或者随意的倒在工厂的废料桶里、或者未加任何处理就随意扔在井里,或者倒在没有人的密林中。

“当年没有任何人想过垃圾填埋,你把‘废物’放在你觉得合适的地方就行了,所谓合适的地方,就是不碍事的便宜地方。”——《汤姆斯河镇:一个美国“癌症村”的故事》


美国“癌症村”始末:一起偶然的事件,一个注定的结局

随着时间的流逝,液体废弃物的量越来越大了,随意处置变得不可行了,为了更方便快捷的排放污染物,他们打起了汤姆斯河的主意。

汤姆斯河是汤姆斯镇居民饮用水的直接来源,污染物进入了河水,味道自然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掩盖事实,汽巴公司居然宣称“废水中腐蚀性的酸能让河水味道变得更好,对鱼对人都好,因为自然状态下汤姆斯河碱性太大了。”

是不是很荒谬,为了利益,竟然如此指鹿为马般的胡说八道。

为了让百姓相信这些拙劣的谎言,汽巴公司向汤姆斯河的排放必须有所保留,可是,污染物越来越多,该怎么处理才好呢?

汽巴公司发现,汤姆斯河镇的地表下是多孔的砂石质土层,土层下充满了地下水,而且只离地面几英尺,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挖一些浅井,用地下水来稀释废液,然后再将稀释后的污染物直接倒在地上,让其渗入地下,自行消失。

大量的污水处理费用就这样节省了,但这样做的后果是,汤姆斯河镇的地下水几乎全部被污染。

❸州政府、水务公司为了各自的利益,不约而同地选择掩盖真相

这场史无前例的污染能全怪汽巴公司吗?

早在1949年,汽巴公司在写给州政府的信中就承认液体污染物将以“灌溉适当面积的沙床”的方式排放。而州政府呢,在明知道汽巴公司可能会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的前提下还是给汽巴公司办齐了经营许可。

尽管州政府有意隐瞒,但常年累月的排放大量的化工污染物,不被注意到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汽巴公司能隐瞒几十年?这是因为汽巴公司有第二个帮凶——水务公司。

1965年,汤姆斯河镇遭遇了一场干旱,随着取水量的增加,水龙头中开始出现了刺鼻的化工气味,水务公司的化学专家们来到了汤姆斯河镇,这次检测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无论是井水还是水龙头里的水,“重氮化胺”都严重超标,达到了惊人的160ppb。

要知道按照现在的标准,饮用水中的二氨基联苯不能超过1ppb。

此时,只要关闭水井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在经济利益面前,水务公司选择了隐瞒。

水务公司隐瞒的原因也很简单,当时正处八月,是旅游旺季,如果关闭水井,汽巴公司的污染事件就要曝光,而这对当地形象和未来发展都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如果说州政府和水务公司充当了帮凶的角色的话,当地普通百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他们当然也有责任。

美国“癌症村”始末:一起偶然的事件,一个注定的结局


早在汽巴公司建厂的第二年,《布鲁克林鹰报》就曾刊登过一则简讯:

“新泽西再次面临污染危险,一家化学企业正在汤姆斯河建厂,它将每天从汤姆斯河中抽取一百万加仑的河水,并将被硫酸和制药废物污染后的水再排回河道。”

按照常理,这种剧毒污染物的排放,哪怕是外地媒体的报道,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来自辛辛那提的老员工平日里也会谈论癌症事件,任何一个人只要稍微想一下,就能揭穿汽巴公司的谎言,可惜的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其实,他们不是不想站出来,而是由于化工厂的建立,汤姆斯河镇来了大量的外来人,这些外来人并不知道汤姆斯河镇原本的模样,加上经过15年的发展,汽巴公司已经成为了汤姆斯河镇的经济支柱,所以多数居民都下意识的选择忽略。

美国“癌症村”始末:一起偶然的事件,一个注定的结局

汤姆斯河


❹环境污染的后果,癌症集群的出现

凡是秘密就总有被揭开的那一天。

1971年,美国环保局拜访了汽巴公司汤姆斯河化工厂。汽巴公司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是一个大案子,但查起来并不是很难,1972年,大陪审团就判定汽巴公司汤姆斯河化工厂的排放行为是违法的。

美国环保局和检察官办公室决定将汽巴公司直接定罪,但是如此一来,就势必要经过复杂且繁琐的流程。一直到1977年,汽巴公司才终于建称成了第一个污水排放厂。

汤姆斯河的污染问题似乎已经落定,但对于汤姆斯河镇的居民来说,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从1972年开始,汤姆斯河镇就陆续有儿童身患癌症,到了1993年,这个比率就更大了,在美国费城的儿童医院,来自汤姆斯河镇的儿童癌症患者几乎占据了十分之一。

要知道费城儿童医院是覆盖了上千万人口的区域大医院,而汤姆斯河镇区区八千多人口就有如此多的儿童得了癌症,肯定是有问题的。

为了寻求真相,迈克尔▪吉利克的母亲琳达▪吉利克于1988年创建了一个互助组织“欧申之爱”。

作为教师,琳达的行动力很强,她一边通过“欧申之爱”向汤姆斯河镇的癌症患儿提供帮助,一边搜集当地的癌症患儿地图,当越来越多的癌症病例开始出现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想法出现在了她的脑海——癌症集群。

美国“癌症村”始末:一起偶然的事件,一个注定的结局


在大多数人的想法里,癌症集群指的就是癌症,事实上癌症只是一个统称,只有细化到单一病种才能成为集群,如此一来,样本数量就会大大减小,这也就是迈克尔▪贝里在汤姆斯河镇前后长达数年的调查都没有获得进展的最主要原因。

两次徒劳的调查,州政府其实已经决定放弃了,但就在大家都要灰心的时候,一个匿名电话改变了这一些。

在这通匿名电话是费城儿童医院肿瘤科的一个护士打给美国毒物与疾病登记处的区域主管代表斯蒂文▪琼斯的,在电话中,这名护士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汤姆斯河儿童的脑癌数据比预期高了近70%。

癌症的种类虽然很多,但脑癌是比较少见的,儿童脑癌就更少见,所以汤姆斯可能真的存在一个癌症集群。

出于对这些孩子的同情,斯蒂文决定重新对汤姆斯河镇的儿童癌症进行调查。

明确了责任主体,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些潜在的被告告上法庭。

1996年,琳达选择了因“沃本案”而闻名的施利息特曼等3名律师,代表符合标准的69个家庭,将汽巴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和水务公司告上了法庭。

美国“癌症村”始末:一起偶然的事件,一个注定的结局

❺流行病学研究,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谈到癌症集群,有一个经典案例不得不提,这个经典案例就是“沃本案”。

“沃本案”发生地在马萨诸塞州沃本市,由于J.J.莱利皮革厂下属贝翠斯食品公司以及同在沃本市的化工巨头W.R.格雷斯公司一直非法秘密倾倒、掩埋含有三氯乙烯的废料,三氯乙烯通过土壤、渗透,破坏了市政G、H号井的饮用水源。

由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源,沃本市儿童患白血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从1969年到1986年,共有21名当地儿童被确诊为白血病,是期望值的4倍。如果怀孕期间的母亲经常喝这两口井的水,生下的孩子患白血病的风险则比期望值高8倍。

“沃本案”对于癌症集群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得到这个结果,仅检监测井就打了157口,证明井水与白血病的相关性则耗费了8年,花费之巨更是让律师施利息特曼破了产。

从某种程度上说,“汤姆斯河案”与“沃本案”相似,比如它们都是因污染而造成了癌症集群,但同“沃本案”相比,“汤姆斯河案”的难度大了很多。

美国“癌症村”始末:一起偶然的事件,一个注定的结局

在“沃本案”中,造成儿童白血病集群的罪魁祸首是被污染的井水里含有三氯乙烯,三氯乙烯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但在“汤姆斯河案”中,虽然发现了花园路井水中含有SAN三聚物,但对这种化合物的风险,科学界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所以证明SAN三聚物的毒性就成了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首要难题。

仅仅证明了SAN三聚物具有毒性是不够的,因为毒理学的基本准则是,一个潜在的有害物质的量的多少和这东西本身的性质一样重要。但是,想要证明证明剂量-效应关系是非常难的,因为在没有监测记录的年代,没有人能确切知道1962-1996年间水里到底有什么化合物,浓度是多少。

如此一来,就必须聘请一支专业的科学家团队,比如化学家来识别污染物,卫生学家来估计估计污染物如何被生产和利用,水利工程学家和大气化学家计算污染物在土壤和大气中的迁移,流行病学家估计其暴露于人群之后的风险,最后由医生来解释疾病。

5年过去了,“汤姆斯河案”终于有了进展,新泽西州卫生部流行病学家法格里亚诺发现了两个病因,汽巴公司的空气污染和花园路水井的水污染。

2001年5月,69个癌症患儿家庭与3家被告达成和解,和解金3500万美元,比“沃本案”区区800万美金的和解金高出了不少。

美国“癌症村”始末:一起偶然的事件,一个注定的结局

❻结语

从1952年汽巴公司正式建厂开始,到2001年达成和解,“汤姆斯河案”表面上结束了,但它的清理工作却还在继续,仅仅清理露天排污井就用了10年,共超过34万3千立方码的土壤被挖出,最难处理的地下水处理则一直要持续到2025年,总清理费用接近2亿美元。

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让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便捷,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尤其应该注意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就更加不应该被忽视。因为环境污染的代价,人类几乎无法承受。

不要在尝到了恶果之后,再来悔不当初不应该涸泽而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