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大企業都要開始生產口罩,比如富士康,比亞迪?

一晌貪歡聽夢語


響應國家號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第一、口罩稀缺!

我們要知道,中國目前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並且在這個非常時期裡,口罩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按照目前正常口罩廠家的生產速度來看,每天要生產出滿足14億人口消耗的口罩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

更何況,對於那些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警衛人員來說,他們的口罩更加是一天需要換好幾個的需求。

所以,在這樣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許多大企業都要開始生產口罩,真的是明智之舉。

第二、口罩成本走高,導致價格攀升!

口罩乃目前稀缺物資,更有許多地方的口罩飆升了好幾倍的價格,讓許多群眾望而卻步。

所以,大企業的加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還平價於民!

這不僅能夠給國家,給人民減輕許多壓力,也可以給自己的企業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利潤。

我認為對於此現象來看,一定是利大於弊,奉獻高於索取的。

可以說,目前我們處於的是一個對抗疫情的嚴峻週期,口罩成為了每一個市民“戰鬥的武器”。

既然,我們做好了與病毒做抗爭的準備,就自然不能少了“武器”啊!

也正因為像富士康,比亞迪這樣的高產能企業加入了隊伍,才能讓我們更有信心打贏這場仗。

第三、黑心商人以假亂真,危害群眾!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

在目前市場急缺物資,口罩的情況下,確實也給了許多不法之徒有利可圖,發國難財的機會。

這不經損傷了人民的利益,更嚴重的是會導致二次傳染的風險。

因此,像富士康,比亞迪這樣的優質起亞加入口罩的隊伍,其實也是為人民提供“安全口罩”的一種保證。

最後,我們揭露下那些“壕無人性”的家口罩信息:

  • 1、1月25日,浙江義烏700萬假3M口罩即將流入市場;

  • 2、有商販半天內將106萬隻假冒劣質口罩銷售一空,獲利45萬;

  • 3、深圳有藥店銷售“二手口罩”,已賣數萬只;

  • 4、1月30日,佛山查獲17.5萬假N95口罩;

  • 5、2月4日,北京查貨假3M口罩2.1萬隻;

  • 6、自1月底,北京連續破獲6起製售假冒防護口罩案件,共刑事拘留29人,查扣假冒口罩17萬餘隻。

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這個時候還想著賺黑心錢,你們的孩子知道了,能原諒你們的所作所為嗎?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從春節過後,我就到處打聽買口罩,2月7日終於從一個藥店群裡預約上了,但是隻有三個,而且還要等著,2月9日通知我去買,過期作廢,於是我開車跑了6公里,去買了三個口罩。

我去的時候很猶豫,總共3只口罩,我這次去買還要用一隻存量口罩,相當於只買了兩個,感覺有點不划算,但是想了想,如果將來周圍有病歷出現了,沒有口罩是不行的,就是一隻也要去買。


(藥店排隊的人)

我到的時候,已經接近下午下班時間,排隊的人相對少了點,但是仍然有二十幾個人在排隊,大家都戴著口罩,但是可以看出來,有些人的口罩是普通口罩,也有人戴的口罩是多次使用過的。

雖然只有區區三隻口罩,每支價格1.6元,但是大家都在排隊等候,藥店的服務員說,今天他們這個小店,客流量已經超過410人了,來的都是預定了口罩的。

現在正處在疫情防護的關鍵時刻,馬上就開始復工生產,要做好個人防護,口罩是不可缺少的,富士康、比亞迪這樣的大型企業,有幾十萬員工,每人每天用兩隻口罩,這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現在這種形勢下,他們到哪裡去買這麼多口罩呢?

我想在他們生產口罩之前,肯定考慮過外購,如果能購買到,他們不可能跨界生產,現在一罩難求的局面下,他們要開工,就必須為員工提供口罩,既然外部供應不足,只好自己生產,自給自足。

(我買到的三隻口罩)

好在生產口罩的技術並不複雜,富士康,比亞迪這樣的大公司,一週時間就能夠提供產能,問題主要出在生產許可和原材料供應上,如果是自己使用,生產許可可以之後辦理,估計原材料供應對他們來說可能會是一個難題,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給他們提供幫助。

為此有人感慨,找工作還是要找大公司,缺什麼東西可以自己生產,起碼不用為買口罩發愁,現在已經陸續復工了,很多人可能並沒有多少口罩儲備,這樣是很危險的。


互金直通車


富士康、比亞迪等開始生產口罩,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保障自己的生產經營工作。

今年春節以來,受到疫情影響,全國口罩出現“一罩難求”的局面,我從春節後到現在,已經整整18天,所有藥店都買不了口罩。只有春節前買的幾個口罩,平時都不敢出門了。每天早上可以從當地市場監督局預約,但實際上一預約基本上就是預約已結束。

很多企業春節休假,但是需要開始復工了,復工就會造成人員聚集,很多人是根本買不到口罩的,那麼這些工人沒有口罩,他們怎麼返工,無法返工,企業也會遭受損失。從藥店基本上是買不到口罩的,這個時候大企業投資生產口罩,就是為了保障自己企業的員工可以使用口罩。

疫情會持續多久暫時沒有人知道,但是企業復工後,員工每天都要戴口罩,這是剛需,很多大型企業投產口罩後,可以保障自己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而且對於大企業來說,口罩並不是什麼高新尖的技術,大企業資源豐富,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投產口罩。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就沒這麼容易了,投資生產口罩需要時間,需要成本,需要衡量是否划算,但是員工沒有口罩確實又無法復工,這是一個難題。希望疫情感快結束,大家都可以正常的恢復生產工作吧,天佑中華,天估武漢,大家一起加油!


財經宋建文


口罩生產廠家無疑是今年的大贏家,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讓口罩成為人們居家出門的必需品。

最近,富士康、比亞迪紛紛宣佈生產口罩,富士康預計在二月底可以日產200萬隻口罩,比亞迪到月底可以日產500萬隻口罩。

一大批企業開始生產口罩,這是一種市場的行為,是利國、利民、更利己的行為。

全中國14億人,只按7億人使用量來計算,一天需要消耗的口罩至少是14億隻,這個消耗量是巨大的。

2019年中國大陸口罩產量為50億,產值102億,其中用於病毒防護的醫用口罩佔比為54%。

按照上述測算的消耗量,全年產量也只夠用3.6天,由此可見,此次冠狀病毒的爆發,中國目前面臨著口罩缺口有多大。

有專家預測,2020年受病毒影響醫用口罩產值預計增長率可達28%,整個口罩產業產值將突破130億元,其實這個預計有點保守。

富士康、比亞迪等大企業投入資金生產口罩,將會提升醫用口罩的生產能力,可以大大緩解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口罩產能不足。

另一方面,由於口罩生產技術相對成熟,生產線轉型方便,其產量與銷量巨大,具備薄利多銷的優勢,也將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更為重要的原因,作為勞動密集企業,富士康等企業自身對口罩需求量巨大,富士康有120萬員工,比亞迪有22萬員工,按每人每天兩個口罩計算,富士康每天需要240萬隻,比亞迪每天需要44萬隻。

如此大的需要量,想在當今市場上完成採購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無論是從支持全局防疫需要,還是從自身經濟利益以及保障企業員工健康,維持穩定生產秩序的需要,富士康等企業生產口罩都是非常正確的投資決策。


財務意識流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空。毫無疑問,當下口罩已經成為最大的風口。


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比亞迪等大企業都開始著手生產口罩,中石化也有意收購設備進行生產。


商人逐利,企業生存也要追逐利益,但是生產口罩則有更多原因。


一、當下口罩需求量巨大,產能嚴重不足,甚至已經成為企業復工的最大障礙

之前沒有疫情時,口罩需求不大,不用太多企業就可以滿足需要。當疫情發生後,不僅一線的醫護人員需要每天更換口罩,廣大人民群眾外出也需要口罩,尤其是企業逐步復工後,每天的口罩需求量數以億計。

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原來的口罩生產廠商已經不行了。越小的工廠往往設備越落後,產能低,品質差,再加上一些人渾水摸魚,製造假冒偽劣口罩流入市場,造成安全隱患。大企業有著更嚴格的管理制度,只要設備到位,人員經簡單培訓後就可以快速形成產能,紓解需求難題。


二、在市場受到影響時,大企業也要考慮生存發展,口罩可以是當下很好的國度項目

口罩的成本很低,一隻醫用外科口罩的成本不會超過0.3元,但是市場上普通消費者能買到的價格現在已經動輒超過2元。更不用說N95口罩了,成本不到2元能賣到20元甚至更高。

對於大企業來說,口罩生產技術難度低,利潤豐厚,還能幫助國家,此時加入生產行列就非常明智。

樂觀看三四個月疫情就會結束,但是也要考慮反覆的可能性,因此在較長的時間內口罩需求量不會減少,半年內需求量能夠超過百億。


三、大企業生產口罩,也是在盡一份社會責任

當下口罩稀缺,很多市民不得不外出時戴的都是缺乏防護作用的口罩。在空曠的場所還好,在人員較多的室內就有很高的風險。

一些商家追逐利益,用毫無防護作用的廉價口罩當作醫用口罩出售,從而謀取暴利,讓無數人置身風險之下。

大企業生產口罩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支援一線醫護人員,滿足前線需求後還可以供應人民群眾,為社會增加一份安全保障。


財智成功


目前包括富士康,比亞迪,中石油等眾多企業都積極參與到口罩製造當中,而這些企業之所以把生產線改造成口罩生產線,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口罩的供應,支援全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肺炎疫情導致全社會對於防護物資的需求非常龐大,特別是對口罩的需求比平時增加了100倍以上。



而我國人口眾多,當大家都對口罩有需求的時候,按照目前我國的口罩產能是不能滿足大家的需要的。根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全國口罩每天的產能在2000萬隻左右,但是因為現在是春節假期的特殊時期,所以產能只恢復了80%左右,也就是每天能生產1600萬左右,這個產能相對於目前的口罩需求來說是很小的,所以現在大家都通過各種渠道去購買口罩,很多人都只能跑到海外去,結果導致目前全球的口罩都非常緊張。

並且在眾多口罩當中,真正能夠起到防疫新型冠狀病毒的醫用口罩和n95口罩相對是比較少的,符合條件的口罩跟全國每天消耗的口罩缺口非常大,單是醫療衛生系統存在的口罩缺口就比較大。

比如武漢目前有6萬醫護人員,平均每人每天5個口罩,相當於一天就要消耗30萬個口罩,而目前全國衛生健康系統人數大概是1200萬人左右,如果按照平均每人每天消耗兩個口罩來計算,但是醫療衛生系統每天對口罩的需求量就達到2400萬個。

但是除了醫療衛生系統的醫護人員對口罩有需求之外,目前其他參與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員以及公共場所的一些人員,包括普通的老百姓對口罩都有需求。特別是在2月10號很多企業正式復工之後,口罩就成為了一個標配,很多政府部門都要求企業必須配備口罩才能正式復工,結果導致這幾天市場對口罩的需求非常大,目前各大電商平臺已經買不到口罩,藥店也買不到,很多城市都需要通過預約才能拿到。

而口罩作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禦工作的重要物資,也是一種戰略物資,它對於新型冠狀病毒防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全社會目前都在集中各種力量增加口罩的供應。



在這種背景之下,很多企業都把原來的生產線改造成口罩生產線,比如2月6日,富士康宣佈為彌補口罩這一重點醫療防控物資缺口,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在集團深圳龍華園區首次導入口罩生產線,並於2月5日順利實現試產,相關產能預計在2月底可達到日產200萬隻。

2月8日,比亞迪宣佈援產口罩和消毒液。預計將在2月17日前後量產出貨,預計口罩產能本月底可達500萬隻/天,消毒液產能可達5萬瓶/天)。



對於富士康和比亞迪先後宣佈生產口罩,可能很多網友都表示不理解,富士康是代工企業,平時主要為蘋果等一些電子產品企業代工,而比亞迪的主營業務就是汽車和電池,那為什麼他們要把生產線改造成口罩生產線呢?

至於富士康和比亞迪為什麼要宣佈投產口罩,我覺得這裡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富士康和比亞迪生產口罩有優勢。

生產口罩其實不需要太大的技術含量,只需要把相關的物料採購過來,然後利用人工或者機器進行加工就可以。對於富士康以及比亞迪這種代工企業來說,他們有大量的代工員工,而且生產線也比較先進,所以生產口罩相對來說是比較有優勢的,在這種背景之下,富士康和比亞迪先後引進口罩生產線,這樣不僅可以通過售賣口罩增加銷量,同時也可以為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防禦工作作出積極的貢獻,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第二、可以滿足內部員工的防護需求。

當前正是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口罩和消毒液都非常缺,很多企業即便有錢也買不到口罩和消毒液,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都只能進行內部生產與滿足內部員工的需求,特別是對於富士康和比亞迪這種員工數量比較多的企業來說,通過內部自己生產滿足內部員工對口罩的需求其實也是一種迫不得已的事情。

比如目前富士康在全國各地有很多廠區,員工數量超過120萬個,如果這些員工的口罩都完全依賴於外面提供,那是有點不太現實的,所以為了解決內部員工的口罩問題,富士康就只能改造生產線來生產口罩,如果到2月底能夠生產200萬隻每天,那除了能滿足內部員工120萬個需求之外,還有部分多餘的產能可以提供給社會。

第三、出於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調配需要。

目前對於富士康和比亞迪生產口罩,我們不知道是企業自身的行為,還是有政府在主導,我個人推斷不排除是有政府在積極跟這些企業溝通,讓他們生產口罩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五條規定,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國務院有權在全國範圍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權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緊急調集人員的,應當按照規定給予合理報酬。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能返還的,應當及時返還。

當前正值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其中口罩作為肺炎疫情防控的戰略物資,地方政府是可以直接徵用企業的生產線進行口罩生產的。

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對於比亞迪和富士康這種大型代工企業來說,他們能夠進行口罩生產對於我們社會來說是一種好處,一旦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口罩生產當中,那麼當前口罩缺口的情況就會得到緩解,這對於全國疫情防控是非常有意義的。


貸款教授


疫情爆發以來,口罩是越來越難買了,現在是一罩難求的局面。多數地區要求企業可以在2月10日復工,可是必須要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疫工作。人人戴口罩就成了必備的要求。

按照現在一次性醫用口罩一天8小時工作換兩次的規模,一個3000人的工廠,至少要準備6000個口罩。現在平價的口罩基本買不著,即使是青島市政務App預約的口罩都兩元錢一個了。這樣,一個3000人的企業,相當於一天增加了1.2萬元的成本。如果是在中國有66萬職工的富士康一天需要132萬口罩,一天的成本價是264萬,一個月可就近億了。更何況,這麼龐大數量的口罩你能備齊嗎?

據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2月2日介紹,中國口罩產能約為每天2000萬隻。2月3日左右,大約恢復了1480萬隻的產能。但是,能夠供給一線醫務人員的N95口罩產能僅有11.6萬隻,其他醫用口罩998萬隻,普通口罩471萬隻。

現在不少地區都發布通告,表示普通人並沒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戴N95口罩。青島市出臺置換政策,表示一個N95口罩可以置換10個普通醫用口罩,用於支援抗疫前線。

央視採訪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的視頻中,劉敬楨表示,中國生產口罩的速度已經很快,僅需0.5秒/只。然而口罩生產出來之後,還要走一個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天到半個月。“也就是說,大年初一加班生產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剛剛上市!”



目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數量仍然快速增多,每天都會新增三四千。現在的情況下能人們復工復產,必須需要大量的口罩產能。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到口罩生產的過程中來了。2月6日,中國石化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公司有原料熔噴布,亟需口罩機增產口罩抗擊疫情。工業富聯已經開始導入口罩生產線,2月5日順利實現了試產,正在申請產品資質認證,相關產能可能在2月底達到日產200萬隻。上汽通用五菱表示,已經開始設置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個以上。



企業能夠積極行動起來,也是跟國家的支持離不開的。2月6日黑龍江宣佈對列入國家和省確定的省內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生產企業名單,生產口罩等緊缺物資的企業,1月1日以來新增流動資金貸款給予5%貼息支持。一年貸款利息才有多少?而且黑龍江還對對新增生產設備投資額給予50%補助等優惠政策。同時,國家工信部一直在新聞發佈會呼籲,國家將對口罩產能採取兜底政策,疫情過去之後,將對企業多餘產能進行收儲。企業可以完全放心擴大生產。

另外,進口口罩成了最主要的口罩來源。中國在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瘋狂掃貨支援我國抗疫行動。2月5日,海關總署綜合司司長金海介紹,1月24日以來,全國海關共驗放疫情防控物資3.77億件。其中,進口防護用品3.67億件,包括口罩3.28億隻、防護服385.4萬件、護目鏡62萬副、醫療器械共45.3萬件。現在問在日本的朋友,表示他們在周圍的藥店都買不到口罩了。

現在企業組織進行口罩生產有三大好處。第一,滿足自己員工的需要,比如富士康,一天口罩需求量要達到100萬以上的話,除了自己生產,別人幾乎無法解決。第二,為了社會責任。每日2000萬的口罩產能即使全部恢復,也不夠全國14億人使用的。一些必須要上班出門的人員,沒有口罩是不行的。如果真能做到一次性,一天口罩需求量肯定要達到數以億計。人們帶多次重複使用的口罩,也實在是不健康,多生產口罩也確實是為了社會責任。第三,追求利潤。過去,一隻普通醫用口罩的生產成本不足三毛錢,現在至少價格兩元。一隻N95的醫用口罩,生產成本也就兩元錢左右,現在供不應求。短時間內,口罩的價格不會降下來,而且國家已經明確要進行產能兜底,相信這種不虧本的買賣人人都願意做。

所以,未來我們的口罩產能肯定要成倍的增加才能夠滿足需要。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加到口罩生產中來的。


暖心人社


其實不僅是富士康,比亞迪,很多大型的國企也接到任務,儘快生產口罩,可以說是不計成本。為什麼這麼做?

一是當前口罩需求量巨大。

中國的口罩產能每天是2000萬個。但是我們14億人,假設只有2億人用口罩,頻率是兩天用一個口罩。這樣的話,每天的需求量還要有1億個,而且沒有算醫院和患者這些口罩用量特別大的人。

所以現在的產能遠遠夠不上使用。而且病毒可能還要持續兩個月,在這個兩個月裡都會有如此高的需求。不管是出於戰略性考慮還是經濟性考慮。現在開始生產口罩都是可以的。

雖然經濟性方面可能稍差些,如果生產口罩盲目擴大產能,也許剛開始生產時,病毒就已經被消滅了,肯定會承擔一些經濟損失。

但是這樣做不虧,因為還要有戰略考慮。我們不能不做出最壞的打算,就是病毒持續時間可能更長。與人民的健康相比,一些口罩機器的損失根本算不得什麼。

二是戰略性考慮。

假設戰爭發生,拖拉機廠可能就被變成製造坦克的兵工廠了。而當前的對抗病毒其實和戰爭時期區別不太大,有條件生產應對病毒的口罩和防護用品等的企業,就要做好準備開工。

很多國企,比如中石化,已經開始採購這方面的生產機器。和平時期搞經濟,有這種類似於戰爭的時期,當然以保證國家的物資供應為重。

打贏這場對抗病毒的戰役和一場真實的戰爭相比,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層面和戰場不同而已,這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需要很多企業都要貢獻自己的力量。


莫水宏觀經濟


因為這些代工巨頭,如果它自己不去生產口罩,光靠買來解決問題,那恐怕今年上半年,都別想正常開工了!

目前全國範圍內,口罩的供求矛盾比較突出的這一狀況,一時半刻間,是緩解不下來了。所以與其求人,不如求己!

畢竟口罩的生產,也並非得有多少高深的技術要求。之前產能上不來,說到底還是有形之手在制約,以免打起價格戰,或是假冒偽劣滿天飛。

眼下可不一樣了,在疫情未去的大環境下,企業要復工,就必須做好防護的工作了。而口罩,就是首要的關鍵物資,不準備充足可不行。偏偏一個代工大廠,動輒上萬人起步,每天消耗的口罩數量,又豈能小到哪去?總不能反覆用不是?

所以,何不乾脆自產自銷,好過到處求人。早一點開工,早一點掙錢啊!


蟄冬至


哈嘍,大家好,我是生活中的金融,關注我,不迷路,投資理財來領路。

近日很多企業紛紛開始生產口罩,富士康、比亞迪都參與其中,其實,不止富士康、比亞迪,還有中國石化,上汽通用五菱也紛紛參與進來,他們生產的目的其實很簡單,滿足自需,另外,還可以支援疫情。面對災難,我們往往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所以這些大企業也都知道順勢而為。

中國石化: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

中國石化2月6日發佈一篇微博,“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內容的大概意思是:我手裡有很多生產口罩的原料,為了協調生產、增產口罩,迫切需要口罩機,當然,我們也可以給你原料,用來生產口罩,生產的口罩都會被收購,用來支持抗疫一線,以及企業所在當地。

這樣的企業,無疑是企業的榜樣,在戰疫期間,中國石化,免費加油,免費提供消毒液,甚至到後面的不惜餘力去生產口罩,無疑是一個有擔當,有愛國情懷的好企業。

富士康官方微信:2月5日試產,試產日產10萬隻,預計二月底可達日產200萬隻

同樣,在2月7號,工業富聯發佈公告,說公司生產的口罩,優先用於富士康科技集團近百萬員工內部生產防疫保障,未來“視情況”對外輸出。所以說,富士康生產口罩是為了自用,如果有多餘,才會對外輸出。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因為富士康自用,而去詆譭這個企業,畢竟富士康養活了我們很多人。試想想,如果富士康不生產口罩,那些在富士康上班的人能上的了班嗎,這不僅是企業的損失,更是工人的損失。所以從這方面看,富士康是為了保障廣大工人的收入從而進行生產的。

比亞迪:2月17日即可量產出貨,2月底產能將達到日均500萬

面對疫情,比亞迪也通過官方微信宣佈,將會協調資源,也加入了生產大軍,為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對疫情,沒有哪個企業會坐視不管,每個企業都在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實,不止這些企業,多家企業都在“出手”

根據證券時報消息,據數據寶不完全統計,目前有22家上市公司轉產防疫物資。


總結

富士康、比亞迪等眾多企業都開始生產口罩,其實是為了共同打贏這場戰“疫”,使我們儘早脫離疫情影響,儘快讓我們過上正常生活。


最後,關注我,不迷路,投資理財來領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