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盡收,刻不容緩!武漢社區疫情防控實地走訪記

應收盡收,是決戰疫情的關鍵一招。2月10日至1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兵分多路,走進武漢多個社區,實地探訪應收盡收情況。

武昌東亭社區

新增2名確診病人暫未住院

2月11日中午12時30分,一名中年男子急匆匆來到武昌區水果湖街東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戴著口罩站在門口沒進來,神情沮喪。

“好的好的,我們馬上聯繫。”

剛取下口罩吃著方便麵的社區黨委書記王學麗,趕緊又戴上口罩,隔著門簡單詢問了情況,勸他先回家,不要在外面跑。

王學麗加了他女兒的微信。通過微信語音,告知住院需要準備的事項,並讓家裡人趕緊自行隔離,等病人住院後徹底消殺。

隨後,王學麗安排網格員上報,同時聯繫醫院。

此時,社區辦事大廳內有六七個人,忙成一片,有的搬運物資,有的開展消殺,有的報送材料。

電話此起彼伏,一位老人打來求助電話,說家裡沒有口罩。王學麗當即安排網格員送去10個口罩和一袋麵包。

約半小時後,門口又來了一名小夥子,帶著哭腔說,他的父親已經確診住院,“社區能不能馬上把我隔離起來……”

王學麗一邊用酒精在他身上消毒,一邊安慰他:“你是家裡的頂樑柱,不能倒下。相信你爸爸能夠挺過來的!”邊說邊為他聯繫隔離酒店。

截至當天中午,東亭社區確診病例33人,疑似病例7人,治癒出院2人。

王學麗介紹,除新增2名確診病人待住院外,其他31名病人均已住院,其中,10人住進紫金醫院,5人住進武昌區方艙醫院,有1名危重症患者送進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正在搶救。疑似病例中,6人在中材賓館、紐賓凱九龍酒店隔離治療。

記者看到,省委軍民融合辦、武漢市金融局、武漢市旅發投集團以及武昌區財政局均派有機關幹部下沉社區,幫忙監測體溫,聯繫落實防護服、護目鏡,解決後顧之憂。

江岸熊家臺社區

2月11日早上8時,江岸區西馬街熊家臺社區一派繁忙。

江岸區房管局下沉到熊家臺社區的幹部吳立波打開電腦,核實菜、米、藥等生活必須用品分配名單,不停打電話跟蹤社區送至隔離點居民目前的狀況。

吳立波介紹,熊家臺社區有萬餘名居民,經過前期篩查,共有發熱病人10人,如今已全部送至隔離點,經過核酸檢測,其中2人陽性,已轉入定點醫院治療。目前社區居民每天在微信群裡報體溫,社區統一記錄篩查。

據瞭解,熊家臺社區在展開“四類人員”排查、執行“應收盡收”方面分幾個層次。首先,通過社區微鄰里網絡平臺,讓居民自己上報初篩。其次,通過樓棟微信群或打電話核實。第三,對個別情況上門查看。最後,彙總發熱情況,每天跟蹤聯繫。如果兩三天持續沒有好轉,將送到社區醫院或發熱門診,根據診斷結果,決定送往何處。

吳立波說,排查工作主要通過電話和網絡完成,“剛開始有過一一上門的想法,但很多居民反對。有人說,你們一天跑很多戶,別把人家的病毒帶到我家裡來了。”

送病人住院也不容易。

吳立波告訴記者,江漢區一位環衛工人李阿姨和丈夫劉先生租住在社區內。春節後,李阿姨出現發燒症狀,經核酸檢測呈陽性,2月6日確診。社區幹部到李阿姨家裡走訪,發現夫妻倆住在一間十來平方米的房子裡,非常擁擠。於是勸說劉先生到發熱門診拍CT檢測,結果還好。

“夫妻倆住在一起極易交叉感染。”經過社區上報,江漢區方艙醫院為李阿姨留了床位,通知她準備生活用品前去入住。但是李阿姨堅決不肯,認為去方艙醫院更容易交叉感染。吳立波和社區幹部上門勸說,李阿姨仍然不肯,錯過當天方艙醫院名額。

2月8日,社區專門請人拍了一小段方艙醫院病人生活的小視頻,放給李阿姨看,告訴她在方艙醫院至少有醫護人員治療,也不會傳染親人,李阿姨終於同意。當日,社區將她送往江漢區方艙醫院,目前狀況穩定。

漢陽湯山社區

3名搬遷戶在其他社區確診住院

“體溫36.2攝氏度,正常!”

2月10日上午,漢陽區龍陽街湯山社區,武漢航發集團下沉社區幫扶小組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來到威陽金屬物資交易市場片區,為一名64歲的蔡姓住戶測量體溫,徐波負責測量,陳方園負責記錄。

兩人都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測量體溫時,儘量與居民保持距離,測溫完成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湯山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陳思介紹,這裡較為偏僻,流動人口較多,不便進行線上體溫監測;同時,這裡也是容易被遺忘的角落。她說,根據要求,“四類人員”排查不能落一戶,也不能漏一人,再偏僻的地方,也要把情況摸清楚。

經過排查,社區戶籍居民有3人確診,都屬搬遷戶,目前住在其他社區過渡,已在當地社區申報住院,其中兩人恢復較好,有望近日出院。另有10名發熱病人,其中1人為疑似病例,正在集中隔離點隔離;另外9人為一般發熱病人,正在居家隔離,有的已經痊癒。

統計顯示,武漢已有3.4萬名幹部職工下沉社區,協助開展疫情防控。其中,武漢航發集團組織102名幹部職工,組建9支黨員突擊隊,分別進入漢陽區9個社區展開工作。武漢地產集團組織502人奔赴漢陽區、江岸區42個社區。武漢地鐵集團則組織800餘人的隊伍,分赴礄口區9個隔離酒店、洪山區35個社區開展工作。

光谷湖口社區

幫確診病人穿衣穿鞋將他抬下樓

10日上午10時,東湖高新區佛祖嶺街道湖口社區,武漢自貿片區管委會綜合協調局工作人員胡經緯,正幫著社區工作人員將愛心企業捐贈的蔬菜從貨車上卸下,準備分發給社區特困家庭。

“他們已經在社區支援近2周時間,苦活累活搶著幹,幫了大忙。”湖口社區黨委副書記徐曉萍說。

湖口社區下轄還建小區和商品房小區各一個,共有居民4740戶、1.4萬人。但湖口社區工作人員只有11人,疫情防控任務重、壓力大。

為落實東湖高新區組織部“幹部進社區,防疫我先行”工作安排,武漢自貿片區管委會綜合協調局4名幹部對口支援湖口社區。

該局負責人介紹,1月30日開始,4名幹部下沉社區協助疫情防控工作,主要負責上門幫扶特困家庭、轉運確診病人、為隔離家庭送物資、協調居民各類訴求、普及居家防護知識等工作。

2月4日,湖口社區一位多發性癌症患者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一位支援幹部主動請纓,與兩位社區工作人員上門,為他穿衣穿鞋並抬下樓,同時聯繫街道病人派遣車輛將其送院。徐曉萍說:“在風險面前,他們沒有一絲猶豫,值得敬佩。”

江夏幸福社區

妥善安置“四類人員”

“四類人員全部安置到位,社區情況有所好轉。”

截至2月11日晚7時,江夏區紙坊街幸福社區累計確診病例2人、疑似病例13人、CT顯示肺部感染6人,涉及密切接觸人員15戶41人,篩查跟蹤一般發熱病人15人。目前,所有人員都得到妥善安置,社區網格員全程密切關注。

社區工作人員陳慧告訴記者,確診病人、疑似病人全部在江夏區人民醫院、中醫院接收治療,肺部感染病人集中在僑亞康復醫院隔離治療。其中,2月8日,一例確診患者治癒出院,現在居家觀察。34名密切接觸人員集中在江夏區黨校隔離觀察,其中8戶14人已解除隔離期,回到家中。另外7名密切接觸者涉及2戶,因家庭特殊原因,請示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後,安排居家隔離,由網格員、醫護人員緊密聯繫,負責協助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工作人員每天定時上門消殺。

11日,網格員排查發現一名小孩發熱,隨即安排送至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為一般病毒性感冒,醫生開好藥後回家觀察。

居家隔離人員中,一戶是爹爹肺部有感染,已送至僑亞康復醫院治療,他的兒子患有精神疾病、孫子患有癲癇病,如送至集中隔離點,存在諸多不便。另一戶因為家中有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和一名2歲小孩,還有一名老人,經醫院檢查,家庭成員健康狀況較好,為方便夫妻二人照顧老人和小孩,採取居家隔離方式。

陳慧說,近幾天,出院人員明顯增加。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李源 湯煒瑋 吳純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