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藝術有何異同?

富春惡水


技術是在社會生產中,製造和創造物質產品,體現出人們在實際生產中的操作能力。技術具有科學性,是生產力的主要力量。藝術是以美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真實畫面,藝術是陶冶人們精神上的審美情操。

一、技術和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是相互區別和相互聯繫的統一。技術是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具有無限深入自然現象本質的能力。藝術是人們以自然界客觀處在為基礎,通過典型的審美形象來反映自然界的客觀規律。

二、技術是生產力不可缺少的主力軍,技術作用藝術,藝術反作用技術,技術的進步決定著藝術的創新,藝術輔助於技術的進步。技術屬於經濟基礎,藝術屬於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的進步促使上層建築的進步,上層建築輔助於經濟基礎的進步。

三、藝術有技術的方法,技術有藝術美的含量,技術製造出各種形式帶有藝術性的產品,每種藝術形式都有著技術原理的性質。藝術創作的藝術手法和工具材料都有科學技術和方法,技術具有嚴謹、邏輯、辯證的方法,促進了藝術形式的不斷地發展。


黃智637


技術和藝術怎麼區別?

一,技術一般是指物質產品生產製作方面的,像工業生產農業種養植都屬於技術行業。藝術一般是指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創作方面的,像文學創作、繪畫、音樂、攝影等都屬於藝術行業。

二,技術一般是有既定的目標和嚴格的標準的,是有操作規範的,技術更多表現的是對某項工作嫻熟、精細、嚴謹的程度。藝術一般是沒有既定的目標和嚴格的標準的,藝術更多表現的藝術創作者的藝術思維藝術想象藝術表現力和藝術創造力。當然這其中也包含著藝術技能的應用和發揮。

三,技術帶有很大的機械成分,依靠同樣技術可以生產許多同樣的產品。藝術則不同,藝術注重創造性和不同性,藝術最忌諱創作同樣的重複的或雷同的作品。

四,技術產品,一般是在製作前就先比較客觀的評估了市場需求或定製用戶。而藝術作品一般是很難提前做出市場需求評估的。

五,技術產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高精尖就是高精尖,低粗劣就是低粗劣,是很分明的,人們的認識是一致的。藝術作品則不同,很多時候人們的認識不盡一致,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些藝術作品即使獲了什麼大獎或拍賣出了天價,也不一定是人們都認同的。

六,技術產品製作出來後,一般都有明確的或固定的定價。藝術作品一般是沒有明確的或固定的定價的。

七,技術產品更多的是實用性,是用於物質層面的。藝術作品更多的是觀賞性、啟發性,是用於精神層面的。

八,技術產品一般是有使用期限的,藝術作品是無限期的。

九,技術產品如果具備了藝術作品的基本屬性,也可以被視作藝術品。藝術作品中蘊含著許多技術性的成分。

十,概括的說,技術和藝術的基本區別就是作用不同、目的不同、用途不同,要求不同,生產製(創)作方式方法不同、表現形式不同,衡量評價標準不同。


燈影書畫


誰都知道,技術和藝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技術運用到一定程度也可以成為一種藝術;藝術有時候也會被看做一門技術。很多時候兩者的分界不甚分明,總會存在一個亦技術亦藝術的階段。



我們在稱讚一些技術非常出色時,總是習慣會說:這已經是一種藝術了!就如炒菜,日常炒菜不過就是口味的差別罷了,但是到了那些名廚的手裡,烹飪便成為了一種藝術。這樣去解釋技術和藝術的區別,應該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一般來說,技術是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並在生產、勞動中體現出來的經驗和知識,同時也可以意指一些操作方面的技巧。比如普通的木工、鐵匠、石匠等等,都是屬於技術的範疇。

藝術的概念則與技術不同,一般是指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另外,藝術還包括一些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我們常說的繪畫藝術、語言藝術、表演藝術等等,概莫如此。

相對而言,技術比較注重經驗和技巧;藝術則更偏重於典型和創造。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基本就是這個道理。

在很多時候,技術與藝術是可以完美結合的。很多撼人心靈的傑作,就是將技術和藝術的表現都運用到了極致。就如冷軍的超寫實繪畫作品,從畫布的選擇、底料製作到顏料製作等等環節,都相當專業而講究,這就是技術;此外,在完成作品時,需要紮實的繪畫功底和獨到的美學思維,這便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才能創作出令人驚歎的藝術作品。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技術與藝術好比一對孿生兄弟,經常是形影不離,相輔相成的。沒有技術含量作為支撐,藝術的創作性和典型性都無從談起,很多表現形式都無所依附,這樣的藝術作品經常顯得華而不實,缺少靈魂。

當然,離開了藝術的個性化和創作意識,再嫻熟的技術也不過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經驗或操作,不可能產生情感與生動之處,不可能真正觸動人的心靈,併產生共鳴。

由此可見,技術基本就是規律、經驗的基礎和積累等;而藝術則是個性、創造、拔高的表現。

當一種藝術被普遍化,被大眾所接受,他就會轉向技術層面,從而促進技術水平的整體提高。比如在書法圈飽受詬病的“館閣體”,就是因為太過針對科舉考試的實用性,缺少個性和變化,被很多人排除在書法“藝術”之外。雖然爭議很大,也並非全無道理。

同樣,當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時,他就會為高檔次的藝術產生提供堅實基礎與可能性。就如那些工藝水準的木匠,在精雕細琢之間,雕刻出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這便可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技術也好,藝術也罷,如何界定,有時候可能就是一種感覺。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技術是科學,藝術是哲學





玉石大酋長


題主所問:“技術與藝術有何異同?”

技術與藝術

我們可以以“藝術”的定義來談論有關技術的話題,任何表現形式的藝術,都要以“技術”為基礎,比如,書法、繪畫、攝影、雕刻、舞蹈等等這些藝術都要有技術的基礎,每一個藝術家或藝術創作者在學習藝術的初級階段,都要練習掌握藝術的基本功,也就是技術,




中國書法是高級藝術,當我們在寫中國漢字的時候,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我們只是寫字,把漢字寫清楚,寫得規範,讓人認識就行了,在這個層面上寫字是一種技術;另一種是寫書法,在把字寫清楚、規範的基礎上還要寫得美,讓人能夠欣賞,到了這一層次漢字的書寫就成了書法藝術了,寫字是技術,書法是藝術,


對於繪畫藝術而言,將所看見的人物、場景,完整的畫出來,這也是技術;但是,如果將畫家自身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合理的構圖、和諧的色彩對比,表現出來,那麼,這就是繪畫藝術了,綜上所舉的例子,我們就容易理解,藝術是表現美,具有欣賞價值;技術只是將物象的形體表現出來,無關“美與醜”,當技術達到一定程度時(表現美),也就成了藝術,

然而,自從20世紀的抽象派繪畫誕生之後,藝術的定義也就徹底改變了,因為抽象派繪畫是沒有內容、沒有深度、沒有信仰的,只是畫家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思想意識,此時,藝術就是任何人想要把它表現為藝術的東西,就是人的創作技能,這“創作技能”就是技術,所以說藝術和技術毫無區別,就抽象藝術而言。



詩夜城主


`技術含義廣泛,就從技字說,即熟練精確,可括一切有關事物的製作。:藝術,可說是限於文化領域不論可供實用和欣賞,能夠體現美感的產品作品。

在安裝修理機械方面,沒人說,他藝術很高,只能:::說,他技木精湛高超,惟有撫琴吟唱,或一手字畫,一首詩詞,才會承認是藝術。:在程朱理學提到的,所謂形而下學,謂之器,形而上學,謂之神。器,就是有形有質的東西,神,就是表現於氣韻與美感等精神的東西。

那麼形而下,就是技術,形而上,就是藝術。


莊宇長春子


啊技術,複雜度,指大多現今的工具都很難以瞭解的特性(即需要一連串對製造或使用的事先訓練);依賴性;多樣性,指相同工具的不同類型和變異;普及性,規模。 藝術: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統一;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 2、分類不同 技術可分為生產技術和非生產技術。生產技術是技術中最基本的部分;非生產技術如科學實驗技術、公用技術、軍事技術、文化教育技術、醫療技術等,是為滿足社會生活的多種需要的技術。 對藝術的審美分類,主要應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知覺方式來進行。依據這個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四大類。 3、表現形式不一樣 技術一般則以工藝流程、設計圖、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現。技術成果可以商品化。


最大上線贏家


技術,複雜度,指大多現今的工具都很難以瞭解的特性(即需要一連串對製造或使用的事先訓練);依賴性;多樣性,指相同工具的不同類型和變異;普及性,規模。

藝術: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統一;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


郎一村藝術頻道


技術是人類在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反覆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有關經營勞動的經驗和知識。技術是根據經營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髮展而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和技能。

藝術是用創作形象來反映現實,且這種形象比現實更典型。

從以上技術與藝術兩個摡唸的不同,可以推斷總結出,技術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藝術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技術是經濟領域的概念,藝術是文化領域的摡念。

從概念所包括的範圍來講,藝術的包括範圍小一些,技術的範圍更大一些。藝術從屬於技術的範疇,技術中也包含藝術的成份。

兩個概念都具有如下特點:它們都是利用規律而發展形成,都通過經營勞動運作,都為人類需求服務。

從利用客觀規律的角度講,技術和藝術都是利用自然規律的產物,但具有不同的利用形態。技術在利用客觀規律中具有物質和精神兩種形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技術知識水平,這是處於精神狀態的技術。不同的裝備會有不同的技術,這是處於物質領域的技術。精神狀態的技術也有兩種形態,一是腦子裡的,二是書面形態的。物質形態的技術有多種劃分方法,比如生產供應方面的技術,與消費領域的技術,既內含在消費品中的技術。

藝術一般更多地去利用技術成果來創作發展,當然這種利用也屬於技術的範疇。

技術和藝術都必需通過勞動過程來得到發展,這個必需既反映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也反映了作為單個的人,其生存發展之必然。個人和民族的發展都需要技術和藝術,通過勞動來創造物質和精神需要。

勞動的發展過程,是一個技術和藝術不斷髮展進步的積累過程,其存在三種形態:一是體力支出的形態,二是這種體力支出形態的勞動實現的結果___勞動產品,三是決定體力支出及其勞動果實的意識狀態的技術水平。在三種技術勞動形態中,在探索勞動中的技、藝術含量時,著重於看重體力勞動形態是不正確的思維。因為再優美的藝術形態勞動,如果沒有優質的勞動產品結果,那麼,優美的有藝術形態的勞動將大打折扣。產品必需通過腦力和體力的勞動來創造,而腦體力的勞動成績要靠優質產品來體現。

從需求的角度講,技術藝術是需求滿足發展的唯一依靠,沒有技術和藝術的發展進步,也就沒有需求的發展進步。但有一個問題值得在此提出,人們的經濟理論很注重消費價值的創造和增長,一般不會關心價值的消亡,除了被吃掉和消費掉的產品,那些留存於世的舊物品,其價值是如何萎縮掉的。在這裡新技術的出現,那麼傳統技術的價值就會非常掉價。

某些技術、藝術成就經過時間的考驗,其難以掉價,而益發增加其藝術光彩,比如都江堰,二千餘年來,益發增添其技藝術光彩。都江堰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構成,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為什麼都江堰歷經歲月蒼桑而不掉價,反而益添其經濟、文化、旅遊價值?原因在於唯一性,因為這樣的水利工程,是無法複製的。而如果能複製,其價值會大打折扣。在利用技術為需求服務的過程中,技術過量地複製,是使技術過份掉價的根本原因,因而控制過量,是買方市場消費市場的宏觀要求。但從都江堰的例子也可以看到,水利工程具有空間上的唯一性,其投入價值存在長期的保值性,比如高鐵,在長時間的運作中,其修理等成本消耗是比較大的,而水利搞得好,成本消耗比較小,投入價值的保值延續期比較長。

人類的需求不但需要不斷髮展技術,還需要發展藝術。人類不但需要物質財富的滿足和提高,還需要精神的快樂和提高,故既需要發展技術,利用技術來創新,也需要藝術,來提高人們的審美需要。從產業的角度講,技術和藝術都是發展經濟的依託,藝術發展創新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必需,技術發展創新是生產領域發展的依託。


富春惡水


淺析技術與藝術的異同

技術與藝術的最大差異是根本屬性不同。技術的屬性是物質,藝術的屬性是精神。物質是經濟基礎,精神是上層建築。物質和精神同樣重要,物質和精神彼此依賴,相互促進。

技術與藝術的另一大差異:技術要可重複操作的多樣性,而藝術是不可取代的唯一性。

技術與藝術的又一大差異是著眼點不同:技術著眼於對物質的改變,藝術著眼於精神的外化。

技術指人類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並在生產勞動中體現出來的經驗和知識,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

狹義的技術定義主要包括如下幾種觀點:

(1)技術是技巧、技能或操作方法的總稱;

(2)技術是勞動手段的總和;

(3)技術是客觀的自然規律在生產實踐中有意識的運用,是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

廣義的技術含義:技術是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和勞動者技能的總稱或有機結合。

技術的表現形態

(1)有形技術:即物質形態的技術,或稱物化的科學技術,總裁學習網介紹說,泛指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用以改變或影響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其基礎與核心是勞動工具,體現為勞動資料(機器、設備,廠房、建築、原材料、燃料與動力等)。

(2)無形技術:體現為工藝、方法、配方、程序、信息、經驗、技能、規劃和謀略等的非物質形態的技能。

藝術的認識,通常有三種類型的觀點:

一、從主觀認識和感受出發,認為:藝術是美的追求,藝術是自己感情的真實體現,藝術是為自己而創作,藝術是自由的等等,把自己的個性絕對化.

二、認為“藝術乃是創造,在獨特發現基礎之上的獨特創造,新的審美境界及與之相關的語言語境,新的圖式結構、“大象”,乃至於新的傳統整合為一的全方位創造”.這一提法的實質是在形式上作文章,是對優秀傳統藝術的全面否定.此外,還有一種只追求形式,不求內容,或把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加以顛倒,要求內容要為形式服務的論點.

三、認為藝術是客觀世界的反映,源於現實的社會和自然景觀,但它又不是對事物的、簡單的認識和反映,而是經過人們主觀的探索、提練、剪裁和加工,採用相應的技法和工具,根據不同的需要,使用一定形式語境構成的,形神兼備的作品.形象地傳達作者的感情,服務於他人,服務於社會.

第一種說法強調了藝術創作的宣洩作用,忽略了藝術質量有高下之分,是藝術創作的第一境界.

第二種說法追求技法的積累和創新,是學習藝術的第二境界.

第三種觀點肯定了藝術只是社會的上層建築,是社會的意識形態,是“高於生活”的一種狀態.指明瞭高水平藝術創作成功的道路.所以,一方面要保持創作過程的輕鬆狀態,另一方面要嚴格要求自己,積累知識積澱生活,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做人的境界,是提高藝術水平的有效途徑.

技能、認識和心態是藝術創作的三要素.

狹義的藝術定義:人們能夠通過感官感知的,基於思想情感的,通過一定的技能技法實現的表現形態。也特指音樂和美術。

廣義的藝術定義:在人們的社會勞動生產和生活實踐活動中,通過一定的技能技法表現出來的,能夠給人精神或意識以美的愉悅的外化表現形態。例如烹飪藝術、插花藝術等。

技術與藝術的統一性:

技術是人主觀能動地使用工具改變事物,藝術是人通過技能技法表達思想情感。技術與藝術的綜合,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標誌。

技術與藝術具有相互依賴性和可轉化性。技術某種程度上可以上升到藝術高度,藝術本身的實現包含了技術。技術的發展可以促進進藝術的進步,藝術的需求可以引起技術的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