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贊常德生態環保志願者

2月11日 《人民日報》第 08 版以“溼地衛士在行動”為題,報道了幾個普通老百姓充當“溼地衛士”的生動實踐,
其中就有常德市的志願者聶羅敏。

該報道中小標題為“桃源故里護河人”一節,講述了聶羅敏巡護家鄉生態環境的故事,其內容如下——

人民日報點贊常德生態環保志願者


  東晉文人陶淵明寫過一篇膾炙人口的《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世外桃源仙境,那裡正是今天的湖南常德一帶。常德10%的面積是溼地,440條大小河流蜿蜒穿行,湖泊池沼星羅密佈。吞洞庭湖色,沐五溪奇照,常德孕育出鍾靈毓秀的溼地文化,是我國長江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長江中游經濟帶上的重要生態站點。

  在這片美麗的溼地上,活躍著很多志願者,聶羅敏是其中的一員。2月2日這天,正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很多人留守在家之日,聶羅敏照樣戴上口罩出門獨自去常德的水源地巡護:巡查地籠、鳥網等非法獵捕器具,看看有沒有人往河裡倒垃圾。這個質樸幹練的漢子目力精準,在河邊、池塘邊上下穿梭,很快就取得了第一個“收穫”:在溼地河堤邊發現一個地籠,裡面還有鳥毛若干。他說:“這東西對溼地裡的野生動物傷害很大,會把當地的竹雞和黑水雞捕光的”。

  為保護家鄉的溼地,聶羅敏已經堅持13年做志願巡護工作。他做裝卸工維生,大半生無積蓄。“人在青山綠水之間走走就是一種旅行”,他喜歡這樣的生命體驗。他被湖南省授予“綠色衛士環保志願者”的稱號,隊員們更是親切把他稱為民間版的“河長”。

多年來,聶羅敏從單槍匹馬到組建“常德護鳥營”,護鳥營已擁有3000多名志願者,他們在常德市境內和洞庭湖平原共拆除捕鳥網1000多張,救下並放歸各類候鳥幾千只,勸阻或舉報了上百起非法捕撈行為。在政府、民間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常德溼地保護頗富成效,在《國際溼地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上,獲得了城市溼地生態保護方面最高認證——入選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