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單位的領導,平時辦公室的門是開著,虛掩著還是關著好?

彈指驚雷


如果是平時,我認為辦公室的門還是開著的好。開門辦公的行為,可以通過投射效應看出一個領導者的內在的積極心理狀態。持續保持一個開放式的心理狀態,是一個領導者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這項技能可以通過高能量姿勢去做到。下文中將一一解讀。

日常辦公的情況下,開著門首先給人一種開放、平易近人的心理感受,能給人一個好的印象,顯示出一種敞開的胸懷和優秀的個人素養。一個人的內在心理狀態,是封閉、還是開放,都會投射到自己的日常表現上來。


這在心理學裡,有一個名詞叫做“心理投射”,可以用來說明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是如何通過“投射”現象,外顯到自己的日常行為中的。

<strong>

01、什麼是心理投射?開放式心理狀態的領導對周圍的積極影響。


一個開放式心理狀態的領導,其心理狀態都會通過一些列的日常行為投射到生活中去。開門辦公,只是其中一件特別細小的事件之一。如果你留心觀察,一定能夠發現更多。比如,可能會是一個樂天派,沒有那樣讓人緊張的一臉嚴肅,接觸起來沒有太多距離感等等。


開放式心理的領導,也更善於啟發員工。在和員工之間的溝通上,更善於利用開放式的問題,去引導啟發員工自己去解決問題,鍛鍊員工讓其自然成長。


持開放式心態的領導,接觸起來較為平易近人。公司氛圍會比較輕鬆一些。在工作壓力日益增加的當下,如果公司裡的人際關係相處不和諧,上下級關係再蒙上一層無形的壓力,那麼無疑對個人在工作中心理狀態的負面影響會雪上加霜。

什麼是心理投射?

投射一詞在心理學上是指個人將自己的思想、態度、願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徵,不自覺地反應於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種心理作用。這一名詞是由弗蘭克(L. K. Frank)於1939年最先提出的。

當個體在陳述內容,對外輸出表現時,常常會把自己內在的各種心理狀態不自覺地帶入其中,投射到對象上,藉機表現出來。就好比你用水壺倒一杯開水,那麼就需要有一個杯子作為介質來盛水,水壺內的水就會通過對外輸出,“投射”到水杯裡。雖然這個例子有點牽強,但能夠讓你把概念物化,更容易方便你理解這一投射的流程就可以了。


因此,你的內在心理狀態是積極敞開的,還是封閉黑暗的,都會在你的日常行為表現中,不知不覺地被持續投射出來。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宋·陳元靚《事林廣記》

我們不可能在短期內瞭解一個人的心理狀態,但是在長期的接觸和覺察中,是可以通過一個人的日常行為、言語、情緒、狀態等等進行逆向感受,從而自然分析得出一個結論。

02、心理投射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外在表現的?內在的心理主要通過這三種介質對外投射併產生作用。


瞭解完投射效應之後,我們來看看一個人的內在心理是如何通過外在行為呈現的。內在心理狀態的外顯主要會通過三種方式:1、行為反應;2、生理反應;3、情緒反應;

①個體心理狀態對外投射的行為反應表現

比如,一個人如果經常走路的時候會把手不自覺的放在口袋裡,或者雙手抱在胸前做交叉狀,這表示這個人的偏向封閉內斂的心理狀態。當然,也有可能是其正在聚精會神地思考者某一個問題,這個時候身體的各部位變化都會向內收攏貼合,因為思維的聚焦點在內部。


而常常持開放積極心態面對生活的人,他們手大多自然下垂,或者在講話的時候會用比較開闊的姿勢配合自己的講話內容及情緒表達。

②個體心理狀態對外投射的生理反應表現

這些身體語言一定程度上會反應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的積極程度,只要你仔細留意,一定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一個人緊張的時候,會出現模耳朵、拽衣角、手心冒汗等等,這些外在行為表現或者一些生理反應都是內在的一種外顯。


積極的心理狀態,有時候會通過面部肌肉所產生的表情,傳遞給身邊人一種感受。

試想一下,當你看見某為身邊的人,即便不說話,你也能感受到對方的心理狀態:

如果你遇到一個每天都很開心的人,你看到他就會不自然的有個好心情;如果是一個遭遇不順,接連倒黴的人,你看見他時,就會有一種特別傷心難過的感受。這些都是心理狀態通過表情傳遞出來的一種個人狀態,你會對此形成一種心理感受,由此作出判斷。

③個體心理狀態對外投射的情緒反應表現

<strong>


一個心態封閉的領導者,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兒自尋煩惱,常常為了下屬的不同意見暴跳如雷;而具有開放式心態的領導,不會因為小事與別人爭吵而讓自己生氣,也會去計較,因此,他們很少因小事而煩惱。因為開放式心態更加的包容,接納。


情緒反應,來源於一個人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和評判,如果你認為某個人侵犯了自己的權威、地位等等,就會不自然地發怒,產生憤怒的情緒。同樣的人和事,如果你改變了對其的認知和評判,就能夠換一種角度,產生愉悅的情緒,或許會瞬間釋然,放下。同樣是一件事,同樣是一個人,往往因思維方式的改變,情緒也會做出相應的改變。

有個故事這樣講:

有個老太太的大兒子賣雨傘,小兒子賣扇子。老太太在晴天時常為大兒子擔憂,怕他的生意不好;而在雨天時又常為二兒子擔憂,怕他的扇子賣不出去。因此,她總沒有高興的時候。後來,在一個明白人的開導下,她在晴天時為小兒子高興,在雨天時為大兒子高興。這樣,老太太由天天擔憂變為天天高興,情緒也由天天不愉快,變得天天愉快。

03、封閉式心理狀態轉向開放式心理狀態,如何通過調整行為,逆向影響心理狀態?


事實上,肢體語言影響著我們的大腦和心理狀態。一個自信的,擴展性的姿勢,能夠對我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產生神奇的積極影響。如果你的心理狀態不佳,可以藉助簡單的高能量姿勢,迅速調整出一個更好更加開放積極的心理狀態。


社會心理學家,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埃米·卡迪,在《高能量姿勢》這本書中就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高能量姿勢,迅速幫助自己轉換封閉式、低能量的心理狀態。

作者埃米·卡迪和她的搭檔們分別準備了5個擴展性的高能量姿勢,和5個收斂性的低能量姿勢。在確定了這些動作的舒適度和難度相同後,實驗開始。

他們招募了一組研究對象,對事先準備好的姿勢進行觀看和模仿——一共5張照片,每張播放時間6秒,研究對象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

當研究對象們模仿完一系列姿勢後,獲得了參加研究的應有酬勞。科研人員又給了他們2美元的額外獎勵,並告訴他們既可以留著這筆獎金,也可以通過擲骰子來冒一次險,可能讓獎金翻倍成4美元,也可能失去這2美元。


這區區幾分鐘的姿勢模擬真的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嗎?答案是,真的會。


擺出擴展性高能量姿勢的研究對象更傾向於擲骰子,有33%的人選擇了冒這個險;而擺出收斂性低能量姿勢的研究對象中只有8%的人選擇了冒險。


通過簡單的高能量姿勢就可以逆向影響個體的心理狀態,心理狀態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之後,又會導致外在行為的積極變化。由此,形成一個正向閉環,會不斷推動一個人持續不斷地向積極正向的方向前行。


結語:

由以上分析得出,領導日常辦公,開著門是有積極影響的。無論再團隊管理、工作氛圍營造上,還是領導個人的心理狀態上,都會因為心理投射效應和高能量姿勢的反向影響,而循環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因此,無論領導是封閉式心理狀態還是開放式心理狀態,開著門辦公,這一日常行為,都能對你的心理狀態產生正向的影響和干預。


注意,人們可以根據投射效應從一個人對別人的看法中推測這個人的真正意圖或心理特徵。如果投射效應過於嚴重,總是以已度人,那麼人們將無法真正瞭解別人,也無法真正瞭解自己。

歡迎關注我@強力成長,持續分享職場經驗,學習方法。

強力成長


等你當上了單位的領導之後,相信你就不會再問類似的問題。關於領導辦公室的門平時是開著、虛掩著、還是關著,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就像是語文試卷一樣沒有固定的答案,“做法”有理即可。



我的上司是總經理,他辦公室的門在一天中就經歷了這3種狀態。早上的時候,辦公室的門大多數情況是關著的;他在裡面辦公,到了中午門就是虛掩著的;到了下午那段時間,門又是開著的。

對於門的開關他都有自己的決定,因為他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出發點來考慮。

比如說早上的時候,去找他的人相對比較少,這時他也需要辦公,就要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不希望太被打擾,所以他把選擇門給關上了。



中午的時候門是虛掩著的,因為那時候可能會有員工去找他,簽字、蓋章或詢問工作上的事情。

我們公司一般是中午就開始忙活起來,所以那個時間段門就是虛掩著的,在偌大的辦公室裡,走來走去開門很費時費力,虛掩的門就就省得他跑來跑去。


但有的時候他索性就把門給開著並在裡面休息。這種情況,他是想給大家傳遞這樣的一個消息,我雖然在休息但你們有事隨時可以進來找我,所以他選擇把門給開著。

可能不同的領導對於辦公室的門的開關都個人的見解和愛好,但主要還是依據工作而定。從我總經理的例子上來看,辦公室門開或關或虛掩的狀態,取決於當天需要找老闆的員工的數量與頻率。

門總是關著的領導,可能是不希望被打擾,也或者是正在裡面和重要客戶交談,來了客人之類的,所以要把門給關上。

同時,這樣的行為也能無形中營造一種神秘感,為他樹立威嚴做好細節上的工作。


門總是虛掩的領導,隨時都做好了員工來找他的準備。這樣的領導,隨時都處於工作的狀態,只要有員工來找他,他只需要說一聲“進來”就可以了。

門總開著的領導,可能是希望給公司的員工看到他的工作狀態,這無形中也要給他們釋放一種信號:我都這麼努力工作了,你們還有什麼不努力工作的理由呢?

除此之外也還有其他可能,可能是這位領導,希望員工能直接進來找他,不需要經過其他的繁雜流程,所以這樣的領導通常都是比較豪爽、容易說話的。


所以,作為單位的領導,辦公室的門是開是關或是虛掩,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只需要根據根據你們公司的狀況,來決定門的開關即可。

沒人找你的時候,你就關了門安心辦公;如果有人找你,你就把門虛掩或開放著,省去大家敲門等待,也省去浪費你開門的時間,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再來決定門開關就不難。


職男小井


其實以前一直比較糾結,到底是該開門還是關門。我的辦公室位置比較正,大廳對著的就是我的辦公室。打開門可以看到院子裡的停車場。辦公室的位置非常優越,以前主人是集團的總經理,這裡可以輕易把握“全局”。

換了我以後,我也開過一陣子門,但感覺很不舒服,左右兩個方向的人,出入大廳,基本要從我眼前過。人家總是恭恭敬敬某總長某總短的打招呼,要命的是我是近視眼,不戴眼鏡10米外根本看不出是誰。覺得挺尷尬。堅持了好一陣,還是算了吧,眼不見為淨。關門就關門吧,反正也沒人敢說什麼。

其實這裡討論領導的門該怎麼作。有點想當然了。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工作習慣。而且還是多年養成的習慣,不太可能會因為下屬的感受而輕易改變。而下屬也極少敢對上級的工作習慣妄議什麼的。

你敢不敢對你的上司說:你上班時間應該開門辦公。估計你的上司肯定眼珠子一瞪:我怎麼工作需要你教不成?


實現一個曉目標


我們單位領導,辦公室門上是塊磨砂玻璃,她為了營造一直在單位的假象,人走了也讓物業姐姐給她開著燈,從外面走過的人開始都以為她沒走,還在辦公室,其實她要在下午三四點下班回家了[捂臉]後來我們也發現了規律,看她在沒在,就看樓下有沒有她的車[機智][我想靜靜]


虎媽兒1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是一名員工,同時也是一名企業中的管理人員所以我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也敲過領導辦公室的門。對於有觀察力的職場人來說,沒有必要過於糾結該怎樣好,因為來訪出於禮貌必須敲門。(我的老闆來我的辦公室也要敲門示意下,這再正常不過了!)如果非要說個怎樣好,一般是大門敞開時說明隨時歡迎來訪;如果是關閉一般是正在忙一些個人的事情或正在和其他同事或客人在談事情,關門既不影響室內的談話,也不影響外面的工作節奏。

一、一個經常大門緊閉的領導,無形中疏遠了員工。

我的辦公室通暢情況下都是大門敞開的,這是我做事的風格,也是在與同事溝通時得到了驗證。我不知道那些每天大門緊閉的所謂的領導們,都在忙碌著什麼。

我空降到公司後,前任已經離職數月了。迫於沒有任何交接文檔,部門的工作量積壓的有點厲害。一天下午,我叫來了直接業務相關的一名下屬討論運營體系之事,並向其詢問之前的文檔存儲路徑。談話間我體會到了下屬們的無奈,她說,“之前的領導不知道每天都在幹什麼,大門緊閉,我都不敢經常來敲門。別看只有數步的距離,但文件一般都是通過通訊工具發送接收的。至於之前建立的運營體系,沒有下放,我也不知道。”

你看,你這道門隔開的不是那麼幾步的距離,而是隔開了與同事之前的心的距離。

二、一個大門敞開的領導,無形中給人親近感。

我之前的營銷總監一名工作特別勤奮努力人領導。你路通他的門口時如果是大門敞開一準人在辦公室,如果是大門緊閉一般情況下到各個辦公室走訪視察工作,或者正在與其他領導談話。不僅如此,每次路過他的大門口時,你都看到他伏案認真工作的狀態,或是抬頭見到員工時的一個微笑,給人一種無形的親近感。

三、虛掩和關閉的區別不大,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壓力。

一般情況下員工向領導彙報工作時,都會先確認領導是否在位置上,是否有在會客。虛掩著和關閉,我認為一樣貌似在提防著什麼似的!當然也有認為這樣可以給到員工或上級領導一個信號,可以進入,同時也可以儘量地減少辦公室內外的互相干擾。

其實這個細節本身並沒有對錯,但對於一名領導來講應該將自己放在相對透明的位置,這基本的職場禮儀,也是工作作風的考量。


愛家的葛子


老茶以為,辦公室門開著還是關著,得看企業的規模還有領導的喜好來決定的。

中小型創業公司,辦公室門最好是開著的,甚至領導都不要坐辦公室會更好

老茶之前呆過一家創業型公司,一開始老闆天天在辦公室待著,門也是一直關注著。但是,每天找老闆的人很多,經常都要竅門。

老闆應答的次數多了,就乾脆把門給開著。這樣雖然每次不需要再應答了,但是總感覺效率也不是太高。

因為,有些人過來找他辦事,經常有些事情老闆還要跟員工到工位上才能解決,後來老闆直接把自己的辦公地點搬到跟員工一起了。

從此之後,整個溝通效率大大提升了,反而辦公室就淪為談話和會客的地方了。

中小型創業公司,需要的是效率和速度。那麼,怎麼樣的溝通效率會更快,就怎麼來。如果把門關閉了,會影響到溝通效率,那還不如一直敞開著會更好。

大企業辦公室門,虛掩著比較好

相對中小型創業公司的領導,大企業的領導辦公室門還是虛掩著比較好。作為一個大企業的領導,凡事還要親力親為的話,那說明這個領導是不夠格的。

既然不需要凡事親力親為,也就不需要像創業型企業老闆那樣,天天把辦公室的門敞開者。

而且,這樣的企業領導,經常要單獨會見一些客戶,或是談論一些重要的事情。辦公室的門一直開著,不僅會讓客戶覺得不夠專業,也容易導致重要信息的外洩。

在這種大企業的領導,還是把門虛掩甚至關閉的好,下屬需要找你的時候,竅門即可。

問題總結:辦公室的門開關與否,看似一個簡單的問題,其實也是一種溝通效率的體現。在不同階段,做法不一樣,直接導致的溝通效率也是不一樣的。

當然,不同領導的喜好也不一樣的,有些領導喜歡開著,有些領導喜歡關著。這種完全是看領導個人喜好決定的,你總不能還因為這個,去教領導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吧。


老茶關係學


體制內單位的領導幹部,平時辦公室的門是開著、虛掩著還是關著,主要看單位級別、領導級別和領導性格,下面結合實際工作體會具體分析。

一、從單位級別看:基層單位的領導一般都開著門,高級別的單位領導都關著門

一般在基層單位,領導幹部不管正職還是副職的門,在平時正常上班的時候都是開著的,跟別人單獨談工作或其他需要回避的事情才會關門或虛掩著。比如基層的鄉鎮政府、縣級科局等。

這是因為基層單位領導每天都要接待很多群眾來辦事、舉報等各類事情,開著門接待和辦事都方便。一般即使有私密或者需要回避的事情說的話,也會在說完人走後主動打開門。而較高級別的單位一般不直接接待群眾辦事,都是下級單位人員,所以領導的門平時都是關著或者虛掩著。

二、從領導級別看:級別低的科級領導開著門,處級以上的高級別的領導一般關著門

一般科級領導的門平時都是開著的,因為科級領導是最基層的領導幹部,下屬是科員或股級,各單位的普通幹部才是大多數,科級領導直接管理普通幹部的數量比較大,平時的具體事物也比較多,所以開著門更利於下屬請示報告等工作。

而到處級以上領導,因為一是級別較高,平時普通幹部基本接觸不上,一般都是少數正科級領導才會進行彙報請示;二是一般處級以上領導都有專門的秘書或者服務者,下屬有事一般通過秘書問詢,所以處級以上領導的門一般都是關著的,有事敲門進入,而在談事情的時候恰恰是虛掩著的,告訴來人裡面有人,而且平時門關著可以避免給領導辦公室附近下屬造成心理壓力。

三、從領導性格看:內向、習慣安靜的關著門或者虛掩著,外向、喜歡熱鬧的開著門

無論從單位級別還是領導級別來看,領導的門是開著、虛掩著或者關著都是慣例。但是領導也和普通幹部一樣,有性格外向、內向之分,或者喜歡熱鬧、習慣安靜之別,所以總是有些領導不按照正常的慣例來,而是和自己的性格有關,外向、喜歡熱鬧的一般開著門,內向、習慣安靜的關著門或者虛掩著。

綜上所述,領導的門一般開著、虛掩著還是關著和單位級別、領導級別和領導性格有關,總的來說基層領導門開著更有利於下屬請示彙報,高級領導門關著可以避免給領導辦公室附近下屬造成心理壓力,領導有事時虛掩著暗示下屬暫時等候。

獨善者眾也,1年創業、2年企業、7年體制內工作經歷,專注分享職場成長策略,解答體制內外工作困惑。

獨善者眾也


我覺得這個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說,很難說哪個更好。

一、喜歡關門辦公的領導

我在原單位時候,第一個崗位是集團公司總經理秘書。當時總經理和董事長的辦公室門對門,中間是秘書室,兩個領導平時都是把門關著的,後來還特意加裝了電子門禁。要從裡邊開門,或者是我們在外邊刷卡或遙控開門。

為什麼兩個領導的辦公室門平時都關著?

1、避免干擾。

可以用門庭若市來形容兩個領導辦公室,常常是下級排隊來彙報工作,一般都是上個人沒走,下個人就到場了。

為了避免干擾,而且有時候討論的事情涉及到保密,敞開門來說就不太合適了。

2、為了減少麻煩。

原單位是施工總承包企業,下邊的小工頭找專業分包或勞務分包要不到工程款或工資的時候,就會找到總包。但是,總包作為國企肯定是按合同付款的,不存在拖欠情況。

但是小工頭不想這麼多,覺得找國企就對了,因此這種來訪挺多。一般都是由兩辦主任負責接待,但很多時候他們覺得只有找主要領導才能解決問題。領導門從外邊推不開,來訪者就自動不再嚷嚷一定要找主要領導了。

3、方便集中精力處理工作。

領導辦公室門開著,好處當然也很多,但關著門無疑更有助於處理需要思維密度較大的工作。比如當時總經理準備向上級領導的重要彙報時,不僅會關著門,還會叮囑不要讓別人打擾。

二、喜歡開門辦公的領導

後來,我到外地分公司之後,分公司的領導一般都是開著門辦公的。跳槽到現單位之後,領導們也都是開著門辦公。

開著門辦公有什麼好處呢?

1、對於沒有單獨配備秘書的領導來說,開門辦公有助於提高溝通效率。

下屬要找領導彙報工作,從門外看一眼就知道領導辦公室的情況,判斷是否方便進入,或者何時能夠進入等等。

2、開門辦公,使得領導的神秘感降低,更能拉近與下屬的距離。

不過,現在的寫字樓基本都是玻璃門,即使關著門,也能從外邊看到領導辦公室的大致情況。所以關與不關,區別並不大。


聞知


只有經歷過的才有發言權,瞎猜的都是不準的。

一把手:開門,代表對本單位絕對的駕馭能力和自信,關門代表有人要與領導商量秘密事情,或有上級領導來電話不方便手下聽。常年關門則代表不自信。虛掩門往往是手下出門時不敢發出聲響,不要想多了。一把手要麼開門,要麼關門,不會虛掩的。

二把手:如果是在一把手對面,開門,代表對抗,關門代表謙虛,虛掩,代表不成熟。如果與一把手較遠,開門代表光明,關門代表低調。虛掩代表隨和。

三把手以後:開門代表勤勉,關門代表悠閒,虛掩代表心計。

辦公室主任:開門代表勤勉,關門代表抗拒,虛掩代表幽怨。

其他科室:開門代表有人,關門代表沒人或屋裡全是女人,虛掩代表偷聽。

工人休息間:開門代表我今天曾經來了,關門代表今天沒來或正在遊戲,虛掩是上廁所了。

您對號入座了嗎?


叮叮東334


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這個男人事業成功,是中國汽車玻璃大王,慈善捐了100多億,

平時他辦公室的門是緊閉的。

而且,很有個性。

他早上經常關著辦公室大門在裡面睡大覺,因為早晨起來打高爾夫球,到辦公室就累了,先睡一覺再說,還告訴秘書不準其他人去打擾他。

就是這樣有性格的人物,還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作為一個單位的領導,辦公室大門大開、關閉還是虛掩,哪種好,還是要看領導的秉性和工作習慣。

好與不好,也看下屬個人需求。

你要是討厭看到領導,也不想找領導的,自然是領導大門緊閉好。

在工作環境中,領導辦公室大門開、關、半掩,代表了不同的含義

1)領導辦公室門大開

領導的門開著,代表下屬可以找領導溝通、請示、彙報工作。

一般也表示領導對下屬前來彙報是持歡迎的態度。

經常打開辦公室大門的領導,往往注重與下屬的溝通,注重團隊氛圍,以開放的心態與下屬溝通。

2)領導辦公室門關閉

大門關閉,代表領導此時不便打擾,領導或者在會談中,或者在研究構思重大決策,或者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

此時,如果下屬想找領導,可以換個時間,或者請示後再進行彙報。

3)領導辦公室門虛掩

大門虛掩,一般表示領導讓下屬知道自己在辦公室,可以找領導溝通工作,也可能告訴外面的人裡面在進行會談,需要把握時間。

結語

應該看到,現在辦公室設計也偏向開放半開放,而大門只是一個象徵,與領導溝通更多要根據工作的需求,根據領導的工作習慣。


我是@神彩梧桐,有趣的靈魂,看清世界,看清自己,歡迎留言,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