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新冠病毒對中國製造業的風險可能小於預期

據Marketwatch報道,摩根大通在最新報告中表示,儘管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已超過44000個,但對中國製造業而言,其風險可能比人們擔心的要小。

小摩分析師在週二發表的報告中引用了一張中國大陸地區的地圖,上面的黃點顯示中國製造業設施的位置,以及它們相對於武漢市所在地湖北省的位置。病例的分散程度和嚴重程度以不同的粉紅色陰影顯示:

摩根大通寫道,如地圖所示,湖北的生產設施有限。當地最大的產業是汽車和醫療保健,對時間的敏感度不是很高。

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就時間敏感度和供應鏈複雜度而言,科技產業仍需受到密切監控。截至目前為止,供應逐步恢復似乎已步入正軌。類似蘋果iPhone SE2等新產品可能會延後出貨,但現有產品似乎有足夠的庫存。因此,我們的分析師當前相對擔心的是需求端而非供應端。”

小摩指出,對消費者情緒的潛在損害是關鍵問題。在疫情爆發之前,全球數據都十分良好,只有債券和商品市場展現出某種程度的低迷。就某種程度的週期性觀點來說,最重要的是市場要守穩,因為價格走勢的風向往往呈現兩極化。

報告羅列了疫情爆發後,投資者當前的三類反應:

多數投資者似乎選擇安然度過這場風暴,他們認為任何市場反應都將是暫時的,而且很難預測。

第二批人預計情況會突然惡化,並對經濟週期的觀點提出質疑。

而在採取了包括對中國內地城市全面隔離和限制旅遊等措施後,少數投資者實際上是在提高風險敞口,他們認為疫情的蔓延已經得到了控制,供應中斷將是短暫的,而一旦感染風險降低,工廠就可以恢復100%的產能。

對此,摩根大通預計,亞洲市場可能不會像2002年和2003年SARS爆發後那樣,大幅超過病毒爆發前的水平。亞洲在SARS危機後經歷了更強勁的增長,擺脫了長達六年的經濟低迷。但這一次,經濟增長較為疲弱,企業盈利也沒有大範圍脫離趨勢。

小摩報告強調,“儘管市場可能出現暫時性的過度調整,但我們認為今年大多數時間仍將處於區間波動狀態,反映出經濟週期的適度擴張。”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週三也撰文稱,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暫時性干擾雖然會小幅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和其他發展指標,但負面影響是一次性衝擊現象,對生產要素供給和生產率都不會產生長期影響,甚至不會造成對全年的影響,更不會削弱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能力。

人民日報週三刊登其署名文章稱,根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和可能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來判斷,疫情造成的暫時性干擾雖然會小幅降低增長速度和其他發展指標,但總體上不會延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要準確分析和把握疫情帶來的衝擊。

“雖然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不會因突發事件的衝擊而改變。”文章稱,疫情在需求方面造成的損失,也能較快得到恢復。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