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防控 共同努力 战胜疫情——访呼和浩特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内蒙古东日律师事务所律师段亮

呼和浩特新闻网2月12日讯 据《呼和浩特日报》报道(记者 苗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区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目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特殊时期适用特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主管部门和医疗单位以外的单位及个人怎么做才算不添乱,还能够为疫情防控多出一份力?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内蒙古东日律师事务所律师段亮。

记者:对拒绝或者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病人、疑似病人应如何处理?

段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这说明按照法律规定目前的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人必须服从医疗等机构对其进行的隔离治疗、控制等措施。如果拒绝或者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病人、疑似病人将按照该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另外,我们注意到在全国包括我区某些地市已经发生有明显发病特征的新冠肺炎病人及与新冠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故意隐瞒在重点地区有停留史的情况,更有甚者在面对社区、医务人员调查询问时故意进行隐瞒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出入人群密集场所,对不特定的人群造成危险,此类情况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而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刑可判处死刑。近日,深圳市已经对类似案件按照危害公共安全罪予以立案。所以说,在重点地区有停留史或者与新冠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不应心存侥幸,一方面应该对自己、对家人负责,另一方面更应该对社会负责。

记者: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的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段亮:目前属于非常时期,新冠肺炎给民众造成的心理恐慌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欣慰地看到党和政府正以空前的力度控制疫情的传播,每天治愈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防控、治疗措施日趋见效,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所谓的网红为了博得点击量、吸人眼球,故意编造、传播虚假疫情信息,比如前几天呼市群众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的某地草莓种植者被染新冠肺炎,告诫大家不能吃草莓的信息就是典型的故意编造、传播疫情信息的行为,该等行为如果违法情节较轻、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一)款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该行为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按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规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以说在目前疫情突发的非常时期,不信谣、不传谣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责任,大家应保持正常的心态、理智的思维。

记者:对妨害新冠肺炎防控,不服从、不配合或者拒绝执行有关政府决定、命令或者措施等行为,有哪些法律责任?

段亮:近一段时间大家都有目共睹,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都是非常辛苦,他们实际上也是处于防疫第一线,工作劳累、危险大、压力更大,我们所有群众都应该对他们的工作理解,应该尊重他们的辛勤付出,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不快或者因为出入社区、超市检查的手续繁琐就引发不满、愤怒,甚至对工作人员恶语相加动手打人,事实上在呼市地区已经发生多起因相关人员拒不配合检查、登记使社区工作人员遭受攻击的情况,对此类情形情节轻微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之规定,将被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或者故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或者强冲检查点造成大门、栏杆等公共财产毁损的,公安机关将按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规定以寻衅滋事罪立案,不法分子将面临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述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我认为在目前举国上下全力打赢防疫战的情形下,对于个别故意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不法分子应该加大打击力度,从严、从快予以处理,以维护社会正义,给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有力的法律保障。

段亮还就出入境人员拒绝接受检疫或者抵制卫生监督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经营者的哪些行为属于价格违法行为等问题结合实例进行了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