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钟南山、李兰娟影响,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吗?

成长莫烦恼


“这次疫情让我意识到“救人比赚钱重要”。我希望自己在如这次疫情一般危急的时候(当然希望不再出现这种情况!!)能战在第一线,以医者或是医药研究者等身份。”

这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瞬间泪目。当危难来临,医护人员冲在一线!一群逆行的白衣天使!值得我们所有人去赞美!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昼夜奔忙在一线救人,真的值得我们去尊敬!有他们在,我们的心才更安定!

可是,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吗?

我想未必会增加。最大可能就是持平,没什么变化。

因为我们不难发现,即便在这样的紧要关头,仍然有少数人做出令人心寒的事情:辱骂医护人员、甚至抓伤医护人员。朝着医护人员故意咳嗽!这类人的行为真的令人气愤至极!这样的一群人坏了一锅汤。他们让医生们感到的是寒心和失望。


我说实话,作为家长,如果我的孩子填报志愿,我不会主动支持他学医。因为真的是太辛苦了。而且医患关系紧张,弄不好,还会受到不法伤害!

但这仅仅是我的想法。也许我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他们会像开篇提到的那位知乎网友,怀着赤诚之心,想要治病救人于危难中。我想这就是新一代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力量。如果到时真的是这样,我也会含泪支持我的孩子!但是同时我会提醒他保护好自己。

所以,各位朋友们,如果我们想要我们的孩子,未来学习医学的更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善待这群白衣天使,不要动不动就弄出紧张的医患关系。这样就不会人人自危,人人不想学医了。

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我是格格斗,2岁男孩的妈妈,喜欢读书,热衷儿童心理学研究,育儿路上与宝宝共成长。欢迎你关注我的头条号@格格斗爱baby)

格格斗爱baby


我就说两个事情吧,一个事情是我父亲曾经做胆结石手术明显应该可以出院了,但是医院就是不让出,我最后我直接告诉他,我们家里确实没有钱了,已经在借钱了,然后他才不得不让我们出院。

另一次我是在一个中医大学教授来看病,一次性给我开了12副中药,为什么,因为他要出差,所以他一次性就开了两周的中药,其实据我了解,如果是中药的话,一般是开始以三伏为准,如果没效果的话或者是效果不好的话,再来进行调方子。

我说这两件事情不是想诋毁医生这个行业,我觉得如果你没有想好从事有志于从事为人民解除痛苦的这种决心和坚持的话,那你最好是不要选择医生这个行业,如果为了利益的话,完全有很多比这个利益更多的行业可以让你选择。

其实对于我来说,我的理想就是曾经想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我要用我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但是可能高考成绩比较差吧,所以就没有选择医生这个行业,最终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当然我们这两个行业也有相似之处,一个是医心,一个是医身,我们觉得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伟大的。


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来说,现在或者以前学医的人还不在少数啊,而且收分都是挺高的,学医最大的问题就是学制比较长,一般是5年到7年。并不是说在我们这个行业没有相应的人才,研究生博士生比比皆是,那么至于他们是否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那就难说了,而且有些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可能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职称呀,工资啊或者是职位的晋升而努力,至于是否全心在研究的第一线真正的想把医疗事业当做一个终身事业来做,真的难说!

而且现在很多学医的毕业生的目标就是想进入一些大医院工作,但是大医院的需求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多也就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医院或者一些私立医院,那么这些医院相对来说待遇等条件都要差一些,那么是否他们有那个能力继续,他们以前的研究完全可能做不到。反而他们更容易在那种名利场里面以赚钱或者盈利为目的或者更或者一些违背医生的职业道德,随意开药,随意开检查单。特别是一些私立医院配合医院对患者做一些过度的检查和治疗。

所以通过这次疫情的话,你如果不愿意或者是没有下定决心向李兰娟钟南山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名和利看得很淡薄的话,你最好是不要去选择这样的专业。毕竟学医的必须10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默默无闻的,到了关键时候可能人们才会知道有你们的存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我们的大医院的医生的收入还是比较可以啊,所以这也是很多愿意选择当医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些医生在不同的地方作诊,也可以多点执业,就为他们增加了很多收入。这也影响到一些学生的择业观资源选择,高考志愿的填写。

我们倒是看到一些,是因为自己家庭成员得了一些疾病,没有得到救治或者就是无效,而自己选择自学中医,还学出了一定的成就,那么这些人就是一种爱好,也是为了自我保健的一种需要,他们真不是为了名和利,就是为了为家人或者为他人能够带来更多的健康。


杨锅来了


受钟南山,李兰娟影响,今年高考填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吗?从我本人的观点,因医生的工作是非常伟大,特别是今年的疫情发生,让我们更知道了医生是非常非常非常伟大的,凭我的感觉,今年填医学院的学子肯定会多,因为懂得医生的重要的性,更懂得医生的伟大,每个人都想做个有用之士,当然是我的观点,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89200abc


受钟南山、李兰娟影响,我觉得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但是增加人数也有限。而且我估计增加的人数大部分集中在高考分数在一本左右的学生。

(我估计今年报考医学专业的分数水涨船高,分数在一本线上50左右的考生会大受影响,最终不能就读自己喜欢的医学专业。)

一、懵懂的学生,对高考填报志愿不了解的学生,兴趣爱好不会评估的学生会大量报考医学专业。

我是一名高中学校的老师,今年教高三。

有一天我在路上遇见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我问他:“你学习成绩不错,以后喜欢什么专业呢?”他回答:”能当医生、老师的专业都可以,只要录取的专业好就业就行”。我又问他:“你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吗?”他说:“我真的不了解,能考一个比较不错的大学就行了”。

从这个学生的身上可以看出,我们有很多学生很懵懂,对高考填报志愿很忽视。可以说,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和学生对填补高考填报志愿知识是一窍不通。

因此,今年疫情来袭,高考填报志愿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会增多。因为受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的影响,家长和学生会认为医生这一职业潜力相当大,收入不菲,地位相对比较高,所以会忽略了自身适合个体的发展,盲目的报考医学院校。他们也会成为报考医学院校的主力军,造成人数增多。

二、家长懂高考填报志愿知识的,理性的学生一样不会报考医学院校。

今年我的班上来了一个复读生,他进入了我所教的实验班。能插班进入实验班的学生都是高考分数高于一本线的学生。

这个复读生在19年被南方的一个综合大学影像专业录取,但是他直接选择了复读。一开始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影像专业相当不错呀。当我问他为什么选择不去这所大学时,他的回答很坚决:“医学专业就不是我喜欢的专业,这个专业不适合我的兴趣爱好,我选择了就读医学专业的话,我会很痛苦,有可能我在里面就会混,甚至毕不了业。因此,我选择复读。复读了,我就要考自己喜欢的专业。”

因此,可以看出,理性的学生不会因为其他因素影响他们的选择。

三、选择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在当前,医学人才确实很稀缺。但是,可以说稀缺的是高端医学人才。假如你不去读硕士生,不去读博士生;假如你被录取的专业不是临床医学、口腔学、麻醉学、影像学,就业压力还是相当大的。

另外还有一点,当前医院正在进行改革,以后医生将不是事业编制,医生这一行业再也不是铁饭碗,这种改革对大家的认知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学医时间长,投入大,医患关系紧张,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会让很多考生望而止步。

结束语:疫情来袭,我们的白衣天使勇敢地坚守在防疫的第一线上,他们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在现阶段,确实缺乏很多医学人才。受到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的影响,确实会使高考报考医学院的考生增多。

不过,报考人数增加也有限。好的医学专业录取分数一直以来居高不下,今年估计更是水涨船高,招生人数的现实摆在这里,有理性的学生都会三思而后行的。

我是忧优纵横侃教育,助力孩子学习,助力孩子高考。喜欢我,记得关注我,点赞呦

忧优纵横侃教育


悲观的说,会降低。原因:1医护人员待遇依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工作强度大,福利薪水低。2对医护人员的保护太差,这次的疫情很多感染者都是防护装备不足的医护人员。3道德绑架,认为医护人员就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冲到最前线。用军人的标准要求医护人员。这就是道德绑架。 所以,如果你是家长,你会让你的孩子学医吗?


小兔146270579


受钟南山、李兰娟影响,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吗?

2003 年,在非典爆发的时候,为了救治更多病人,67岁的钟南山说:“把病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2020年初,面对武汉严重疫情,84岁的钟南山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对于这位治疗传染病界的医学泰斗人物,我们唯有高山仰止。冲锋在抗疫一线的李兰娟院士这段话,最近在网上被网友刷屏,她说:“从这次疫情以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人生导向,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科研,军事人员。希望控制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则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李院士这也算是为民请命了!


钟南山院士在武汉调研提出“该肺炎病毒会人传人”,李兰娟院士提出“湖北武汉必须封城”,这才有今天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局面。钟南山、李兰娟这两位年过古稀、为抗击疫情冲锋陷阵的领军人物,必然感动很多人,也会影响到很多人,那么会不会由此让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呢?笔者却觉得会恰恰相反,很多家长也同样会为两位老人的言行所感动,然而一旦涉及到自家孩子的健康与安危的时候,他们便不再这样想了,原因有二:①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如此危险,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处于危险之中,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②公共医疗事业单位深度改革之后,当医生也没有以前那么好赚钱了,人往高处走,这也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李兰娟院士提出的“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人生导向,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的科研和军事人员”,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当代社会,很多的家长和年轻人深受市场价值观念的影响,一切向钱看,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还有些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则上千万的片酬,给年轻人树立的很不好的形象和榜样,比如说,不少孩子好逸恶劳、不学无术,却可以靠着在网上胡说八道、甚至丑态百出而成为“网红”,以至于一夜暴富;这些都给社会风气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直接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判断和人生发展方向,让他们迷失: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人,还不如那些社会混混和渣渣?所以笔者觉得,国家开始大力治理整顿高校,清退学混子是非常的明智之举!



“高考填报医学院”可不是随便想想这么简单的事情,医学本科高校的高考录取,靠得可都是硬实力,也不是谁想考就能考上的。现在一般的三甲医院都要求当医生的学历,起码是研究生起步,高考要是考个二本的话,必须想方设法再考进“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否则,将来的就业就会非常堪忧;当然,高考如果能够直接被“双一流”一本所录取,接着再考本校研究生,那就另当别论了,会容易很多,甚至都直接保研!因而,笔者觉得,即便受钟南山、李兰娟影响,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了,但招生计划却是有限的,只会提升其投档线,竞争更加激烈,却并不会增加上医学院的考生人数,也就是“水涨船高”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受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的事迹影响,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未必会增多,原因主要就是家长不一定会支持和考取的难度也会很大,这本来就是一个人们学科与专业;如果考生真的特别想要考临床医学,那就必须品学兼优才行,也不是普通考生能够考取的!


自在人生wub


我觉得应该和每年报考医学院的人数差不多👈

著名考研导师张雪峰曾有一个惊人言论“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可见学医不是那么简单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现在的学生,更加的理性

现在的学生并不像十几年前二三十年前的学生,因为那个时候网络不是很发达,判断信息或者是判断观点只通过长者或者是老师的言论去判断现在的学生网络特别发达,他们对于报考专业人生选择有自己的理解。

很多学生都能够理性的去选择自己的专业,而不是凭借着某个人的影响去选择某个专业,很多孩子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相信很多高三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选择,会根据自己的真实的兴趣去选择。

二:学医时间长费用高成本大

学医的时间成本,学习费用不是特别高的,很多医学院都是要求本硕连读,本硕连读就意味着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还有就是一般的学医,像临床医学都是5年的时间,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些家境比较普通的,或者是学习耐性比较差的孩子来说,很难接受这么长时间的学习。

而且学习医学的费用也是很高的,不仅是比别的学生多出一年的学费,他的学费也是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虽然不是最高,但是处于中等水平,而且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的科目背的资料比较多,每年各种考试也比较频繁。

三:学医分数要求高

而且报考医学院并不是想报就可以报的,就像这几年非常火爆的临床医学,医学影像专业,这些专业都是要求分数比较高的,尤其是一些好的211的985学校,想要走上这些学校的医学专业是非常困难的,要求你的分数要特别的高。

这个过高的分数也是能够导致一部分孩子无法选择医学院的原因,毕竟学习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需要有毅力的孩子而有毅力的孩子多数都是学好的孩子。

四:家长因为危险和医患纠纷不让学

通过这次疫情广大家长也会认识到学医的危险现在我们武汉地区已经有很多医生都感染了冠状病毒,说明做医生确实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职业,而且还会有很多的意识患纠纷,包括我们前一段时间听到的医生被打的时间,这也是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报考的一个原因之一。

最后一句:

我觉得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理性选择,不要因为一两个偶像头脑冲动,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等到你学完之后就会知道后悔的滋味,选专业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无论你做什么样的工作,这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不必要非要做医生。


宇宙最好老师


我是数学李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受钟南山,李兰娟影响,今年高考填报医学院的考生会增多吗?

在我看来,今年高考中报考医学院的学生可能会有增多,但幅度可能不会太大

今年报考医学的学生可能会增多

今年的疫情让我们记住了两个名字:钟南山,李兰娟。

为了控制疫情,救治患者,两位老人毅然决然的奔赴前线。每到大事件,必然会涌现出英雄,而英雄的出现也会影响一辈又一辈的人去追随他们的脚步!

相信今年的高考志愿的填报,肯定会有人受两位院士的影响而报考医学,希望在医学中发挥自己的能量,攻克一个又一个医学难关。



与往年相比,报考医学的考生人数可能相对持平

报考医学的想法可能很多人会有,但可能真正报考的人数与往年持平。

报考医学的要求还是相对高一些的。相比于其他专业,医学需要学生的成绩会更高一些。因为这些学生为了是要在医院中救治患者的,他们的能力是患者的保障。

同时,学着也意味着要在学校学习更多的时间。很多医学院都是的设置都是本硕连读,其目的也是为了能更好的让学生学习,更系统的学习。这样的学制可能不是所有考生都能接受的。


数學李老师


先说说学医的硬件要求吧!高考分数要求相当高,有这分数985,211随便选专业!别拿野鸡大学说事,学完也就是小诊所!再说学时吧,别的专业大学就能专业对口找工作,硕士就能稳稳本专业!学医硕士毕业原学校的医院都不会要,文凭太低,刚刚够普通医院当住院医!一般大学附属医院都是博士起可以留下来!再说就算到地方医院,当了住院医师,一天10个小时都在手术台上,这还是正常上班,加班就不算什么事了!熬下来了,再过个七八年就可以轻松点轮着坐诊了,当然手术台才是主业!熬不下来的都当了医药代表!医生现在太不容易了,病毒比战争的比例高的多,医院里家属崩溃后各式各样,天天面对病和死!我孩子要真有那个高考成绩,我怎么都不会让他选医生这个职业!


暮色鬼鬼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现在的情况。目前在各个名牌综合性大学里面,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是相对比较低的。好比金融专业要680,医学专业也就是670的概念。这是为什么,大家应该明白吧,就是没人来呗。为什么没人来,就是不看好这个职业呗。这个大趋势能让一两个人改了吗。。。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因为综合性大学能转换专业。大一转出医学专业的学生也非常多。很多人靠这个相对低一点的分数入门,然后找机会拍拍屁股走了。这可能是报考人数会增多的原因吧。

中国的家长不傻。一个个都是看着邻居家的孩子长大的。谁在乎电视上那些。邻居家的孩子学金融,学计算机的赚钱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往这个方面引导。同时,这次疫情也让各位家长看到了风险吧。医学专业本质还是受调控的,没有充分的竞争。个人的命运在医疗政策的变动中也是起起伏伏。

医学专业本是一个好专业,可惜了,好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招,人才一年比一年流失。当然,如果您笃定了读医学专业,建议您起点一定要高。医学专业太看重学历了。如果只能上个二本,那以后的路好难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