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的課程嗎?

Young


幼升小有必要去學習銜接課程嗎?我認為完全沒有那個必要了。因為,小孩在幼兒園己學習了一些幼升小的基本課程了,而且幼升小一般小學生都能運應才上學的課程了。那些開辦幼升小銜接課程的單位,說穿了就是打著幼升小的家長的心裡牌,以收費為目的了。何況,當今武漢疫情防控的情況下,提出這個是毫無道理的。為此幼升小去學習銜接課程可以休矣!


華西里2



情溢心裡


幼升小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的課程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我自己的情況,我是一名有20年教齡的小學教師,兒子今年剛好讀一年級。首先根據國家現行教育政策,幼兒園的教學是不能小學化的,也就是不能教小學才學的知識。這一點我個人也贊同這樣的教育規律,孩子本身還不到這個年齡就強加給他不該承受的壓力,孩子是受不了的會嚴重影響他身心健康發展,可能這樣講很多人不太理解不是很形象,我換一種說法,就是挑擔子,本來只可以挑十斤卻要給他挑二十斤,或者是能挑一百斤要他挑二百斤想象一下會是什麼結果,如果強加挑剛開始會比別人挑得多一點,那麼以後呢是不是還是如此,答案肯定是顯而易見的,不但不會如此反而會適得其反。這樣比喻的話是不是就很通俗易懂了吧。學習同樣如此只是看到的不是那麼明顯和確切。其次是我兒子也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班或者幼小銜接之類的學習,當然一開始肯定會比學習過的學生落後一些,但是不用怕慢慢來,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他時間會趕上的,這只是暫時就像挑擔子。我兒子現在比剛剛開始已經進步很多了。最後培養孩子我們要把眼光放遠一些,不侷限於眼前的片面的得失,要放到孩子一生的發展,人生不是誰比誰跑得快當然跑得快是好事,關鍵還是自己能走得有多遠。所以說我覺得沒多大必要,當然如果自己覺得有必要也不妨試一試,但是不可強加應適可而止。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咪狗乖乖


幼升小一定要“銜接”,但不一定是要上校外的所謂“銜接課程”!

這是我結合自己孩子及平常觀察其他孩子幼升小後的綜合表現,得出的觀點。

當初我兒子在幼兒園大班最後一個月裡,園裡先是搞大班畢業典禮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獎證明確告訴孩子“你已經修完幼兒園課程,馬上就要到新的學校上小學了,要爭做好學生哦”,再後面兩週就是完全模擬小一年級的上學流程來預演考勤、上課,最後再發一張以對應小學名義“錄取通過”的獎證。這獎證可以說是一對一的個性定製,對應每個孩子即將升入小一的學校名稱。此時小孩的小學學位都已經安排好了,家長也會到對應的學校報名,會接到小一年級提前兩週開學安排的詳細通知,通知中明確要求家長配合做好孩子的心理適應性過渡(可惜這通知我未保留好,現在找不出來了),後到8月中旬左右這些一年級孩子就提前單獨開學了,完全遵循學校作息安排,一週適應下來,又來一張“學習認真 表現出色”的獎證,再到9月1日正式全校開學上課。

再說說我這邊去年新入的部分“準小一”會員情況:一類是經過我們觀察和測評,孩子的語言表達、規則意識、文字認知、數感運算、待人接物等綜合表現都不錯,我們就建議家長不用報我們的“小一適應班”,省出這個費用帶孩子去旅遊吧。第二類就是明確跟我們說“我孩子只要補補拼音、練練寫字就可以、多少錢一節課”的,這類家長不認同我們“小一適應班”全天模擬一年級的上學流程及課程設置,我們也收不了,他們就會轉去其他所謂的“拼音寫字銜接”機構。第三類就是“快樂教育放任型”,認為一年級沒什麼難度,讓孩子瘋玩整個暑假。

開學一個月後就各自不同反映出來了,最急切找我諮詢的是第三類家長,說班主任找過談話了,說孩子學習跟不上,還調皮搗蛋,後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基本都是墊底的,再一個學期期滿,學霸基本都在我們提前預判的名單中。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重在孩子“綜合智能評估”、“心態轉化”和“習慣養成”,提升孩子思維能力、關注孩子心靈成長,柔聲說教,堅持原則,讓孩子儘早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自律自制的好習慣尤為重要!

如果學校沒有系統評估的話,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綜合素養髮展情況做個理性評估,清楚孩子的優勢,也能容忍孩子暫時的短處,而不是跟風拔苗助長、提前單單技巧技法性的學習,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補短式學習。

最後借用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的名言做總結吧!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命運。


新資優教育CEO吳新


我是一名多年教育行業的從業者,根據我對學生的瞭解和大家分享一點經驗。

首先在我們接觸過的一年級學生裡面,我們很容易發現上過幼小銜接和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的區別。對於上過幼小銜接的學生而言,一年級很多的學習內容他們之前都接觸過,或者學習過,所以這期學生能夠很快適應小學的學習課程,也很快適應幼兒園學習和小學學習之間的過渡,並且這種快速的適應也會給學生本身增加很大的學習信心。

對於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的學生,直接去上小學可能短時間一下子轉變不了這種模式的切換。以前他可以隨心所欲的出去玩,但是現在上課鈴一響所有小孩都乖乖地坐在凳子上聽老師講課,他可能還沒明白這是為什麼。老師在黑板上講課,可自己在課桌上玩自己的,被老師訓斥之後可能下次不敢再犯,但是不知不覺中會產生厭學的心理、自卑等等。

雖然有些家長也有說上了幼小銜接後孩子上小學以後就不好好學習了,但是這部分學生應該是少數,並且我們不能忽視了家長本身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作為家長,我們時刻要重視對孩子性格和習慣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微笑]


吳論如何當個好家長


我從事幼教二十年了,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一是要看孩子的自身情況,二是要看當地的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內容而定,具體分析如下。

國家規定幼兒年滿六週歲才可以入小學,可六週歲前男孩的認知程度明顯晚於女孩,這就是大人常說的立事晚。幼兒園畢業了,可有的孩子連自己的事還不能自理,比如大小便,穿衣,整理書包衣物等,這就需要去幼小銜接機構繼續學習。

另外,要看當地具體情況而定。儘管國家三令五申幼兒園不要小學化,可是依然做不到一年級的孩子們齊步起跑,大多數家長都怕輸在起跑線上,都會或多或少地在家或者在教育機構已經教授各種知識,那麼建議您也該送孩子去幼小銜接機構學習,因為到了一年級,老師是根據大多數學生情況來教學的,雖然兼顧個別生,但孩子從開始就落後,從心理上影響孩子情緒,容易導致厭學。

以上兩點是我接觸的大多數家長真實反應,希望能幫到您。


讓心歸零微笑前行666


幼兒園升小學有沒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班,這個問題也要分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不妨先從我的兩個問題入手:幼小銜接班要銜接些什麼?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學習哪些內容?要達到哪些標準算合格?弄明白了這些,再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要不要去學。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學習接受能力比較慢,而且幼兒園畢業了還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屁股坐不穩,總要下座位或與人講話,或者握筆還握不好,字寫得實在太不行,像這樣的學生是有必要去銜接班學習學習的,讓那裡老師多花點時間訓練他的這些方面常規知識和技能,這樣進入一年級的學習就比較容易跟上大多數同學,孩子也不會因為太差而被老師嫌棄,使得孩子今後產生消極影響。對在幼兒園裡各項表現都良好的孩子,我個人建議不必參加。

那麼小的孩子有必要那麼累嗎?開心玩是他們的天性,好不容易從幼兒園剛畢業,家長又把他們送到另一個園子裡去管教,其實小孩心理是非常不願意的,只是他們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想法,被動接受家長的安排,他們很可憐。這麼小的孩子他們能學到什麼,這不是在折磨孩子嗎?

如果家長是想讓你的孩子提前瞭解小學的授課模式或生活狀態,選擇去銜接班學習學習,這對在幼兒園裡接受慢的孩子可以去加強訓練一下,以免上了一年級不懂遵守學習常規。如果去那裡學習知識類的銜接是堅決反對的,因為那樣做簡直就是拔苗助長,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到了一年級老師重新再學銜接班學過內容,孩子對要學的知識就沒有新鮮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而且也會影響到今後學習的效果。

再一方面是,培訓機構的老師不一定都是專業老師,他們對幼兒的教學,方法五花八門,有的教學方法不正規,到了一年級老師還不好糾正呢,或者他們已經習慣了培訓老師講的方法,現在又重新接受一年級老師的方法做,孩子轉換不過來就覺得越學越混亂,從而產生厭學、逆反心理,這也是我不主張學習文化課的原因。

總之,幼升小有沒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班,這是要根據你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定,不要跟風去學習,其實對這麼小的孩子不用要求太高,今後學習的路還很長,不要學習一開始就斷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教學自媒體學堂


作為一線小學數學老師來說說我的想法。

有沒有必要去學銜接的課程,得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接受得比較快,那就沒有必要。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接受比較慢,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去上上銜接的課程。這一類型的孩子提前學習下,那麼進入一年級的學習就比較容易跟上,也不會吃力,如果一年級跟不上的話,會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後面的學習。

另外無論是學習接受快還是接受慢的孩子,我覺得在進入一年級前學習上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下功夫:

1.閱讀。家長一定要堅持陪孩子讀書,閱讀不僅能拓寬孩子的視野,還能加強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為後面學好語文和數學打下基礎。

2.書寫。孩子在幼兒園主要以玩樂為主,作業很少。而進入小學一年級,作業相對幼兒園來說,增加不少。如果孩子握筆都不會或書寫非常慢的話,勢必做作業就會花很長時間,所以提前可以練習簡單漢字和數字的書寫,讓孩子找到書寫感覺。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到你。


一線老師的教書心得


您好,我是一名有著近十年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

是否需要學習幼小銜接課程,這個要因人而異,有些課程是必要的。

以我校一年級孩子的特點,我個人認為這些能力和習慣是必要的:鍛鍊幼兒練習控筆能力;熟悉一年級的上學流程;做好一年級學生的心理適應過渡;初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規則意識、文字初步認知、數感運算、待人接物等綜合能力。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的第一頁內容是《我上學了》,目的之一是從心理上讓孩子有個更好的過渡,如果您的孩子之前就有一些類似的過渡那到時他(她)的適應性就更強些。第二頁《我是中國人》,目的之一是初步培養孩子的集體觀念意識,如果您的孩子之前就有一些類似的觀念培養,那到時他(她)就能更好的融入這個集體。

低年級有一定的學習任務量,重在習慣的養成,如果沒有良好書寫習慣,如果做事沒有計劃性和條理意識,如果沒有合理的時間管理意識,那恐怕適應起來會慢些。

關於教育部一直強調要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我個人的理解是禁止不能提前生硬的教學相關識字和運算內容。

禁止小學化,我覺得這個不能絕對,每個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快慢,智商有高低,不能一味的遵循共性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能一棍打死杜絕小學化。有些孩子的智商表現確實超過同齡人,這個我們要注重他的個性去拔高。比如,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方面有天賦,有些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很活躍。

禁止小學化,與提前培養文字的初步認知和數感是兩碼事。像這樣的教學模式我是很贊成的,也一直在探索中:

我家女兒,今年也大班,我們平時常讀繪本故事來培養她的識字、語感和閱讀習慣。在讓她對故事情節有深刻印象後,再進一步培養識字認字。比如學習《大象巴巴》繪本後,她一看到封面上的那四個字就懂念,但遮住其中三個後第一次問她“巴”是什麼字時她一下子是認不出的,她要憑記憶數著唸到“巴”才認出來。接下來我們出示事先準備好的“爸”字小卡片讓她觀察“巴”和“爸”哪裡不一樣。這時她很容易就看出“爸”的下面有這個“巴”字,再接下來我們就問這個大象巴巴在故事裡是不是大象國王,也是不是個爸爸。這樣的一步步引導,我們不僅讓她認識到了“巴”、“爸”和“父”字,還讓她瞭解了每個字都有特定的叫法(讀音)“ba”和“bà”,還引起了她對漢字的形和音的興趣,後來我們就帶著她一起查看了《漢字的起源》動畫視頻。這樣一步步的培養她認識探索漢字的興趣。

如果您的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接受過相關課程具備我以上所說到的那些能力,大不必再上幼小銜接的課程。如果您的孩子在某方面具有過人之處,您可以讓他在某方面有個性發展。

最後再說個有點批判某些地方的教育的事,但這也是難以避免的環境事實。現在大多數的孩子多少都有一些識字,10甚至20以內的加減運算。如果一個班級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高水平,按理說老師教起來也不會費太大勁。但個別水平落後導致的落差也會使孩子心理上有所壓力。如果遇到一些不負責任的老師,她忘卻了自己的職責,她還會怪起家長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如果老師不會深入引導那些水平高的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和正向引導那些水平低些的學生迎頭趕上,時間久了就會磨滅那些已經掌握了的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所以,凡事要辯證看待,瞭解自己的孩子,瞭解未來的學校,瞭解未來的老師,三者都很重要。


老周小學微課堂


我覺得沒必要,小孩子嘛這個年紀是淘氣的時候,他只要學習的時候認真,玩的時候好好玩。我不會讓他去學習一些他不喜歡的東西,這樣會增加他的負擔,小小年紀就是要玩的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