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对孩子心狠?

农家小胖嫂


【我的观点】为什么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对孩子心狠?我认为,父母对孩子心狠,并不是狠毒的狠。而是想放手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个自立、自强、自律的好孩子。

一、父母要狠,才会成就孩子

1.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或两个孩子,家长们都对孩子过于关注,所有大人都围绕这个孩子转,让孩子有种“在家很重要”的感觉。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分依赖,长时间已成为一种习惯。然而,当大人不在帮忙的时候,孩子就一愁莫展,不依不饶。想让孩子试着学会这些本能。那家长就要对孩子“狠”了。让孩子饿一次。

表妹的孩子在5岁时骑自行车,不带辅轮子的那种,很喜欢骑,但是骑不稳,老哭着要大人在后面扶着,追着他跑。时间长了这累得大人够呛,就要孩子自己练习骑,孩子死活不同意。那妈妈一狠心,确定不再扶着孩子,让孩子想骑就练,不骑就算了。孩子没办法,又想骑,只好不怕摔倒,继续练习,没多久就骑得很顺手了


2.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都爱睡懒觉,常常叫几次都起不来,起来了还懒洋洋,慢吞吞的。每天都是“黄帝不急太监急”,长期如此,孩子的习惯性慢慢形成。放心睡,不怕迟到,有大人叫起床。那么家长想要孩子意识到上学会迟到就要对孩子“狠”一次。让孩子迟到一次。

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永远无法学会飞翔,必须给他们一个机会。

3.让孩子养成还原的好习惯。就是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许多孩子家里的玩具多的数不胜数。喜欢的时候拿出来玩玩,不喜欢就到处乱扔。大人看不得乱七八糟的样子常常跟在屁屁后面收拾放回原处。因此孩子觉得有人收拾整理,自己就懒得的去整理了,慢慢又养成了一个习惯。习惯形成了便难以改变,那么这时候又要对孩子“狠”一次。让孩子独立完成还原玩具。

虽然收拾是件简单的事,但长时间的形成会让自己生活乱七八糟,整齐有序的生活让人舒服,也表明了人的素质。


二、想要成就孩子,父母对自己也要狠

1.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很多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看电视,不要玩游戏或手机。知道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却忍不住要看。很多家长食吃饭的时候还不停刷屏,那么这时候,想要教育孩子,家长也对自己“狠”一次。别在孩子面前不停看电视和刷手机。

无论你对孩子如何去管教,你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

2.生长在城里的孩子条件比较优越。什么苦也没吃过,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带孩子体验一下劳动的生活,体验一下“粒粒皆辛苦”的意思。那么这时父母对自己“狠”一次。自己也体检一下劳动成果,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不是容易的事情。

曾看到过一句话:你不愿意让孩子去吃苦。那么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你对孩子不够狠心,那么这个世界会狠狠地替你教育他。

3.狠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好孩子。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打架,总会第一时间过去帮忙质问,甚至帮助孩子,但这样反而对孩子不利,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处理,无论打输或赢,至少孩子有一个经历,一个教训。那么这时父母“狠”一次,不要心疼孩子。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经历很多事情才会长大的,父母要狠心放手,才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希望我的观点对你有帮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探讨!

【我是小凌云,喜欢写作,在现实的生活中不断增值自我,欢迎你的关注,谢谢!】


小凌云


谢谢您的提问,在回答问题先,我想先讲一个真实例子。

暑假我与孩子一起学游泳,上课第一天我们班有2个孩子不敢下水的孩子坐在泳池边哭了起来,一名8岁,一名10岁。教练在耐心做孩子心理工作,示意2名家长不用担心。

8岁孩子的妈妈看起来有点狠心,面对孩子的哭闹,她面部表情平静如水慢慢走到孩子边上说:妈妈有事先出去了,你没准备好哭一下我理解,等你准备好了就必须跟教练好好练习哈。”说完就转身,出了训练场。此后孩子妈妈每天都狠心的把孩子交给教练。


10岁孩子的妈妈见到孩子哭了,表情凝重了起来,看得出来她很忧虑和不舍。她急急的跑过去蹲在孩子边上,安慰说:别怕,你是最勇敢的,妈妈和教练都在看着你呢。妈妈一直都在你边上,别怕!孩子见妈妈这样说,反而更哭了,撒娇的说,就等等再一去。

12天的游泳培训结束时,8岁孩子早在练习第8天已字,学会游泳了,结业时已可自由游了一圈又一圈。而10岁孩子12天后依然不会游泳泳带着浮板在玩水,一练习想方设法的说服教练他要找妈妈,要唱水,要尿尿一节课下来,正真学习时间很少很少。孩子妈妈每天都陪蹲守孩子,孩子稍有要求就立即满足,孩子不学习的借口越来越多。孩子也在妈妈的不舍里找到安全避风港不愿吃苦,教游泳的教练也没信心能一定教会这位孩子。


古人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孩子长远而思虑,孩子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不是易事,孩子要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也不容易。我们大人做事也有想放弃和灰心的时候,所以狠心的父母理解这种情绪,在孩子想放弃时狠心的父母会想办法帮助孩子坚持的,监督孩子形成好习惯虽然痛苦,但狠心的父母明白一旦孩子的良好行为型后,以后就好办了。

狠心不是用语言的攻击和简单粗暴的体罚去掌控孩子,而是狠心的父母明白孩子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希望通过现在狠心传递给孩子的是执着,坚韧,努力…等精神。

狠心的父母在该讲规则,讲礼貌,讲认真努力会以身作则,不妥协的去形影响孩子。狠心的父母知道良好的行为和良好的品格在孩子越小时越易容形成。


正如著名的哲学家稻盛和夫曾说过:过份强调孩子的自主性,结果变成了放任自流。只给自由与自由结双成对的义务,几乎不教。

在孩子规则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薄弱时,更需要在父母监督下形成的。虽然在监督的过程中很痛苦,但狠心的父母知道一旦孩子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后,以后就好办了。

我们可想像一下,我们和孩子约定从山脚一直爬到山顶,在中途孩子各种理由想放弃,但狠心的父母这会是不会因为孩子各种理由和孩子们累而停下脚步,他会坚持和耐心的引导孩子一起爬到山顶,一起遼望山顶的美景。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 与你分享更多正能量的育儿知识,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晓笛育儿分享记


为什么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都心狠?

这里的心狠,不是心狠手辣,不是恶毒。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在社会上独立,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在现在的物质社会。每个家庭有个孩子都当做宝,掌上明珠。父母疼,爷爷奶奶疼,姥姥姥爷疼。这又不让孩子做,那又不让孩子做。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这是非常不好的。第一个这会让孩子建立一个错误的世界观。他认为周边的人都要对他好。会让孩子以后经不起挫折。第二会影响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以后会眼高手低。

我舅舅舅妈就是这样,对孩子太好。导致我表哥三十多岁,现在一事无成,又不上班。整天呆在家里,有时候到处骚跑。关键还到处借钱不还。而且谎话连篇。这都是小时候惯的。对孩子不心狠,没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导致现在养废了。

还有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就是你建立一个游戏账号,你要不断的打怪升级啊。你不打怪升级。你这游戏账号不是废了。每天挂机有用吗?只有不断的锤炼,才会有所成就。

所以说有远见的父母从小就会对孩子心狠,让他们独立。不是不疼孩子。其实父母也心疼。只不过他们知道如果孩子不经过这些苦。哪来以后生活的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过上更好的生活。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权武


我们总忍不住爱的天性,给予孩子太多呵护。有些人更理性的行为就会显得心狠。说说我两个孩子的事吧。

我女儿上八年级了,能洗衣服洗碗,整理房间,还烧得一手好菜。每当女儿从学校回家,我都会感到轻松不少。

开始的时候,女儿也是不爱“干活”的,觉得别人聊天自己洗碗很不公平。也会把自己的衣服泡在水池里,等着我洗衣服的时候一块洗。 有时候心疼她还小,就迁就一下。但大部分时候,我还是会坚持原则的。



我跟女儿说: “现在爸爸妈妈年轻,完全可以照顾你。可你有没有想过:等爸爸妈妈老了,你怎么办呢?

父母没办法照顾你一辈子。 趁现在你还在我们身边,还没出去闯荡,妈妈教给你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样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去到哪里,你都能继续幸福的生活下去。”

这样的话说多了,女儿深以为然。

七年级住校的时候,女儿回家跟我说:

“妈妈你知道吗?我们宿舍只有我一个人会炒菜!她们只会泡方便面。人家李爽连袜子都不会洗,都是攒着回家让妈妈给洗。”

在女儿舍友家长的眼中,也许我这样的就算心狠吧。但还算不上有远见,我只能尽量向远见靠拢。



儿子出生的时候,女儿6岁了。不光我们,连女儿也会对小萌宝娇惯一些。 我尽量让自己不偏心,不管大的小的买东西都是一样。俩孩子打架了,我也不会偏向小的。

但我还是高估自己了,因为我们总是忍不住爱的天性,为孩子做的太多。

德雷克斯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我以为自己一直在践行,结果星期天儿子人品大爆发,不但扫地洗碗擦桌子,还把自己的校服都洗了。

“妈妈我棒不棒?”我承认我惊呆了,原来8岁的儿子可以自己洗衣服了,我怎么不知道呢?



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但是会一直努力。

总之,心狠的家长不是凶恶地对待孩子,而是为了孩子的将来打算,压制自己泛滥的母爱,鼓励孩子发展有价值的生活和社会技能。狠心的父母也是普通人,只不过爱得更加理性。

我是@菲姐育儿园。分享育儿经验,推送育儿理念,喜欢我的内容就关注我吧!欢迎大家转发,点赞,留言。

菲姐育儿园


为什么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对孩子心狠?

看到这个问题很有感触,让我想起父亲对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从小教育我们要勤奋,不得懒惰,在很小的时候就放手让我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我们的独立性。

他常对我们说的话是,你可以不聪明,但是千万不能懒惰,勤能补拙。

我们的家境不算差,在童年时期,超越了很多同龄人。但是在假期,父母会带我们一起去店里帮忙,把我们兄弟俩推出去外面,学着与人交流,做生意。

现在,虽说我们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和很多家境差不多,被父母宠坏的同龄人相比,我们的生活还是积极向上的,还算是独立自主的,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

有远见的父母,心都有点狠。

做到这一点的,我认为非《虎妈战歌》一书的作者蔡美儿莫属。

美国著名教育家安•赫尔伯特这样评论作者蔡美儿的育儿战术:“蔡美儿非常诚实地描写了自己的战术,令人震动......她是一只咆哮的老虎,很少软言。她指出,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会自然主动地要求“坚持不懈地练习、练习、练习”。

的确如此,你的孩子可能聪明,有学习的天赋,但同时他们的天性也会自我放纵,倾向于为自己找借口。

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当我们严厉地管教孩子时,可能会面临的各种叛逆的结果。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努力工作会带来内在的自信。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优异的学习成就,让他们更自信,自我价值的实现会给他们带来更加长久的满足。

1.有远见的父母,首先对自己狠。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想让孩子对父母心悦诚服,做父母的,也必须足够努力和优秀,给孩子做好学习的榜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共同成长。

你必须让孩子看见你的努力,用你的一言一行去影响他们,去带动他们。

2.有远见的父母,比孩子更了解他们自己。

比孩子更知道他们最适合什么,在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尽可能的早一点做好人生的规划。有人说要将选择权交给孩子,事实上,在孩子做孩子的很长时间内,他们并不是很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适合什么,等他们在时间中蹉跎,有几分醒悟的时候,早已过了最该努力的年纪。所以父母早一些,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孩子的天赋所在,引导孩子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更能缩短孩子成功的距离。

3.勇敢地面对教育孩子过程中,孩子出现的各种叛逆行为和激烈的情绪。对“不努力”说“NO”。

人的劣根性在于贪图享受,成年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给孩子太多选择的权利,结果孩子很轻易地会选择放弃,因为没有什么人天生就喜欢努力。孩子也宁愿张开双臂去拥抱轻松。

蔡美儿认为,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

4.拥有教育孩子的智慧,不断调整教育孩子的“战术”,有耐心,坚持到底。

教育是个系统而又复杂的技术活。没有个性完全一样的孩子,也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绝对有效。父母和孩子都在不断试错中调整自己的言行,找到最有效的方式。也许父母会遇到孩子很多对抗的行为,但是只要坚持不放弃,同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会朝你所期待的方向去走。

5.树立努力的目标,不断精进,让卓越成为一种习惯。就像蔡美儿所期望的那样,一只狗狗也必须有它的梦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认为:个人的理想、抱负、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时,能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会使人感到最大的快乐。

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完成自我实现,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对于每个人来说,才是最大的幸福。

我是程俊,教育领域创作者。分享养育孩子的快乐与烦恼,谢谢大家的关注留言与转发。

程俊谈教育


有远见的父母,他们会考虑到孩子的将来。有句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充满智慧的父母通常是非常理性的,他们对孩子"狠"一点,是想让孩子更加自律一点,为以后的生活做长足的准备。



但是这种"心狠"并不是在态度上对孩子凶狠,而是能够坚定自己的决心。如在孩子写作业时,当孩子不愿写了,父母不会宠爱孩子,而是会对孩子讲道理或用其他办法鼓励孩子完成作业。他们不会答应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一般来说,对孩子心狠的父母,其教育方式是控制型。他们会要求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和规则来做事。属于高坚定低和善型。他们担心如果自己不能控制孩子,那么孩子就不会按照自己理想的标准去发展。他们可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爱看小说等等,就考不进好的学校,找不到好的工作,过不上好的生活。父母的担忧导致他们必须对孩子"心狠"一点,这都是为了孩子着想。



有远见的父母,他们看到了孩子的未来是一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现在很多大学生他们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考研都越来越难,因为人数也越来越多,竞争非常激烈。在我们这个保育院里,有的老师参加了几年的考试都没有考进来。还有很多朋友的孩子考研几年都没有成功。有的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还有的是因为笔试过了而面试又没过。若孩子没有前面的努力做基石,后面的考试又怎能轻而易举的通过呢?因此,现在不对孩子心狠一些,迟早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出局的。



"心狠"的父母在他们看到孩子努力的同时心里也是很心疼的。并不是漠视孩子的付出。我有一位同学的孩子从高三开始每天1点左右睡觉,父母也是非常心疼孩子的。给孩子做各种好吃的补身体,加强营养。我的孩子高考前没有太晚睡觉,但每天学习的时间也非常长,我们都希望孩子那时多看一会书,多刷一点题。而不要在考场上留下遗憾!如今,我同学的孩子被保送到北京人民大学,我的孩子考上广东一所大学。感觉那几年大家都没有白白付出。当然,在父母"心狠"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这样的压力。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有的孩子因为承受不了有的有抑郁症,有的逃离学校自暴自弃。因材施教才符合教育理念的。



父母在对孩子"心狠"的同时,也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对孩子厉声恐吓。要多看看进步努力的过程,给予他们鼓励和适当的表扬。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感谢您留言关注和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雨后山林静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孩子怎样才能在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父母应该怎么做?

我们现在的社会,一个人要想有点出息,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掌握某些技能,否则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要具备能力,掌握技能,就必须进行学习,而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假如一个人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具备更强大的能力,更大的能力也只有进行更刻苦的学习和历练才能获得。

每一个有远见、明事理的父母,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或者说是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

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愿意每天舒舒服服的,但是这种舒适的状态是不可能学好技能,提升能力的。

孩子们都还小,更愿意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假如一直以这种状态长大,长大后可能什么也不会,这样长大后步入社会会吃更多的苦,甚至一辈子都浑浑噩噩、生活艰难。

小孩子的自律能力都是比较差的,为了避免孩子长大后陷入困境,父母必须不断地督促孩子学习,在孩子不能坚持的时候进行鼓励甚至逼迫,为的是孩子以后的日子能更好一点。当孩子成长过程中取得一些成绩,有了成就感的时候,其实也会感激父母的逼迫的。

因此,与其说是有远见的父母狠心,不如说是父母有远见的爱!

谢谢您的问题!


一个学爸


狠与不狠,这是表面的,是普通人的表面感官认识。

正是因为善有大善和小善之分,而爱也有大爱和小爱之分。

大善与大爱是以长远的眼光着眼将来、真正的把握总体人生脉络而行事;小善与小爱则正好相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启迪和认识道理,正如小树一样,需要需要修剪,将来才可以独自面对雨雪风霜。虽不期望可以成才,但是也可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面对生活。

人生是平衡的,你的获得一定要基于你的付出,凭空得到的终要失去,即便不失去,也要其他方面有所亏损。这个道理表面看来有些唯心有些佛性,但是这确实是规律。总而言之,人绝对不能不劳而获。

从小对孩子过分溺爱,甚至没有原则的溺爱,不注重思想教育的启蒙和引导,必然换来孩子的不知感恩和毫无责任心,任性而不理性是必然的。将来到社会中,你和谁任性?小时候的无法无天有人宽松,将来到社会上,仍然无法无天将会接受法律的制裁。凡事有果必有因,除了天灾降临,否则没有可怜之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些年我在教育界看惯了对孩子宠溺过度的家长,我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些孩子的将来。


剑胆香魂


我认为题主所说的这个“狠”在是应该打引号的。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的“狠”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有所成就。

有远见的父母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孩子"狠"?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墨子最有名的思想就是“束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说:“孩子生下来就像一束白丝,父母把它染成黑色的就是黑色的,染成黄色的就是黄色的,所以说染丝不可不谨慎,教育孩子也是这样,不能掉以轻心。”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但要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成长,也要保证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由于孩子特别是处于儿童期的孩子,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的能力非常薄弱,这时候外界的引导尤为重要。所以父母必须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要时候纠正孩子的不好习惯。

那么在这个纠正过程中难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不自由,孩子会哭闹、闹脾气。但是,父母必须要坚持纠正,不能放任,因为不好的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要明确要求,严格执行。

父母在要求孩子行为习惯的时候,要交代的详细而明确。让孩子清楚明白,不能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从哪入手。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了解基础上,父母要监督并严格施行。如果父母不严格要求孩子,遇到困难就放任孩子,非但不能养成良好习惯,反而会增加孩子的惰性。

2、要及时鼓励孩子。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谁都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的优点的肯定和赞赏,孩子尤其是这样。所以,父母要在适合的机会,对孩子多加赞赏。

父母在孩子自己动手穿衣服的时候,对孩子说”宝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好样的!“;在孩子帮助他人时,可以对孩子说:”帮着他人是了不起的行为,爸妈为你感到自豪。“

3、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父母不能任其发展,一定要将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路,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及时纠正身上出现的不良习惯。

结束语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应该“狠”下心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教育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是@异族人,致力于儿童教育研究,欢迎点赞!

佳爸谈教育


我想这里所谓的“心狠”应该是不纵容,不溺爱,对孩子严格要求。

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慢慢形成,这一定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若对孩子要求严格,则孩子在未来就会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对孩子狠心的家长,其实是自律的表现

这类的家长往往对自己要求就非常严格,所以在要求孩子的同时,才能够狠下心来。试想如果孩子对电子产品非常依赖,多半是因为父母每天也都是捧着手机玩,才造成的。

说到不如做到

我见过非常多叛逆期的孩子,当父母要求他们好好学习的时候,他会不暇思索的说,你也不是天天看书。想严格要求孩子,首先父母要做到才可以。

孩子成年后,都会感谢父母当年的严格管教

孩子小的时候,只会对当前的感受比较敏感,被父母批评了就会不高兴。那些从小就在甜言蜜语中长大的孩子,在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时,就会表现出非常软弱。而那些从小被父母严格要求的孩子,已经有了正确对待困难的勇气。


最后,对孩子的“心狠”,还是要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原则要坚定,但语言应该让孩子容易接受,否则适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